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卫:科技艺术是艺术还是科技?|王璜生|当代艺术|策展

杨卫


杨卫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最近我参加了由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和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联合举办的 2020“策展与未来”论坛,并作为“科技创新与策展未来”单元的学术评议人听取了报告。在这个论坛上,面对科技创新与艺术创新的话题,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引发了我对科学和艺术的思考:一种是以邱志杰为代表的“科技至上派”,不仅肯定了当代科技对艺术的影响,而且还试图用科技重新定义艺术;一种是以王璜生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派”,认为科技只是艺术的手段之一,借以表达人的精神才是艺术的目的。这两派观点形成鲜明的对立,同时也代表了当代艺术的两个思想维度。那么,科技是否可以改变艺术?抑或艺术将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实现自身改变呢?这似乎又回到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其实,科学是一个近代概念,在古希腊它属于哲学范畴,其拉丁文“Scientia”,即是指“知识”“学问”。从哲学角度出发,它和艺术本是同一个源头,都是产生于惊奇,并致力于发现。但是,在其演进与实践的过程中,却因侧重点不同而产生了分野。科学虽然起始于形而上,即致力于寻找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但往往是作用于形而下的,用尼采的话说,就是“它是在发明而不是在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因而,当科学转化为科技手段之后,往往都是用来促进生产,解放人的生产力。而艺术则不同,它虽然取材于物质,却是指向形而上,是借用某种物质形式来解放人的精神。这两者之间相辅而行,又不断形成交叉,正是艺术获得形式突破的动力所在。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科技手段的发明,其实都离不开艺术的实验。暂且不说中世纪盛行的炼金术,只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其对科学的兴趣,便是源于他对艺术的探究。不过,达·芬奇的科学实验,还是为了解决艺术的问题。正因为如此,20 世纪的“观念艺术之父”杜尚,才要将自己的艺术创作与炼金术联系起来,通过艺术观念改变物理形态,直至改变人们对艺术的认知。如果追究起来,杜尚与达·芬奇仍是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当然,今天的科技艺术,要比前面谈到的这些话题更为复杂。其复杂性在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高科技时代的来临,早已将人类利用科技手段促进生产力的命题抛之脑后,而变成了科技正在改变人类,塑造着人类全新的生活方式。因此,在这样一个高科技无处不在的时代,艺术也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科技艺术的出现,以及业界热衷于探讨“科技创新与策展未来”的话题,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我的理解,无论是邱志杰的科学改变艺术,还是王璜生的艺术利用科技,都是出于艺术家对时代的敏感,也是源于艺术的自觉。我虽然并不认同“科技艺术的出现将重新定义艺术”的观点,但有一点必须承认,那就是科技改变了艺术的形态,也丰富了我们的感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技杂谈:达芬奇还设计过机器人
达芬奇的绘画论
解读发明家达·芬奇科学与艺术的想象
当艺术遇上科学:是劲敌还是盟友
中华艺术人物--杨卫凡
王献之《中秋帖》究竟好在哪?现代科技手段再现王献之“一笔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