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樞卷之八
至游子曾慥集
崑崙篇崑崙之巔,是為泥丸;百神所宅,升舉之門。
至游子曰:吾聞之太上日,道一而已。一者,斯真一之謂乎?《黃庭經》曰:子欲不死修崑崙。崑崙者,泥丸也;其猶天焉。陰不升而陽不降則在於物也,其不能造化矣;在於人也,其亦不能運轉不息,與天地同流者也。故曰: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其惟吾所謂真一而已爾。
桓凱嘗授道於仙君李桓,因以桓為氏。仙君曰:金丹外藥,飛步隱身,坎離交際,汝皆已究達,而未聞大道也。夫默朝上帝者,實昇舉之門焉,然後可以超真不夜之鄉,返魂不死之藥。玉泉出崑崙之山,金丹出日月之國。其山也,高不滿尺,大不盈升,三帝共居,百神所宅。悟此法門,朝真萬遍,功行純備,飛昇紫霄,在乎方寸而已。兩眉之問,神光之戶,玉門、金柱相問而不通,惟得秘語靈文斯可至矣。
夫身之中有三萬六千精光之神焉,一萬二千魂魄之君焉,泥丸之中有長生不死之大君焉。二儀四象,八卦九官、方丈蓬壺,并悉圓滿,無少不具。日月在乎崑崙之下,流光散於金池。金者內應於肺,肺者反應於鼻;木者內應於肝,肝者外應於目。目隨五色而盲,鼻逐五香而塞。金木問隔,流光外門,神珠散失,斯其至於死者耶。
夫能回日月之華景,照太極之崑崙山者,何道也?吾左右之目者,日月也。照於十有二時之中,於是天門開焉,真仙自至而返童矣,三年而結黃雲,千日而成聖胎,九年而登金闕,十有二年而登三臺,如是則龍虎自然交矣。上帝安於金臺,眾神惟慕瞻乎天表。仙君因告凱曰:汝受靈文,汝心當如死灰焉,.積功十有二年,斯躡於仙梯,白光生於圓象,紫氣衝於雲霓,壽與天地齊矣。凱下拜登受。仙君申言曰:內照返靈光,太一含真芳,馨香散華谷,鬱鬱生紫房,天門開上蒼,默默朝玉皇,知此則靈光自照,內境精明矣。吾觀夫竺乾之象,其頂出白色,在乎圓光之中而坐寶蓮,然則道之成矣。佛老豈有異乎?
服氣篇
資穀以強,資氣以靈;強則有衰,靈則長生。
至游子曰:夫人稟天地元氣而生,故一吐一納,內外相應焉。六氣者,分屬於五臟,餘一氣則包乎三焦者也。能服其氣,一年則氣通矣,二年則氣行矣,三年則氣成凝結為玄珠矣。氣者,道也;道者,虛無也;虛無者,自然也;自然者,無為也;無為者,心也。心不動者何也?內心不起則外境不入,內外安靜則神和,神和則氣和,氣和則元氣自充,元氣自充則五臟滋潤,五臟滋潤則百脈流通,百脈流通則津液上應,津液上應則五味止絕,飢渴不生,反老還童當自玆始矣。故始也,氣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神。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脈,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髮,九年易形。三萬六千神居於其身,化為仙人矣。夫神者,無形之至靈也。故神稟於道,靜而合乎性焉;人稟於神,動而合乎情焉。是以率性則神凝,久則神止,極則神遷,止則生,遷則死,皆情之所移,非神之所使也。服氣之士,一念而神升乎三界之外,下登乎崑崙之丘,入於絳宮,徹於涌泉,使元氣輪轉而不窮。《經》曰:元氣流通,不死之道也。
服霧篇
天地之精,散而為霧;餌其英華,形可以駐。
束華玉妃嘗告張微子曰:吾有服霧之方。微子曰:敢問何謂也?玉妃曰:霧者,山澤華精,金石之盈氣也。久服之能散形入空,與雲合體矣。微子曰:敢咨其方?玉妃曰:吾以平旦之初,坐臥任己,先暝其目,內觀五臟,而後口出呼氣二十有四過,目見五色之氣,繞纏乎尺宅之上,納乎玉池之中者五十過,咽津者亦如之,既,祝曰:太陽發輝,雲霧四遷,結氣宛曲,五色洞天。神姻合啟,金石華真。藹鬱紫空,煉形保全。出景藏幽,五靈化分。合明扇靈,時乘六雲。和攝我身,上昇九天。既已,復琢齒者七,咽液者七。久而行之,可以乘雲霧而逝矣。
內景篇
一身之中,有神司之;心安神寧,形則不衰。
梁丘子曰:黃庭者,腦中、心中、脾中者也。
《經》曰:琴心三疊舞仙胎。何也?琴,和也;疊,積也。存三丹田,使和積如一。胎仙者,胎息也;猶胎在腹有氣而無息也。
《經》曰:七羹玉籥閉兩扉,何也?七竅開合,譬夫關籥,用之以道,不妄開焉。存神閉目者,二扉也。
《經》曰:重疊金關密樞機。何也?守精神而不泄也。
《經》曰:靈臺盤固不衰竭。何也?心者,靈臺也。有神靈居之,靜則守一,動則存神,神全則體安,斯不衰竭矣。
《經》曰:天中之嶽精謹修。何也?天中之嶽者,鼻也。數按其左右則其氣平矣,所謂灌溉中嶽者也。
《經》曰:宅中有真裳衣丹,審能見之無疾患。何也?元陽子曰:常存心神則無病矣。
《經》曰:翳鬱道煙主清濁。何也?翳鬱者,木象也。得火則煙生,得陽則氣
清,清則目明,濁則目暗矣。
《經》曰:心部之宮蓮含華,主適寒熱榮衛和。何也?寒熱,陰陽靜躁之氣也。人常和適以榮衛其身,老子所謂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者也。
《經》曰:外應口舌吐五華,臨絕呼之亦登蘇。何也?心主口舌者也,吐納五臟之津,辨識五行之味,有疾則當存丹元,童子朱衣赤冠以救護焉。
《經》曰:肝部之宮翠重裹,主諸關鏡聰明始。何也?青陽之本始,竅於目,五行之關鏡也。
《經》曰:攝魂還魄永無傾。何也?月之三日、十有三日、二十有三日,其夕三魂奔尸游於外,攝之者常仰視,去枕,伸足,交手於心之上,暝目,閉氣三息,扣齒三通,既,以存心之中,有赤氣如鸚子從內出於咽中,赤氣益大,覆於其身而變成火,以焚其身,覺其體小,熱則呼三魂之名曰:爽靈、胎光、幽精,而微祝曰:太微玄宮,中黃始青。內煉三魂,胎光安寧。神寶玉室,與我復生。不得妄動,監者太靈。若欲飛行,惟詣上清。若有飢渴,得飲玉精。月之朔、望及晦,七魄流蕩,則夕當仰眠,伸足,以其掌掩耳,令指相接於頸上,閉息七過,叩齒七通,心存鼻端,白氣其大如豆,須臾漸大,冠於其身上下九重,其氣忽成二青龍,在二眉之中,白虎在於鼻之左右,朱雀在於心之上,靈蛇在於左足之下。有二玉女衣錦衣,手執火光,當於耳門。既已,咽唾七過,呼七魄之名曰:尸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陰穢、臭肺,則祝曰:素氣九還,制魄邪奸。天狩守戶,嬌女執關。煉魂和柔,與我相安。不得妄動,看察形顏。若有飢渴,飲日月丹。
《經》曰:腎部之官玄闕員,中有童子真上玄,主諸六府九液源,外應兩耳青液津。何也?上玄者,心也。氣與腎連,故五臟六府九液相交,百脈流通,廢一不可焉。九液者,九竅之津也。腎官主於耳,其氣衰則陰襲其陽,和合則百脈津液流通矣。腎氣充足則耳目聰明,其陽不衰矣。
《經》曰:二部水王對生門,使人長生昇九天。何也?元陽子曰:寒暑相催#1,男女相成。腎之左男戴日,右女戴月,其水王則化為赤子,赤子化為真人而昇於九天。九天者,九黑也。青天之氣主生者也。
《經》曰:含漱金醴吞玉英,遂至不死三蟲亡。何也?金醴、玉英,口中之津也。心中胃口有詫女嬰兒,裸而無衣正立於胃管,張口承注靈液,仰吸五氣,當漱滿口內外津液,滿口吞之,遣入玄女口中,五過既畢,叩齒三通,咽液九過,則三蟲亡矣。
《經》曰:常念三房相通達,存漱五牙不飢渴。何也?明堂、洞房、丹田之房,三三如九,合九為一。五牙者,五行之生氣也。常以立春之日鸚嗚之時,入室東向九拜,平坐,叩齒九通,思束方安寶華林青靈元始老君九千萬人下降,室內鬱鬱如雲,以覆其形,從口而入,直下於肝,祝曰:九氣青天,元始上清,皇老尊神,衣服為青,役御天官,煥明歲星,散輝流芳,陶溉我形,上食朝霞,服引木精,因養青牙,保鎮於靈,肝府充縊,玉芝自生,延年駐色,顏及童嬰,五氣混合,天地長并。祝已,即引青氣九咽而止。
《經》曰:五嶽之雲氣彭亨,保灌玉廬以自償,玉盧,鼻也。五形圓堅無災殃。何也?五嶽之氣者,五藏之氣也,疏通無壅則三蟲自亡,出入玄牝,綿綿不絕,於是存煉道成,虛室生白,五藏堅圓,斯疾不生矣。
《經》曰:五靈夜燭煥八區。何也?五靈者,五星也。羅列一身,常能存之,則與天地同體矣。
《經》曰:方寸之中念深藏。何也?方寸之中是為下關,在臍之下三寸,其方圓一寸,以藏精者也。方靜圓動,不動不靜,惟當杜塞不可泄焉。
《經》曰:內挾日月列宿陳,七曜九元冠生門。何也?於子之時,心存西方太白星,在二眉之間上直入於一寸,是為玉堂、紫闕,左日右月。次存北方辰星,在於帝鄉、玄宮;玄宮者,在於髮際五分直入一寸是也。次存束方歲星,在於洞闕、朱臺;朱臺者,在目之後直入一寸是也。次存南方熒惑星,在於玉門、華方;華方者,在於目毗之際五分,直入五分是也。次存中央鎮星,在於金室、長谷;長谷者,在於人中直入二分是也。其存之如綴懸於上,叩齒五通,咽液五過。微祝曰:高元紫闕,中有五神,寶耀敷輝,放光衝門,精氣積生,化為老人,首巾素容綠被
絳裙,右帶流鈴,左帶虎賁,手把天剛,散絳飛辰,足躡華蓋,吐芒煉神,三景保守,令我得身,養魂制魄,乘楓飛仙。故七曜者,七星也。配七竅者也。九天者,九辰也,配九竅者也,廢一不可焉。
《經》曰:氣亡液漏非已形,專閉御景乃長寧。何也?閉房煉氣,不遠唾,不多言,閉情欲,存日月之光是也。上清有採飛根之法,常以日出之初東向叩齒九通。陰祝曰:日魂珠景,昭韜綠瑛,回霞赤童,玄炎諷象。既已,暝目握固,存五色流霞,俱入於口,是為日華飛根者也。於是向日吞霞四十五,咽復咽液九過。
《經》曰:五行相催返歸一,三五合氣九九節。何也?五行之生克周而復始,相催之道返歸於一。一者,水數也。是乃五行之首,萬物之宗焉。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者,一也。一者,元之稱也。萬物所成,故曰終歸一也。三者,在人則耳、鼻、口也。五者,帝精也。故三五合,三三為九者也。夫三五者,天地之根蒂,六合之要會,九宮之氣節也。三元之氣,混成之精,出入上清、太素之宮,能存思之則得長生之道也。
《經》曰:高奔日月吾上道。何也?有吞月精之法,俟月出西向叩齒十通,微呼月魄五夫人之名而祝曰:月魄皎蕭,芬艷翳察,婉虛靈蘭,鬱華結翹,淳金清熒,艮容臺標。於是瞑目握固,存月中五色精光俱入於口,其月光之中有黃氣,其大如目瞳,是為飛黃月華玉胞之精者也,能修之則鬱儀奔日,結璘奔月,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者也。
《經》曰:玄元上下魂魄煉,一之為物頗卒見。何也?資一以為煉神,煉神以合一。一者,無為之稱也。其心恬淡以得之而不可見也,守真志滿一自歸己焉。
《經》曰:結珠固精養神根。何也?結珠者,咽液先後相次如珠,固精不泄焉。神根者,形軀也。
《經》曰:坐起吾俱共棟梁,晝夜耀景暮閉藏,通利華精調陰陽。何也?神以身為屋邑,是為其棟梁者也。心神用捨,與目相應。華精者,目精也。心開則目開,晝陽而暮陰,故曰調陰陽也。
《經》曰:散髮無欲以長存,五味皆至正氣還。何也?胎息之法,仰外散髮,其枕高二寸二分,屈左右手之拇指,握固,閉目,伸左右臂去其身五寸,及漱滿口,咽其津液者三,微以鼻內之氣入五六息而吐之。一呼一吸為一息。至十吐氣可以噸呻,呻畢復為之,滿四九為一竟焉。一竟者,七日一復也。散髮者,無為無欲,神凝液流,元氣入於臟,以成五味而俱至焉。合五為一,寂然清靜焉。
外景篇
玉牝金籥,以堅其內;獨飧太和,可以不死。
《經》曰:上有黃庭下關元。何一也?黃庭者,在首之中,明堂、洞房、丹一田是也。二眉卻入一寸為明堂,二寸為洞房,三寸為丹田。三者為上元之一一也。黃庭者,兩半而成洞房,中生赤一子則為一焉。常思之無失,則赤子化為真人在明堂之中。故知一者在明堂者也。行氣導引,閉目內視,安心定志,混沌無涯,致其精上流於泥丸焉。明堂之中有君臣,洞房之中有父母,丹田之中有夫婦。或曰:黃庭者,脾也。其治在中關元臍之下三寸,元陽之門在於其前,懸精如鏡,明照於一身。此道也。
《經》曰:後有幽闕前命門,呼吸廬門入丹田,玉池清水灌靈根。何也?幽闕者,二腎也。其狀如覆杯,去臍三寸,上小下大,有日月焉。命門者,臍之下也。呼吸喘息者何也?氣出為呼,氣入為吸。廬者,鼻也,是為吐故納新之要焉。眉問卻入三寸者,丹田宮也。玉池清水者,口之津液也。靈根者,舌也。常當琢齒漱液,可以溉灌舌根焉。
《經》曰:外本三陽神自來,三陽可長生。何也?男八女七,者,三光之曆候也。內養從此而生,與日月相守,天地相保焉。三陽嬰兒生時,一神魂魄來入於胎中,鼻引陽氣取之以內養。赤子、真人、嬰兒,是為三陰,所謂陰神一也。魂,陽也;魄,陰也。世之人無有道德則魂魄離身散矣。夫能拘魂制魄,使不動作,常在身中,則道合於自然者也。
《經》曰:遊璣懸珠還無端,玉牝金鑰身圓堅。何也?遊璣運轉,氣脈流通而不止也。閉口養神,漱練醴泉如流珠也。陰為牝,陽為鑰,兩不相傷,得乎口和,
還精煉形,故得圓堅也。
《經》曰:象以四時□如丹,仰前後卑各異門,送以還丹與玄泉,象龜引氣至靈根。何也?明堂四達,應於四時,真人子丹之所居。咀嚼其氣,夫能思之則壽無窮焉。首與足,腎與心,心赤腎黑,本於同根。水火相克,故異門也。丹者,血也。化入下元,變為白精#2。當此之時縮鼻還之,上至於泥丸,下至於口,變為玉泉,以鼻引氣至於舌根,咽送於腹則雷嗚應之,此真氣使之然也。
《經》曰:獨食太和陰陽氣,故能不死天相既。何也?世人食土地之精,以死報地;聖人食元和之氣,以仙報天。故學仙者朝食陽氣,暮食陰氣,并元氣則可以不死矣。
《經》曰:道自持我神明光,晝日昭昭夜自守,渴自有漿飢得飽。何也?思心中之赤氣,明照萬神,守日月之光,念二腎之根,晝守光夜守神,飢食自然之氣,渴飲華池之漿,則不飢渴而長生矣。
《經》曰:經歷六府藏卯酉,轉陽之陰藏於九。何也?根生六府,藏於卯酉,其要妙者也,陽反屬陰,轉體相就,還藏於九。九為首焉,此所謂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也。常於鸚嗚之時,仰臥披髮,琢齒三十六通,吞精咽氣,斯遠死之道也。
《經》曰:肝之為氣脩而長,羅列五臟生三光,上合三焦道飲漿。何也?脩氣上行,達於其首,以補泥丸。五宮六府各有所主,故腎之上下有日月三光焉。三光者,日、月、星候也。三焦者,三關元也。漿者,華池也。
《經》曰:我神魂魄在中央,精液流泉去鼻香,立於玄膺含明堂。何也?中央魂魄者,二腎也。左魂右魄,晝則以魂守魄焉,暮則以魄守魂焉,拘魂制魄,不得動作可也。陰陽交接,漏液失精,則飲食無味鼻失芳香矣。舌下者,玄膺也。肺者,明堂也。含氣咽之,灌於明堂,則流行於身中矣。
《經》曰:通我精華調陰陽,伏於玄門候天道。何也?此蓄精養神者也,負陰抱陽,調其精神。夫玄門者,鼻也。候上都之一神,使守精神以念其身焉。
《經》曰:清靜無為神留止,精神上下關分理。何也?內修其道作無為焉,外修其道作無欲焉,於是心不煩亂,精神留止。精者,神也。氣者,道也。保精息氣,上下各有分理焉。當精思上下部,以守一神可也。
《經》曰:七孔已通不知老,還坐天門候陰陽,下於喉嚨通神明,過華蓋下清且凍,入清靈淵見吾形。何也?首面七孔者,精神之門戶也,通利其身則不老矣。朝食陽氣,暮食陰氣,會於口中。於是喉嚨之中有十二亭長,皆持玉戟守之,真人在其內主通氣上下者也。眉者,華蓋也。神位其中,入於腦戶,見於泥丸,可以卻白駐年矣。
《經》曰:還過華池動腎精,立於明堂望丹田,將使諸神開命門。何也?從其腦戶曆脊下入於腎者也。眉問卻入一寸是為明堂,卻入三寸是為丹田。鼻者,天根也;引其真氣晝夜綿綿可也。
《經》曰:隨鼻上下開二耳,閥視天地存童子,調和精華理髮齒。何也?元氣出入於鼻,上下通於二耳也。天者,首也;地者,下部也。童子者,存念守一神也。吸其五氣,琢齒三十六通,咽津三十六過,可以理玄白也。
《經》曰:藏養靈根不復枯。何也?養舌之根則不復枯燥,舌之下有醴泉,其出如流珠,常含而咽之勿妄吐也。
《經》曰:閉塞命門如玉都,壽傳萬歲將有餘,脾中之神遊中宮。何也?人生繫帶於精液,常當愛養之勿妄施捨,則精凝如玉,在於下部也,可以長生焉。脾者,在太倉之上,朝為老君守理,暮游明堂,為太一君者也。
《經》曰:通利血脈汗為漿。何也?五內安寧,手足汗液,此神明之信也。
《經》曰:上察天氣年益長。何也?食其元氣則骨輕矣,氣與神相和則壽三百年矣。
《經》曰:服食玄氣可遂生,還過七門飲太淵。何也?玄氣者,二腎問之白氣
也。太淵者,咽口中之醴泉也。
#1催:輯要本作『推』。
#2精:輯要本作『清』。
道樞卷之九
至游子曾慥集
神景篇
神山牡宮,氣留牝府.;其氣交感,以神為御。
天谷者,泥丸之宮也。上赤下玄,左青右白,其中有黃焉,斯元神之府也,谷神真一之至靈者也。其為吾之性歟,而心為其用焉。神靜則萬化安,情動則萬化生。夫能守其一、守其神,神斯靜矣,然後真一者在於天焉。
上牝者,脫也。泥丸之前紫微位焉,紫微之前玉清位焉,玉清之下明堂位焉。明堂下通乎鼻。鼻者,牝之戶也。
下牝者,心也。心之上玉泉位焉,玉泉之上太皇位焉,太皇之上金光之庭位焉,金光庭之上慧泉位焉,慧泉之上五靈之源位焉,五靈源之上靈泉位焉。過天
曜,出胃口,入九端,通夫地之要而至於其口及唯之聞者,牝之戶也。
神者氣之母也,氣者神之子也,不可斯須#1而離者也。神止於牡官則氣留於牝府,故神能御乎下,與氣交感,升降不息,自然之道也,於是必加精進焉。使夫妙中得定,定中有神,三衣足而四器空矣。三衣何謂也?曰性,曰智,曰慧。四器何謂也?日目,曰耳,日鼻,日舌。性者神也,智有通也,慧有變也,聖人觀性生法,法無量矣。於是變化至於無窮,入於無為。日用而不知日.器空矣,六塵亡矣,尚何六賊人育哉!吾則澄其神不附於萬化,神通之力綿綿守之,用之何倦?守之何勤?凡比者空而不色,色而不空,無為之妙用者也。
三宮者,心脾之升降者也。二輳者,其路也。上通乎天門,下達乎地戶,中灌溉乎三宮。腦者,上玄下赤,左白右青,其中有黃焉,三陰之正,太玄之中者也。精外謂之搜,水中謂之賸蛇,其名太素之魔,呼吸真氣,運行經絡者也。下之心者,上赤下玄,左青右白,其中有黃焉,三陽之正,太一之中者也。精外謂之沒,水中謂之元龜,其名太玄之魔,呼吸真氣運行經絡者也。脾居中央,是為二氣升降之府,神氣交感之宮也。
吾能守乎泥丸、天谷,其主二千有七百息,使氣定十周,自然心之陽與腦之陽合於脾,下達乎玉匱,過乎太倉,入於尾問,出於心,升於二輳,狀如火輸焉。元神過乎上清,行乎太樞,越乎靈道,入於中廟,歷乎腦戶,出於風府,傳乎二輳,神氣交而百體#3 五形其炎如火,其狀如迸泉焉。於是觀也,神不入乎色,視也,神不入於聲聞也,神不入於香味也。吾湛湛乎其定,四器可謂空也矣。聖人於是知空之不空也,色之不色也,而得智慧於斯焉。知不知,孰知慧哉!視不見,孰知妙哉!故不性之性謂之合,不神之神謂之真,此其日用之定者也。夫能於定之中而明不神之神、不性之性,財神而化性,而真與天地等其久,陰陽同其運矣。
頤生篇
按購之方,出於玄策;可以延年,可以騷疾。
施真人曰:養生者以不損為本,進道者以無病為先,吾得安樂之法,十有三門
焉。
少廣之山有神人曰金母,戒黃帝曰:少思寡欲,則聲色自無矣。
太上教尹真人曰:虛心弱志,則神氣永寧矣。
彭真人名龜年曰:吾嘗有目疾,晝夜睜目注視以去其昏,閉之少頃而再行焉,積功可察秋毫矣。
徐真人名甲曰:吾嘗有目疾,正坐於暗室,運其晴以旋轉者,其數八十有一二,瞋目集神而復旋轉無數,功久而神光自見,狀如金輪矣。
劉真人名網曰:吾時有腦痛,其風氣上攻,晝夜以左右手束其額,大指以對天倉,閉息運氣以攻其首、其目,時歇大指,使氣達於頂,則風隨氣散矣。
葛真人曰:人有首痛腦風,令居幽室,靜坐閉息,掩耳,氣極則放焉,放之則輕擺其首而不止焉,松風去痛,明目補髓矣。朱真人曰:氣弱而形衰,食多則凝塞。晝夜即其凝塞之時,盤膝靜坐,升身鼓腹,閉息不止,則六腹空而飲食進矣。
元真人名谷曰:未仙之日絕食於曠谷,惟茹草木,則鼓腹以衝五藏之凝滯,閉息以聚三才之真氣,加之以內想以火,咽其津而納其真水焉,榮衛克悅而氣和通,可以延年矣。
左真人名慈曰:老而奉真,多傷於風,晝夜交左右手相叉,以首,扣地,其氣上衝乎天柱,漯然汗出於四支乃已。用之可以除疫,可以明目而導氣。
王真人名利曰:覺寒之時,幽室盤膝而坐,左右手兜其腎閉息,以首扣禮者五七十,其汗四縊而出,其寒散矣。常用之,和氣明目,膚澤而骨健。
劉真人名可道曰:居山者為雪霜所侵而其腹痛,坐密室,亡慮亡思,內想其腹,對掌抱臍,可以散寒氣而益元陽矣。
孫真人名守一曰:凡腹痛而腸內有蟲,則斂身咽氣者十,抱臍搓掌百數,再搓則痛止而蟲下矣。常用之補氣活血,可以延年。
昊真人名遜曰:靜坐密室,疊掌盤膝,閉目冥心,升身而凝息,內觀病所自起,即心傳氣,百疾可廖矣。常行之,可以健步,可以還童。
袁真人名素曰:閉息按胯,截留真氣而還下元,是為保益之方,久而不已,可以益壽,可以固形。
崔真人名德基曰:扣首抱頸,般運神光,入於天宮,久而不已,面目清,神氣和矣。
劉真人名海蟾曰:疊指以閉玉戶,法用含津,勿令走失,是為鎖金關。可以不夢鬼交,久而不已,可以延壽而飛昇。
蓋真人名元真曰:咽納百口,不攪而自然真水朝上矣。有疾用之則病已,常用之,肌膚華潤。
呂真人名崑曰:搓兜臍腎,交加換手,抱臍之下,握其腎,左右手更換焉,可以集真氣而壯下元矣。
平都篇
太上玄丹;至微而顯,絳官紫戶,其則不遠。
中嶽真君蘇子玄曰:吾得太上玄丹之經焉。夫二眉之問,上卻入三寸,分為守雙、寸田。於是左面有絳臺、青房焉,右面有黃闕、紫戶焉。於絳臺中問以為道,以導之左右有臺闕,伺非常之氣焉。紫戶之神,其名日平靜守法王;青房之神,其名曰正心。其神并形如嬰兄,衣如其房之色,手執流金之鈴,暮臥及存思之時,先存三神,仿佛見焉。乃扣齒,三呼其名而祝曰:紫戶青房二大神,手把流鈴,身生風雲,挾衛真道,來聽我前,我思感通,靈利陶甄,出入利正,上登九門,即見九真太上之尊。祝已,乃存思三一、洞房九道諸要道焉。
左右耳有雲儀使。雲儀使嗚鐘以聞九官者耳嗚,使知有自外來也,聞之則錯手掩耳,而祝曰:赤帝在宮,九真在房,請聽神命,示察不祥,太一流火,以滅萬凶。祝已,以手指耳門七過。面熱者佳候也。頸問索索惡寒者,惡之入也;急臥暝目,存乎玄丹之官,太一真君以流火之鈴煥而擲之,使惡氣出,則耳目內外光火炯然,照於一身。
卻入一寸,是為明堂之宮。其宮之中,左有明童真君焉,右有明女真君焉,其中有明鏡神君焉。三官者,理乎水火者也。服綠錦之衣,帶赤玉之鈴,銜赤玉之鏡,其形如嬰兒,向外并生焉。存之既已,因三呼三君名字,明童名玄陽,字少青;明女名微陰,字少元;明鏡名照清,字四明。扣齒九通,則千妖伏而萬鬼滅矣。飢渴者存三君則口吐赤氣,灌吾之口咽吸之,斯須飢渴除矣。求延年者,當正心安寢在於明堂三君,外向長跪,口吐赤光之氣,克灌吾之身,斯須赤氣環繞而為火,身與火同一體,內外光明,良久乃止,是為日月煉形焉。卻入二寸,是為洞房之宮。洞房之官,其左有無英公子焉,其右有白元君焉,其中有黃老君焉,此飛真之道也。
卻入三寸,是為丹田之宮。丹田之官,其中有上元真一帝君焉。帝君有二卿,共守三元,真一之道,斯地真者也。卻入四寸,是為流珠之宮,司命之所行者也。
卻入五寸,是為玉帝之宮,玉帝神母居之。明堂之上一寸,是為天庭之宮,上清真女居之。
洞房之上一寸,是為洞真之宮,太極帝妃居之。
丹田之上辟方一寸,是為玄丹之宮,腦精泥丸之魂宮也。夫腦者一身之靈也,百神之命窟,津液之山源,魂精之玉室也。夫能腦中圓虛以灌真,萬穴直立,千孔生煙,德備天地,混同大方,故日泥丸。泥丸者,形之上神也。唯知吞氣納液、嗚鼓叩齒而不知所因者,乃泥丸之末流爾。
玄丹之宮正方一寸,有綠室紫微之房。朱姻滿乎內,於是泥丸太一真君居之。其形如嬰兒,坐於金床玉帳之中,服紫繡飾衣,腰帶流光,左把北斗七星之杓,右執北辰之呈。北辰者,北極不動星也。《太上龍書》云:正坐玄丹,不偏不邪,言此道也。暮夜寢處,去諸思念,坐臥任意,先存北極辰星之中有紫氣來入於玄丹之宮,須臾滿溢出於身外而周於身內外,與紫房合體矣。又存日來入於玄丹之宮,中有紫氣,視之如暗中之火珠。已,乃存上清中黃太一真君從北極紫氣之中來下於玄丹之宮。已,又存其身忽然上入玄丹之宮,在太一之前對坐,其服色任意因心,起再拜稽首,膝前問道。乃咽紫氣三十過,咽津三十過。已,又存北斗七星內有赤氣如弦焉,徑下入於玄丹之宮,於是太一及其身俱承日而行,入於赤氣之道,上詣於北斗魁中。行之十四年,則與太一同游七元之綱;十六年則受書於上清矣。夕一存之,唯數而已,不可廢也。專修此者,不必三一也。凡月之一日、三日、七日、十有五日,與夫夜半之時,存玄丹官中太一真君,正坐向外,口吐紫氣,下入我口,隨即咽之者五十過。微祝日:太上真皇,中黃紫君;厥號規英,字曰化玄;金床玉帳,紫繡錦裙;腰帶火鈴,斬邪滅奸;手把星精,頂生日真;平坐吐氣,使我咽津;與我伺語,宴服玄丹;煉灌七魄,和柔三魂;神靈奉衛,使我飛仙;五臟自生,還白童顏;受書上清,司命帝君;所願所欲,百福惟新。既已,復存其身上入於玄丹之宮,寢息太上之前焉。玄丹者何也?泥丸之神也。
《元真一經》曰:氣結為精,精感為神。神為真人,真人升為赤子,此真一者也。故守三一者為地真矣,守洞房者為真人矣,守玄丹者為太微官矣。守一之道,當存北斗七星,以魁為蓋,以柄指前,赤子居中。於北斗七星冉冉至於吾頂之上,星腳向天以正指前者,存陽明陰精在於後,存天關之星令云吾口七尺星對口之前,黃氣陽精三道順行焉。然七星者各有童子:一日陽明之星,其名樞明;二曰陰精之星,其名曜靈;三曰真人之星,其名北元;四曰玄冥之星,其名寶精;五日丹元之星,其名丹嬰;六曰北極之星,其名虔清;七日天戊之星,其名紫英。常存之在於一星之上,則百邪不奸,凶氣滅亡矣。
《內視中方》曰:欲登清靈,當存五星;密至密行,不出宇庭。其存之之法;於夜半生氣之時,平坐榻上,向月建所在叩齒九通,咽津三十過,北向再拜。陰祝曰:謹白太上、太極真君,請五方、五帝、五靈神使共相見。祝已乃瞑目存想五星如綴懸於上,於是北方辰星在於首之上,束方歲星在於左,西方太白在於右,南方熒惑在於二膝中問,中央鎮星在於心。常行之,久則見星之精為,五老至矣,可以從之問飛仙之道焉。
黃伯嚴名敬有煉形之方,曰:想北極之中輔星,而思之倏欽之中有太陽赤童持朱旌招搖之火,以燒其身,煉去三尸,可以長生矣。石湯傳其方,常存其眉問有星,其光如豆,思念之,其赤如火,須臾蓋於面目以周於身,忽然忘其形,惟見其火正赤,良久而滅,而身復舊焉。
樂子長有漱華池之方曰:常含棗核如兒吮乳,久之乃滿,咽其三分而留二分,與氣俱咽焉。其名日還精,可以周而復始者也。鸚嗚而起,扣齒三十六通,至於三百則齒之搖者固,齲者愈,痛者止矣。於是有食五芽之方:先束向扣齒九通,而祝曰:束方青牙,紫雲流霞;三素徘徊,玄霜玉羅;服食晨暉,飲咽朝華。既已,想以舌之上唇之外,取津咽液三十過,一舐接津液輒一咽,而存青色入於其肝。行之十年,束方老人來授以青真之經矣。
次南向扣齒九通,而祝曰:南方朱烏,丹霞太微;九道降煙,發布景輝;服食靈晨,飲以丹池。祝已,以舌舐下唇之外,取津咽之三十過,存液之赤氣入於其心。行之十年,南極老人來授以景丹之經矣。
次西向扣齒九通,而祝曰:西方上明,飛霞金液;服食太明,素靈之精;飲以玉酒,晨華啟靈;使登虛皇,上昇高清。祝已,以舌舐唇之內,取津而咽之三十過,存液之白氣入於其肺。行之十年,西方老人來授以素符威神之符矣。
次北向扣齒九通,而祝曰:北方玄滋,度雲啟胎;綠霞三升,紫蓋蒼晨;服食日華,飲以瓊飴。祝已,以舌舐下唇之內,取津而咽液三十過,存液之蒼色入於其腎。行之十年,北極老人來授以玄錄寶明之符矣。
次南坐上扣齒九通,而祝曰:戊己之元,黃素五雲,四霞紫青,八景九晨,二明激輝,七曜靈尊,和津灌氣,服食中元,琳華親胎,飲以醴泉。祝已,以漱滿口之中玄膺內外及舌齒之問,上下表裹通匝取津而隨咽之四十過,存液之黃色入於其脾。行之十年,中央黃老君來授以黃氣陽精、藏天隱月、逐綠章青、腰虎書矣。此五符者,皆可以一合而上昇者也。夫玄與四老俱昇者,則四極老人復一時俱降同共上昇乃各隨方而游,非一一先去也。然其次可以常行之,不必鸚嗚平坐寂念,體神清閑皆可為之也。
煉精篇
鸚嗚而興,咀嚼玉泉;外禦百侮,內安三田。
孫真人曰:清旦未語之時,咀嚼玉泉而徐咽之,凡二七過,於是叩齒十有四。久行之,其精滿矣,潤乎一身。
髮欲常理,齒欲常扣,津欲多咽,氣欲常清,手欲在面,足欲頻行,耳欲常摩,目欲常搓。
凡寅之時而為導引焉,扣齒三十有六,以集其神,存想丹田五臟之色之象而一周焉,然後澄也二息,并絕其念,使其心常存於下丹田行住坐臥,常如此存心。久之,神氣自住,諸疾不生。若夫怨怒憂懼煩惱、邪之思欲奔競,修真之大禁也,一動則元氣損矣,此之謂內丹。陰施惠於人,此之謂外丹。
純陽篇
太一之鼎,以酉為模;呼吸百刻,是謂神符。
黃帝游於青城之野,見廣成子、岐伯、黃谷子而問道焉,於是得百刻之神符。
純陽子曰:刻始於一,而吾之息百二十有五焉。子午卯酉之時,其刻九餘八而己,盈乎百之數則呼吸定於一。通乎晝夜,吾之息萬三千五百。環周於身,於是經絡血脈流行五十營而內丹生矣。日卯曰酉,二分之數也,其可不明乎?仲春之火,太陽也,謂之火忌。於是察進退之理,以龍從虎而神符斯至矣。蓋吾以兌之金為澤,水生於金,金生於土,而為太一之鼎,是所謂酉模也。吾方進火焉,三千日而珠琳成。甲,膽也子戌申午辰寅;乙,肝也未卯酉巳亥丑;丙,小腸也子申午寅辰戌;丁,心也丑卯巳未酉亥;戊,胃也子寅辰午申戌;己,脾也丑卯巳酉未亥;庚,大腸也子辰寅戌午申;辛,肺也酉卯巳丑亥未;壬,膀胱也子寅辰午申戌;
癸,腎也丑卯巳未酉亥;是所謂純陽也。天地無之則萬物不生矣,吾得之以為生成之方。壬為天機,丙為地紐,以六甲還天地終五之道,斯大道也。
古之鼎有五:其大容水二升,其高五寸半,其名日丹砂,按天地之元氣也;容水一斗,其高一尺,其名日秋石,按乎十干,皆九日而更焉;容水一斗六升,其高一尺六寸,其名曰白馬,按日月之數,日更焉;容水二斗八升,其高二尺八寸,其名曰白雪,按二十有八宿,旬有五日而更焉;容水二斗四升,其高二尺四寸,其名日黃芽,按二十有四氣,亦日更焉。今之鼎有九九陽數也。鼎之實金汞丹砂也。其大五升,隨其形五日而更,九日而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10-道枢卷之九
解说+太上黄庭外景玉经
《雲芨七簽》卷五十 秘要訣法部六
《云笈七笺》卷五十
黄庭外景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