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年四季总有袪不完的湿,一个中成药能断湿气之根
当我们感受到面部与头皮油腻时,通常是体内湿气过重的表现。湿气会让人感觉黏腻不清,而祛湿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来探索李东垣的经典方剂——升阳益胃汤,并了解其现代中成药形式——益肾化湿颗粒。
升阳益胃汤的配方组成如下:
药物用量
黄芪30克
半夏15克
人参15克
炙甘草15克
独活9克
防风9克
白芍9克
羌活9克
陈皮6克
茯苓5克
柴胡5克
泽泻5克
白术5克
黄连1.5克
升阳益胃汤的用法用量如下:
将上述药物研成粗末,每服10克。
加生姜5片,大枣2枚(去核),水三盏(约450毫升),同煎至一盏(约150毫升),去滓温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面部与头皮的油腻只是湿气表现的其中一种,其它包括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等,这些症状都被李东垣详细描述于他的著作《脾胃论》中。书中描述了湿气对人体的多方面影响,如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等,而这些问题的根源,李东垣认为在于脾胃的虚弱。
据李东垣的理论,湿气的产生与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脾胃是消化系统的核心,它的虚弱会导致湿气的产生和积聚。这种理解在中医学中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被视为四肢的主管,若脾胃运转不畅,则可能导致四肢乏力、精神倦怠等症状。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升阳益胃汤的配方中包含了人参、白术、茯苓和炙甘草,这四味药合成了被称为“四君子汤”的草药组合,它们能够补脾胃之气,增强脾胃的功能。此外,配方中还添加了黄芪,这种草药虽不属于“四君子汤”,但其补气效果显著,能够加强对脾胃的滋补。
在脾虚的情况下,脾胃的运化功能可能会受损,导致胃口减退。已经摄入的食物和水分由于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运化,可能会滞留在体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滞留的物质可能会转化为湿气,加重体内的湿气负担。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参考另一个传统的中医草药方——二陈汤。二陈汤是以燥湿化痰为主要功能的基础方,其中的陈皮、半夏、茯苓和炙甘草,配合泽泻,可以帮助燥湿和化痰。特别是茯苓和泽泻,它们的甘淡性质能够帮助促进小便的通畅,从而将体内的湿气通过小便排出。
继续深入了解湿气的性质,我们会发现湿气具有黏滞的特点,它可能会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使人感觉更加不想进食。同时,湿气可能会导致大便黏腻或者稀溏,以及口干、口苦和口中寡淡无味等症状。前面提到的四肢乏力和精神倦怠也可能是由体内湿气导致的。更严重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会感到四肢沉重,这是因为湿气具有重浊的特点,它可能会在体内累积,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
湿气的存在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可以抑制阳气的升发,形象地说,就像是浓重的雾气遮挡了阳光。在人体内,湿气的累积导致阳气无法充分展现,从而影响人的心情和整体的生活质量,正如古籍中所描述的“惨惨不乐”。
在解决湿气问题时,仅仅补充脾气是不够的,还需要升发阳气,以确保体内的气机畅通无阻。在中医草药中,风药被认为具有升发阳气的特性。风药的特点是能够“吹散”湿气,就像风能够驱散雾气,帮助阳光重新照耀大地。一些常用的风药包括羌活、独活、防风和柴胡,它们能够帮助驱散湿气,让阳气重新流动,从而改善由湿气引起的不适。
然而,风药的温燥特性可能会对体内的津液造成一定的损耗。为了平衡这种损耗,升阳益胃汤中加入了白芍。白芍具有滋润的功效,可以滋阴养血,保持体内的津液平衡。
在某些情况下,湿气可能会郁结而转化为热。黄连作为苦寒草药,可以清热解毒,特别是在湿热重的情况下,黄连的加入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
升阳益胃汤的现代中成药版本名为益肾化湿颗粒,主要用于慢性肾炎等疾病的治疗。不过,中医的治疗更注重症状和病因的识别和解决,而不是单纯的病名诊断。
有实例显示,这种草药方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国医大师张琪曾通过升阳益胃汤成功治疗了一位中年男子的肾炎综合症。该患者主要表现为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腹胀尿少等症状。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些症状实际上是脾虚湿盛、清阳不升的表现,而升阳益胃汤恰好能够针对这些症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涯女中医
健脾祛湿很简单,找这个中成药,不仅脾胃好了,甚至肝肾都强壮了!
一年四季都有湿气,一个中成药,断湿气之根
祛除湿气最好的几种中成药,不收藏你会后悔...
【 “12”大祛湿最好、最好的中成药,绝...
升阳益胃汤——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