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国都城变迁新说
关于晋都何处?晋都几迁?晋南考古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晋都的确认为期不会太远。
叔虞封唐(平阳)时,由于平阳尧帝后裔被强制整族迁移关中,可能并未大兴土木,入住唐人城邑而已。后在塔儿山一带狩猎时发现“晋”地后,经周朝廷批准后,再将“晋”地加封给叔虞。才在“晋”地营造都城。翼城一带有唐城,那是陶唐氏老族的地盘。陶唐氏在“翼”实力雄厚,而实沈的后裔比较弱,只能生存于其周边,很可能就生活在塔儿山山区地带,“崇实村”的“崇”可能指崇山,即塔儿山。所以,原始“晋”地还到了南面的平原地带,最多到达塔儿山南的坡地一带。叔虞营都于“晋”,还到不了平原地带。最有可能是方城遗址一带,这里很早就是一个聚居区,有可能是实沈后裔的“晋都”了。营都于“晋”,是叔虞在世时开始的,到燮父就直接任命为晋侯了。
这一晋都历经晋侯燮父、武侯宁族两代之后,到成侯服人时,“成侯迁曲沃(《毛诗·唐谱》)”。此“曲沃”并非“曲沃代翼”之曲沃。曲,河曲也,这里指滏水之河曲,今之“曲村”便是原来最早曲沃名称的演变。只不过从塔儿山南的坡地搬迁到滏水附近的平原。今翼城一带,本是陶唐氏老族的活动中心,考古发现的翼城苇沟——北寿城遗址规模比曲村遗址要小得多,从龙山时期至西周中期连续使用,但是从西周中期至东周之间有突然中断的迹象,其中断层与曲村遗址的繁荣期恰好吻合,这一现象说明西周中期晋已灭唐,将地盘向南推进到了浍水流域。此后,晋都称“翼”,“曲沃”一名逐渐消失,仅存“曲村”一点史影了。成侯之后,历厉侯(福)、靖侯(宜臼),僖侯(又曰厘侯、名司徒)、献侯(籍)五君,史称曲沃五侯。到晋穆侯时,晋国向南扩展,基本控制了浍水中上游一带。
以下三座古城值得研究:
1.南梁古城:《翼城县志·城邑》载“故翼城,周叔虞所都,在邑东南十五里故城村,即《括地志》所云:‘绛邑县东翼城者’。绛邑县即今翼治,而翼城即故城也。至子燮更国号曰‘晋’,又名晋城焉。方伯陈翼咏以诗。”即今南梁镇的故城村。1958年,兴修农田水利时,在这一带出土了一批较完整的春秋时期的器物和夯土墙。
2.古绛城:穆侯迁于绛,相传在今翼城、绛县之间的车箱坡附近。200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曾组织在今天的绛县南樊、大交一带做过调查,没有发现能与绛都匹配的大型遗址,2008年,在曲沃北董西堡发现盗掘古墓活动,曲沃文物局进行了初步的勘探并清理了几座被盗墓葬,确定这里是一个大型的春秋时期墓地,在清理的几座墓葬中,有一座墓葬出土的玉器非常精美,玉质、造型和等级也只有北赵晋侯墓地和羊舌晋侯墓地出土的玉器与之媲美,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线索,北董一带位于浍河、黑河之间的高地,南临绛山,地势开阔、平坦,不失为建都的理想场所。古绛城大致应在这一范围内。因近于绛山而得名。晋国可能到穆侯、文侯时达到鼎盛时期,穆侯有对外扩张的趋势,曾一度以此为据点,参与周王朝的对外用兵。
3.曲沃古城:
1960年山西省文管会侯马工作站对古城遗址进行了钻探发掘。1975年春天,又对古城的城墙进行了钻探。发现古城遗址的下面是东周文化堆积层,出土物为东周时期的瓦及鬲、豆,盆等残片。曲沃古城遗址在今曲沃县城西南二里。此曲沃因邻于浍水之曲而得名,此后,“曲村”之“曲沃”消失。《路史》记载:穆侯居绛。有绛山绛水,故绛城在翼城东南,今曲沃南二里。绛城之名可能因曲沃古城而来,后曲沃有了专指,东边的边城便成为晋国与曲沃对抗的绛城了。
这三座古城实际是晋国的三座边城,并非晋国之都城。“翼”可能源自陶唐氏老族,后来作了晋国都城的名称。“翼”也是一个区域的总称,从这三座边城来看,可以勾画出“翼”的大致范围是南梁古城以西,古绛城以北,曲沃以东,曲村以南这一段浍水流域称为“翼”。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吉琨璋《关于天马—曲村遗址的几点思考》一文在分析了天马—曲村遗址考古成果后,认为:晋国从燮父迁都到晋献公迁绛,没有变更,一直居于曲村——天马遗址。献公迁绛在公元前668年,这样的话,曲村——天马遗址作为晋国都城前后持续的时间约346年左右。这一结论是有道理的,但应该是自“成侯迁曲沃”到“曲沃代翼”前,晋都一直在“曲村(曲沃)”某地,其实并未迁过都。
“曲沃”是“翼”最西端的边城,自晋昭侯时,封其叔(穆侯之子,文侯之弟)成师于曲沃边城,便开始了长达67年的内战,古绛城作为对抗曲沃小宗的前沿阵地,地位上升。成为君临前线的临时办公地,具有一定的都城性质,但并未迁都。而曲沃小宗则向东对抗,向西发展,遂成为强于大宗晋室的一支小宗,其间至少西南到闻喜一带已成为曲沃所属。曲沃自晋武公到献公有近十年在此办公,也可算作一个晋都。
《史记·晋世家》云:“(晋献公)八年(前669年),士蒍说(献)公曰:故晋之群公子多,不诛,乱且起”,乃使尽杀群公子而城聚都之,命曰绛,始都绛。《史记·年表》亦云:“献公八年,始城绛都”。《路史》云:献公城绛徒都。顾炎武说“献公城绛居之,在今太平之南,绛州之北。注:今太平县南25里古城址犹存(见《山西通志·古迹考》)。《太平县志·都邑志》又载云:“献公九年,用土芳谋,城聚都之,命曰绛,夏,士芜城绛,以深其宫,太平晋基始此”。山西文物部门对古晋城遗址进行过多次的勘察。在遗址内发现有:内城和外城两座。既有东周文化遗存,又有汉代文物出土。历史上称此为“古晋城”汉代此处为临汾县城。后迁新田后,此绛称为“故绛”,即今赵康古晋城遗址。这一晋都目前已得到较多学者的认可。献公时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摆脱新老公族的羁绊,向西北方向迁都是可能的,但也不排除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新史料的发现,改变认知的可能。
公元前685年,晋景公由“故绛”(赵康古城)迁徒到新田,仍称“绛”。《水经注》云:新田“谓之绛阳,在绛浍之阳,南对绛山,西背二水”。《一统志》云:“绛邑古城在乎阳府曲沃县西南晋地新田也”。“新田”的地理位置,经考古发掘,当在今之侯马汾浍交会的三角地带。这一带发现了东周遗址:牛村、平望、台神、白店、马庄、呈王古城遗址等以及上马东周墓葬群。1965年在侯马秦村的东周盟誓遗址里出土了约五千余件玉、石片上有用毛笔书写的文字。经过对文字的识别、研究,为当年的盟书。其中有一篇盟书载有“十又一月甲寅腊乙丑……。”经考证为晋定公十六年(即公元前495年)十一月三日所举行的盟誓。这些盟书称作《侯马盟书》。晋国最后一都“新田”的地理位置在今日侯马一带可以确定无疑。
晋国都城的变迁,从以上叙述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叔虞封唐”到“曲沃代翼”前。由唐(平阳)迁晋(塔儿山南),再迁(老)曲沃(翼)。第二阶段自“曲沃代翼”后至晋亡。由(新)曲沃迁故绛(赵康古城),再迁“新田”(侯马)。前后只有四次迁都和一次“小宗吃大宗”的易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晋国都城到底在哪里?】
中国古代都城(六)春秋五霸,雄踞中原—晋国都城之旅
曲沃(今山西闻喜)
尧之陶唐地址考
田建文:两周晋都新认识
讲座报道|晋都新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