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来我们一直弄错了,这个才是传说中的夜光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夜光杯,听着很高级、很美貌的样子。

这首诗你吟诵了千遍,可你真的知道夜光杯长什么样么?

 


关于夜光杯有多种说法,大致有认为是玉制的和玻璃制的两种观点。

 

夜光杯猜想一:玉制



先来听一个极富神话色彩的故事。

 

西汉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记载,在周朝的西部有一个叫做西王母国的地方,当地的统治者叫做西王母(不是我们自小认识中神话里的王母娘娘)

 

西王母


当时,西王母邀请西周的国王姬满(周穆王)来瑶池参加一个盛会,据说二人当时在瑶池之上,谈了政事,也互述了衷情,整体会晤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那关夜光杯什么事呢?


在宴会席间,西王母赠给周穆王一只碧光粼粼的酒杯,叫做“夜光常满杯”,周穆王一看到这只杯子就爱不释手,它造型别致,风格独特,质地光洁,一触欲滴,色泽斑斓,宛如翡翠,倒入美酒,酒色晶莹澄碧,尤其皓月映射,清澈的玉液透过薄如蛋壳的杯壁熠熠发光。

 


用如此多的华丽辞藻堆砌形容的酒杯,就是名扬千古的夜光杯。


 


至于西王母和周穆王的千古之谜——“浪漫情事”,后来再见面与否,这就不得而知了。

只是“夜光常满杯”,倒是成为了夜光杯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溯源。

 


如今的夜光杯基本都是酒泉产的,耐高温,抗严寒,斟烫酒,不爆不裂;寒冬时,不冻不炸。

盛酒后,色不变,味更浓,被称为白玉精。

 

现代酒泉地区复制的夜光杯


夜光杯猜想二:玻璃制


说到这里,出于现代人的审美,也许你会有疑问,葡萄酒,比起玉石,似乎和玻璃更相配吧!

 


最早,玻璃制品是从国外传进来的,珍贵程度不亚于玉石。

因此在那时,玻璃器皿不是日常用品,而是高级装饰品,被看做是富豪地位的象征,是显示排场的必需品。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园东晋大墓发掘出的古代玻璃杯


到了隋唐时,我国已有能力制作含铅玻璃,使得玻璃制品逐渐在社会上普及。


唐代玻璃高足杯


当时,有一种造型非常独特的玻璃杯,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是玻璃夜光杯的真实造型↓

 

北周李贤墓出土玻璃杯


此为北周李贤墓出土的一只玻璃碗,通体透明,微呈青色,碗的外壁上,上下各有一行凸起的圆饰,均匀环绕一周。


如此设计,匠心何在呢?


那就是,由于凹透镜具有聚像的作用,所以,你向杯上任何一个圆饰中望去,都会看到对面杯壁上的圆饰的缩小的影像,一般同时能看到三个。

如此的特效呈像即使在今天也显得富有趣味,更何况在公元六世纪。

 

西安隋代舍利墓出土绿色琉璃瓶


类似的出土文物尚有数件,据学者们研究,它们大多并非中国本土的产品,而是进口货,原产地在萨珊帝国(今伊朗),其流行年代在公元47世纪,属于典型的萨珊玻璃制品。

 

萨珊玻璃制品


当年的萨珊玻璃工匠显然掌握了制造玻璃凹透镜的技术,并且将其巧妙运用于器皿装饰,让一只杯或瓶上的多个凹透镜互相照映,形成独特的光影游戏。

萨珊玻璃制品


那如此造型的杯子如何呈现夜光功能呢?

 

如果各位家中有下面这种造型的玻璃容器,不妨拿出来做一个实验↓

 


向杯中灌满酒,并且在杯畔放置点燃的蜡烛或打一束光。

不久之后,你会看到烛光之下,酒杯呈现复杂奇妙的光影变幻,犹如自身能发光。



如此熠熠生辉的景象,很有可能被古人视为“夜光”。

 


在现代玻璃制造中,此款装饰手法可谓稀松平常,工艺上也没有难度。

但是,当公元47世纪的萨珊工匠用这一手法制造玻璃杯瓶的时候,却迈出了人类科技史上的重要一步。


清中期绿色玻璃六角纹渣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古代中国人烧制出了瓷器,却没能烧出玻璃?
中国最长寿的皇帝,西王母曾请他吃饭,手中有一奇宝至今下落不明
不就是只玻璃杯吗?但是1000年前你买不起
揭秘周穆王相会西王母是神话还是历史
酒的器具
唐诗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