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屋改造记

/01一线

在我眼里,故乡的一人一云、一草一木都是神仙。特别是任何一幢老屋都有一桩如烟往事,都曾有过欢乐笑语,更是我心目中的神殿。也许它的主人已经不再多年,即便他离世的一生卑微如麻雀,或这一切都已归岁月尘土,但都变成乡民心中的尊神。

我家老屋,每逢看到它,就想起父亲母亲,仿佛他们的气息还留在风中。老屋,它让我们记下了父亲母亲的一生,它伴随着父亲母亲经受风雨。多少年以后,老屋累了,他们也都累了。本来最好的怀念就是让老屋保持安静,不要轻易触碰它敏感的神经。假如他们的子孙归来,还能找到回家的感觉。

曾记否?老屋不老的时候,家境虽然贫寒,却被母亲拾掇得干净利落,井井有条。一年四季,农家自有其不一样的风景和别致。春天,屋外院子里的桃树、桑葚、枣子树、橙子树、广柑、麻李树、石榴……,会给老屋盛开很美很香的花。

燕子在厅堂闹喳喳,鸡鸭猫狗随我们运动;夏日的傍晚,父亲在灶屋里升起了青色的炊烟,那些糙米皮谷、萝卜青菜,在母亲的侍弄下,总会飘逸出诱人的香味。秋天,清凉的风在老屋的瓦楞上咝咝地唱着,时时飘过院外的果香,果树上自然常有我的身影;冬天,一场雪,就把老屋飘进了一个童话的国。寒冷的晚上,一家人围在火炉上烤火聊天。有时父亲教演演算盘、吹吹喇叭(唢呐)、拉拉二胡、偶尔训练笙、钹、木鱼、锣、小鼓、碰钟等等……

我却最喜欢老屋周围那些挂在夏日树荫里的时光。暑天的日头下,屋前的果树早已是葱葱茏茏,大大小小的的果子藏在枝叶间,摇晃着欲滴的青翠。那些棵桃树,顶着一树的青涩小桃,扭着脖子,不知疲倦地窥视着这个宁静的院落。高大的香樟和茂密的水柳,拥着蝉的缠绵合奏,却将一树阳光,揉为一地斑驳的花碎。不经意间,年年总会有一些神奇的生命,顶着如伞的小帽子,三三俩俩地生长起来……这个时候,我会培育它们,看它们从小变得坚硬茁壮起来。

掌灯时分,劳作了一天的父亲在院子里点上一把拧成股的艾蒿。母亲在屋前院内摆上一张小小的饭桌,两三个乡间小菜。饭后,父亲照例点上一支烟。在袅袅的艾香和浓浓的烟香里,听摇着蒲扇的爸爸讲那些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牛郎织女、七仙女、嫦娥奔月、宝莲灯、共产党、红军、土改、抗美援朝、三年改造、人民公社等,以及家乡那些坡池桥水等名字的由来。童年的心境,在夏日夜晚的院落里,盛满了一湖如水的月华。闻着泥土和花儿的气息,听着爸爸的故事,在这所贫寒而温馨的农家院落里,我渐渐长大。

生于村落,长于村庄。村庄和老屋,给了我一个快乐而完整的童年,也给我的生命注入了一抹苍翠的颜色。村庄和老屋,庇护着我们茁壮的躯体,滋养着我们自由的灵魂。我一直觉得,是那经风沐雨的老屋,给一家人呈出相濡以沫的爱;是那悠远沉静的村庄,让农人们流溢出自然、淳朴和虔诚的清华。

后来,我们虽然跳出了农门,读了大学,在城里参加了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在城里有了一个自己的家。忙忙碌碌,在城里工作和生活。但在我心里,家乡那栋历经风霜的老屋,那个盛满了绿荫的小小的院落,才是我永远不变的家。然平淡如水的日子,平淡如水的心境,却总有一个方向,一种牵挂,是我魂牵梦绕的皈依。回家,回家!多少个周末和节假日,回家,成了我和妻儿永远默契相守的主题。回家看看,那里有我的至亲,还有那依然在树荫下矗立的老屋……

一次次归去来兮,一次次看到老屋的身影,它和所有农家的屋子一样,韶华不再,饱经风霜,但只要灶里还有闪烁的火光,那就是心灵最幸福的归所。

97年春天,突然听母亲说,老屋前后门的上段土墙快不行了,让我的心绪沉沉地下坠。看得出,母亲在强忍着一种无言的痛楚。因为父亲于85年就早早离开了我们。如果父亲健在,对于这等事,他会周全熟虑考虑计划得很清楚。毕竟父亲是个能人,什么大事情经他料理,便会安排得妥当而卓有成效。

而今母亲迈动着蹒跚细碎的步子,一遍遍地摩挲着屋里屋外的角角落落,泪光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闪烁着。是啊,操劳一生的父母,此刻,面对即将要拆除改造的家园,面对承载了他们一辈子汗水和梦想的家园,他们年迈的身躯和宽厚的心底,该是隐忍了多少无奈的委屈和依依的不舍啊!

听了母亲的话,我才时常面对老屋,看看老屋。老屋似乎比过去显得格外沉静,一堵堵流离凹陷的土墙,窗子像经久失眠的老人深陷的眼睛。一件件漆色斑驳的古旧家具,里屋张贴的字画和东西两墙我们得过的奖状已暗然失色。此时,燕子已是南飞,几只麻雀瑟瑟地站在屋顶上,在沉沉的斜阳里,无声地眺望着这片令人心颤的殷红。我想,倘若老屋拆除改新了,这些麻雀们,还有明春归来的燕子,它们是否还能记忆曾经那个温暖不变的家呢?

我能想象得出,当老屋要拆除时,当我们双手要运动时,这一下一下将老屋掏碎,将老人一生的寄托掏空,站在一浪一浪尘烟腾起的屋址上,满头华发的母亲,该是怎样的老泪纵横啊!

是啊,再老的村庄,再破的老屋,也是我们的根。失去了根,也许就是失去了风雨过后一片挺立于斯的明绿。或许,那棵深植于乡间厚土里的老香樟知道,那些栖息在老屋瓦檐下的麻雀们知道。对于老屋,我们最后拥有的,除了童年的回味,还会有些什么呢?童年的稚趣、童年的梦幻,早已穿越了曾经满树的葱绿,漫散于一个秋天的落叶里。但愿老屋会是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我们童年的梦,滋荫着我们生命的魂。

家乡的老屋的确要被拆改了,连同那个幽静的村庄,那一天也将要旧貌变新颜了。屋檐下,只见那窝叽叽喳喳的麻雀,而那对衔着春天归来的燕子不见了。屋墙上,只见那一串串红红的辣椒。窗台上,还晾晒着几个葫芦和丝瓜。面对老屋,我透思了好一阵。我在想,这里是我长大的地方,这里是父母哺育我地方。

可如今父亲不在了,他却在我快要大学毕业时,丢下曾经依恋的老屋离开了我们。父亲辛苦了一辈子,没有享受过清福,我心里总是一种愧疚和无奈,甚至心存自责,为什么父亲会这么快就走了呢,为什么不能早点带父亲去远地检查病情,而能早点发现病因呢,也许……

思绪里,一个游荡的灵魂,一个无所依归的灵魂,在空荡的老屋里,一寸一寸,苦苦寻觅……

父亲,他再不象73年那样指挥修理老屋了。但我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常常还能梦见和他一起,也想过回到童年,回到那座老屋,回到一个夏日的夜晚,月亮洒满清辉的小院……

要是父亲还在,不知他老人家对老屋会是怎样的设想和情结,也许会同母亲想到一块,要好好补偿老屋的福佑,毕竟老屋承载了一家人的美好年华。

就这样,我们带着无尽的情愫坚守了两年。可是,我家的老屋的确是老了,老屋说老,缘由它建造于解放那年,父亲母亲用全家省吃俭用积攒的全部积蓄,盖起来的这个家。后来,虽经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两度改造,但终究脱离不了它的主体是土砖墙、瓦梁结构。八十年代以后,兄长几个都相继盖了新房,相比之下,大家都习惯叫老屋了。

老屋与共和国同岁,风风雨雨都与父辈息息相连,后来,老屋由于长年失修,加上少有人住,连门带窗、壁梁瓦柱都已腐朽得差不多了。去年老母坐在门口与子孙们照个相,透过老屋背景,我们依然读到岁月的沧桑。只见墙壁上的泥灰斑驳脱落,令人生悲。但是,老屋厅堂保壁及两面直墙装饰,楼面纹理却很气派,这在村上还难找到有第二厅。

九九年,百年轮回,世间将进入新的千年世纪,大家看到它的陈旧与周围新屋相比总是那么不协调,春节提出的要改造老屋的设想在老母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下,终于在十月底拉开了序幕。

如何改造老屋?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全家人的心。老母为了省钱,加上对老屋的一种眷恋,建议只改造老屋外墙,里屋不动,主体仍然保持原来框架。我们起初也都认同,毕竟大家多少寄寓着对老屋的感情。老屋,不仅孕育着我家两代人,也融进温馨,记载着勤劳善良的一家人互助互济之情,记载着家庭文化和父辈酸甜苦辣的往事以及后辈童年天真无虑的生活。

记得我们几个小兄弟从懂事起,祖父祖母已故。那时,母亲带着我们几个不曾成年的兄弟、姐姐吃住在老屋。白天,大人们要下地干活,我们小时候没人照看,便被留在屋子里。姐姐通常经母亲吩咐要照看我们,但更多的是痛快地找上同伴捉迷藏、踢毽子、丢沙包、跳绳、抓石子、猜谜语……邻居慈善的八姑老婆婆和家里训养的那条黄毛狗便常常守护在我们的身旁。姐姐她们玩厌了,也会跑过来推一推童年的摇车,或者支言片语讲一通从大人们那里听来的故事。遇上天黑或下雨,大家对着屋外发愣。只是大人们回家了,小的们才感到家里的一片温馨。

后来,哥哥姐姐几个读书升学了。姐姐和三哥在本乡的永和中学念书,我们时常还能见着。而大哥、二哥他们要上远处的永阳和老屋下两地读书,因路途较远,平时很少回家,只有放假时才回来。我只知道从那时起,小时候的心里老想着家里要盖一幢新屋,住新屋的滋味老在我们心头萦绕着。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我和三哥平时挖块石,找砖头,捡鹅卵石,积累了一堆又一堆。这些材料总算没有白费,后来都派上用场了,兄长几个的新屋基础就是用这些块料、细石填实筑基的。再后来,我和弟弟也念上中学了,并从中学跨入大学门槛。在远处游学,我们总还是时时惦记着家里。

记得父亲早先在老屋正厅保壁中央贴上了毛主席大画像,壁台正中另立了他老人家的一个牌位,两旁边各摆放有一个宝绿色的葫芦型宽口花瓶。看着那一对花瓶空着,我就动起了小心思。小学阶段,我是学校文艺宣传队员,因而学会了折纸花,我常常用两柱新鲜的柏树枝插在花瓶上,细枝上捆绑着自己亲手折成的彩花。由于装饰好看,母亲高兴,每逢夸我。

逢年过节,母亲都要杀鸡买肉祭供祖先,先是要恭敬毛主席。母亲叫上我们向牌位磕三个头,意思是能得到圣人的扶助,读书如有神,并能得到上苍的保佑消病除灾,平安健壮。待我们大学毕业,父亲离世了,毛主席大画像也被虫蛀了,我们到处找不到可以替代的新画像,母亲这才建议买上一幅寿仙公画像贴上,但毛主席的牌位依然保存完好并放置在壁台中央位置,只是两旁花瓶前,我们又树了父母亲两块牌像。

多少年过去了,老屋更加苍老了,老屋的子孙们有的到外面闯荡世界了,有的搬出了老屋,住进了新屋。平时,除了母亲和我们小兄弟俩家从城里回住一阵外,没有人再往老屋住了。但是逢年过节,我们是要回去的,我们和母亲是要住进老屋一些日子。老屋也许是完成了它养育子孙后代的历史使命了。面对老屋旧墙、里屋和台上牌位,我们总是忘不了它曾经给我们带来童年的梦幻和乐趣。老屋,它每每撩拨起我们的无限感慨和遐思,令我们去寻回儿时岁月的痕迹,去寻回民族文化谱写历史的片片落叶和缕缕根系。

今天,得益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制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我们兄弟姐姐6个,人人都在村上盖了或在城里买了新房,我们全家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越过越舒心。为此,在母亲的一再倡导下,我们决定要好好改造一下老屋。本来就依了母亲心愿,但后来当我们去拆除老屋时,发现老屋的屋柱瓦梁、楼板门窗实在不堪再用,便改变了母亲的计划,采取了砖混倒板结构,盖上两层后,第三层只盖靠南面一段。这样,底层内饰仍保留原来风格,全依母亲考虑,第二层按新潮布置,供全家娱乐,第二层和第三层屋面可以用来打晒,第三层里间用于贮藏,阳台供取暖、凉晒、歇息,一切主意已定,全家合心,一鼓作气,拿下了老屋改造工程。

如今,一幢在老屋基础上改建的、白花花的瓷板贴面的砖混新屋屹立在世人面前,叫人鼓舞。计算从九九年十月底定夺到十一月开始拆迁,中间经过清基、准备建造材料、动工、饰面至二000年的元月竣工,历时四个月,花费近四万元钱,总算造就了这跨世纪的基业,满足了一家老小的一大心愿。

今天,面对在父辈基业上改建的凝结三代人心血的新屋,老屋的影子还在我们的心头萦绕,大家始终抹不去对它的眷念和依恋之情,因为它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福地。

老屋改新屋竣工之时,有感于老屋并作此记以励全家。

 

(于1999年竣工日,今又在2007.7.1上补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欣赏|朝颜:父亲的大海和太阳
过年
老狗(原创)
【博客自传】搬回老家
乡情散文:故乡是一朵不愿出嫁的云
梦里老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