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智慧,少私寡欲安稳过,绝学弃智好处多

人在婴儿时期虽然整天哭哭啼啼,但是却并不知道烦恼。长大后懂事了,又读了书,不仅明白事理,还操心家事国事天下事,于是烦恼自然涌上心头。

老子说,绝学无忧,知识是烦恼的根源,像婴儿一样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过问,自然就没有烦恼。可是我们永远回不到婴孩时代,那就看能不能修身养性,像婴儿一样地少思寡欲。

01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上面这段话的大概意思为:抛弃聪明智巧,人们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们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老子要是在当今时代,和我们一起开会发言,估计他刚讲完这番话,那边就会有人对他不客气。说的是什么话,怎么能号召我们不学习,又怎么能说聪明不好,还少私寡欲,难道不思考不吃饭吗?

不过,让人反对,就一定有人赞成。因为也有人厌烦了功名富贵,有人看淡了人情冷暖,更有人不相信仁义礼智,所以也会有人举双手赞成老子的这一番话。

02

其实老子说这番话时,他也是有自己的时代背景的,我们不能站在今天的角度看他当时思考的问题。老子身处春秋乱世,饱尝了世道的艰险,看多了悲欢离合,听够了生死悲歌。

他忧国忧民,又苦于自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不能救民于水火,也不能挽大厦之将倾,只能利用手中轻于鸿毛的竹笔,书写心中最微弱的声音。

老子毕竟只是凡人,他一边担忧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安危,一边又顾忌着读书人的脸面,不敢言语太直白,也不愿被人低看。

他不能左右权贵的言行举止,不能剿灭土匪强盗,也不能禁止小偷的恶行,只能呼吁大家,若每个人都安分守己,做一个普通人,不去多占夺取,多偷奸耍滑,社会就会安定,国家就会和平昌盛,天下就太平无战祸,人民就能安居乐业。

03

不过,虽然时代不同了,各种背景条件不同了,老子的这些言论拿到今天来看,也还是有许多道理,依然指的我们认真领会和贯彻。

其实孔子也曾经说:“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聪明,学什么都很快,模仿起来也非常像,甚至自己不愿意花功夫写文章,专门偷别人的。

我就经常发现自己写的东西被别人原封不动地抄袭,还没地方说理,只得安慰自己说,总算有人看,不埋没就好。

看了三国,希望自己有曹操的权谋和诸葛亮的智慧;看了红楼梦,希望自己能住在豪华的大观园,身边美女如云;看了水浒传,希望能过把做英雄好汉的瘾。

其实我们都把自己的愿望,投射到故事中的人物,借他们的言行实现自己的梦想,可是不知不觉地画虎不成反类犬。

04

其实每一个文学作品都有赞美和鞭挞的对象,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但是我们看问题的眼光并不是一览无余,而是精挑细选,只捡自己感兴趣和对口味的事情去聚光和记忆。

春秋战国时期,可谓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奇谋异术、诸子思想争高比短。有人像庞涓一样,深陷泥潭无法自拔;也有人像范蠡一样,辅助勾践复兴成功之后,就携美人游山玩水,考察经商。

所以,老子号召大家,不要卖弄学识,也不要炫耀财富和地位,平静地安稳地过好自己的生活。世道清明就多做些功德无量的事,世道污浊就隐忍寡欲,默默地先保全自己,等待时机。

05

聪明人不是时时处处需要表现自己,不是每事必争,逢战必赢。世无完人,只有圣人,完人只能活在想象中,身在仙境里。

圣人因为经过挫折和磨难,受过常人未曾经历的苦难,才懂得吃一堑长一智,明白祸从口出,多欲伤身。

“见素抱朴”,就是让自己纯净得象一张素纸,简单得象一个婴儿,就不会有人嫉妒和羡慕,也就不会招来恨意。虽然经过大风大浪,却不故作姿态,不刻意雕饰。

虽然看穿却不揭穿,虽然明白却不表白,少私并非无欲,绝圣也不是不加修行,弃义也只是抛弃那些假仁假义,废除伤天害理的做法,达到真正的天高云淡,风清气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十九章:四绝之谜
【道德经讲析】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
《道德经新译》第十一章:三绝三弃见素抱朴
产业做大需要绝聲弃知——《道德经》读书笔记(19.1)
少私寡欲,朴素天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