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安老街巷一一草滩镇
草滩,位于西安城的正北,渭河北移之前,这里曾是从渭河到西安城最近的地方。六百多年前,在这里设下了渡口。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为了将铜川的煤运到西安,解决西安的燃煤问题,便在洪武二年时,在今天草滩街道以南的草店子(草店村),设立了渭河码头,这个码头便是草滩地区最早的码头。在此之前,草滩地区人口稀少。
清乾隆年间,由于一次特大洪水,渭河河床向北移动了2公里,原来的古河道暴露出来,形成了一块“鸡心滩”,这里没有人烟,荒草丛生,茂密的蒲草比人还高,所以得名“草滩”。由于原来草店村的码头已不再适用于新的河道,于是,将码头向北移到了“鸡心滩”,也就是后来的草滩镇的位置。
清乾隆十五年(1751),始建“草店炭码头镇”,清嘉靖年间,改为“草炭镇”,清末陕甘总督左宗棠率军在此,离开时便改这里叫“草滩镇”,并派军驻守。

当时,草滩镇设有上、下码头。上码头在现在的草一村西边一带,下码头则在东边的贾家滩村,也就是接近渭河和灞河交界口处。上下码头都在渭河的南岸,它们的功用不同,下码头主要是走货,上码头主要是走人。由于草滩镇的地理位置,经济地位非常重要,所以,在光绪年间,咸宁县专门在这里设县衙署,相当于副县长,负责草滩的民政、治安、赋税等事务。



从清代,一直到民国,草滩镇的商业都非常繁华,当时店铺林立,各种商行很多。旅店、熟食店、骡马店、布店都很多。商铺主要集中在现在的草滩镇一村、二村。最繁华的就是东西大街。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老镇里还保留着传统的模样,街道两旁的店铺都是阁楼形式。现在的草镇村里,仍然保存着以前的格局,东、西大街,南、北大街还在,不过老镇中已经都是新式建筑了。“为了让人们记住古镇,草一村和草二村后来各修建一个'草滩古镇’的牌楼。”如今,草滩街道的中心,随着未央湖的修建,已经转移到未央湖一带了。



外乡人聚居,形成独特风俗

草滩古镇的兴起,与码头和航运密切相关,而交通的便利,也使这里聚居了许多的外地人。除了来此经商的商人外,草滩的外地人,主要是从各地逃荒来到这里的。草滩地区的外地人很多,大多来自湖北、山东、河南,以及陕西的其他地方,其中,尤其以湖北人最多。

为什么外地人会选择定居在草滩?原来,自清代乾隆年间渭河北移之后,草滩镇附近形成了很大一片荒滩,由于土地贫瘠,这里无人居住。而外地人来到西安,在人口稠密的地方,找不到落脚之地,便只有居住在这片没有人迹的荒滩。过去,在草滩地区有“上岸人”和“下岸人”之分。上岸人指的是,居住在草滩镇南边的渭河老河岸地区,如草店子村一带的人,他们都是本地人,而且拥有的田地土质较好。下岸人则指居住在草滩镇片北地区,如柳树林村一带的人,这里以外地人为多,沙地多,土质不好。

由于外地人众多,使草滩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风俗。比如,老人去世后出殡的前一天晚上,要请村里的老人来唱孝歌,这是湖北客家人的习俗。如今,草滩地区的一些家庭仍保持着独特的过年习俗,他们讲究年三十的中午团聚,吃午饭。同时,草滩地区的方言中保留有南方方言的部分。比如,当地人把“上街去”,叫“上gai去”,把早上,叫“干早”,把上面叫“浮头”,这些都与传统的关中方言有很大的区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西安为啥这些地方用数字命名?真相竟如此深奥!
草滩的紫薇湖和紫薇有啥联系吗?
西安的北面有一道弯
五通桥的老地名
西安有个紫薇湖,你知道在哪儿吗?
华州侯坊史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