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1课 祖国近内的远古居民
七年级历史科教学案          课时:1
设计:张萍     审核:
课   题
第1课   祖国近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用石器和天然火以及北京人的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山顶洞人的石器、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山顶洞人过着氏族生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2)通过认清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这一真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
认识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方法与措施
一、自学讨论,预习提纲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2.“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属于(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3.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
A.食物                 B.四肢的进化
C.大脑的进化           D.劳动
4.下面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几十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某人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设下陷井捕捉野兽
C.人工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5.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其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       B  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针
C  集体居住在山洞里                 D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6.山顶洞人是比北京人更进步的远古人类,是因为:(    )
A  手脚有明显分工                   B  距今年代比北京人近
C  懂得人工取火                     D  过着群居生活
7.北京人与元谋人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A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B  人工取火御寒
C  过着群居生活                   D使用打制石器
8.山顶洞人抵御野兽的攻击,最可能使用的武器不包括( )
A 石器  B 木棒 C 火把  D 弓箭
9. 在同一地点发现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北京人                           B.北京人  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  半坡原始人类                   D.河姆渡原始人类  半坡原始人类
1A  2B  3D  4D  5A  6C  7B  8D  9B
二、分组交流,展示提升。
10.① 右图是什么人?距今约多少年, 位于哪条河的流域?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  黄河流域
② 图中人物使用的工具是什么?
石器和木棒
③ 图中人物的体质特征有何特点?
北京人能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但头部还保留着猿类的一些特征。
④ 图中人物取火方式是什么?“火”的使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天然火   火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的体质,增强了与大自然斗争的能力。
合作探究学习
11.考古学家对北京人遗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现在我们知道的北京人化石材料有: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下颌骨、牙齿、肢骨碎片、胫骨等,分属40多个不同年龄的个体。同时还有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的灰烬,其中兽骨化石除犀牛、羚羊、斑鹿、牛、虎、豹、狼外,还有已经灭绝了的剑齿虎、肿骨鹿等……
(1)请根据有关资料,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一天中的劳动:妇女和儿童等采集果实,男子打渔,集体捕猎野兽,获取食物;
一天中的学习:长者要教幼者一些打猎的本领和生活的经验;
一天中的娱乐:晚上有盛大的篝火晚会,竞技比赛等;
重要提示:    晚上一定要有专人负责看管火种;
其它:        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
三、浏览巩固。
原始人类名   称
生活地点
距今年代
体质特征
工具制造
观 念
用火情况
元谋人
云南
约170万年
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
北京
约70万~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采集、狩猎等
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
北京
约18000年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从事采集、渔猎等活动
懂得爱美
人工取火
四、抽测达标。
[导入新课]
展示远古人类的头部模型。设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人类头部模型?那时侯,我国境内有哪些远古人群?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阅读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课堂组织学生自学课文,完成学案
学生充分展示后教师总结
[小结]
对本课内容的小结,教师可采用表格或其它方式予以归纳,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并作为学习资料保存。
七年级历史科教学案
设计:张萍     审核:           班级:       姓名:
课   题
第1课   祖国近内的远古居民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用石器和天然火以及北京人的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山顶洞人的石器、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山顶洞人过着氏族生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2)通过认清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这一真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学习难点
认识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自学内容
一、自学讨论,预习提纲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2.“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属于(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3.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
A.食物                 B.四肢的进化
C.大脑的进化           D.劳动
4.下面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几十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某人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设下陷井捕捉野兽
C.人工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5.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其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       B  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针
C  集体居住在山洞里                 D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6.山顶洞人是比北京人更进步的远古人类,是因为:(    )
A  手脚有明显分工                   B  距今年代比北京人近
C  懂得人工取火                     D  过着群居生活
7.北京人与元谋人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A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B  人工取火御寒
C  过着群居生活                   D使用打制石器
8.山顶洞人抵御野兽的攻击,最可能使用的武器不包括( )
A 石器  B 木棒 C 火把  D 弓箭
9. 在同一地点发现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北京人                           B.北京人  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  半坡原始人类                   D.河姆渡原始人类  半坡原始人类
二、分组交流,展示提升。
10.① 右图是什么人?距今约多少年, 位于哪条河的流域?
② 图中人物使用的工具是什么?
③ 图中人物的体质特征有何特点?
④ 图中人物取火方式是什么?“火”的使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合作探究学习
11.考古学家对北京人遗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现在我们知道的北京人化石材料有: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下颌骨、牙齿、肢骨碎片、胫骨等,分属40多个不同年龄的个体。同时还有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的灰烬,其中兽骨化石除犀牛、羚羊、斑鹿、牛、虎、豹、狼外,还有已经灭绝了的剑齿虎、肿骨鹿等……
(1)请根据有关资料,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三、浏览巩固。
原始人类名   称
生活地点
距今年代
体质特征
工具制造
观 念
用火情况
元谋人
云南
约170万年
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
北京
约70万~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采集、狩猎等
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
北京
约18000年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从事采集、渔猎等活动
懂得爱美
人工取火
七年级历史科教学案          课时:2
设计:张萍     审核:           班级:       姓名:
课   题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主要的历史信息,加以初步分析。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的农耕生活
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时量
(一)、复习与提问
(二)、学习新知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生活
1地点  长江流域的浙江
2时间  约七千年前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耒
4农作物  水稻
5定居生活  干栏式房屋
6原始饲养业  猪
7原始手工业  陶器  玉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  指导阅读复习提问:
1:我国现在生产的农作物由那些?(水稻、小麦)那么远古人类是靠什么手段来获取事物
2讲:古老的神话,神农氏,教人耕种。从此有了农耕。
3介绍、分析、提问三
讨论:远古时人类采集食物会遇到什么困难?
思考: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性遗址有那些?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时间:约四五千年
地点:山东
生产工具:石镰  石锄
原始手工业:黑陶  白陶
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私有财产的出现必然会造成贫富分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强调: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课时小结:
自由发言,说出本课的知识要点。
提问:河姆渡与半坡原始居的异同?
拓展想象:
生活在原始农耕时代的男人、女人和老人会有时么劳动分工?
思考:贫富分化出现在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引发这种变化?
积极发言
比较回答
阅读思考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小结:同学们了解了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大汶口居民农耕生活。了解生产工具的进步,带动了原始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原始饲养业、制陶和纺织的出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种,原始的艺术也开始萌芽了。
5分钟
作业:      动手写一段小文章:
原始的居民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板书设计:             2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生活
1地点  长江流域的浙江
2时间  约七千年前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耒
4农作物  水稻
5定居生活  干栏式房屋
6原始饲养业  猪
7原始手工业  陶器  玉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  黄河流域的陕西
2时间  约四五千年前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4农耕作物   粟
5原始手工业  陶器  纺轮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时间:约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
3生产工具:石镰  石锄
4原始手工业:黑陶  白陶
5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方法与措施
一、自学讨论,预习提纲
二、分组交流,展示提升。
三、浏览巩固。
四、抽测达标。
[导入新课]
[小结]
七年级历史科教学案          课时:1
设计:张萍     审核:           班级:       姓名:
课   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方法与措施
一、自学讨论,预习提纲
二、分组交流,展示提升。
三、浏览巩固。
四、抽测达标。
[导入新课]
[小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打印)
【初中历史学习】初次接触初中历史,看看这些知识点总结能不能帮到你!
【徐子曰】跟孩子们说说中国历史(1)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ppt历史七年级上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