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聪明的,你误解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聪明的,你误解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于德明

诸位,请安静!闲来无事,发布一个消息——你们都误解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什么什么?你说俺们都误解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啊!

咳咳咳,有理不在声高,你啸叫个什么啊?有没有误解,且听在下为您扒拉扒拉,不就一清二楚了吗?至于您脸红脖子粗,一副要干仗的架势子。 

1

却说彼时,俺还是一个少年,就读五年级。

那年的冬天,天气格外冷。雪花如蛾儿一样,从万丈高空翩翩落下。寒冷挤过窗户、门的缝隙,堂而皇之地钻进教室里。坐在课堂上,俺还被冻得手脚发冷,浑身哆嗦。

那的确是一个寒冷的日子啊,谁都这么说!可是一节课后,俺便一下子暖和起来。

那节语文课,端庄优雅的老师走进教室后,照例搓了搓手,然后开始上课。讲的呢,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坐在座位上,俺随着老师婉转的声音,慢慢地,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度——丹麦。

其实,那时俺很疑惑,为啥叫“丹麦”,而不叫“丹米”、“丹薯”、“丹豆”或“丹麻”?出生于多见树木少见人的山村,俺常见的作物除了小麦外,还有稻米、红薯、黄豆和芝麻呢。

后来听着听着,那个金发碧眼的小女孩,就把俺给吸引住了。到底有没有为她哭泣,年代毕竟久远,无处可考,也不得而知。

但俺记得最清楚的却是,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美好!

的确,在我们周围,从未见过有人像小女孩那样,被冻死,被饿死。懵懂的年代里,我们相信,老师的话总是对的。

一下子,心底便燃起了一团火,熊熊火焰燃烧了29个我。于是,唱着《社会主义好》,一颗种子即刻萌发——资本主义罪恶滔天,实在令人憎恶。

2

越六年,彼岸花开,俺摇身一变,成为一名教师,守望着乡村教育的天空。

学校优质课竞赛,一美女老师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课终,伊照搬教参,出示中心思想——“这个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美好!”

然,果真如此吗?查阅资料,俺居然有所发现。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出生于1805年,卒于1875年。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1846年。

而1917年10月25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才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至此,经讨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主旨应该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3

又六年,俺俯首三尺讲台,躬耕12载矣。

那年夏天,天气热得冒烟儿。为了避暑,俺寻梦洛阳。没曾想,原来天下都是一个天下。坐在洛阳工人体育馆内,即便空调风徐徐吹来,俺的心却依然止不住地骚动。唉,都是热惹得祸啊!

不过,没多久,俺的心便潮湿起来。到底是为甚呢?稍安勿躁,预知后事呢,请听俺继续分解。

刘良华,华东师大教科院博士、教授。文质彬彬,相貌堂堂,徐步登台,光华自现。在谈论专业成长的话题时,他引经据典,纵横捭阖,讲起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

某次,于北京,聆听名师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坐在课堂上,我突然有所顿悟,发现这个故事其实在告诉我们——

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要放弃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即使处境像故事中那个孤立无助、饱受饥寒的小女孩一样,也要有美好的向往。”

颠覆,绝对是颠覆性的见解!坐在台下,俺深以为然。

4

六年前,学校赛课,再次聆听《卖火柴的小女孩》。

执课教师以文尾两个“幸福”为抓手,引导质疑,合作探究,引领孩子们在五次幻想里,发现小女孩的“幸福”,感悟小女孩的“幸福”。

小女孩幸福吗?被冻被饿而死,难道也是一种幸福?如果其是不幸的,那作者何以让小女孩“脸上带着微笑”死去,何以用两个“幸福”来结束故事?小女孩的形象究竟有何现实意义?

听着课,俺的思想又开起了小车。

知人论世,是我们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循着这条线索,俺深入安徒生的人生,得知——安徒生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并得到这样的文本解读见解——

从生活现实的角度看,一个美丽的天使之死,其羸弱的生命定格于狂欢的大年夜,定格于绝望的祈望,定格于令人心碎的死亡的微笑!寒冷、饥饿、孤独、恐惧、痛苦如狂风暴雨般,无情地敲打着女孩无助的生命,“不幸”自然会是绝大多数人看过童话后首先给予小女孩的题词。

但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往深入思考,小女孩真的是不幸的吗?小女孩面对那样无情的苦难,却能够埋藏在心中,忍受并忍耐,接受并承受,这其实是一种隐忍,是向人们暗示心中拥有上帝,乐观地渴望、期待未来,人终将走向幸福。

我们不主张宣传宗教,但要尊重多元文化,要体会到安徒生文字里面的基督式的同情与悲悯的情怀。女孩已经不是单纯指现实生活中的女孩,她的形象基于现实也超越现实。由此,你将会发现小女孩“不幸”的背后“幸福”的本源——“对苦难的隐忍,对梦想的渴望”。

5

统编教材中,《卖火柴的小女孩》被下放至三年级,作为童话单元的首篇文本出现。

面对三年级的小不点,究竟该怎样教学这篇课文呢?俺再次陷入了迷茫中。后经导师方华瑞老师指点,头绪终于清晰,思路也慢慢明朗化。

我们常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但安徒生为什么要创造这样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呢?

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世界并非童话。那么读过童话后,我们就需要回归生活本身思考——该以怎样的启迪留于孩子的内心世界?

安徒生用这篇童话给痛苦的人以催眠,让人从潜意识中认识死亡,认识现实的痛苦,但他同时也没有忘记去唤醒人们——他用塑造美,并将之“消失”的方式来激起人们对生命的感激。

于是,用“童话读完了,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天使飞走了。剩下我们,该怎么办”的问题引发人们对于生存的顿悟——

幸福着幸福更好,但即便生活遇到不幸,也应当学会在寒冷中播种温暖,在饥饿中获得满足,在恐惧中创造安宁,在孤独中寻求慈爱,在痛苦中追求快乐。

具体对三年级孩子而言,一句话——“不管现实多么残酷,不管遭遇多么糟糕,我们都要心存美好,向美而生!

6

故事到这里完了吗?其实并没有。

今天在阅读《安徒生童话》时,前后比对,才发现——流泪式微笑,是安徒生先生惯用的结尾方式。

比如《海的女儿》的故事结局,就是这样的。遭遇爱情悲剧的小美人鱼,化身为泡沫后,并没有因此而绝望,因为——

“通过你的善良的工作,在三百年以后,你就可以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不灭的灵魂。”“这样,三百年以后,你就可以升入天国!”

《卖火柴的小女孩》亦然。虽然可怜的、不幸的小女孩去世了,但她的微笑却给人以情感的抚慰和灵魂的震颤,让身陷悲惨境地的人,可以继续追逐梦想,继续向往光明。

悲剧里,依然有美好存在;凄惨中,依然有希望引路。如此,一切都安好!也许这才是作者要启迪我们的吧!阿门!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明说愚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卖火柴的小女孩 -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安徒生童话:The Little Match Girt 卖火柴的小女孩
安徒生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的时代背景
《安徒生童话
【江苏】许诺《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指导老师:贾叶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