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鱼饵软硬对鱼口的影响


原创 悦钓钓鱼 2017-09-27 16:51

野钓时,常出现浮标信号不错,提竿却不中鱼,而浮标动作很轻微甚至没动作时,提竿却能中鱼的情况。尤其是高温时节气压低、水体含氧量不足的时候钓深水,这种情况更明显。

我地有不少擅长长竿、粗线、大钩的传统钓法的老年钓友,他们使用的饵料黏度大,质地较硬,出现连口的次数很少,钩饵到位后,一般要等上五六分钟甚至十多分钟才会有鱼咬钩。

虽然很少有连口,但浮标信号却比较正常,中鱼率较高。台钓虽然常出现连口和“双尾”,但浮标信号不是很正常,在鱼被钓滑的水域,虚假信号多,很不好掌握,常出现似是而非、似有还无的信号。有时在天气正常、鱼不滑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钓鱼池

2009年3月15日,笔者来到孟良崮山脚下的大山场水库钓鱼,该水库有养殖鲤鱼的网箱。我使用颗粒鱼饲料作钓饵,收获的都是0.5千克以上的鲤鱼,没有其他鱼。

下午,我换上商品饵料,时有鲫鱼、鲤鱼、翘嘴和大白鲦等鱼咬钩。此前,我从未使用过颗粒饵料,只是因为该水库有网箱,才使用颗粒鱼饲料作饵。使用颗粒饵料时,浮标常有小动作,提竿却不中鱼,有时浮标稳稳上升半目至1目,扬竿只感觉一顿,却钓不上来。

改用商品饵后,当浮标出现小动作或上升半目至1目时,中钩的多是大鲫鱼,下沉拉黑标的多是鲤鱼和翘嘴。这是否说明饵料的软硬对鱼是有影响的,鱼咬钩时的浮标动作也是不同的?回家后,我决定在院子里的水泥池做试验加以验证。家里的池子是圆形的,直径3.5米,池深1.8米,水深1.6米,池水两天换一次,因此清澈见底,能看清鱼吸食饵料的各种动作。池中有从水库钓来的鲤鱼5尾,最大的3.5千克,最小的0.75千克;大鲫鱼20多尾,体重均在0.35千克以上;小鲫鱼很多,全是头一年自行繁殖的小鱼;黄鲴8尾,体重均在0.5千克左右;鳙鱼2尾,都是3千克左右。

我撒了一把颗粒鱼饲料,大约1分钟后,鲫鱼首先进窝觅食,但因饲料质地硬,适口性差,一次吞不下去,只有吞吐多次后才吃下一颗。有的鲫鱼把饲料含在嘴里一段时间后又吐出来,有的则刚吸进嘴里就吐出来。2分钟后,鲤鱼进窝了,最先进窝的是那条大鲤鱼。鲤鱼嘴大,颗粒鱼饲料对它们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只一个回合,饲料就被它“扫荡”了一多半,之后它停止吸食,慢慢吞咽(鲤鱼觅食时先连续吸食几口,之后才慢慢下咽)。

大约3分钟后,大鲤鱼再次游到颗粒多的位置吸食几口,将大颗粒饲料吸食殆尽后,慢慢游到较暗的位置。此时,水底只剩下颗粒的小碎屑,鲫鱼和黄鲴等体型小的鱼都在水底吃剩下的饲料碎屑。

由此可见,硬饵对鲤鱼进食影响不大,对鲫鱼的影响却很大。因此,若钓鲤鱼,一定要喂大窝子,并使用硬饵,以防小鱼闹钩;若钓鲫鱼,商品饵的效果明显好于硬饵。

硬饵对鲤鱼影响不大,对鲫鱼影响较大

第二天下午5点多钟,我往水池里撒入0.25千克鱼饲料。鲫鱼率先进窝试饵,大多数仍然吞不下去,都是吸入又吐出,小鲫鱼更是如此。

鲫鱼吸饵时,多数是头下尾上,身体呈45°,也有头下尾上呈90°的。几次吞吐后,鲫鱼就不再对颗粒饲料有兴趣,转而去吃颗粒碎屑。

很快,鲤鱼进窝了,但“大鱼到,小鱼逃”的现象并未出现,鲫鱼全都游到饵料少的地方,大鲤鱼则在饵料多的地方,双方“和平相处”,只是鲫鱼细嚼慢咽,鲤鱼狼吞虎咽,而且并不是我们常说的吃饱就离窝,而是扫荡一阵后就游到一边慢慢品尝去了,过10~20分钟再进窝寻找食物(要是在水库、河流、湖泊等野外大水域,再次进窝的时间会更长,几个小时也不为过)。

鲫鱼跟鲤鱼的行动完全不同,即便吃饱了也不会离窝,而是在窝子里继续搜寻食物碎屑。

喂窝后,小鱼进窝慢,小鱼进窝快,因此我们先不要钓窝子中间,而是从窝子外围钓起

第三天下午,我把0.25千克鱼饲料事先用水泡开,攥成团后投到池子中。鲫鱼照旧率先进窝,小鱼在前,大鱼在后,这跟我们在水库钓鱼时遇到情况是一样的。

库钓时,喂窝后总是小鱼进窝快,大鱼进窝慢,小鱼先咬钩,大鱼后咬钩。小鲫鱼往往在窝子中间吸食离底的食物碎屑,大鲫鱼则在外围寻找散落的饲料。这就提示我们喂窝后先不要钓窝子中间,而是从窝子外围钓起。

不久,一条大鲤鱼冲进窝子,鲫鱼转移至周围继续吸食饵料碎屑,它们并不是连续吞食饵料,而是吸几口后就停下来,慢慢吞咽,有的停在原处,有的游到一边。鲤鱼吞了几口后,一甩尾游到一边慢慢进食,把水底的饵料搅散,半个池子里都是细小的饵料,鲫鱼群也随即散开。

此时,因水底的饵料不再集中,鲤鱼、鲫鱼、黄鲴都在寻觅饲料,两条鳙鱼也加入到食物大战中来,在离底20厘米左右的位置吸食被水流带离水底的细小饵料。此时,即便小鱼也不受大鱼的干扰,只是它们口形大小不同,饵料的软硬、大小对它们的影响也各有不同。

脱钩后的鱼儿受到惊吓,短时间内不会再去有饵料的区域

后来,我抓了一把颗粒鱼饲料喂窝,用颗粒作饵。鲫鱼刚把颗粒吸进嘴里又马上吐出来,浮标表现出一个不足半目的下顿动作(此时提竿必然中鱼),吐饵后即恢复正常并出现微微上升的动作,这时提竿已经晚了。

可见,如果使用颗粒作钓饵施钓,我们应主抓下顿信号,等浮标出现上升动作时实际已经错过了中鱼的机会。吐饵后,鲫鱼重新摄食,但它并未把颗粒饲料全部吸进嘴里,只有1/3~2/3在口中,浮标出现下顿的小动作。很显然,此时提竿是不会中鱼的。我试着提了几次,手上虽然感觉一顿,但不中鱼。

咬钩的鲫鱼迅速逃向一边,徘徊一阵后,又重新回到有饵料的地方,但不再去触碰大颗粒,只寻找细小饵料。我挑一个时机扬竿中鱼,拉到半水时鱼就脱钩了,估计是钩子太小所致。鱼脱钩后直接窜到阴暗的位置,贴着水底一动不动,10多分钟后它才开始在池子边缓慢游动,不再去有饵料的区域。这说明,鱼受伤后对之前觅食的地方有恐惧感,短时间很难再咬钩。

第五天下午,我还是用颗粒饲料喂窝,使用“红虫鲫”作钓饵,情况却大不相同。颗粒撒下后,鲫鱼虽然抢食,但吃不下去。于是我搓饵挂钩,到位就有小鲫鱼抢饵。由于鱼小,饵团大,小鲫鱼需多次吸食饵团,浮标出现1/3目的微小动作,动作多且是连续性的。此时提竿显然不会中鱼。

几经小鲫鱼啄食的饵团会逐渐变小,能够吞进嘴里,浮标的动作是微微一动后出现一个1/3或1/4的轻微下挫,此时扬竿就会中鱼,但只会钩住鱼嘴边缘,脱钩跑鱼率高。如果不提竿,小鲫鱼抬头平身,浮标就会上升半目至1目,此时提竿,中鱼率高,几乎不会出现脱钩跑鱼的情况。如果不提竿,则失去了中鱼的机会。

钓轻口鱼时,饵料无需太好的雾化性,但一定要软、小、黏、味浓

但从观察和试钓的情况来看,浮标上升至半目时提竿已经稍微晚了一点,在上升1/3目时提竿,脱钩跑鱼率最低。这是在水深1.5米的情况下。如果是在深水垂钓,浮标开始上升时就提竿,中鱼率较高,否则容易脱钩跑鱼。

再看鲤鱼,它们还是去吃饲料,一路吸食至钓饵前,毫不客气地将钓饵和部分诱饵一起吸进嘴里。钩饵进嘴的同时,浮标出现半目的下顿动作,该动作是鱼的吸力所致,此时鲤鱼的嘴还没闭上,我扬竿感觉一顿,钩子从鱼嘴里拽了出来。鲤鱼迅速逃向阴暗处,过了大约20多分钟时间才又来到有饲料的地方,但只是围着饲料转,不肯进食。

可见,惊吓对鲤鱼的影响很大。因池子小,受惊的鲤鱼是在20分钟后进窝的,如果是在水库垂钓,受惊的鱼不知会逃出多远,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再进窝的。

钓鲤鱼时,只要不对灵敏度造成太大影响, 应尽量选用粗线

不久,又一条鲤鱼吃钩,同样是将其他诱饵和钓饵一同吸进嘴里,浮标一顿时我没提竿,之后就是徐徐黑标,我在浮标没顶时及时提竿,成功中鱼。此时提竿,因钩得牢,一般不会出现脱钩的情况。

过了一会儿,第三条鲤鱼来到钩饵前,可能是钩饵离鱼嘴稍远,鲤鱼吸食时,虽然钩饵也向鱼嘴边移动,却未被吸进嘴里,但浮标依然有下顿动作,只是比吸进嘴里的动作小一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虚假信号,此时提竿是不会中鱼的。

鲤鱼吸入一口食物后又吸食第二口,这次浮标动作清晰,有力下顿后黑标,我提竿中鱼。也就是说,在钓鲤鱼时,如果调4钓2,那么在鲤鱼正常吃食的情况下,浮标没顶时提竿基本十拿九稳,浮标出现半目的下顿动作时提竿,中不中鱼则不敢肯定。如果是钓鲫鱼,提竿时则要慢半拍,中鱼率会大大提高,脱钩跑鱼率也相应降低。灵钓鲫、钝钓鲤是有道理的。

钓鲫鱼应做到竿软、线细、钩小、饵团小

第六天下午,我用鸡饲料喂窝(到水就溶化),依然用红虫鲫作钓饵。因鸡饲料溶化速度快,颗粒小而软,所以鲫鱼吃起来并不费力,小的颗粒直接吞下,大一些的吸进嘴里几秒钟后就吐出来,反复几次后再吞下。

小鱼则不同,它们吃不下大的颗粒,只去捡食颗粒碎屑,而且长时间待在窝子里,只要窝子里有可食之物,就算吃饱了也不会离开。另外,虽然钓饵的味道和适口性比诱饵要好,但是如果鲫鱼处于饥渴状态,则不会按味寻食,而是碰到什么吃什么,这点和鲤鱼也是一样的。

之后,笔者根据鲫、鲤等鱼的索饵情况又做了一次试验——上午把鱼喂饱,隔两小时后下竿。出现的情况是,先有小鲫鱼进窝,后有大鲫鱼进窝,吸食诱饵时用力不大,只吸进一点点后又吐出来,几条鱼都是这样。之后,它们游到钓饵前,不是去吃饵,而是用嘴去拱。

这时,浮标就出现轻微的上顶动作。拱了几次后,它们把饵团吸进嘴里又快速吐出来,浮标出现一个1/3目的快速下挫后又迅速复位。此时,如果竿不离手的话,及时提竿能有20%的中鱼率。钓饵完全溶化后,浮标回到空钩时的目数,我搓饵再钓,几竿都是这种情况。这时,小鲫鱼也来到钓饵前用嘴拱食、用身体擦食或碰线,浮标出现不规则的小动作,此时如果提竿快,会挂住鱼体。

在饵团溶化至只剩1/3时,小鲫鱼会咬钩,浮标反应不大,却很真实,只要抓住真实的小信号及时扬竿就会中鱼,成功率很高。在这次试验中,过来的小鲫鱼只有10余尾,吃诱饵的很少。大鲫鱼经过几次试探后,直到饵团雾化变小才吃一口。

浅水钓小鲫鱼,浮标上升三分一目时提竿跑鱼率最低

鱼由于不饿而食欲不强,但又经不住饵料的诱惑,所以仍会开口摄食,但口却很小,吸力很弱,浮标的信号不明显,多是轻轻点动几次后,才出现一个1/3目左右的下挫动作。此时扬竿就会中鱼,不提竿则浮标会上浮,但动作不大,最高不超过半目。如果我们主抓这上升不足半目的动作,往往就失去了中鱼的先机。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轻口鱼,轻口鱼对饵料的兴趣不大,吸吐饵的动作很慢。钓轻口鱼要有足够的耐心,钓饵无需太好的雾化性,但一定要软、小、黏、味浓一些。“软”是为食欲不强的鱼创造适口性;“小”是为开口不大、吸力小的饱鱼创造入口条件;“黏”是为确保多次被鱼拱碰后,钩上仍有饵料;“味浓”是为了刺激鱼的食欲。之所以不需要太好的雾化性,是为了防止引来大量小鲫鱼,引起泳层散乱,进而导致鱼儿不吃钓饵,只是吃雾化后的饵。

在线组方面,结合笔者的观察和试钓的情况来看,粗线组对鲤鱼没有多大影响。鲤鱼在吸食饵料时,因其吸力大,会把水底的部分泥沙一同吸进嘴里,过滤食物后又把异物吐出来,因此不太注意粗线的存在,只是细线灵敏度高,粗线灵敏度低罢了(如果是传统的坠沉底钓法,灵敏度也就没那么重要了)。可见,钓鲤鱼时,在不对灵敏度产生太大影响的情况下,一定要使用粗一点的线,这样钓获大鲤鱼的几率就会高一些,但饵团一定要黏或硬一些,以防小鱼闹钩,增加钓获鲤鱼的机会。

再说鲫鱼。因鲫鱼体小力单,挣扎力度相对较弱,所以钓鲫鱼时应根据鱼体的大小,尽量选用细小的钓组,饵团也不宜过大。经验和试验证明,在饵料能包住鱼钩的情况下,饵团越小,鱼的咬钩率越高,毕竟小饵团更容易被鱼接受。我相信钓友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搓小饵团时,钩饵到位就有鱼咬钩,搓个大饵团下去,要等一段时间才会有鱼咬钩,这就是因为大饵团雾化后变小,鱼才会咬钩。经常搓大饵的钓友,偶尔搓个小饵团却有大鱼咬钩,也是这个原因。可见,所谓的钓鲫有三巧——“竿软、线细、钩小(钩子小,饵团也必然小)”的说法是正确的。

总的来说,钓什么鱼用什么装备,外出钓鱼要有主攻目标,这是多获鱼的关键。如果总是指望着大小兼钓,钓组不大不小,结果就是钓大鱼显小,钓小鱼显大,往往不会有好收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么通过浮标判断什么鱼咬钩
悬坠钓法讲座 范宁
鱼饵的泡制技巧
高手传授的4个冬天钓鲫鱼必备要点,学会还怕鱼不上钩?
赌钓塘演示爆连的秘诀
水库钓大鱼(自己整理及归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