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高检召开“全面实施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新闻发布会


6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全面实施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依法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受侵犯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精神,总结通报检察机关两年来开展公益诉讼试点工作主要情况和经验成效,并发布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回答记者提问。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迎


发展机遇


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言人肖玮说,从两年来的试点情况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充分实现了顶层设计的目标,有效促进了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

 

2017年6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作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下称《决定》),明确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写入这两部法律,标志着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正式确立。

 

肖玮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主要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案件范围、诉前程序等问题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从立法上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予以明确,《决定》充分反映了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凝聚了改革的共识。

 

谈及下一步的工作部署,肖玮介绍,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迎来新的任务与重大发展机遇。最高人民检察院将在深入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各级检察机关的督促指导,规范和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努力推动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取得新成效。


通过试点初步形成检察机关提起


公益诉讼的规范体系

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长胡卫列介绍,试点地区检察机关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决定、试点方案和“两高”实施办法为基本制度框架,针对案件的不同特点,运用支持起诉、督促起诉、诉前建议、提起诉讼、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等多种手段,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案件6527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案件860件、国有资产保护领域案件1583件、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案件83件,案件覆盖所有授权领域。

 

“各类案件在试点地区分布均匀广泛,87个分市州检察院、759个基层检察院均办理了诉前程序案件,96%的基层检察院办理了诉讼案件。”胡卫列介绍,诉讼案件还经过一审、二审程序审理,对案件程序实现全覆盖,并且涵盖了判决、调解、撤诉等多种结案方式。

 

全覆盖、多样化的试点探索使顶层设计得到全方位检验。记者了解,在试点过程中,检察机关如发现实施办法不符合实际的内容,还及时进行调整。特别是,各试点地区“两院”也在试点工作中以个案为载体,积极探索,就诉讼程序、法律适用等问题形成会议纪要或联合出台文件。

 

“下一步,我们将在认真总结试点工作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办案力度,积极完善相关机制,继续强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提高监督水平,为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作出更大贡献。”胡卫列表示。


从源头上推动解决影响民生的


“老大难问题

 

“从源头上推动解决了一批舆论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生产生活影响严重的’老大难’问题。”发布会上,胡卫列指出,试点地区检察机关从生活垃圾处理、饮用水安全、食品药品卫生等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入手,探索出了司法保护公益的中国道路,在完善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制度体系的同时,也强化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

 

安徽省阜南县住建局在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及建设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下,违法使用农地56.8亩堆放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长达十六年,累计倾倒生活垃圾70余万吨,导致垃圾场附近的谷河、土地、空气受到严重污染,严重影响当地防洪安全和周边群众正常生活。

 

“阜南县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法院当庭判决责令该局对涉案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修复区域生态环境,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当地群众的严重污染问题。”胡卫列说。

 

湖北省十堰市检察院对郧西县个体工商户周克召销售假冒的“云鹤”牌精致碘盐一案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法院当庭判决被告消除危险,收回由其销售的尚在流通中的假冒碘盐并依法处置,并在当地主流媒体上公开道歉。

 

“对于符合条件的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药品违法行为,检察机关坚决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胡卫列说。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提升


行政执法效力

胡卫列介绍,有些行政相对人不履行法定义务,甚至抗拒行政机关处罚,严重侵害社会正常管理秩序。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介入后,很多行政相对人主动履行义务。

 

从2007年开始,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青菱湖一直存在违法围网围栏养殖,造成湖泊污染,严重破坏了青菱湖水体环境。当地行政主管部门虽多次监管,但由于该问题属历史遗留问题,实施阻力较大。

 

在检察机关对行政主管部门起诉后,相关违法行为人主动配合行政执法,积极整改。“目前整个青菱湖长达345600米的围栏围网全部被拆除,投肥投饵养殖现象完全杜绝,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得到有效化解。”胡卫列说。


试点地区督促其他适格主体


提起诉讼35件

 

孤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在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办理过程中,检察机关积极与相关社会组织进行沟通,注重引导、支持、建议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及时以原告身份提起公益诉讼,并在法律咨询、证据收集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持和帮助,动员社会公益组织深度参与,形成行政机关、社会公益组织、司法机关同心合力保护公益的格局。


截至2017年6月,试点地区检察机关督促其他适格主体提起诉讼35件,支持起诉28件。广东省检察院与省消费者委员会建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办案协作机制,江苏省检察机关与社会公益组织建立公益诉讼工作协调、信息通报、证据收集、鉴定评估、公益基金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协作制度,使社会公益组织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公益保护中。

 

在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非法处置危险废弃物一案中,昆山市检察院深入周边省市补充调查,到企业调取鉴定样本。在与中华环保联合会达成《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支持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最终当事双方在法院主持下达成《监管意见书》,由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全部修复责任,一次性预付环境修复费用等合计5255万余元。

 

“当地政府组织实施环境修复工程,中华环保联合会委派专家全程参与环境修复和验收工作,检察机关持续跟进污染场地环境修复监督,确保达到生态环境修复标准。”胡卫列说。


试点地区通过公益诉讼挽回直接


经济损失89亿余元


截至2017年6月,试点地区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9亿余元,其中,收回国有土地出让金76亿余元,收回人防易地建设费2.4亿余元,督促违法企业或个人赔偿损失3亿余元。

 

胡卫列以广东省汕头市检察院提起的一起污染土壤民事公益诉讼案为例,介绍了检察机关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积极探索。

 

“当地非法酸洗作业利润高、违法成本极低,即使追究刑事责任,也是刑期短、罚金少,远远不足以弥补酸洗作业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胡卫列介绍,在汕头市检察院诉郭松全等4人污染土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法院一审判处开展酸洗作业造成土壤污染的违法行为人连带赔偿环境损害损失532万余元,用于土壤修复治理。让污染者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对污染造成的损失承担侵权责任、提高其违法成本,既有效弥补经济损失,也对潜在的环境破坏者予以有力警示。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


依法行政


据了解,截至2017年6月,试点地区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中,涉及不少行政管理部门,比较集中的有国土部门1851件,环保部门1596件,林业部门1422件,水利水务部门588件,人民防空部门339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266件,农业部门229件,财政部门190件,涉及这八个部门的案件占全部案件量的74%。

 

“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中,通过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行保护公益职责,增强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主动性积极性,而对不予整改的行政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进一步强化了诉前程序的督促效果。”胡卫列说。

 

在吉林省白山市检察院诉白山市江源区卫计局和区中医院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宣判后,吉林省检察院就全省范围内存在的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不规范等普遍性问题,向省卫计委、环保厅发出检察建议,并召开座谈会,联合发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推动在全省范围内对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问题的全面调研、全面检查、全面治理。

 

福建省清流县检察院诉县环保局行政公益诉讼案宣判后,福建省人民政府专门发文称,该案充分体现了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促进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要求省环保厅对环境违法行为开展专项督察。


试点地区共办理生态环境资源领域


公益诉讼6527件


胡卫列指出,在公益诉讼试点工作中,检察机关突出加强对生态环境和资源领域的保护。

 

截至2017年6月,试点地区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527件,督促恢复被污染、破坏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原12.9万公顷;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面积180余平方公里,督促1700余家违法企业进行整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成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丰富了生态司法保护的途径和内容。

 

发布会上,胡卫列以内蒙古、广东肇庆检察机关的具体案例为例,向记者介绍了检察机关强化对生态环境和资源领域保护的具体做法。

 

在广东省肇庆市检察院诉麦瑞标、麦瑞钟民事公益诉讼案中,在违法行为人已受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后,肇庆市检察院通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要求两被告连带赔偿环境修复费用40.19万元,对违法行为人形成全方位的责任追究。内蒙古检察机关在“保护北疆生态屏障专项监督活动”中,督促行政机关恢复草原植被2014.59公顷,补种各类被毁林木1374株,一些长期非法开垦草原、非法采矿、采砂等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弥补


行政公益诉讼的主体缺位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弥补了行政公益诉讼的主体缺位。”胡卫列介绍,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决定填补了行政诉讼法中缺少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空白,为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加强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依据。

 

通过公益诉讼试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三类重要的国家治理主体有机联系在一起,通过监督、协调、配合,形成了保护公益的强大合力。

 

记者了解,在全国首例行政公益诉讼中,山东省庆云县检察院针对环保部门监管不力,致使某污水处理厂在未通过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情况下,长期违法生产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法院判决确认庆云县环保局行政行为违法,并责令其依法履职。

 

“宣判后污染企业被责令停产,对其他不依法履职的行政机关和污染生产企业也起到震慑作用。”胡卫列说。

 

(文字:于潇 摄影:田昊 编辑:要怡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有关问题探索
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免交诉讼费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写进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
检察院跨区索赔,公益诉讼任重道远
“侯亮平”再出击!公益诉讼升级版来了
汤维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扬帆远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