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病如何康复?

​​

不幸患了大病,如何才能顺利康复呢?在此我提出几个观点,希望能帮助每一位大病患者。

 

一则,不怕死。

 

怕是负面情绪。怕则生恐,恐入肾而伤肾。肾为先天之本,肾伤则必然难以康复。所以,千万别怕死。事实上,越是怕死的人,死的越快。岂不见那些突然体检发现癌症的人,因为恐惧、悲观,数天的功夫就面色憔悴,精神不安,再过一两个月人就已经去了。为什么不死于病,反死了恐惧?因为恐惧能让病情恶化,让人加速死亡。

 

怎么办?不管罹患的是何种大病,或者是不是西医所谓的绝症,自己一定要相信,我的这个病可以康复。而且非但可以养好,并且身体可以格外健康,进而可以长寿。我们的机体最聪明,有本能的康复力,信心是激活这个本能康复力的钥匙。

 

为什么信心的作用如此之大呢?我的理解是:信心源于诚意。意诚则心正,心正则身体安康。我把诚意作为大病康复的关键,这是第一步。注意,大病康复的第一步绝不是依赖医疗,而是相信自己。若失去信心,即使再高明的医疗,都将于事无补。

 

病人要对康复有信心,这个信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心灵状态安和,不躁扰,也不悲观;二是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康复,是真正地相信,是骨子里相信,是毫不怀疑地相信,这个相信几乎与信仰一样。我们只需要知道:信心的力量非常大,大到可以主宰生死。

 

对于信心的巨大作用,我是丝毫不怀疑的。我所怀疑的,是病人能不能产生这样的信心!

 

二、积极养生。

 

关于养生,我有三个观点,以下详细解说。

 

一则,所谓养生,即是养元气。

 

生命是一团元气,生命之所以生生不息,源于元气尚足。由此说,养生即是养元气。元气不足是许多慢性大病的根本病机。预防大病,不能靠保健品和营养品,也不能依赖医疗,更不能凭体检来求安慰,唯有从养生来预防。

 

若能元气健旺,则人的生命力强,生机旺盛,也就不容易患病。若元气不足,正不胜邪,容易经常生病,甚至罹患大病。中医强调治病求本,本即是元气。​​​​

 

二则,所谓养生,目的是让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更长久。

 

如何养生呢?我的建议是,学习中医,用中医的理念来养生。因为中医内涵着天地之道,这个道是符合人的生命规律的。用中医理念养生,不但可以身体健康,更能让身心归于和谐。

 

人人都想活的更健康,更长寿,怎么办?舍养生而无他。养生不是老年人的事,对于任何年龄的人来说,养生应该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

 

三则,养生的方法,以《内经》为本。

 

如何养生呢?《内经》明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样才能使“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我们如何维持生命更长久呢?应该努力秉承天地生生不息的生机。顺天地则生,逆之则病。所谓养生,即是让人尽量顺应天地规律。那么,世上有没有指导我们正确养生的专著呢?有,《黄帝内经》即是。​​​​

 

今时有人认为,只要现代科技发展,就能找到长生不老药。我却认为,长生不老药是不存在的。要想长寿,一定要依赖《内经》。《内经》才是养生的经典,而且是最适合于中国人体质与血脉的经典。

 

我的理解是:养生要内求,依赖药物或医疗,只会是水中捞月而已。

 

生病求医,如果病人自己对康复没有信心,又不肯配合医嘱,那么,即使是华佗再世,也没有办法治愈。曹操苦头风,至死不愈,明明有明医华佗在身边的。如果遇到一个不配合的病人,医生水平再高,也会束手无策。医生只是疾病康复的助缘,病人要知道,帮助自己康复的终极力量,完全取决于求医的心态和行为。

 

四则,养生需要自律,自律的人才能更健康。

 

就未病之人而言,远离疾病,远离医院,全靠自己养生。对已病之人来说,亦必需养生才能早日康复。我认为,养生需要自律,只有自律的人才能真正健康起来。

 

临床工作中我常跟病人说,一定要主动养生,包括清淡饮食,不熬夜,多运动,保持心情舒畅,戒烟限酒等等。因为生命与健康是我们至贵至重的,如果我们自己不重视,没有人会重视!生病非常痛苦,最好能提前预防,不生病远胜过已病再求医。所以,我们要自律,而不能把自己至贵至重的健康和生命拴在医生的裤腰带上。

 

我常说,心向外求,不如心向内求。自己才是最好的医生。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努力养生,即是上医。所以说:自律是最好的医生;健康是自己的,只有自律才能保持健康。​​​​

 

三、医疗只是助缘。

 

我们的普遍想法是,生了大病,就是要依赖医生。却不知,这种想法错的离谱。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方面,医生不能包治百病,尤其是医生治不好所谓的“绝症”。

 

医疗在疾病(尤其是大病重病)面前的作用真的很小,小到不用也无所谓。当然,医疗的作用还是有的。比如,当疼痛难忍时,可以帮助缓解一下痛苦,如此而已。

 

另一方面,医生解决不了疾病的因与果。

 

一切的疾病的根源都不离因果关系。简单来说,错误的因产生了疾病的果。如果错误的因不能去除,疾病的果就绝不会断根。

 

何谓错误的因?各种暴饮暴食、饮食不节、熬夜、久坐不动、劳逸过度、各种怨恨恼怒烦忧愁悲恐等负面情绪……所有这些,都会导致疾病的果。怎么办?医疗只是在果上用功夫,这样做的意义不大,因为因没有去除。因才是本,果只是标而已。

 

​​​​临床上经常有大病患者问我,还有办法吗?我回答说:有。事实上,医疗并不是治疗疾病的唯一办法,因为医疗不能治心,不能改变怨恨恼怒烦,不能祛除导致疾病的病因。疾病之所以康复,医疗只是助缘,真正治愈疾病的是我们的内心。治心才是康复的关键。如果能让心正,心安,心和,则百病皆可自愈。

 

俗语说:病要“三分治,七分养”,如何理解呢?我的观点是:虽然说有病要治,但治疗绝不是康复的关键,事实上许多慢性大病不是治好的,不要把医疗看的如此重要。医疗的作用其实不过是: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四、保持恬淡之心,尽量精神内守。

 

生病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患病而焦虑、紧张、绝望、悲观。由此说,越是患了大病重病,越要保持一颗恬淡之心,并且要远离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

 

我的建议是,一则,从今日起,我决定不许再去打扰我那病体,不许想着我那个病是如何病的,好坏都不许去计较它,只做个无事人。

 

二则,学习《内经》的精神: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这样才能真气从之,病情自去。

 

三则,在患病期间不去想自己失去了什么,只放下心来,坦然接受疾病,同时心怀感恩,感恩疾病,让我的内心从忙碌中静下来,从外求中转向内求。

 

三则,把生死看淡些。如何看淡呢?我的建议是不妨按这两个方面来思考:一方面,生与死都是生,生是有形体的生命状态,而死是没有形体的生命状态。另一方面,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谁也不能例外。

 

小结

 

综上所述,大病应该如何康复?总结为最核心的两点即是:从正心入手,重视养生。

 

一则,心为本,正心是治本。身为标,治病是治标;

 

二则,心在内,当内求。自己努力、好好养生、修心正心,这些都是内求;

 

三则,正心与医疗并不矛盾,当以正心为本,以医疗为辅。若完全依赖医疗,是心向外求。心若已失其正,医疗再如何高明,亦不过是治标而已。因为疾病虽然在身,根本却是心失其正。

 

四则,养生最为要紧。所谓养生,即是养正,“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自能康复;求医不如求己。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人为本,病为标。治病是求标,养正是求本。以本为主,以标为辅。​​​​

 

补充:建议所有大病患者都要读读骆降喜老师的《思考文化医学》一书,从中体会诚意、正心、养生对于大病康复的巨大作用。

​​​​《思考文化医学》的价值极大,完全可以与《了凡四训》相媲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中医的信心从哪里来?
运用互联网高效传播医学气功(中国医学气功学会2019学术论文)
德然养生:触及规则立即执行,不能犹豫。
这才是真正的养生
欲望与养心
治不好病源于治不了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