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宗上海宁一定吃过的30样东西!

作为一个地道的上海宁,你们是否还记得那些“老食物”?称之为四大金刚的油条、大饼、糍饭团、豆浆;清明节必吃的青团;快要消失的老虎脚爪...

这些食物不是装进了肚子里,而是深深刻入我们的骨子里,正宗上海宁就应该吃过这30样东西!



四大金刚


油条


吃油条的时候一定要配上大饼,它们可谓是早点界的最佳搭档呢。现炸的油条口感可是非常脆的,吃的时候要趁热吃,冷了可就不好吃了,而且在吃油条的时候也还可以配上豆浆或者泡饭,一切的搭配都是非常的完美~

大饼


正宗的大饼是从炉子里烘出来的,分为咸甜两种。甜大饼制作简单,一点白砂糖和面粉就是馅心,再撒上几粒芝麻,香甜可口;而咸味的大饼做起来颇为费力,刷多少菜油,抹多少盐花等都非常考验师傅的手艺的呢~

粢饭团


粢饭也有甜咸之分的呢,甜的里面放豆沙、黑洋沙;咸的则往往放榨菜、肉松等。不管哪种,最后都要包上根油条,然后团起来压紧,边捏边吃,既实惠又可口,小编每次吃半个就饱了哟!

豆浆


对于豆浆咸甜这件事上,老上海人似乎更偏爱于咸浆,而且爱喝烫嘴的咸浆。如加上虾皮、紫菜、榨菜等辅料,再淋上几滴辣油,赏心悦目外,大热天喝得满头大汗,过瘾!





羌饼


羌饼可谓是上海的老面点了,有油羌饼和硬羌饼两种,油羌饼油水多,香而松软,而硬羌饼不用油,吃起来有嚼劲,羌饼与生煎一样,一锅一饼,没有内陷,表面上是撒满芝麻,一般都是一块一块的出售,不过现在羌饼很多地方都不见了,有后起之秀的千层饼给夺取宝位了~

葱油饼


葱油饼真是工艺复杂且利润少的良心食物,如今在面团里掺点葱花菜油的都叫葱油饼,而真正的葱油饼在上海各地几乎踪迹全无。正宗的上海葱油饼的工艺还是很复杂的,需要先将面团和上油酥,摊开,抹上板油,撒葱花和粗盐。之后卷起后做成饼坯,再擀平。然后先在炉火铁板上两面烤下,再放在大饼炉子里,刷上油烘烤,再翻面刷油烘烤,两面金黄色至脆出炉,所以你们在街上吃的葱油饼到底是不是正宗的呢~

麻饼


麻饼又称为黄金大麻饼,与羌饼长相相似,但是麻饼基本是有内陷的,表面松脆,内里松软可口,最喜欢吃的就是豆沙馅的麻饼,就是儿时的回忆呢!

包脚布


包脚布又称为山东杂粮煎饼,因为长得像裹脚的布料,所以上海人称为包脚布,与山东杂粮煎饼的做法差别不大,在面粉的外皮上打颗蛋,再加入油条、豆角、榨菜,等辅助菜,咬上一口的感觉真的是元气的一天!

老虎脚爪


老虎脚爪本来是苏北一带的点心,当地叫作“金刚麒”,传到上海后,因为形似老虎的爪子,所以慢慢的它就变成“老虎脚爪”了。做老虎脚爪的炉子很有讲究,上面炉口要小,下面空间要大,老虎脚爪就是在这样的炉子里慢慢闷熟的。不过由于老虎脚爪的味道并不出彩,吃起来皮硬硬的,买的人也越来越少,所以整个上海现在也没有几家店里有卖的呢~

米饭饼


是由大米粉调制糊状,再倒入平底锅的中央烘烤,烤出来的味道非常香,以金黄色的底为主,口味中略带点酸酸的感觉,但是吃起来一面有嚼劲,一面很松软,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呢~



面条


阳春面


早年,阳春面叫光面,没有浇头,因为光面读音不吉,“光”有失去之意,此面在当时上海滩仅售十文,上海市井隐语中十为阳春,后来聪慧之士便给这面改名阳春,便有了“阳春面”一名。上海阳春面讲究汤料,一大碗面,葱翠清汤青青白白,一抹面条排列整齐,如美女秀发一样惹眼养眼~

雪菜肉丝面


在上海雪菜肉丝面的名气仅次于阳春面,先要爆炒浇头后,再放在煮好的面上,吃的时候拌在一起,那种感觉非常美妙~

大排面


大排面是真正上海的特色面,带着骨头的大排肉在被剁的碎碎的,再腌上个一小时,之后裹上蛋清和面粉,下入锅中直到两面泛黄,最后加水加料进行红烧,烧好后放在煮好的面上,即成为上海人最解馋的一碗汤面!

鳝丝面


响油鳝丝面,听了就想吃,吃了忘不了,也算是在上海本帮面里百年来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了。新鲜黄鳝现杀之后,再配上切得细细的茭白丝爆炒,加上盐、糖、酱油调味。出锅后滚烫的油还在菜肴上滋滋地冒着热气儿,所以也就有了响油鳝丝的美称~

冷面


上海人的夏天总是伴有冷面的存在,爽口的冷面被淋上花生酱,并在醋和辣油的精心调制下,面条的口感一下子变的非常丰富和带有层次!



馒头


肉包


现如今满大街的肉包子,同为肉包子,可是每个肉包子的味道却是大相径庭。正宗的上海鲜肉包子是由白汤为主,不加酱油和葱,只用盐、糖、姜末进行调味,肉馅要三肥七瘦,皮不可以太薄也不可以过厚,以肉汁浸润厚度一半为佳~

菜包


菜包子的馅料需用青菜焯水过凉切碎,不可过细,得颗粒状,不然包的时候就会露馅,再拌上素油和糖、盐,最后蒸出了菜香味才是最棒的!

豆沙包


豆沙包的馅心就是红豆沙只做成的,豆子很酥烂,略微沙沙的口感,又不甜,上海的老克勒最喜欢去杏花楼吃豆沙包啦~

刀切馒头


作为上海的小型淡馒头,在以前来说,与之相配的早饭是白粥,但后来也有了油炸馒头,陪白糖和炼乳,所以来说是想在怎么吃都可以的,听说最近还出现了烤馒头呢!

花卷


其实长得很像馒头,但是外表是经过复杂的加工手法,以及葱油的结合制作成的,花卷在做工上应该是用了粗盐调味,所以不会像白馒头那样一点味道也没有~



油炸点心


粢饭糕


粢饭糕是由大米蒸熟后压平,切成块,放进油锅,外面被炸的金黄金黄,不但好看,也十分香脆,小编特别喜欢吃炸的焦透的皮,外面脆脆,里面软嫩的,不过要是想吃正宗的,基本都是路边的小摊哦~

油墩子


油墩子一般都是下午在弄堂口开张的,放上个煤炉,再架起一口小铁锅。用勺子舀一勺稀薄的面糊,浇进圆槽形的铁容器里,放上萝卜丝和葱花,再浇上一层面糊,放进油锅里炸,出锅的油墩子搁在油锅上端的铁丝网里“嘀溜溜”地沥着残油,香味早已让百米之内的人折服。冬天里在路上吃一个,垫饥、解馋~

麻球


麻球可算是老上海人的零食了,外面的皮脆脆的,一口咬下去,中间的豆沙馅就流下来了,糯米带着外层的白色芝麻嚼起来特别有劲,甜度也是刚刚好,吃一个非常耐饥~

麻油撒子


最喜欢看师傅将弄好的面团,用手指慢慢拉出细细面的感觉了,绕来绕去。技术非常的高超,放入烧热的油中炸透,脆脆的,香的不得了~



豆制品


豆腐花


无论春夏秋冬,上海都能见到点心摊上有一个大保温桶,满满当当一桶豆花,不消2-3小时,肯定卖完。盛一碗豆花,中间的豆腐脑像小馒头似的,加入紫菜、虾皮、酱油、辣油,一般还要搭配大饼油条或者粢饭,绝对价廉物美~





单档、双档


上海人到点心店吃东西,常常会叫上一碗“双档”,干点配湿点,这是平常上海人习惯的饮食方法。而双档就是汤类中配油豆腐、线粉、百叶包肉,这在上海是一个极其明显的特色。虽然它看上去有点清汤寡水,但配生煎等油腻的点心,则是绝配。而且看它的烧制过程也是一个享受:锅内汤汁翻滚,煮着铁丝网勺里的线粉,闻一闻,香气四溢。如果洒上一些胡椒粉,oh,my God!

油豆腐粉丝汤


油豆腐粉丝汤是一种上海特别有名的特色小吃。但是一直是作为点心的配角,不作单独的小吃,但细细想来,不管是叫小笼、生煎、春卷等小吃,配一碗粉丝汤却是必须的!



团子


青团


青团一般是清明时节吃的时令果,亦是寒食节的传统冷食,青团用浆麦草汁或青艾汁或绿色蔬菜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馅或芝麻馅而成,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青团碧青油绿,糯韧绵软,甘甜细腻~

金团


在蒸熟的豆沙糯米团子或者芝麻团子的外面包裹着一层干豆粉,这就是金团~

双酿团


双酿团是上海著名的甜点之一。在咬开后,可见里面有两种馅,分别包在里外层中。只要是同时喜爱“豆沙”和“黑洋酥”的人,定是双酿团的“拥趸”。比拳头还小的糯米团,白嫩的糯米皮上裹着椰丝,皮薄而软糯,内里的豆沙和黑洋酥以八卦图的形式分割开,丰富且细腻。咬开第一口,看到的是豆沙还是黑洋酥,最让人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正宗上海人的垂涎之物
上海宁记忆中的街边美味,有些都快消失了...
上海即将消失的七种早餐小吃,第一道很多人都在找,想吃没有卖的
上海的人们早餐都爱吃什么?
上海人花头精实在透,早点居然爱吃“包脚布”
上海,即将消失的传统美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