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湖还不够好:龙湖、新城、华润、万达、大悦城商业地产大比拼

“头戴一枝花,胭脂和香粉她的脸上擦。

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

后面跟着个大囝囝,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

咿呀咿得儿喂”


左手低息美元债,右手低息境内公司债。

后面跟着年销售额2000亿的住宅地产大宝宝,

怀里还抱着一个1000多亿资产的商业地产金娃娃。

龙湖就是那个俏媳妇。

2020年1月,龙湖的7年期、12年期合计6.5亿美元的债券利率不到4%。

3月5日,龙湖发行规模7年期、30亿元的2020住房专项公司债券(第一期),票面利率3.80%。

不得不说,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这个利率殊为不易。

吴亚军女士是一位长线主义者。

她曾说过,先做长,再做强。商业地产无疑是非常好的长线标的。

因此,在住宅地产开发之外,龙湖的商业地产异军突起。

龙湖集团的吴董事长、CEO邵明晓、CFO赵轶在不同场合都说过把每年销售回款的10%以内投资自持物业

这意味着差不多净利润的一大半沉淀到商业地产板块。龙湖的合同销售2018年1500亿、2019年2000亿,龙湖的回款在85%左右。每年要拿出150-200亿左右的资金新建自持物业,与新增数据吻合。

住宅地产开发挣快钱,但受周期影响大。

住宅地产的盈余资金沉淀到商业地产,挣穿越周期的钱。

所以住宅地产是小学生,商业地产是大学生。

商业地产挣的钱是两块:

一块是租金收入,这是明显的现金流、印钞机。

一块是隐形的:商业地产的升值。除了变现价值提高之外,融资时候也能增信增额。

咱们来系统的比较一下几家典型龙头房企的租金收入、资产升值、回报率的情况。

一、租金收入与资产情况

有几点结论:

第一点:租金收入比,代表运营的效率。

吴向东打下的江山,华润显然还是老牌劲旅。

万达商管在这个规模上,还能保持较高的租金资产比,也要抱拳佩服。

而龙湖地产显然略逊一筹,在这几家中最低。

第二点:开业面积单价,代表项目的城市能级和区位。

这里开业面积为建筑面积(包括商场、写字楼、酒店、车库、公摊等),不仅仅是出租的商场部分,因此可以看出大概的方向。

显然,区位来说:龙湖>华润>万达>新城。

龙湖地产在更好的区位,却并没有获得与其规模相匹配的租金。

要说是快速扩张、以观后效的话,为什么同样快速的新城也比龙湖高出1个百分点呢?

再看过去几年几家的数据:

横向 纵向比较:

龙湖商业地产板块的资产运营效率不算高。

根据半年报的数据,2019年推测指标只有6.30%,落后于其他几家不少。具体情况等待即将发布的年报。

二、商业地产的评估升值情况

去年4月份,新城控股被上交所问询了,其中就有:商业地产的公允值评估中是否有调节利润的情况。

公允值评估,就是对商业地产重新评估后,账面升值。

富力收购万达酒店,花了180亿,评估后账面价值300多亿,纸面利润100多亿,

融创收购万达文旅资产包,花了400多亿,评估后账面价值600多亿,纸面利润200多亿。

新城控股的公允值评估是什么情况呢?

横向对比,新城控股2018年公允值评估升值比例明显偏高,被上交所询问也正常。

再看看其他几家。

华润置地的评估升值大致稳定在年度5%左右,2019半年报不知何故猛然升高。

新城控股被问讯和黑天鹅之后,评估升值的幅度显然谨慎了。

万达2016-2017两年的公允值评估升值相对较高,与当时腾讯、京东、苏宁和融创等几家公司对其战略投资有关系,2018年开始明显下降。

大悦城是国有控股,公允值评估升值的动机不强烈。

相比较而言,龙湖地产对自持物业的公允值评估倒是比较有信心,相比于其租金收入比,比例偏高。

三、商业地产净资产收益率的比较

商业地产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和地主一样买地收租。

50两银子买的一亩地。

租给佃农耕种每年租金2两5钱,但不是净得,抛去雇人算账收租等日常管理,70%的利润。净得一两七钱五厘。

而且田的价格每年还要往上涨2两5钱。

两者相加每年收益率就是8.05%了。这是高收益。

但是资金沉淀了50两,这就是低周转。

如果你买田的银子是借的,那么就得考虑利息和收益之间的平衡关系了。

公允值收益只是纸上的东西,暂不考虑。

龙头房企的商业地产收入的毛利率一般在70%左右。

以龙湖集团为例,100块钱的资产,一年租金收入6.3元,乘以70%,到手4.41元。

刨除融资成本:53元是借的,成本4.56%,就是2.42元。

还剩1.99元。

龙湖自有资金的投入是47元。

那么自有资金年化回报率就是1.99/47=4.24%

据此,龙湖、新城、万达、华润、大悦城的商业地产开业部分的自有资金回报率计算如下:

显然,这一理想化的模型中,沉淀在自持物业中的自有资金回报率存在这么一个顺序:

华润置地>新城控股>大悦城地产>万达>龙湖

显然,就自有资金回报率来说,龙湖差一大截。

问题出在哪呢?

龙湖的杠杆适中,像新鸿基、恒隆的10%-20%净借贷比是稳过头了,不适合中国快速增长的市场。

作为民营企业,龙湖的融资成本下降空间也不大了

还是因为租金收入/资产比低的问题,运营层面的问题导致净资产收益率偏低不少。

对比新城控股,新城相对较高的回报率除了是杠杆上的猛之外,万达老臣在运营层面的作用举足轻重。

现在再回头去看,就更加佩服王健林董事长了。

当年的万达真是牛叉,运营做得好、融资成本低、杠杆上的足,挣钱自然海了去。

龙湖挺好,但远远没到完美,商业地产板块眼前的任务是运营效率要提升。

而且,当下对商业地产也是非常之时。

'一片乌云来,一阵风儿刮

眼看着山中就要把雨下

......'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山雨欲来。

所以,图舒服是不行的。

祝福龙湖,继续精进。


除万达外,其他公司数据来自公司年报。

万达财务数据来自公司债券年度报告、王健林年会报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年3月中国典型商业地产品牌指数TOP50
周三企业说丨选择做商业地产,哪些房企真能玩得转?
【商业】10大标杆房企21条商业产品线106个购物中心2017年将开业
商业地产战略布局趋势
RCREIT研究丨商业地产专题深度报告:运营为王 REITs大势所趋
407家购物中心2015年业绩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