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书之人没研究过这篇文章就别妄想能进入书法艺术的殿堂!

这篇文章就是的蔡邕《九势》——古代经典书论之一

本头号会不定期更新有关书法欣赏的一些知识,和书友门一起提高书法的审美水平,欢迎订阅关注哦!

蔡邕《九势》原文: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zhé,指捺画)之中,又在竖笔紧趯(tì,指跳跃的样子)之内。

掠笔,在于趱[zǎn,指快走]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駃[kuài,迅疾]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前半段解读

蔡邕《九势》在书法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如今一个书法爱好者如果没有读过九势,或者不明白其中的要义,那就太可惜,这篇文章是书法入门的金钥匙之一。

蔡邕《九势》谈到:自然书写、阴阳、笔力、笔势、藏锋、中锋用笔、笔意呼应、毛笔的柔软特性、行笔快慢地等等关键词都是书法家常提到的词。

然而理解它,确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古人的语言太过抽像,都是通过比喻来描述书法,没有一定书法经验的人是很难理解的。

原文:“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这段话非常经典,是许多大书家常记心中的名言,不同的书家都能有自己的理解。

这段话我用有三个关键词:阴阳,笔力,笔势

阴阳:这就是古人的哲学思维,万事万物起于阴阳,由阴阳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形成如今的大千世界,诸如:男女、黑白、有无、0与1等等都是阴阳的哲学思想,也符合《易经》中:“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思想,而毛笔生发出来的各种势态与变化都是从阴阳来的。简单的理解就是黑色与白色。

笔力:强调笔法中的力量感,任何笔画都要体现出力,软软塌塌、轻飘无力的笔画绝对是书法中的禁忌,一般对毛笔控制力比较好的都能到达这一点。笔力的体现要求有很好的中、侧锋行笔能力,偏锋宜少用或者不用。

燕尾的笔力

中锋行笔的力量

笔势:蔡邕《九势》中就已经指出书法需要势态变化,笔势的来去应自如,并且因为毛笔柔软的缘故,使得你每个字都能产生不同的势态,揭示了书法变化万千的缘由,“奇怪”应该理解为不同,每个字如果都写的那么端正漂亮、没什么势态,那就不是书法,馆阁体、宋体、印刷体、田英章的字都属于端正漂亮范畴,那仅仅是写字,不是书法。

馆阁体

宋体

田英章

《礼器碑》的姿态美

后半段解读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zhé,指捺画)之中,又在竖笔紧趯(tì,指跳跃的样子)之内。

掠笔,在于趱[zǎn,指快走]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駃[kuài,迅疾]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这段话不太好了理解。

藏锋:即藏锋起笔,当然书法中的露锋起笔也是可以的。

藏头:即强调中锋行笔。

护尾:收笔要有力道,不能太快,一划而过,回锋收笔,或者出锋有力。

《张迁碑》出锋有力

《鲜于璜碑》横画收笔有力

疾势、涩势:既强调行笔的快慢有度,描述笔毛与纸的摩擦的感觉。

掠笔:就是指笔锋蓄力后顺势出锋。如勾笔、挑笔。

掠笔

横鳞,竖勒之规:即指横画像鱼鳞,竖画像勒马的缰绳,也在强调中锋行笔,鱼鳞与“屋漏痕、锥画沙、折叉股、印印泥”意思相近。”。

邓石如书法中的中锋行笔

《张迁碑》的中锋行笔

这些基本都在讲笔法,同时也强调了笔法所产生的势态美,需要学书者仔细体会。

如今这些笔法在书法中非常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蔡邕书法美学思想的理论价值
如何实现书法中的笔势与笔力
内擫外拓
笔势在书法中的表现形式
古代书论中“势”论的美学探析
刘小晴《小楷技法指南》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