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文】从急性咽扁桃体炎谈太阳温病

从急性咽扁桃体炎谈太阳温病 

急性咽扁桃体炎是儿科常见感染性疾病,以体温高、咽喉疼痛为特点,随着现代医学抗生素的大规模应用,此病多采用抗生素治疗,传统中医将此病称为“乳蛾”、“喉痹”,由于中医理论博大精深、流派众多,对于此病的治疗花样繁多,给医者和患者容易造成很多迷惑,比如急性咽扁桃体炎属于伤寒还是温病?急性咽扁桃体炎在中医如何辨证分型?

 一、急性咽扁桃体炎的病因和症状  

       急性咽扁桃体炎,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起病急,咽痛明显,伴发热、畏寒,体温可达39℃以上。查体可发现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和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有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而肺部查体无异常体征。

 二、急性咽扁桃体炎是《伤寒论》所讲太阳温病  
下面我们一起看下《伤寒论》“太阳病篇”是怎么讲的,条文如下。
《伤寒论》第二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伤寒论》第三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伤寒论》第六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癎,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通过《伤寒论》条文我们可以知道,太阳病有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太阳温病,太阳中风用桂枝汤,太阳伤寒用麻黄汤,太阳温病用什么方?医圣张仲景留了一手,给后世的伤寒派和温病派之间的争论埋下了伏笔。

如果把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和现代医学认识的疾病相对照,那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对应的就是普通感冒,俗称“伤风”,临床上麻黄汤和桂枝汤也是治疗感冒的常用处方。

普通感冒的病原体为病毒,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病毒诱导的炎性介质造成了呼吸道传入神经敏感,所以麻黄、桂枝的有效成分都是在调节神经,比如麻黄碱、伪麻黄碱是肾上腺素的类似物,桂枝所含的挥发油也是在调节呼吸道的痉挛状态,桂枝提高心率等,靶点都是在调节神经,而急性咽扁桃体炎的病原体是细菌,并不会出现与呼吸道传入神经敏感的症状。

后世医家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有言“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吴鞠通用银翘散来治疗温病,在这里吴鞠通称之为太阴温病,与张仲景的原意是不符合,银翘散治疗的正是《伤寒论》所提出的太阳温病,从银翘散的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来看,恰恰是针对细菌感染造成的急性咽扁桃体炎,为什么古人乃至现在会有寒温之争?原因是古人缺乏现代科学的认知,但是从《伤寒论》和《温病条辨》可以看出,张仲景和吴鞠通都观察到了太阳中风、太阳伤寒与太阳温病的临床表现不同。在古人的时代,并没有显微镜,不知道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的不同之处,而古人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下的时代为什么还有寒温之争呢?因为中医界的故步自封,不去吸纳现代医学的知识,如果我们从病原体的角度去认识伤寒与温病,那就十分清楚了,该用麻黄汤还是银翘散,从血常规的化验单上就可以看清楚。

病名

病原

发热情况

主要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性咽扁桃体炎

细菌

高热

咽痛明显,扁桃体肿大和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

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普通感冒

病毒

没有发热或低热

鼻部症状明显,鼻塞、喷嚏、流清涕,病毒诱导的炎性介质造成了呼吸道传入神经敏感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三、病例   

  案例一: 


黄某,男,9岁,反复发热5天,体温39.5℃左右,咽喉疼痛,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无疱疹,无流鼻涕、鼻塞,未闻及哮鸣音、痰鸣音、干湿啰音,无神经症状。医院开奥司他韦,柴桂颗粒以及布洛芬。治疗五天,体温仍在39.5摄氏度左右。

   辨证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辨证为太阳温病,处方银翘散加味。

   处方 

 金银花30   连翘30   桔梗18   薄荷18(后下)   淡竹叶12   甘草15   荆芥12   淡豆豉15   牛蒡子18   芦根30   大青叶15   薏苡仁30
1剂
煮出500毫升,每1小时服100毫升,一天内服尽。
1剂服尽后,体温下降至38摄氏度,继续服一剂,体温趋于稳定。
两剂银翘散加味后,体温稳定,但仍有咽痛,舌红苔黄腻,持续高热伤阴化热。

   处方 

甘露消毒丹加味。
白豆蔻6(后下)   广藿香15(后下)   滑石10   通草6   石菖蒲9   茵陈15   黄芩6   连翘15   浙贝母15   射干9   薄荷5(后下)   薏苡仁30   麦冬15   淡竹叶10
2剂
后续追访,体温正常,咽痛未见。

  分析 

患者高热,咽喉痛,咽部充血符合急性咽扁桃体炎的临床表现,血常规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亦支持细菌感染导致的急性咽扁桃体炎,诊断为太阳温病,以银翘散消炎退热,甘露消毒丹加味化湿养阴善后,治愈。
吴鞠通言“按温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他患”,麻黄、桂枝剂应用于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有覆杯而愈之效果,但用于上呼吸道的细菌感染恐属南辕北辙,因为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不同的致病机制,造成了不同的临床表现,而古人没有现代科学的知识,只能通过不同的临床表现,根据疾病的症状进行描述和分类,所以造成了中医界的寒温之争,而借助现代医学的认知,则不难解开很多中医理论的奥秘。

  案例二: 

侯某,女,5岁,高热二天,口苦,咽喉部疼痛,扁桃体肿大且有白色化脓点,三日未大便。

   辨证 

     诊断为急性咽扁桃体炎。舌苔白腻舌面溃疡。证为湿热病(温病夹湿),处方甘露消毒丹+升降散

   处方 

白豆蔻6 (后下)   广藿香10(后下)   滑石10   通草6   黄芩9   连翘15   浙贝母15   射干9   薄荷5(后下)   玄参9   蝉蜕9   姜黄6   酒大黄6   炒僵蚕5

       1剂

服药后,热退病安,大便排出量多,继服一剂巩固。

  总结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对应传统中医学的太阳温病,《伤寒论》观察到了此病,但没有给出处方,吴鞠通之《温病条辨》用银翘散治疗,这是张仲景在汉代埋下的伏笔,直到清代中医界才给出答案。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疾病,从病原体的角度去认识疾病,再结合传统中医理论、方药,治疗将事半功倍。


医师

简介

李玉林  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主治医师,自2014年跟随孔乐凯老师学习至今,在孔老师学术指导下,深入学习中西医知识,临床擅长治疗术后并发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对儿科发热,咳嗽,腹泻,多动症,发育迟缓有一定的临床心得,对儿科流行性感冒,肺支原体感染效果尤佳。在跟师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妇科病治法(痛经,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乳腺纤维瘤等),对部分肿瘤治疗可以进行探究性治疗(脑胶质瘤,食管癌,肝癌,前列腺癌等)。


李玉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仲景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太阳温病的区别】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之葛根汤证 - 中医爱好者交流版 - 复兴中医网 中医专业讨论|经方传真...
李赛美教授:漫画图解《伤寒论》,毫无代沟感!
经方实验录:葛根汤为中风伤寒津液受损之太阳温病主方
读《伤寒论》论伤寒,何为伤寒?
图说伤寒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