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也谈“让他三尺又何妨”
【灯下漫笔】
也谈“让他三尺又何妨”
文/毕志伦
“六尺巷”故事距今已有300多年,但今天讲起来仍然历久弥新。
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安徽桐城,其府第与吴宅为邻。吴家建房想越界占用通道,双方发生纠纷。状告到县衙,县令左右为难。于是,张家飞书京都向张英告状。张英阅罢家书,提笔写诗四句“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收到回信,深感愧疚,让出三尺宅基地。吴家见状,也向后退让三尺,形成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名曰“六尺巷”。
清明节我回老家,家中两侄做房屋,同样因宅基地争得不可开交,在我的劝说下,互相谦让才使问题得到解决。再看一看现实生活中,何止修宅建房,许多事都需要当事人“让他三尺”。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也就是这个理。
“让他三尺又何妨”首先是一种境界。我国领导人在2009年联大一般性辩论中指出:“用更开放的态度开展合作,推动互利互赢;用更宽广的胸襟相互包容,实现和谐共处……”国家领导人站在国家的高度,放眼世界,展示中国的宽广胸怀。在不危及国家核心利益前提下,国与国之间需要谦让包容。国家之间如此,何况人与人之间呢?“让他三尺又何妨”同时是一种品质。如果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不会宽容,把个人得失看得太重,“寸土必争”,别人也自然不会宽容你,你融不进大家,大家也就不认可你。
“让他三尺又何妨”更是一种修养。世间一切事物正如老子说的那样“曲则全,枉则正;清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老子从人性的纯度和理性的高度告诉世人:一个人只有受得了委曲才能保全自己;只有经得起冤屈,事理都能得到伸直。低洼才能盈满,凋敝才能新生,少取才能多获,贪多反倒迷失。
“让他三尺”互相宽容,社会一定和谐;“让他三尺”互相宽容,家庭一定美满;“让他三尺”互相宽容,夫妻一定幸福;“让他三尺”互相宽容,友谊一定天长地久。朋友,让我们记住并践行“让他三尺又何妨”吧!
《楚天都市报》品读周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尺巷的故事
中考语文满分作文:宽容的力量
宽容
“仁义巷”的故事
【108颗佛珠的故事】|第76颗: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做人如水,做事如山(经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