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十一剁手前,先把这些从购物车里删掉吧~



医学专家经常说:「防病重于治病」

媒体公布调查数据「亚健康已经成为都市杀手」

广告一直告诉我们「孝敬爸妈,脑白金」
……

保健食品「高烧」缘于健康忧虑,养生保健已经进入全民总动员时代。补钙,补血,壮阳,补复合维生素……


双十一「买买买」,你的购物车里「躺」了多少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不要乱吃


「多吃补品,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这种观念大错特错。

 

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但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不能代替其他食物(要坚持正常饮食)。

 

简言之,所有保健品都不能治病,而且有其特定的适宜人群,并非广泛适用

点击查看大图


哪些人需要补充保健食品?


只有某些特殊状态下的人或病人,他们由于营养吸收少、营养消耗或者丢失过多,一般饮食很难满足其需求,才会考虑使用营养补充剂。

常见的有以下 10 类人群:


1. 维生素或矿物质被用于满足营养素需要或治疗目的。


2. 准备怀孕的女性

需要每天补充 400 - 800 微克的叶酸,以降低胎儿出现某些严重先天性缺陷的危险性。


3.
孕期或哺乳期女性

需要增加某些营养,尤其是叶酸和铁;如果含钙食物摄入不丰富,也要补钙。

4. 更年期女性

为了减少骨骼中钙的流失,除了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还可以适量服用钙补充剂。

5. 节食者(一天的热量摄入少于 1200 千卡)

由于过度控制饮食会导致食物中营养素含量不足,建议服用复合维生素及矿物质补充品。不过原则上,除非在医生监督下,否则不应选择热量非常低的饮食方案。

6. 素食者

如果日常饮食中几乎不摄入奶制品及动物食品,则需要额外补充钙、铁、维生素 B12 和维生素 D。

7. 新生儿

在生长发育快速阶段,维生素 D 常常不足。

8. 老年人和很少暴露于日光的成人

可能需要维生素 D 补充剂。此外建议 50 岁以上成人从来源丰富的食物或补充剂中摄取维生素 B12。

9. 营养吸收不良患者

有些人存在的健康问题,如消化或肝脏疾病会影响食欲,或者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及排出;手术会提高对某些营养素的需求量;而一些药物如抗酸剂、抗生素、缓泻剂和利尿剂会干扰营养素的吸收。

10. 经常喝酒、抽烟,精神紧张、生活压力大的人

这类人不仅容易罹患某些疾病,应激条件下体内的养分也很容易流失。不过除了补充维生素、矿物质,根本之道还是要戒掉这些不良习惯。



保健食品的真[面目]


在我国,保健食品缺乏明确的定义,种类十分繁杂。根据原料,一般可以分为:


传统中草药、补品
如人参、阿胶、鹿茸、燕窝、虫草、灵芝、蜂乳、花粉、动物的阴茎(药用称「鞭」)和脑等;



营养成分
如磷脂、多烯脂肪酸、蛋白质、肽、氨基酸、维生素等;



肠道的正常菌群
如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一类制剂,被称为益生菌。



微量元素

如硒、锌、锗等;


点评

传统的「补品」或「补药」,基本不具备保健作用。而「以形补形」等说法,在科学上更是毫无道理。


「吃什么补什么」在科学上也站不住脚。因为人吃下去的各种食物,其中的营养成分不过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类)、脂肪、维生素、常量和微量的矿物质和纤维素等。




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如碘、锌、硒虽是人体代谢所必需,但其需要量有限,并非多多益善。相反,长期大剂量服用不但无益,还可能引起毒副作用


2013 年 12 月,美国 CDC 系统回顾了从 2005 年至 2013 年共达 27 个、总参与人数超过 40 万的研究,得出结论:没有证据示显吃维生素片能降低任何死亡率,也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益生菌被宣称为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的一大类保健品。实际上,益生菌要发挥作用,得满足三个条件:首先,需要特定菌种;其次,得保证有足够数量,假如一次吃不到超过一亿个活菌且在一段时间里持续摄取,一般很难对健康起什么作用;第三,必须保证有足够量的活菌能到达大肠。益生菌类保健品根本做不到以上三点。

以下保健食品不要再买了

人参
人参被看做是万应灵药。但其补的作用既缺乏临床试验的证据,连动物实验的结果也很不可信。



阿胶

被「神化」的水煮驴皮,只是熬制工序多了几分神秘。从营养学上说,驴皮无法满足人体对氨基酸的需求,并非良好的蛋白质来源,是一种劣质蛋白。如果感觉吃着很灵,也那只是安慰剂效应。




燕窝

燕窝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达 49.8%,但没有所谓滋补的特别成分;且因其产量有限,产品造假很多。




药酒

传统的补品,但药酒本身的成分复杂,含有多种中药及其他物质,里面的具体成分无法得知,各种成分也会相互产生作用。这样很有可能影响到肝肾代谢,甚至是全身脏器功能。



益生菌
在过去几十年里,科学家进行了数千项研究,依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益生菌产品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以下商品不要再盲目买了

各类维生素


已被证实,并没有发现单个维生素或微量元素或某种联合,具有防治癌症的效果。




复合维生素
哈佛大学发现,没有营养缺陷的老年人来说,服用复合维生素没有任何预防认知能力下降的作用。



微量元素
盲目补,可能变成毒素。



含有以下「奇效」的保健食品坚决不要买


那些号称能够「溶解血栓」「治愈中风」「根治糖尿病」的保健食品全都是夸大宣传,混淆了保健品和药品的概念,非常不靠谱


宣称有壮阳功能的保健食品就果断不要买啦!早在 2014 年 9 月 CFDA 已明确提醒消费者:不要购买声称壮阳功能的保健食品。 

点击查看大图


如需购买,要注意

01. 认标识:没有「国字健字」标识的,通通别买

「国食健字」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生产的保健品通过字号,正规保健品的包装盒上一定会有这四字标识,还会有一个相应批号。只要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输入「国食健字号」,真伪一目了然。




看成分:保健品中不得含有药物成分
作为食品的一种,绝对不能添加药物成分(药品应以「药」字号的名义申请和审批),否则有可能产生药品的不良反应,甚至毒性。



含有以下成分,绝对不要买


点击查看大图


 

责任编辑「善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解专栏:糖尿病人要不要吃保健品?
保健品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节日送礼物,药品保健品,营养补充品到底买哪个?
探索营养保健食品行业未来
上岁数后,一定要吃保健品“补补”吗?不如学会合理的饮食搭配
保健品长盛不衰、泛滥成灾到底为哪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