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见脑病的中医治疗——神经衰弱

导读

神经衰弱是由于某些长期存在的精神因素引起脑功能活动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所致。神经衰弱的主要特点是过度兴奋、记忆力减退、精神疲乏,患者常表现为难以坚持学习和工作,或对光敏感,控制力减弱。由于注意力分散,不能集中,从而产生了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本病属于中医“不寐”的范畴。(编辑/三木)


病因病机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病因病机目前仍未完全清楚。有人认为,由于神经功能过于紧张而导致本病的发生,这涉及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心理因素、性格等方面的内容。


1.社会因素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激烈,失业、下岗,精神心理创伤(如家庭纠纷、婚姻不幸、失恋、邻里关系紧张),工作压力大,会使人们的精神过于紧张,神经细胞能量耗损,心理负荷过重,进而出现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脑力劳动时间过长,学习负担过重,如重大考试受挫时常常会造成神经负担过重,这也是导致学生神经衰弱的原因。精神刺激、压力过大,可造成内分泌和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




2.个性因素

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者,多表现为多愁善感,焦虑不安,保守,不善与人沟通,脾气暴躁,心胸狭窄。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最容易患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本病的主要病机变化是大脑皮质内抑制过程。当内抑制过程被削弱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便相对地增高,增加了神经细胞能量的大量消耗。由于抑制过程减弱,使神经细胞的恢复能力降低,造成了神经细胞能量的减少和衰竭性的增高,表现为容易兴奋,也容易衰竭。由于大脑皮质功能弱化,影响到对皮质下自主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则出现自主神经功能亢进,或因为皮质抑制过程扩散到皮质下,则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减弱。中医认为,神经衰弱导致的失眠可由素体虚弱、思虑太过、惊恐郁怒、劳逸失调或病后体虚等原因引起。


诊断要点


1.疾病早期,患者控制感情的能力减弱,常因小事而激动,易伤感、烦躁不安,甚至易哭易笑。


2.注意力涣散,思想不集中,记忆力明显减退,学习和工作效率明显降低。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心悸,面赤,皮肤潮热,血压升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尿频,遗精,早泄,阳痿等。


4.躯体、神经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相应的病理改变或其他精神疾病。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阴性的患者常踌躇不定,唯恐叙述不详。


辨证治疗

--Treatment--


1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


症状:面色萎黄,头晕,失眠,入睡困难,易醒多梦,记忆力差,心悸气短,心慌,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自汗,大便稀少,唇色淡,舌淡白,苔薄白,脉沉。


治法:滋补心脾,益气养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党参15g,生黄芪15g,当归10g,酸枣仁30g,远志10g,茯苓15g,炙甘草10g,炒白术10g,龙眼肉15g,木香10g,生姜3片,大枣3枚。


胸闷、精神不畅者,加郁金、枳实;悲伤欲哭者,加浮小麦、五味子。

2
 痰热内扰


症状:入睡困难,或易惊醒,或多噩梦,烦躁易怒,头痛,恶心,心悸,食欲不佳,腹胀,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6g,竹茹10g,法半夏10g,白术30g,茯苓20g,生甘草9g,陈皮10g,枳实12g,夜交藤12g,胆南星6g。


烦躁易怒者,加丹皮、朱砂、珍珠母;入睡困难,或易惊醒者,加炒枣仁、合欢皮;食欲不佳、腹胀、大便干结者,加山楂、鸡内金、枳实。

3
 心阴虚


症状:心烦失眠,健忘心悸,多噩梦,焦虑,惶惶不安,五心烦热,口渴咽干,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精神萎靡,头昏,腰酸膝软,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宁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玄参15g,丹参10g,鳖甲30g,知母10g,黄柏10g,当归10g,酸枣仁30g,柏子仁15g,茯苓15g,远志10g,天冬10g,麦冬10g,生地黄10g。惶惶不安,加钩藤、生龙骨、五味子、莲子心。


4
 肝肾阴虚


症状:头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心悸,健忘,心烦不安,多梦遗精,焦虑易怒,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平肝清脑。


方药:枣仁汤加减。炒枣仁30g,茯苓10g,知母6g,丹参10g,麦冬30g,生石决明30g,夜交藤30g,莲子心10g,石斛15g。


失眠心悸,加合欢皮、生地;多梦遗精,焦虑易怒,手足心热,加黄柏、川牛膝、炒栀子、琥珀粉;耳鸣,加柿蒂、钩藤;遗精,加莲须、金樱子;健忘,加五味子、石菖蒲;头痛,加麦冬、柏子仁、丹参、琥珀粉。



5
 气滞血瘀


症状:顽固性失眠,头部刺痛,日轻暮重,面色晦暗,心胸烦热,胸闷憋气,善太息,心悸怔忡,急躁易怒,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或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养心安神。


方药:血府逐瘀汤合酸枣仁汤加减。生地10g,川芎10g,白芍1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桔梗10g,枳壳10g,甘草10g,柴胡10g,怀牛膝10g,酸枣仁30g。


头晕、恶心,合导痰汤;气虚血瘀,合补阳还五汤。


6
 阴虚火旺


症状:头晕,耳鸣,恐惧,遗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精神萎靡,失眠多梦,腰酸膝软,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固精,宁心安神。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熟地24g,山萸肉18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酸枣仁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莲子心30g,知母10g,黄柏10g。


头痛,加羌活、丹参。


7
 肾阳不足


症状:畏寒肢冷,精神疲惫,头昏,气短,乏力,记忆力差,面色㿠白,生活缺乏热情,性欲减退,阳痿,早泄,滑精,舌质淡,脉弱。


治法:益肾温阳涩精。


方药:归附地黄汤加减。熟地30g,丹皮、茯苓、泽泻、山萸肉各12g,怀山药10g,巴戟天10g,肉桂6g,干姜6g,附子6g。


性欲减退、阳痿、早泄,加淫羊藿;气短、乏力,加太子参、红景天。


典型病例

张某,男,45 岁。不寐已久,乱梦纷纭,睡后易惊,每晚服安眠药才能入睡,精神不振,易于烦躁,纳食乏味,食后则脘腹胀满不适,口干不欲饮水,舌苔黄厚,脉滑。


辨证:心胆气虚。


治法:清胆豁痰安神。


方药:温胆汤加减。清半夏 9g,茯苓 9g,炙甘草 6g,枳实 3g,石菖蒲 10g,竹茹 9g,黄连 5g,党参 5g,水煎服。


取穴:肝俞、行间、心俞、胆俞、阳陵泉、关元、气海、足三里。


操作:肝俞、行间、心俞、胆俞、阳陵泉,平补平泻;关元、气海、足三里,用补法。每日 1 次。 治疗 1 周后,患者不服安眠药即可入睡 3 ~ 5 小时,烦躁亦减,腹仍胀满不舒,舌脉如故。上方去黄连,加莲子、鸡内金、夜交藤、合欢皮,服几剂之后收效告愈。


附:心理疗法


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多失意之事,如失恋、夫妻关系不合、上下级及同事间关系不好、意外打击、高考落榜等,如不能正确对待,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心理疗法是治疗神经衰弱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调动患者治疗疾病的主观能动性,而这种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而发挥的。治疗神经衰弱常用的心理疗法包括疏导心理治疗、森田疗法、催眠疗法、自我心理保健疗法及音乐疗法。


1.散步和旅行

根据实验研究,神经衰弱患者做较长距离的散步(如穿布底鞋每天走2~3km),有助于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促进血液循环。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经验,散步后精神较振作,心情较舒畅,可以消除疲劳,提高睡眠质量。


2.宁神静志疗法

即通过静坐、静卧或静立及自我控制调节等,达到“内无思想之患,外不劳形于事”,抛弃一切恩怨慕恋,以一念代万念。宁神静志疗法在医疗实践中有两种作用,一是强壮正气,防病保健;二是增强抗病能力,祛病除疾。南北朝医家陶弘景指出,静志安神必须提倡十二少,戒除十二多,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


3.音乐疗法

欣赏音乐也是调养性情的重要手段。荀子说:“乐也者,乐也,人性之所不能免也,且足以感人之善心。”近人更有言,曰音乐能疏恼怒、解忧郁,恢复高尚感情,唤醒优美之觉,实为最安全的消遣法。所谓“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意思是说,一个人的神志保持安宁,就能少生疾病,健康长寿;即使患病,亦易治疗,恢复健康也比较容易,这是神能收藏的缘故。




登场书籍

由魏玉香、杨葛亮编著的《常见脑病的中医治疗与康复(附人体穴位彩图第3版)》根据读者反馈的意见和建议,现对第二版进行修订,根据辨证论治对部分方剂、药物、剂量、方穴、手法、康复治疗的图片进行修改,添加了有毒中药的特殊煎法、敦煌医学残卷四天庭穴位的定位和疗效、心理疗法有效的典型病例,同时,附上人体穴位大图,方便读者查找穴位



养生正道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经衰弱中医治疗
神经衰弱调治全攻略,快快收藏
多汗、自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经方治疗汗证经验
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心悸的治疗方法,针灸,穴注射,中药
心慌怎么办 心慌的中医辨证论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