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燕子楼空空如也,佳人关盼盼何在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一抹残阳,将落未落,余晖斜照在空寂的燕子楼上,将这座有些落魄寂寥的小楼照的更加寂寥。

容颜渐老的关盼盼静静在坐在楼中。或许,她想起了昔日赌书泼茶的静好岁月,或许,她在感叹如今没有了良人的相伴,孑身一人的孤寂……

岁月深处,谁曾许她举案齐眉到白头?谁曾怜她半生飘零,愿为她遮风挡雨到永久?穿过岁月轮回,回首望去,他的笑依然温雅,他的话语依然温暖。如今,却只有这春花谢了秋月,寒声落尽梧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霓裳舞曲犹响在耳畔,美人却早已迟暮,红颜憔悴喉梗声哑,相伴多年的,唯有一盏孤灯枯黄两扇纱窗寒凉,唯有楼前燕子,年年来去话离殇。

或许那不是爱,只是飘零许久终于有了可安身立命之所,也或许她对张愔的感激更多于爱,可那都不重要了。

安稳岁月,不过两年。

却用尽她一生的情。

她出身书香门第,自幼熟读诗书,才情卓绝,更兼有一副清丽动人的歌喉和高超的舞技。她能一口气唱出白居易的“长恨歌”,也以善跳“霓裳羽衣舞”驰名徐泗一带;再配上她美艳绝伦的容貌,轻盈婀娜的体态,曾让无数世家公子望眼欲穿。可她却是个最传统的女子。也或许正是因为她读了太多的书,所以她更加尊奉传统礼教,即使因为家道中落而不得不与人做妾。

她不是他明媒正娶的妻,他也不是只有她一个妾,张愔虽是武将,却颇爱文墨,性喜儒雅。古代文人的通病,就是娶几个美貌而有才情的女子,或者蓄养一群多才多艺的家妓,来显示自己的风流多情,张愔不是文人,却有着所有文人都有的通病。

而她,却将他当做了一世的夫。

唐风宋雅,女子多情,缱绻了多少人的梦,千百年来,又有多少文人雅士,以风流自许,谁曾见过背后的女子流下的眼泪?腹有诗书气自华,纵使十几年的空冷寂寥,年华老去,又怎能换回燕子楼空锁佳人满腹凄凉?

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

妾,立女也。而关盼盼在张府的地位,其实是不如妾的,而更似一个家妓,家妓其实就是养在豪门中的妓女,算是自备的歌女、舞女兼酒家女。

唐朝时蓄养家妓之风虽不如两晋,但也是十分盛行的,《昆仑奴》描写一等功臣郭子仪家中竟有“十院歌妓” 《太平广记》卷二七三载:李愿为刑部尚书时,家有“女妓百余人”。《全唐诗话》云:长庆二年李逢吉为兵部尚书时,有“姬四十余人”。

家妓是是主人身份、地位和财富的重要表征之一,而家妓不仅用于个人娱乐,更多的是用于招待客人。

所以当大诗人白居易远游来到徐州,素来敬慕白居易诗才的张愔邀他到府中,设盛宴殷勤款待之余,自然是需要关盼盼出场的。

而关盼盼早已对这位大诗人仰慕已久,自然十分欢喜,宴席上频频执壶为他敬酒,酒酣之际,又表演了自己拿手的“长恨歌”和“霓裳羽衣舞”。她的歌喉和舞技都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即使白居易见了,也大为赞叹。

他当即写下一首赞美关盼盼的诗,诗中有“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之句,说关盼盼的娇艳无与伦比,只有花中之王牡丹才堪与她媲美。这样的盛赞,又是出自白居易这样一位大诗人之口,所以,一夜之间,关盼盼的艳名便家喻户晓了。

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怀着喜悦的心情,想起那天的宴会,想起那个高高在上如明灯一般照亮她生命的人,她从小便仰慕着的,如神祗般的高不可攀的人。

那时她又怎么会想到,她的生命最终会终结在他的手里。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张愔或许是爱关盼盼的。然而他的爱,也不过是闲暇与她谈谈风花雪月,画字拈香,毕竟她美貌与才情并重,一个自诩风流多情的人,又怎能拒绝她的美丽与才华?

多少个月明之夜低低私语,多少个闲适的午后相依相偎,或邀友人三五,谈诗论文,歌舞助兴。时光缓慢而美好,燕子楼中,她为他梳妆,他为她描眉,楼前燕子,双双来去。

所有的美好总是匆匆而逝,转眼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瘦尽春光。不过短短两年时光,张愔便离她而去。

她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他,又在最美的年华失去他。没有了主人,家中的姬妾家妓纷纷自谋生路,而她,却不愿离开那个与他有着太多回忆的地方。于是,她布裙荆钗,独居于燕子楼。

一样的清风明月,一样的花开花落,却再也没有了那个与她一同赏花弄月的人。十年时光,看尽春华秋碧,留下的只有额角皱纹与鬓角霜华。

然而这样的安安静静,也有人想要打破。

元和十四年,一个叫张仲素的人拜访白居易,带去了关盼盼的消息,同时也带去了他为盼盼所写的“燕子楼新咏”三首(一说为关盼盼所写):

其一: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其二: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理剑履歌尘绝,红袖香消一十年。

其三: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琴玉箫无愁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诗中描写了关盼盼在燕子楼中的凄清孤苦,相思无望,诗句真切感人。白居易读后,不禁感慨万端,或许只是一时感慨,也或许白居易他转念一想,觉得关盼盼既然如此思念张愔,为何不为他殉情?与其这样苟且的活着,倒不如前去陪伴他,那样也不枉相爱一场。

白居易十分肃穆地依韵和诗三首:

其一: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寒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其二:

钿带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起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一十年。

其三: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坟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写完,又觉得不过瘾,再附上一首绝句表明立场:“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正是这样的一首诗,断送了关盼盼年轻的生命!

不论那时他的心中是否有着那样的想法,还是只是一时感慨,但那句“一朝身去不相随”却是那样的残忍,如同一把锋利的刀,直直的插进了关盼盼瘦弱的身躯。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当张仲素将白居易的回诗带回燕子楼时,形容枯槁的关盼盼,可曾有过一瞬的欣喜?那毕竟是自己从小的偶像专为她而写的。可是,当她打开信笺,读到那刻薄的语言时,又是怎样的痛断肝肠?十年独守,她也没有过这样绝望的时刻,而那轻飘飘的一封信,却让她顿时心如死灰!

心痛过后,她淡然拿起笔,给白居易回了一首《和白公诗》:“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

是自嘲?是抗议?还是失望?然而自己的事,又何须他人置喙?子非鱼,焉知鱼之泪?

本来就本来就身心疲惫的关盼盼萌生了死意,或许十年的与世隔绝,她早已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她开始绝食,十天后饿死于燕子楼。临终之时,关盼盼还是给白居易留下两句诗:“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是谴责?是失望?是决绝?还是蔑视?也许都有,也许都没有。

白居易得知关盼盼去世的消息,深感自责,他解散府中歌妓。关盼盼死后,很多文学名流写诗纪念这位跟白居易“有染”的苦情女诗人。

宋朝的某一天,大诗人苏轼夜登燕子楼,写下千古名篇:“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清代著名歌妓王微也曾写诗纪念这位同行:“罗衾自垒怯新凉,无寐偏怜夜未央。生死楼前十年事,砌蛩帘月细思量。”

文人多刻薄,一支笔断送一条性命,对于那些柔弱的女子来说,又是何其的不公!古今万事如同梦境,从梦境中走来,新怨旧欢徒惹愁肠。

燕子楼前,燕子依然年年来去,只是再也没有了那个遗世独立的女子,剩下的,不过一声长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后牡丹枝—关盼盼
关盼盼魂断燕子楼,野史趣闻
“诗魔”白居易为何用诗逼死痴情才女?
《才色无双》之关盼盼——"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为夫守节,遭白居易诗杀,香消徐州云龙山燕子楼
白居易一首“绝命诗”,逼死了风华绝代的奇情才女
一个被诗逼死的痴情美女,苏东坡写诗纪念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