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版画源流

谓创作版画,即画家直接参与版画的创作,将版画术直接成为画家表达个人情感的手段,而非复制画家自己或别人现成的绘画作品。中国古代版画, 画家与刻工是分家的,故称复制版画。而欧洲的版画,尽管 比东方晚七、八百年,但它却很早就孕育了创作版画。

晁楣 代表作 套马

2. 铜版画的兴起

在木版画兴起半个世纪后,十五世纪中叶,在阿尔卑斯山南麓,意大利一群画家,在佛罗伦萨金工手艺的 启示下(为察看楼刻在礼皿兵器上的纹饰效果, 而在凹线内擦入黑炭粉以显示之),正兴趣盎然地用雕刀在铜版上制作凹版画。

曾被称作雕刀艺术的铜版画,它最初的工艺于段与金工匠的鏤刻手艺一样,是用雕刀(burin) 在铜版上 雕线, 我们称其为雕刻铜版(engraving)。在此之前,一些雕版师也曾以金属版(一种锡铅合金的铅镴板), 用各种冲子(小点、圆圈和星状等)采取”打点法”(dotted print) 来刻过版画(图39) 但不是作为凹版, 而是作为凸版来施墨印刷的。是谁首先将硬性油墨擦入凹槽内,然后在上铺潮纸压印的呢? 要探究这个问题, 正如要探究中国的雕版术,是谁首先雕版施墨印刷的一样困难。因为以往的历史,记载的只是统治者和名人们,那些处在社会最低层的匠人发明者是无法在史册中找到的。

较为可靠的第一幅注有日期的凹版画,是1446年的《荆冠基督》 (a Christ Crowned with Thorns),相传为一纸牌制作师所作。第一个享有国际声誉的,直接参与铜版画的画家是法兰德尔(今比利时)的马丁·舍恩高尔(Martin Schongauer,约1435 - 1491),在美术史上, 被誉为雕刻铜版的凡·代·魏登。他的铜刻技艺就是在他父亲的金银手饰工场里获得的。在他传世的116 幅铜刻画中,首推《圣安东尼的诱惑》(The Temptation of St. Anthony) 为最佳。

3. 巨匠丢勒

丢勒(A1brecht Durer,1471 -1528)是西方版画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他的油画、雕刻、建筑和解剖等,也都达到了空前高的水平,堪称那个时代的巨人。他出生在德国南方纽伦堡金匠世家,从小受绘画和雕刻的熏陶。

初从父学金工,后入瓦格莫特CMichael Wolgemut,1434一15 19)的印刷工场,学习绘画和雕版。在其老师的指导下,他曾为《纽伦堡的世界编年史》成功地刻作过木刻插图。但以后,他受马丁·舍恩高尔的影响,对铜刻 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将自己大量的木版画稿交与自己的助手一些雕版师去刻制印刷,而自己却埋头于铜刻的自 由天地里。他是个无与伦比的多产作家,在他众多的铜刻作品中,《骑士、死神和恶魔》 (the knight, Death, and the Devil, 1513)和《沉思》(the Melencolia, 1514 )( 图42-44)等,为他高峰期的杰作。在这 些作品中, 除了他高超的刻铜技艺外, 画里深深的弥漫着一种神秘和惆怅的气息, 令人遐想沉思。

1513年, 丢勒的邻居,霍普弗(Daniel Hopfer, 1493一1536) 蚀刻了第一幅铜版, 以及不久荷兰的凡· 莱登CVan Leyden) 首创蚀刻与铜刻的结合运用以来,新的技法使蚀刻铜版很快地进入盛期,相反却迫使铜 刻退出昔日舞台,而落入仅仅作为复制的工具。早先以木版为媒介复制的大宗圣像、纸牌、旅游风光和地图等, 此时均已为铜版这个新兴的媒介所代替。

在丢勒后百年,德国西邻荷兰, 版画史上又升起了一颗巨星, 他就是举世无双的画家兼蚀刻画家伦勃朗。

4. 大师伦勃朗

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1606一1669) 出生在磨坊主家,所受教育不多,也从未离开过他的本 土。青年时期的幸运一一荣誉、财富和爱情,和壮年以后的劫难一一保护人的背弃、爱妻的病逝和经济破产几近乞丐,都没能摧残他的艺术创造力,在他的作品中始终闪烁着他那高尚的人类灵光。晚年,"圣经"成了他的世界。他将与之朝夕相处,居住在阿姆斯特丹犹太区狭窄小街里的东方习俗的荷兰人、高利贷者、乞丐、吵闹的 顽童和饶舌的妇女, 一切能见到的底层人物,都作为自己作品中表现的对象。1628年的《母亲肖像》,是他青年时期第一次蚀刻作品中一幅少有的杰作。1661年,他生平的最后一幅作品《怀箭之妇》是他对曾经珍爱过的 生活的诀别。在他33年的艺术生涯中,为人类留下了二、三百幅蚀刻作品(据专家验证,约二分之一较为可靠是他本人所作,其余多为其弟子仿制和他死后别人的伪作) ,作品中之纯正完美,令后人莫及。其中,1642 年创作的《百盾版画》 (Hundred Guilder Print)居他所有版画作品之冠。此画原名《基督与病人》 (Christ with the Sick ), 因售价曾达每幅百盾(旧荷兰金币名), 故得“百盾版画”美称而传世,开创了画 家在世时售价最高的记录。

1. 西方初期木版画

雕版术自东方传入欧洲后,最初的面貌是印在织物上的。十四世纪末, 当造纸作坊在意大利、法兰西和 德国积极投产后,纸底版画一一圣像和纸牌等,才在民众中流行开来。其初期的木版画,也和中国的一样,几乎是一律的国际样式:朴拙、粗矿,线条滞重无影阴线,如同早先的彩色玻璃窗画。这许许多多早期的木版 画,因均出自无名的工匠之手,且都作为粗俗低廉的大众消遣品出售,而不被珍重,故留存至今的寥若晨星。 偶而夹在手稿和书中幸存下来的一些早期木版画中, 多数学者曾认为,著名的《圣克利斯朵福》 ( S t ,Christophes)是比较可信的西方最早注有曰期的木版画(图33)。作品描述了谦卑的圣徒克利斯朵福,背负小基督跨越海湾赴伯利恒的情景。但有学者怀疑其画上的拉丁题记”millesimo CCCCXX tercio “即1423 年,有作假的迹象。

彩图31 L.克兰纳赫《圣克利斯朵福》 套色木刻 16世纪初

此时,适逢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木版画随着思想、文化、科技和艺术的不断发展,也一起水涨船高。1450年,德人谷登堡(Gutenberg 1400 - 1468 ), 用铅合金制成活字版,改施水墨为油墨,并以螺旋压力机印之。这样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大大超越了以往的手工盖印法。由于印刷术的革新和在各地的迅速铺展,使印刷术成为深深影响西方文明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业。书籍的大量出版,为书籍增辉的插图,需求急增,这无疑给画家和刻工们以莫大的剌激。

这一时期,以德国为中心,各刻坊和印刷所,为圣经和别的书籍的插图,雇请画家作画稿,刻工和印刷师分别精心翻刻和印制,出现了不少传世之作。如被誉为明暗法彩色木版画大师的德国人鲁卡斯·克兰纳赫 (Lucas Cranach, 1427一1553) 的宗教木版画中《圣克利斯朵福》, 则是公认为现存西方最早的一幅套色木刻:十六世纪初期文艺复兴运动的巨匠德国的丢勒(Durer,1471 -1528) 为“圣约翰的默士录”所作的插图连作一一《四骑士》等,和他的年轻同辈,海斯·荷尔拜茵CHans Ho1bein,1497 - 1543) 绘制的尺幅大致在2×3 英寸的精美插图连作一一《死神之舞》等,这些作品,大多均出自雕版师傅灵巧之手。这时的木版画己舍弃原先质朴粗矿的线描作风,而为体现明暗的网状交叉线所替代,这无疑是训 练有素的雕版师,一丝不苟复刻画家的钢笔画稿而成。术版画在这一时期,还没有被画家们所重视,很少有直接从事木版画制作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且说且收藏——版画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铜版原拓制品偶拾及其他
日本版画家渡辺裕司木版画作品
表现主义| 蒙克的版画
如何做出一流的浮世绘版画?
肖恩.考菲尔德版画欣赏 《无界:木版画的当下语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