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严师之“严”


严师之“严”

□于德明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于“严师”的理解,就是板着面孔,一脸威严,动辄训斥,重则打骂的模样。其实这是封建社会棍棒教育理论下的教师形象。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严师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就愚人浅见,严师应包含三点内涵:

首先,严师应该是一个严谨治学的人。

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对教师这一职业做了准确的定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既然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就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严谨治学的精神。

这是为师之根,也是育人之本。因为凡事只有自己知晓了,我们才可能让孩子知晓;只有自己明白了,我们才可能让孩子们明白;只有自己读懂了,我们才可能让孩子们弄懂了;也只有自己深刻理解了,我们才可能让孩子们深刻理解。

孟子说:“君子之道,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是这个道理。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尤其需要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治学精神。

由于文化的泛滥,知识的爆炸,使得各样的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如果教师没有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治学精神,难免会出现一知半解、不求甚解的情况,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必然会误引误导学生,带给他们错误的认识。

而严谨治学,则是要求教师用一种科学的眼光来审视、筛选扑面而来的知识和信息,不明白的东西我们要探究明白,不懂得的知识我们要研究透彻,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不能淆乱乾坤、颠倒黑白,尽力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学习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

其次,严师应当是严格要求的人。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种活动,都有一定的规则或纪律上的要求。教育教学也是如此。

不管是上课下课,还是活动竞赛都有规矩和规则,这既是顺利组织教学活动、落实教学任务的保障,也是促进学生成长、培养人才的必然需要。

因为孩子们的可塑性很大,就像小树苗一样。当缺乏规范的约束时,他们就会长得歪歪扭扭,成不了材;设定规范之后,有了可以参照的标准,他们自然能够规规矩矩地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而这些规则或要求,都是凭借教师来执行或实施的。实施力度的大小,则直接决定了教育教学活动效果的好坏。

要求严格,完成教育教学的质量就好,孩子们受益就多;要求不严格,教育教学的质量就差,孩子们受益就少。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严格要求学生。

当然这里所说的“严格”并不是指严厉,不是指体罚或变相体罚,而是指按规则办事,一是一,二是二,要求怎么办就得怎么办,面对学生的错误,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察而不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放任自流,不姑息、不纵容。

其三、严师应是严于律己的人。

孔子曾教育我们说:“己不正,不能正人”。自己做的不好,我们就没有底气去指责别人,自己做不到,我们就无法要求别人做到。

教师身为孩子们的领路人,这一特殊角色就要求我们一定得严于律己,要求孩子们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好,要求孩子们做好的,自己首先要做精了。

因为我们教育的对象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我们的言谈举止,无意识地学习我们的一些做法或语言。

作为塑造孩子心灵的人,我们只能给他们以正面的、积极的引导,这就需要借助自己的身教和言传来对他们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因此,我们需要严格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举止,多“一日三省吾身”,为人师表,言行一致,做好孩子们的榜样,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楷模。

总之,课改时代的严师,不在于面若冷霜,不在于神情严厉,不在于使人望而生畏,而在于严谨治学、严格要求、严于律己,在于以 “严”的名义做爱的教育。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明说愚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教学中的“四严”教育
师德报告材料
都说严师出高徒,教师对学生的惩罚是否必要,尺度如何把握?
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果
杜康镇中心校杨佩佩 ||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
一年级,你希望孩子遇到一位严格的老师,还是一个脾气好的老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