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治疗阴道脱垂

  
阴道脱垂中医里又称:阴挺,阴挺下脱。早在晋代即有记载,如《脉经·卷九》曰:“少阴脉浮而动,浮则为虚,动则为痛,妇人则脱下。”《诸病源候论》亦曰:“胞络损伤,子脏虚冷,气冲则令阴挺出,谓之下脱。亦有因产而用力偃气而阴下脱者”。明确指出了阴挺的发病原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阴脱论治》指出:“妇人……劳力、努咽太过,致阴下脱,若脱肛状,及阴下挺出,逼迫肿痛,举重房劳,皆能发作。”与现代医学的阴道壁脱出及子宫脱垂的症状基本相似。


中医阴道脱垂病因

 本病的发生多因分娩时产程过长,或临产用力过猛,或产后失于调养,过早从事强体力劳动及房室不节等耗气伤肾,导致中气虚弱,肾脏亏损,因虚致陷,因陷致脱,故出现阴道前壁脱垂,甚则子宫亦滑脱不收。

中医阴道脱垂诊断

 本病总属虚证,多由素体脾气虚弱,肾气不充,又遇劳力过度,便秘强下,产中用力等诱因而致。虽有气虚、肾虚之别,但亦可同时出现,临证须明辨。

1.脾虚气弱

 主证:阴道前壁脱垂,劳则坠出更甚,小腹下坠,四肢无力,神疲气馁,面色少华,或小便频数,带下量多,质稀色白,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细。

 分析:脾虚中气不足,提摄无力,故阴道前壁脱垂,小腹下坠;脾主四肢,脾虚中阳不振故四肢无力,神疲气馁,面色少华;气虚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脾虚湿胜,湿浊下注故带下量多清稀;舌淡苔薄,脉虚细为气虚之征。

2. 肾气不足

 主证:阴道前壁脱垂,久而不复,小腹下坠,腰酸腿软,小便频数,夜间尤甚,或头晕耳鸣,舌淡红,脉沉弱。

 分析:胞脉系于肾,肾虚不能系胞则阴道前壁脱垂,小腹下坠;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酸腿软;肾虚膀胱气化失司则小便频数,夜间尤甚;肾精不足脑失所养教头晕耳鸣;舌淡红,脉沉弱均为肾虚所致。

中医阴道脱垂的治疗 

本病仍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其治疗原则,内外合治,针药并举而治之。本病的治疗应以补中益气,开阳举陷为主,病程较长者或年老体弱者以补肾为主,或脾肾同补,且可内外合治,针药并举。

 一、辨证选方

 1.脾虚气弱

 治法:补脾益气,升阳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30g,党参20g,白术20g,陈皮10g,柴胡10g,升麻10g,当归15g,甘草10g。兼血虚者加熟地15g,鹿角胶10g;腰酸膝软者加川断15g,杜仲15g,寄生15g;带下量多、清稀者加金樱于 15g,芡实 10g,桑螵蛸 10g。

 2.肾气不足

 治法:补肾固脱。

方药:大补元煎加味。人参10g,当归15g,熟地15g,杜仲20g,山萸15g,枸杞15g,山药20g,炙甘草10g。畏寒波冷、便请者加炎附子10g,肉桂10g,牛膝15g;尿频者加益智仁15g,桑螵蛸10g;若带下色黄有异味者加黄柏15g,泽泻15g,栀子15g。


二、专方验方

 1.棉花根60g,升麻4.5g,柴胡7.5g,益母草9g,白术9g,甘草9g,糯米30g,红枣10个。水煎服,日服2次。

 2.黄芪30g,续断12g,枳壳9g,水煎服,日服2次。

三、其它疗法

 (一)外洗法

 1.丹参15g,五倍子9g,诃子肉9g,布包水煎熏洗,日1次。

 (二)捏脊法

 由长强穴起,沿脊柱正中捏至大椎穴,每次捏10回,1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本药具有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用干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者。每丸重9g,每次服1九,日服2次。

 2.金匮肾气九:本药具有温补肾阳之功效,适用于肾阳不足者。每丸重9g,每次服1丸,日服2次。

 3.十全大补丸:本药具有补气养血之效,用于气血亏虚者。每丸重9g,每次服1丸,日服2次。

 针灸 1.体针:气虚者取百会、气海、关元、维胞、足三里,以平补平泻手法,针后施灸,每日1次。肾虚者取关元、大赫、照海、维胞,施补法,针后施灸。

 2.头针:取穴:双侧足运感区,生殖区。操作:采用头针常规针法,快速捻转,至局部胀热为佳,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疑难杂症』阴挺下脱
{張仲林}子宫脱垂中医诊疗技术
38 阴挺
子宫脱垂药物治疗偏方
第三节 子宫脱垂
五绝指针疗法辨证治疗子宫脱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