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史小知识:明清玉堂之署——翰林院,国家栋梁之所在

明清玉堂之署——翰林院

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由科举考试,一举成名的状元照例入翰林院,为修撰。第二、三名的榜眼、探花也授编修等。而进士中考试好的为庶吉士,入庶常馆学习,三年期满,考试散馆(毕业),也授翰林院编修或检讨,所以翰林是读书人科考中选拔出尖子中的尖子。清翰林品级虽不甚高,但也挂朝珠,穿貂鞋,是很特殊的。

明代朱元璋规定不设丞相,皇帝自己裁决,却让翰林备顾问,作智囊。成祖以官阶较低的翰林入皇宫午门内值班为内阁成员。所以明高拱说:“虽无宰相之名,有其实矣。然皆出自翰林。”

从唐明皇开元以来,设翰林学士作皇帝的近侍,作文学侍从之臣。起草词翰文件,流传下来,翰林成了重要的接近帝王的朝官。明代翰林经过升迁成为内阁首辅——实际的宰相,清代入阁拜相的绝大多数由翰林出身。

而且明代的翰林克经筵官,给皇帝讲书。康熙明文规定不是翰林出身的不得作经筵官,不能成为名誉上皇帝的老师。清代掌文词翰墨的南书房行走和皇子师傅的上书房行走都要由翰林充任,只有翰林才称为“太史”,非翰林出身死后不得谥以“文”字,可见翰林地位不同一般了。

明清的翰林院设在御河桥靠东长安街(今正义路北向西拐弯地),从前东边邻近玉河。大门向北开,四面有墙。从《唐土名胜图绘》可以看出,有三重门,第三座门叫登瀛门,意思是翰林好似登瀛州,到了仙境。汉代侍诏于玉堂殿,唐代侍诏于翰林院,所以以后翰林院也叫玉堂署。

进入头一进是署堂,为七开间的厅堂,堂中设有大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公座。西边五间厅堂叫读讲厅,东边也有五间厅堂叫编检厅。东还有状元亭,西有韩昌黎祠。

再进去是七开间的穿堂,东边五间厅堂叫待诏厅,西边的叫典簿厅。

再进去是后堂,五开间,向南,中设宝座,是专为皇帝来院时坐的。

后堂东西两边长屋是藏书的库房,后堂南还有一所明代命名的敬一亭。亭南是南门。再往南是后门。

院东边靠近玉河,挖了池塘引水种荷花,养莲藕,是一个休息园林区。明代学士刘定之挖了一口井,叫刘井。有学士柯潜盖了一个亭子,叫柯亭。刘井东还有一排房叫清秘堂——原为东斋堂,因乾隆赐了一块“集贤清秘”的匾,才改称清秘堂。更东临水,南建宝善亭,北有成乐轩。这里轩窗豁亮,树木荫蔽,有假山池沼,是读书写作的好地方。

翰林院之所以引起我们的兴趣,是因为明清的重臣宰辅大都从翰林院出去。翰林院一向被认为是储材的地方。读书人来这里升官也快。《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道、咸间,士人多以点翰林为仕官捷径,由编修、检讨十年可至侍郎,虽未必尽然,亦差不多。”

翰林院和文史的关系至深。明清都以翰林院掌国史,修实录,作起居注的官。我国自古重史官。汉法,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唐宋宰相皆兼史官。 翰林又作会试、乡试的考官,充各省的学政,关系科举学试。

翰林又一个重要任务是编校图书。如《康熙字典》的编纂人都是翰林或出身翰林的。乾隆三十八年,四库全书馆即设在翰林院内。原心亭.宝善亭和西斋房都成了校对的地方。

由于翰林院是比较重要和清闲的机关,所以被认为是清要、清秘之处,来到这块地方好比登上瀛洲入仙了。乾隆曾经作诗云:“咫尺玉堂清切地,底夸瀛岛说登仙。”钱龙锡初来写诗:“妙选金闺彦,登兹白玉墀。”程敏政诗:“金殿当头玉堂署,十二朱廊隐宫树。”入翰林院都有一股得意的心情。清朝每隔四、五年,临时宣布考试,翰林侍讲学士以下都得应考。成绩三等以下的,要降调,罢斥,所以民间传青;“翰林怕大考”,《孽海花》还写翰林听说要大考,急得尿流,反映了民间对翰林的看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章得象
《说文解字》第686课:细说“翰”字,翰林的“翰”是什么意思?
【明末清初】白胤谦的九首诗作,值得品读
大诗人李白真与杨贵妃有一腿吗?是的,这一腿踹得还比较重!
《翰林志》的由来
想不到你是这样的李白(一):李白的传奇故事的真实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