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济南游历

济南游历

/01一线

济南市,简称“济”,别称“泉城”,是山东省省会、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山东省的政治、文化、教育、经济、交通和科技中心,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核心城市、新一线城市。

济南因其地理位置处于古济水的南边,而得名。因境内泉水众多,拥有“七十二名泉”,泉水之多可算是全国之最,从而以“泉城”相称,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济南八景闻名于世,是拥有“山、泉、湖、河、城”独特风貌的旅游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它的南面是著名景区千佛山的一片山区,北面是平原,济南位于山区和平原的交界线上。由于济南的地形结构是山区的石灰岩以大约30°的斜度由南向北倾斜。石灰岩本身不很紧密,有空隙、裂隙和洞穴,储存和输送地下水顺着石灰岩层的倾斜,大量地流向济南,成了济南泉水的来源。而处在平原下的岩浆岩,它的组织很紧密,地下水流到这里后碰到岩浆岩的阻挡就流不过去了,这些被拦阻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的压力,从地下的裂隙中涌上地面,就形成了这些著名的泉水,比如:珍珠泉、黑虎泉、金线泉、趵突泉。趵突泉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而且都上了小学的课文。城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由城内众泉汇流而成一个天然湖泊,叫大明湖。大明湖、趵突泉和千佛山是公认的济南三大名胜。

小时候课外读过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济南的冬天》和小学的课文《趵突泉》激发了我对济南观光的兴致,恰巧1994年11月17日应邀在此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会,次日,会后,与会人员相约去游览了济南三大名胜。

第一站,我们去了离市中心不远南部偏东的著名景区千佛山公园。千佛山究竟来历,相传,本海中山,山神好移,故海神锁之,挽锁断,飞来于此矣。后来考证是距今5亿年前的近处海域,在18000万年前,发生了燕山运动,沉积的石灰岩跟泰山一起上升,造成了巨大窟窿构造于是形成了千佛山。

千佛山逐为泰山余脉。千佛山历来称历山,靡笄山,靡山,舜山、庙山、舜耕山。

隋开皇年间,依山势凿窟,镌佛像多尊,始称千佛山,并建“千佛寺”。唐贞观年间,重新修葺,将“千佛寺”改称“兴国禅寺”。千佛山遂成为香火胜地。

自元代始,每年“九九”重阳节举办庙会。解放后,1959年辟建为公园。

远远望去,千佛山峰峦起伏,林木森森,恰似济南的天然屏障。沿盘道西路登山,途中有一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传唐朝名将秦琼曾拴马于此。现在也放马一匹助兴,回程我跨马一个留影。

上千佛山,要走一段上山的路。山不高,很快就可以爬到山顶。近看千佛山,东西横列,奇伟深秀。山腰处建有“兴国禅寺”、“历山院”和“唐槐亭”、“齐烟九点”及“云径禅关”等台坊。

千佛山上的石佛雕刻集中在兴国寺后的千佛崖上。兴国禅寺内有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对华亭。南侧千佛崖,存隋开皇年间的佛像10余尊。山崖上,由西向东,依次有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吕祖洞。兴国寺门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第一弥化”四个篆体字,每字约有4米见方。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余尊,年代悠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千佛山之东,佛慧山上也有雕刻石佛。其中主峰山麓有一佛龛,内有一尊头部佛像,高7米,宽4米多,俗称“大佛头”,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石雕。

历山院,在兴国禅寺东,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与兴国禅寺相距仅20余米,相互对峙,具有同等的韵致,可谓珠连璧合。为纪念远古时代虞舜在历山之下开荒种田,颂扬古代明君,发扬大舜文化,故将这一院落命名为“历山院”。史料记载,儒、道、佛三家曾先后涉足这里。明成化四年(1468),济南德王府内官苏贤,欲成“善果”,捐资修建了三清殿和真武楼,祀元始天尊、武德天尊、太上老君和玉皇大帝、紫微大帝等道教信奉的祖师。就连舜也被道教尊奉为天、地、水三神中的地神(天神为尧,水神为禹),立祠祀奠。清康熙年间,文人们又把儒家的创始者孔子供奉在文昌阁内。清代还曾建有观音堂,奉祀观音菩萨。儒、道、佛三家,同居一处。

文昌阁的北侧,悬崖上原有古典式的高大殿宇,供游人览景小憩。由于这里地势颇高,北面又极其开阔,正是凭栏远眺的最佳去处。历代文人雅士多有来此观景者,并留下诗篇。历经沧桑,殿宇倾圮,1979年在这里建起了“一览亭”。登上彩绘牌坊“齐烟九点”一览亭,凭栏北望,近处大明湖如镜,远处黄河如带,泉城景色一览无遗。

千佛山上最显眼的是那尊大佛,远远地就能看到。以印度佛教与中国佛教艺术相结合,正统佛传故事与中国民间传说结合而设计画面。“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既是对弥勒佛宽宏大量、乐观豁达形象的一种描述,也表达了中国人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仰望大佛,除了一份虔诚的祈祷,更能寻求到一种快乐,一种洒脱,一种释然。

济南人热情亲切,路上遇见个女的喜欢叫“姐”要是个男的就叫“哥”。从千佛山下来,第二站我们去了趵突泉。

趵突泉位于济南市中心区,趵突泉南路和泺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158亩,是以泉为主的特色园林。该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

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宋代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在泉边建“泺源堂”,并写了一篇《齐州二堂记》,正式赋予泺水以“趵突泉”的名称。该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

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饮用水。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泉水分三股,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尺。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趵突”不仅字面古雅,而且音义兼顾。不仅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跃”之状、喷腾不息之势;同时又以“趵突”摹拟泉水喷涌时“卜嘟”、“卜嘟”之声,可谓绝妙绝佳。清代康熙皇帝南游时,曾观赏了趵突泉,兴奋之余题了“激湍”两个大字,并封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是公园内的主景,泉池东西长30公尺,南北宽20公尺,泉分三股涌出平地,泉水澄澈清洌。泉的四周有大块砌石,环以扶栏,可凭栏俯视池内三泉喷涌的奇景。在趵突泉附近,散布着金线泉、漱玉泉、洗钵泉、柳絮泉、皇华泉、杜康泉、白龙泉等三十多个名泉,构成了趵突泉泉群。其中漱玉泉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关,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边,因有文集《漱玉集》而得名,现在泉北的李清照纪念堂正是为纪念这位著名的词人而修建的。值得一提的是趵突泉公园的南大门,布置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大门上的横匾“趵突泉”蓝底金字,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有人誉为中国园林“第一门”,一点也不为过。趵突泉边立有石碑一块,上题“第一泉”,其色为墨绿色,为清同治年间历城王钟霖所题。

身后这些各式各样的栏杆将名目繁多的泉眼围起各式各样的泉名看得眼花缭乱,像“马跑泉”相传北宋抗金大将关胜的战马,因其主被贼人所害仰天长嘶,前蹄刨地出泉,人称“马跑泉”。像这柳絮泉,往昔泉四周垂柳成荫水中泉沫纷繁,如絮飞舞,泉水与垂柳相映成趣,令人陶醉。

在这众多的名泉区内还值得一提的是漱玉泉,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边,泉因有其文集《漱玉集》而得名,现在泉北设李清照纪念堂。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本市人士,婉约词宗。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可以和苏轼、陆游、辛弃疾并列,也可以和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等前代风格大师比肩,因为她诗词文赋无所不通,而尤以词闻名于世,她的词无论是感情、形象的表现手法,还是语言的锤炼都非常自然真实,几近完美。在艺术风格上,清照的词是人们公认的婉约词派代表,以浅俗易懂、明白如话为特点,被人们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纪念堂前院门楼是一座飞檐圆顶的四柱抱厦,双脊比翼,颜额挂有牌匾,上写“李清照纪念堂”,为1959年郭沫若题写。门楼迎门屏风前后两面分别是郭沫若题写的“一代词人”和“传颂千秋”。正厅坐北朝南,青瓦起脊,歇山飞檐,匾额“漱玉堂”为郭沫若所题,门前抱柱上有郭沫若题写的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这副对联是对女词人身世和作品的高度概括。

堂内迎门,为李清照塑像,手持书卷,眉字深锁,若有所思。堂壁上布展茅盾(沈雁冰)。叶圣陶、冯沅君、舒同、臧克家、李苦禅等名人书画。橱窗内陈列有各种版本的李清照词作,以及海内外学者的研究专著。

东侧曲廊间,建有“叠翠轩”。轩内东壁辟景窗,山水景色,摄人窗内。窗侧壁间,嵌分代书法家启功等名人题刻。西廊南端接“溪亭”,取李清照《如梦令》词中“常记溪亭日暮”句意。轩、亭匾额,均由当代书法家蒋维崧篆书。院中清泉漏瀑,秀石玲珑,并根据李清照词意配置各种名贵花木。春天,玉兰映雪,迎春洒金;夏天海棠滴绿,芭蕉泄翠;秋天,菊花傲霜,金桂溢香;冬天,青松挺拔,修竹潇洒,生机盎然。

纪念堂内轩,墙上装饰别致,镂空磚墙,展室内涵风格各异,从图、文、像、书、画等不同层面展示了一代词人的伟大成就与丰富的一生。堂内有两个展室,里面陈列着四组栩栩如生的蜡像,分别是“书香门第”、“词坛绽绣”、“志同道合”、“流寓江南”,从不同时期再现了李清照的生活。

院中济南奇石夔石,据说“夔”为古代传说中的独足怪兽,此石形状奇特有单足、昂首、吼天之势,“夔石”而得名。园内一角,凉亭瀑布景色宜人。

从李清照纪念堂出来,一路车到泉城广场,步行去黑虎泉。市民都拿着大桶小桶去那里汲水,景象很是壮观。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大明湖。

大明湖是一个由城内众泉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面积甚大,几乎占了旧城的四分之一。市区诸泉在此汇聚后,为防御水患,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即今济南)知州时,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故有“恒雨不涨,久旱不涸”的长处,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

现今湖水平均水深2米左右,最深处约4米。沿湖岸边1米左右。作为一处天然湖泊,大明湖水质清冽,天光云影,游鱼可见。“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大明湖风景的最好写照。

蛇不见,蛙不鸣;久雨不涨,久旱不涸是大明湖两大独特之处。

大明湖胜景自唐代起就名扬四海,宋时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

如今的大明湖自然景色秀美,名胜古迹争辉。沿湖八百余株垂柳环绕,柔枝垂绿,婀娜点水。湖中现有四十余亩荷池,碧叶田田,白荷红莲,交相辉映,争奇斗艳,荷香飘溢,沁人心脾。

久居济南的人,几乎都知道大明湖里有“四怪”——青蛙不鸣,蛇踪难寻,久旱不落,久雨不涨。但随着科技的逐渐发展,大明湖的四怪之谜也逐一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唯独“青蛙不鸣”这一怪,却始终找不到正确的答案。事实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困扰着古人们的四大谜已经有三个被我们解开了谜底。所谓的“蛇不现”是因为大明湖内的水鸟众多,使得蛇类很难在其中生存下去;而“恒雨不涨”,则是因为大明湖的出水口众多,当水涨时候,自然而然的就流了出去;至于“久旱不涸”,则是因为大明湖的湖底为质地细密的火成岩,致使源源不断流注湖中的泉水不能下泄。但是对于所谓的大明湖里“蛙不鸣”之谜,时至今日仍无人能找到一个合理的答案。

一天的济南之游结束了,真所谓:“黄河疑是分两半,一半相思一半愁;苍山落落成天下,不览明湖景难收。春回千佛好年华,情愿填梦再重游;扣我心扉泉倾色,孤人煮酒适心头。”

(1994年11月18日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济南 济南
济南趵突泉
济南旅游攻略
【导游词】山东济南趵突泉
济南行记
【社员专辑】济南游-刘彦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