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块汉碑颇具争议,其实是没读懂它的美

万历四年(1576),陕西省郃阳县一户普通的农家正在打井,没想到挖出一块汉代石碑。这块石碑的出土引起强烈的轰动,当时的文人们纷纷登门一睹汉碑的风采,也让这个小小县城名声远扬。

这块碑后来立于当地桥头供人欣赏,后来有传说,在康熙年间,突遭狂风,大树被吹倒殃及石碑,此碑断为两截。另一种说法是当地群众在运送石碑的时候,因为道路坎坷遂使石碑断裂。

抗日战争时期,当地民众担心石碑再次受损,于是挖了三丈多深的大坑,把石碑深藏地下。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这块石碑被移入西安碑林博物馆,外面用玻璃罩封住,被列为重点保护文物。

这块碑刻有“汉郃阳令曹全碑”,简称曹全碑,是东汉中平二年(185)曹全的门人集资而立的功德碑。碑高七尺六寸,宽三尺七寸,文二十行,每行四十五字,全文八百四十余字。碑文为隶书,相传为汉中郎蔡邕所书。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俊逸多姿,为历代文人们所推崇备至。清代书法家万经评此碑:“秀美生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更有人把它的地位与《兰亭序》相比较。

但是《曹全碑》又是颇具争议的汉碑,反对者说它的风格过于纤柔,像弱女子所书。所以有人说学习隶书,不主张以《曹全碑》入手,也不主张多习。无论美誉者还是毁誉者,他们都没有正确认识《曹全碑》。

《曹全碑》代表了汉代人的审美标准。汉代都城位于陕西属于北方,但是汉朝的文化是基于楚国的南方文明,因此汉代的书法也就包含了长袖善舞的浪漫、秀劲之美。

汉朝吸取了秦亡的教训,从《周易》中阴阳变化的关系中领悟到物极必反的道理,反映在书法中则体现出大开大合且又收放自如的境界。《曹全碑》中横画为最醒目的主笔,体现出豪迈的情怀,但是收笔时却又回锋收起,让人感到一种含蓄的内敛。

▲清 吴熙载临《曹全碑》

《曹全碑》体现出了一种成熟的隶书之美,以圆笔为主,圆中带方。收笔蓄势敛锋,含蓄温婉,方笔则刚健坚实,这是健秀之美。

许多人只看到了《曹全碑》柔美的一面,但却没有深入看到它还有沉稳、内敛的一面,所以他们临习《曹全碑》肯定会显得柔弱无力,《曹全碑》也因此而被诟病。其实这都是他们没有正确领悟到《曹全碑》的精髓,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曹全碑》呢?

《曹全碑》以秀为主,同时兼具骨力,所以在临习时,就要突出其挺拔的一面。行笔应该注意提按顿挫、沉稳有力,起笔、收笔时一定要慢,可以形成古拙的韵味。行笔如果过于快速则显得圆滑、浮漂。

▲来楚生临《曹全碑》

临习《曹全碑》时要抓住结构特点,主要以横向的舒展奔放,纵向含蓄稳健。但是要注意在运动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端庄的哲学内涵。一定要遵守书法的法度,很多人临习《曹全碑》很容易把横画写得过于弯曲,这样就完全误解了汉代书法的审美。

此外,古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曹全碑》就有许多并不完美的地方,甚至存在着一些败笔,比如有些横画的“蚕头”写得过于粗重,失去了美学原则,这也是我们学习《曹全碑》应该注意的。因此清代人万经在盛赞《曹全碑》时还告诫人们:“去其纤秀,得其沉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全碑
曹全碑 蚕头燕尾汉隶一绝
千古帝王:汉灵帝刘宏、熹平石经、鸿都门学与《曹全碑》
《曹全碑》学习要点,突破程式化,让隶书飞动起来!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书法九讲 隶书《曹全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