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餐后血糖还是飙升,为什么你的500和1800原则不管用?


      传说中的500和1800原则

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朋友可能会听过控糖达人说,餐前大剂量不能靠蒙,得计算。很多公众账号或者控糖书籍会带你了解传说中的“500原则”和“1800原则”。比如像这样:


根本不管用,为什么?

糖友抱怨说,我按照这个公式计算了,端午节吃个粽子,餐后血糖还是飙升。这个公式不管用嘛!


其实公式部分管用,只是不一定适合你。简单粗暴的公式并没有考虑你的体重、胰岛素总剂量(total daily dose,TDD)以及你最近的血糖控制情况。只要用速效胰岛素,每个人吃一个粽子用的胰岛素量都是一样的,你信吗?


只有找对了属于你的胰岛素碳水比值(ICR)和胰岛素敏感系数(ISF),你才能有效而准确地计算餐前大剂量,做一个“略知血糖走势”的神算手。不然,一切公式都是浮云,可能还不如按照经验来打。


我的ICR和ISF在哪里?

如果控糖时间长了,糖友自己应该也有感受,一个人的ICR和ISF根本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波动的。


同一个人同一天里面,在摄入同等量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早上用的胰岛素量可能最多,中午可能相对最少。


同一个人同一天里面,下降同样血糖值所需要的矫正剂量,晚上用量可能会比白天小。


同一个人,如果最近血糖控制情况不佳,那么即使吃的和往常一样,也需要比往常更多的胰岛素用量。


那我的ICR和ISF到底在哪里?


只有先标定能够维持血糖相对平稳的基础量。


如果你的总剂量因为纠正高血糖老在变化,基础量没办法维持血糖稳定的话,找到正确的ICR和ISF就会变得很困难。


怎么做,才能做个快乐的吃货?

这部分我们用一个实例来告诉您怎么吃怎么打。还在对端午节的粽子耿耿于怀吗?我们就用粽子来举例,当然你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如果你想吃粽子,或者你想吃其他你很害怕血糖飙升但又特别爱的高升糖食物,这个例子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帮助。


感谢我们的用户杜老(一个特别可爱的老先生)愿意分享他的血糖数据用于本篇文章的撰写。


杜老是一个南方人,爱吃糯米的粽子,虽然带着胰岛素泵,但他知道糯米做的东西血糖会飙升的,所以不敢轻易尝试。端午节那天老伴热了个粽子,他就默默的吃了一小口就停下了。



糖友都知道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但是有的时候还是会和身边的人一样,想吃一些有着自己“专属美食情怀”的东西。是的,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这些东西不是饮食常规,但可能仍是我们割舍不下的“小癖好”。无论是使用胰岛素笔还是胰岛素泵,找一个最合适的方案去尝试吧。


碳水总量算准确


碳水化合物总量的估算准了,才能打对大剂量。糖类密度是非常实用的单位,意思是一克食物含有多少克碳水化合物。


食物的碳水化合物量= 食物重量*糖类密度


查碳水计数器,粽子的糖类密度是0.31g/g。如果吃一个拳头大小粽子(约200g,可用食物秤称一下是最准确的,熟重剥皮称),那么碳水化合物总量= 200*0.31=62克。


大剂量施打时间做调整


我们知道,如果我们吃普通食物(中等升糖水平),我们的血糖高峰大概出现在餐后1-1.5个小时。可是如果我们吃像粽子、甜点这样的高升糖食物,峰值就会提前出现(在餐后1个小时之内)。

我们餐时大剂量用的速效胰岛素起效时间一般5-15分钟,峰值时间大概在60到90分钟,对付中升糖食物理论上没问题,因为两个峰值基本重叠。如果对付高升糖食物,速效胰岛素的高峰很有可能晚于血糖高峰。


那我们可以怎么做?你可能已经想到了,对了,我们可以根据餐前血糖水平和食物本身的升糖指数来调整大剂量施打时间。下面这个图表帮助你来确定调整的时间。

餐前半小时来点小蛋白


这是轻糖生活附赠给大家的额外秘籍:在餐前半小时来一点蛋白质食物可以帮忙控制餐后高峰。理由嘛,简单说四个字“先来后到”:)。什么样的食物合适?举个栗子,一个白煮蛋或者一杯希腊酸奶。


杜老的粽子计划对应的餐前大剂量方案是这样的:起床测血糖,打计算好的大剂量,吃白煮蛋,然后刷牙洗脸热粽子做西红柿汤,20分钟以后开吃。


我们发现峰值杜老吃完两个粽子之后的峰值是10(不超过11我们认为非常理想),出现在餐后一个小时45分种左右(也比较理想,没有太靠前出现),最后在餐后四小时回到餐前水平,整个过程都符合预期。


70%知识积累 + 30%经验总结


在血糖自我管理的路上,你可能有羡慕过为什么那些“控糖达人”的血糖会这么平稳,期待经验传授。


轻糖生活会用事实案例告诉大家:系统的控糖知识学习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人生。如果掌握了原理和原则,你就可以成为自己的专家,给自己调整胰岛素泵这件事,世界上没有人比你自己做的更好。你才是自己身体的第一责任人。


你确实同样需要经验,但你需要更多的并不是别人的经验,而是通过自己尝试得到的“经验”。




“像胰腺一样思考”课程内容


  1. 调整基础率,看到传说中的水平线

  2. 抛开500/1800,你的ICR和ISF在这

  3. 矫正剂量怎么打

  4. 临时基础率调整

  5. 高级碳水化合物计数技巧

  6. 偶尔放纵,怎样控制餐后高峰

  7. 带泵运动指导

  8. 个性化问题解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胰岛素泵治疗 1 型糖尿病 如何计算胰岛素剂量?
董小姐专栏:吃个粽子,你要打多少胰岛素?
1型糖尿病病友餐前血糖高,如何调整胰岛素剂量控制餐后血糖
突发餐前高血糖,如何计算追加胰岛素剂量?
该打多少胰岛素?用算数方法来搞定!
怎么补打胰岛素,来和小番茄学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