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学常识 | 阿司匹林的那些事
阿司匹林,成分名“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广为“流行”的药物,特别是在中老年人中,可谓“居家旅行,必备良药”,甚至有老年人在回答“为什么要吃阿司匹林?”这个问题时,做出“我看大家都吃,也跟着吃吃”这样的回答。那么,阿司匹林到底什么时候应该吃,又怎么吃呢?

  悠久的历史


  拜耳公司早期阿司匹林宣传海报

  乙酰水杨酸第一次成功合成是在1853年,但是,当时并没有引起任何重视,直到1897年由德国人费利克斯·霍夫曼和阿图尔·艾兴格林合成了现在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并于1898年上市,1899年正式进入临床,并得名“阿司匹林”。


  1999年,阿司匹林诞生一百周年,德国将一种新的玫瑰花以“阿司匹林”命名

  之后的100多年间,阿司匹林辉煌不断,1905年,阿司匹林以“销量最好的止痛药”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1985年,时任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长的玛格丽特·赫克勒甚至向媒体宣布“一天一片阿司匹林,可以提高美国人民的素质”。

  “喧宾夺主”的抗凝作用


  显微镜下的阿司匹林

  在生产之初,阿司匹林一直是作为一种解热镇痛药物使用,在发热、头疼、风湿腰背痛等方面广泛使用,直到20世纪四十年代,阿司匹林的第二个作用被注意到,并跃居成为主要作用。

  当时,美国耳鼻喉医生克莱文注意到,扁桃体炎的患者如果使用了大量阿司匹林,会导致出血现象。由此,他想到,阿司匹林可能具有抗血小板作用,可以用于心肌梗死的预防。

  在之后的研究中,克莱文证实了自己的观点,但是由于研究手段的粗糙并没有受到重视,直到1971年,英国药理学家约翰罗伯特范恩发表了详尽的阿司匹林作用机理,同时提出了其抗凝作用,并因此获得1982年诺贝尔医学奖和英国皇家爵士头衔。

  时至今日,提到阿司匹林,人们想到的更多的是其抗凝作用,心脑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房颤患者、心脏支架术后人群都是阿司匹林的受众,研究指出,阿司匹林已成为全球有脑卒中风险人群预防脑卒中的首选药物。

  “别出心裁”的抗癌作用


  2012年,《柳叶刀》刊登了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称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并对癌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该研究对7万余人进行随访,得出结论:连续五年每天一片阿司匹林,能减少37%的癌症致死率。

  之后,还有不少研究表示,阿司匹林对消化道肿瘤、黑色素瘤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然而,其中也不乏相反的声音:美国波士顿卡尔瓦尔特医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88000例患者的临床研究得出结论,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将有可能导致胰腺癌,这可能是人类第一次确定的可导致胰腺癌的物质。

  无论如何,对于阿司匹林的抗癌作用尚处在争论阶段,任何指南性文件均没有重视其抗癌作用,“抗癌”能否成为阿司匹林的第三大作用,现在判断还为时尚早。

  有利必有弊


  像其他药物一样,阿司匹林神圣的外衣也不能掩盖其副作用。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出血,长期口服阿司匹林会对胃粘膜造成刺激,易产生胃溃疡和胃出血,因此阿司匹林推荐饭后服用,已有溃疡者应慎用。出血还体现在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等,因此,接受常规手术的患者如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则要求至少停药1周以上。

  另外,阿司匹林的副作用还包括过敏、神经系统症状等,引发皮疹、哮喘、头疼、头晕、视力听力减退等。长期大剂量使用时还可能出现肝肾功能损害。

  谨遵医嘱,妥善服用


  阿司匹林好处多多,因此,很多人把阿司匹林当成了一种保健药,不管有没有必要,一律“买来吃吃”,殊不知,如果没有服用的必要,盲目滥用很可能得不偿失。无论如何,阿司匹林是种药,而吃药还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世界人民都用错了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你用对了吗?
房颤治疗:抗凝最重要,忘掉阿司匹林,记住华法林!
第一届亚太地区房颤会议
丹参的副作用
王拥军:进一步加强阿司匹林在脑梗死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