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10—18)

第十章 是谓玄德

营魄抱一,能毋离乎?

直解:营气与魄气融合在一起,能够将其分离吗?

抟气致柔,能婴儿乎?

直解:把真气聚合起来使身体柔顺,能像婴儿那样吗?

修除玄览,能无疵乎?

直解:去除内观中的杂像,能够没有任何瑕疵吗?

爱民治国,能毋以为乎?

直解:爱民治国,能够做到无为无私吗?

天门启阖,能为雌乎?

直解:登天之门开启关闭时,还能够保持沉静吗?

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

直解:明白了各种道理以后,能不用已知的理论取巧吗?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直解:万物生长,繁荣茂盛。任其生长而不据为己有,长成也不将其宰割,这就是很深厚的品德。

第十一章 无以为用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直解:三十根辐条在一个车毂中,中间空出来,可以作为车轮来用。

埏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

直解:陶器能够有作用,因为中间是空的,可以作为盛具来使用。

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直解:凿开窗户,有了窗口透进光来,就可以作为居室来使用了。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直解:所以,有,能够带来好处,无,却可以发挥作用。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

五色使人之目盲,五音使人之耳聋,五味使人之口爽,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

直解:绚烂的颜色会损害人的眼睛,杂乱的声音会损害人的听力,五味杂食让人伤败胃口,骑马打猎让人心跳加速,难得的珍稀之物让人行为不轨。

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直解:因此,圣人进行治理时,只为民众能够饱腹,而不追求外在的好看,所以,要去掉那些外在的虚慕,而留取有益于生活的事物。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直解:受宠受辱都会对人造成惊恐,身居高位也会有灾祸会发生在身上。

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直解:什么是受宠受辱造成的惊恐呢?得宠这件事不高尚,得到会让人恐惧,失去也会让人害怕,这就是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有何患?

直解:什么是贵大患若身呢?我之所以遭受灾祸,因为有我存在,我不存在了,还有灾祸发生吗?

故:贵为身以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以为天下,汝可以寄天下。

直解:所以,地位显赫的人对待自己,要像对待天下人那样,这样的人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爱自己也像爱天下人,你就是天下能够依附的人。

第十四章 是谓道纪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

直解:看它却看不见,这叫做微。

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

直解:听它却听不到,这叫做希。

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

直解:抓它却抓不到,这叫做夷。

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直解:它们三者无法分开进行探究,所以它们是一起的。

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惚,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

直解:这些物质,从理论上看没有不合理之处,从作用上看也的确存在,找到了它,也无法给它命名,因为它会化为无形之物,可以说是一种没有形状的形状,一种没有物体的形象,这就是一种微妙的观察。

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直解:跟随它也见不到它的后背,迎面相遇也看不见它的头。掌握了它现在的特性,用以驾驭当下所见的有形物质,也可以知道古往今来的事物规律,这就是道的法则。

第十五章 微妙玄达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识。

直解:古代的那些领悟了大道规律的人,表现的难以捉摸,又深奥卓识,让人很难了解他。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俨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冰泽;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

直解:他们无法让人认识,所以勉强的做些形容,这样说吧:赠与名利,他就像是在寒冷的冬天里涉水过河;处事谨慎,就像四周邻居要对他发起攻击;仪表庄重,就像要去做客;化解矛盾,如同寒冰化为流水;遇到愚昧之人,就会表现的很质朴;遇到不明事理的,就会表现的很浑浊;遇到开朗的人,就会表现的心胸豁达。

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故能蔽而不成。

直解:水浑浊了能够静下来,就会慢慢的变清,不爱运动的人能够动起来,就会慢慢的焕发生机,拥有这种方法的人,不需要有太多的欲望,只要不抱有太多的欲望,所以才能够青春常在。

第十六章 归根曰静

至虚极也,守静督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

直解:修炼到虚无的状态,要坚定的守住虚无,万事万物都要放弃,我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观察道的归去来兮。

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

直解:宇宙中事物众多,都有各自的根本,寻找本源的方法就是入静,通过入静就能够使生命获得回归。

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作凶。

直解:生命的回归是自然规律,能够知道这个规律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不知道大道规律,无知而任意的胡作非为会很危险。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直解:知道了大道规律,就具有包容之心,包容就会融合万物,掌握了万物就变的最强大,最强大了就会无人能及,无人能及的就是大道,大道就能够长久,没有了自我,就没有了危险。

第十七章 成功遂事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其贵言也。

直解:至高无上的阶层,人们只是知道有这个人;低一些的,人们能够接近他,赞美他;再低一些的,人们会怕他;更低一些的,人们会侮辱他,诚信不足,人们就不会信任他。做了很大的功绩,不需要说的太多。

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

直解:成功的完成了这些事,百姓却说这是自然而然的事。

第十八章 案有孝慈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

直解:因为大道遭到废弃,就有了仁义。

知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

直解:有知识的聪明人出现了,就出现了虚假。六亲不和睦的家庭里,却会有孝子慈母。

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直解:国家陷入混乱,就会出现忠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言坤5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学道必习之,赶紧收藏吧!
老子《道德经》原文与注解【简译】
《老子》《道德经》全文和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11到第20章原文、译文版,建议收藏,终身研读
《道德经》全文+解释(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