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抛弃?“焦虑”的得救之道是什么?

清明时节又现爆款鸡血文。近日,一篇自媒体稿子叫《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引发各种怼,文怼、武怼、无厘头怼……其中怼得最爽的应该是韩寒。

正如卖药的,贩卖“恐惧”,卖内容的,贩卖“焦虑”却也正常不过。这都是作为“广告原理”,放在教材上去说的。

可既然,这种“焦虑”无论是引发了你施以“轻怼”、“重怼”还是“狂怼”都好,但你不能不承认,它的确是触动了你某种深埋以久的情绪。你不也害怕别人说你不思上进么?你不也想为自己当前的生活状态找到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么?

“油腻”能引发你的“焦虑”,“套现”也能引发你的“焦虑”,“焦虑”也真是无处不在。

这种“焦虑”的缘由就在于“人家都那样了,你怎么还这样?”又或者是“你都已经这样了,还能怎样?”,你的反应一定是“我这样怎么就不行了呢?”

这就涉及,纷扰世界中我该如何立身的问题了。

说起这个问题,让我想起豆豆写的一部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阐述的是“得救之道”,其笔下的主人公,丁元英,一面是穿透世相、淡泊名利的存在,而另一面亦能为情入世“拨刀见血”。因为其“心境之透彻”鲜为人知,就连同他的才能也因此鲜为人知。

他不焦虑但他又焦虑。与众生不同的是,他知道焦虑哪来哪去。

在繁杂的世界里,他拥有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在此,我借用《遥远的救世主》里的“得救之道”,来看看眼前的由于别人套现了而引发的同龄人“焦虑”。

我们当前社会的文化属性到底是什么?

我引用《遥远的救世主》书中的一段文字,这是主人公丁元英在五台山向智玄大师参道时,说的一段话:

丁元英说:“晚辈以为,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

看看我们现在,多少人,但凡碰到一个有钱的,都想叫“爸爸”,都想叫“公公”,不就是想“靠”么?

想靠“风投”、想靠“风口”、想靠“套现”、想靠“彩票”、想靠“机会”、想靠“运气”……但凡一个靠字,就是焦虑的源头。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可你准备好了么?准备过了么?什么都没准备,机会哪靠得住?都说越努力越幸运,可你努力够了么?没有充分的努力,运气又如何靠得住?

你去健身房逛一下就知道了,能买得起健身卡的人很多,可是认真对待训练的人却很少很少,坐在训练器械上玩手机的人多了去啦。这些都是假的“努力者”,都是劣质的“竞争者”。

人的思想“九九归一”,当你找不到成功的“理由”,你也就有了不成功的“道理”。也类似健身,你有训练痕迹的时候,你可以说出100个道理,而当你没有训练痕迹的时候,你也可以说出101个理由。成功的定义固然因人而异,就是豆腐青菜的事情,可是客观来看,有人豆腐吃不到,其实青菜也吃得不香。

为什么微商总是能够成功地“击中你的“焦虑”?就因为这种文化属性,必定能让你无可避免地产生焦虑。你无处可逃。

为什么你对别人制造“焦虑”之举,感到火冒三丈,不用否认,你就是焦虑过。

是你的焦虑还是我的焦虑?

《遥远的救世主》一书中,有几个角色,王庙村的冯世杰和音响发烧友叶晓明、刘冰,他们无疑都是对自己未来前途有着“焦虑”的人物。

我再引用一段书中的文字:

叶晓明最后一个签字,有意无意笑着说:“丁哥一来,我们哥儿几个的前途就有救了。”

吴志明随即补上一句:“王庙村的前途也有救了。”

丁元英是惟一没有签字的人,说:“有了这种想法,就已经没救了……咱们翻开历史看看,你从哪一行哪一页能找到救世主救世的记录?没有,从来就没有,从来都是救人的被救了,被救的救了人。如果一定要讲救世主的话,那符合和代表客观规律的文化就是救世主。……具体到咱们当下这事,就是认准市场,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做别人做不到的成本和质量。这个,就是你们的救世主。扶贫的本质在一个扶字,如果你根本就没打算自己站起来,老天爷来了都没用……”

对,就是这样:你觉得是因为我救了你所以你得救,还是因为你一定要救自己所以才得了救。

当你觉得别人过得好的时候,无非是认为别人过了你想过的日子。于是焦虑了。可是,你的日子也有别人想过呀。你以为过上了别人的生活,你就没有焦虑了?非也。你只不过是不知道还有其它的焦虑而已。当你毫无焦虑之时,焦虑便在其中。正如,当你认为“得救”之时,便是没救了。

这仅仅是个认知定位的问题。满足现状不等于没有焦虑,不满足现状而产生焦虑未必可耻。

生活都要有参照物,而参照物是可以调整的。你以为你没有焦虑的时候,就正如你觉得自己“得救”了。回避焦虑便是酝酿焦虑。

贩不贩卖“焦虑”是别人的事情,购不购买“焦虑”是你自己的事情。别人救不救你,是别人的事情;你自己打不打算救自己,是你自己的事情。

不要把该自己做的事情当作是该别人来做的事情,你就知道自己有没有焦虑了。

焦虑或不焦虑,亦如随缘、惜缘、不攀缘。

谁来拯救我们的“焦虑”?

“焦虑”的得救之道是什么?你想“杀富济贫”么?

如果不解救“焦虑”,那人生无异于《遥远的救世主》一书中刘冰的结局。

我继续引用书中的一段文字:

丁元英平静而淡漠地说:“杀富富不去,救贫贫不离。救主的文化唯有救主可说,救主不是人,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觉悟。”

你以为不说焦虑,焦虑就不存在了么?你以为阻止了别人贩卖焦虑,焦虑就退市了么?不是的,焦虑,根本就是自产自销的。

鸡血文中用“抛弃”两字来激发你的焦虑感,是有点不地道,甚至我觉得是一种揶揄。

其实“抛弃”不算什么,红卫兵时代,就算我是个文盲我都可以抛弃很多人,又如何?终有一天曾经受你嘲弄过的世界也会抛弃你。

我们必须正视焦虑的存在。焦虑的漫延程度已经足以让人肆意耍弄。怎么办?救它?怎么救?得救之道何在?

我们怒斥贩卖者,救不了;我们粉饰焦虑,也救不了,我们满足焦虑的渴望,更救不了。

焦虑在自己身上,得救之道,不是杀富济贫,而是觉悟。

对生活本质的觉悟,对人际关系的觉悟,对社会价值的觉悟……

这个世界难道不是“得智的得智,化缘的化缘,烧香的烧香,坐禅的坐禅。”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激发觉悟!一本启迪心智的书——《遥远的救世主》
《遥远的救世主》解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是道,是觉悟…...
行思录(223)每天遇见不同的自己
我对《遥远的救世主》中文化属性的理解
为什么《遥远的救世主》里,作者要让芮小丹死掉?
读书杂谈:读书如背筐,是装是放,这一切由不得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