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望庐 · 一处徽派老宅的焕然新生


▲眺望庐山


无论是陶潜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还是陆游的‘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都娓娓道出了一种自在。庐为体,境为形,心随茶栖,道在其中。


▲建筑树影

位于庐山脚下的旧居,在路旁古樟树的见证下,从驿站到民房,几个世纪的变迁,它如一位老者,默默地对望群山。


▲原石

“望庐,是望庐山的意思,同时又是庐山下的一小‘庐’,一语双关”。于昭说。

 

▲建筑外观

整个建筑由新旧两个主体构成,旧体是两片墙,中间藏着老房子;新体面向庐山,仿佛三面打开的玻璃盒子。顺着古驿站驿道的方向平行错开,在冲突对比中产生了时光交错的穿越效果。


▲前院

随着天气的变化墙外屹立的古树会呈现不同的形态,而这形态也自然会幻化成树影,肆意的洒在雪白平静的墙面上,带来情景淡雅,远离尘嚣之感。


▲后院


入口是一条白色花岗岩石板拼砌而成小径,直面庐山瀑布。小径两侧矗立着古驿站曾经的老树,虽然风烛残年却依然挺拔向上。


▲建筑全景


远处由黑色石块堆砌而成的墙体是独一无二的,这些取于当地的黑色岩石,与白色墙面相搭配,更加衬托出老树的苍劲。而在平行的墙体中,一栋木质徽派老宅安然于内,有种雾里开花的朦胧意境,述说着时间,亦饱含新与旧的融合。 


▲水院 

▲大堂吧


沿着左侧的通道缓坡向前,黑色岩石块拼砌而成的壁炉,延续室外的材质及工艺,堆砌的木柴,自然且温暖。


 ▲大堂

▲新建筑与老建筑之间连廊


望庐亦设有廊道,以石制小桥的形式呈现,连接旧房子与新房子,在营造层级递进的空间次序,以及师法自然的脉络情境外,也同时连接了过往与现在。


▲老建筑前厅

而相对于大刀阔斧的改造,于昭对老房子的设计更多的是还原。他将原建筑纵向两侧比较矮的部分做了局部吊顶,有效的规避过多的建筑结构,也让其自身精美的雕花能被白色墙面衬托出来。


▲前厅细节


于他而言,老房子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在与室外老樟树形成的风景之间进行选择性的遮挡和穿透,一种宜人的氛围便呼之欲出。这里的每一个空间都能呈现出不同的风景,在穿行停留的过程中,亦是一种丰富而有趣的心理体验。


▲休息厅


老宅内的空间用“屏”来分隔的:“ 将原本阻碍入口的一组雕花屏风,原封不动的拆解下来移到入口左侧墙面作为装饰。既保留了入口主动线,也让老建筑原本的面貌不失完整。”他说。


▲公共空间


屏风是一种能巧妙分隔空间的形式。即不破坏老房子的完整性,又能对室内空间进行新的功能划分和梳理,形成现代感的空间逻辑。


▲休息区

▲休息区

▲休息厅与宴会厅相连


《后会无期》中说:“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人们习惯了用看热闹的心态俯瞰生活,却忽略了回到内心深处自修,作为设计师,似乎有责任对此进行一些改变。以一种‘反思式’的存在,再现过往、还原生活,与情感层面拆解重现,为每一个到访者完成一次自我解读。


▲宴会厅


茶房将设计师怀旧思绪与世间难得的清净淡雅藏于一处,‘任他门外,车驾喧朝市’,门内只有茶香四溢。几许深色竹卷帘漫不经心的垂落,用于高低空间的自然过渡,也令室外的景观变的柔软。


▲茶房 

▲茶房细节

▲屋顶细节 

▲平面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庐山·望庐 I 已知归白阁,山远看晚晴
庐山南麓的一处归隐小镇
他仅花40万造出庭院别墅:进门就是转运鱼池,室内还藏着小公园
不一样的民宿,桐庐网红民宿—三生一宅
你敢推开墙壁,把房子一分为二吗?
88m2房子被老婆这么一装,瞬间大了20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