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本解读的四个视角(上)

文本解读的四个视角(上)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基本依据。解读好教材不仅是教师的基本功,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证。

怎样才能解读好教材呢?愚人认为可以从作者、读者、编者、教者四个视角去努力,试以《少年闰土》为例浅谈之。

1、作者的视角

这是解读教材的最初视角。站在作者的视角来解读教材,目的在于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弄明白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这是因为文本出自作者之手,是作者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思想、情感、心绪、见解等的一种表现形式。常言道,顺藤摸瓜。如果把教材文本看做“瓜”的话,那么作者就是结瓜的那根“藤”。

因此只有了解了作者的相关信息和文本产生的背景等资料,解读教材才能够全面、准确。

这个层面的任务主要是弄清作者“想要说什么?怎样说的”,读懂作者这样表达背后的那些相关的因素;作者这样描写背后的那些相关的背景。如解读《少年闰土》时,我们至少需要知晓一下信息:

小说《故乡》的写作背景——“《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

1921年,辛亥革命赶跑了一个皇帝,却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境况日益恶化,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十分悲愤。

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里面“我”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反映了鲁迅的思想感情,但这是文学作品,经过虚构、想象,所以不能说“我”就是鲁迅。

课文是小说中的一段插叙,题目《少年闰土》是编者加的,节选出来的章节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与《故乡》整篇小说的主题是有差异的。

小说《故乡》表达的主旨及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

小说中通过“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农民闰土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反映了农民被剥削的真实情景和当时农村急剧破产的情况。作品中,回忆了闰土少年时的形象:活泼、聪明、勇敢、天真,突出了“我”和他的友谊。

然而“我”三十年后回到故乡时,闰土变得像个“木偶人”,见了“我”不像以往那样亲热了,反而恭敬地称“我”为“老爷”。说到生活景况时,他只是摇头。饥荒、苛税、兵匪、官绅使他只觉得苦楚难言。

作者就这样刻画了一个被重重剥削欺压的农民形象,从闰土的少年到中年的对比中,表达了对被剥削欺压的农民阶级的无限同情,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极大愤怒。”

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作者简介、人物原型等信息资料。只有这样广泛收集信息,了解作品产生的相关背景和知识,我们才能做到“知人论世”,准确把握教材的内涵。

2、读者的视角

或者说是从个性阅读的视角来解读。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其实就是说对于文本的解读,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感受。

但不管怎么样,每一个“哈姆雷特”都来自于书本,都是读者结合文本形成的阅读见解。在解读作者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以读者的视角来解读文本,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和个性见解,为实施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因为课堂教学过程,简单说就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之间的对话与碰撞。因此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教师对本文解读的独特性影响着学生思想的发展。

从读者的视角解读教材,主要是进行文本细读,也就是教材解读的细化过程。像解读《少年闰土》一文,重要的是梳理自己从文中获取的如思想内容、表达手法、叙述方式、结构特点、语言运用等方面的信息,并形成自己初步的阅读体验和个性化的见解——

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朴实、健康、活泼、机灵、勇敢的农村少年的形象,作者通过写闰土给我讲的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捡贝壳、沙地看跳鱼等几件事,抓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来表现闰土的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特点。虽是四件小事,但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少年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少年。“他的父亲十分爱他”,他的生命是有活力的,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的心地也是善良的。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在这些话里,跳动着的是一个活泼的生命

通过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笔下的闰土与“我是很不一样的。

例如,闰土生活在海边农村,而生活在高墙大院;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一个少爷;闰土见多识广,而却孤陋寡闻。

环境不同、阶层不同、生活不同,没有让感到快乐,反而引起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和环境的不满,这些都流露出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同时也表达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明说愚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吃透”教材:语文教师必修的基本功 张永林
巧借图画赏《故乡》|印记——中学语文课文中的鲁迅
《故乡》读后感
年近40,再读《少年闰土》,有多可怕?
观点 罗昆霞:文本解读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再谈读者与“哈姆雷特”
丁启阵 《闰土的梦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