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淺談亞洲犀角


老中醫祖傳三代的亞洲犀角尖.長度約合原角的1/2.1/3長.
傳統中醫犀角入藥惟取角尖.其餘部分才製成犀角杯.
所以.犀角橫切面花紋是辨識犀角杯是何種屬的唯一法門.
本來犀牛角外表的風化皮也是辨識犀角種屬的重要參考.奈何犀角製品都必然地去掉外皮再行雕刻.這才增加了犀角製品的辨識難度.
唐代在廣州任職軍司馬的劉恂說:嶺表產的犀牛角外觀上'俱有栗文'.意思是說唐代分佈在嶺南的幾種犀角外皮上都有栗子般的色皮.
亞洲三種犀牛的四支角的風化外皮是牛皮紙般雜有栗子色的薄皮.
非洲二種犀牛的四支角的風化外皮則是紅褐色(白犀牛)或黑褐色(黑犀牛)的堅韌厚皮.
古人沒見過犀牛的實際長相.難免在犀牛的外觀上以訛傳訛.本草綱目'犀'條收錄歷代諸名家的論述.就多有未盡周全及舛誤處.
有關犀角斷面花紋比較詳盡的相關著作.最早的是唐代劉恂'嶺表錄異'.其次是明初曹昭'格古要論'
他們部份內文被李時珍擷取引用在本草綱目'犀'條中
'觀紋之粗細為貴賤''貴者有通天花文'
劉恂說的'通天花紋'就是後來曹昭說的'黃如栗'.及李時珍說的'黃花'.通花紋越粗越珍貴.
黑中有黃花者為'正透'
黃中有黑花者為'倒透'
花中復有花者為'重透'
古人說的'黑'以強光燈觀察.其實是深青色.'透'是指微透光.微透明.而所謂的'黃花'.實際上是金光燦爛的金黃色.
金黃色的通花為亞洲犀角獨有的特徵.
而亞洲犀角微透光深青色的'黑'.也有別於非洲犀角不透光的純黑.
古時入藥只用亞洲犀角.所以這三句口訣是判斷是不是亞洲犀角的重要線索.
但由於'本草綱目'所引的前後諸家文意衝突混亂.令人莫衷一是.今特考察部份原引文字.以解其中幾處疑點.
劉恂'嶺表錄異'原文佚失已久.現對照永樂大典收錄的部份'嶺表錄異'內文:
嶺表所產犀牛,大約似牛,而豬頭,腳似象蹄,有三甲。 首有二角,一在額上為兕犀,一在鼻上較小為胡帽犀;鼻上者,皆窘束而花點少,多有奇文。牯犀亦有二角,皆為毛犀,俱有栗文,堪為腰帶。
千百犀中或遇有通者,花點大小奇異,固無常定。
有遍花路通,有頂花,大而根。
花小者,謂之倒插通。
此二種亦五色無常矣。
若通白黑分明,花點差奇,則價計巨萬,乃希世之寶也。
又有墮羅犀,犀中最大,一株有重七八斤者,云是牯犀。額上有心,花多是撒豆斑,色深者,堪為胯具,斑散而淺,即治為盤碟器皿之類。
唐 劉恂
(註一)劉恂'俱有栗文'一句.後來在'本草綱目'中被李時珍錯引為'具有粟紋'.
二者文意相去甚遠.影響後世甚鉅.劉恂'俱有栗文'原意是說嶺南產的幾種犀牛角外表都有栗子皮色的花紋.而李時珍錯引為'具有粟紋'.導致後世的人唯'粟紋''粟眼'為是.
(註二)可能劉恂原文中確實有說到犀角的橫切面花紋.以通花為貴觀點的'觀紋之粗細為貴賤'.'貴者有通天花文'二句.但為永樂大典所遺漏.要不就是李時珍自行剪裁發揮而寄託劉恂原文者.
明初 曹昭的'格古要論'內文:
犀角
出南蕃.西蕃.雲南亦有.成株肥大.花兒好及正透者價髙.
成株瘦小.分兩輕.花兒不好者.但可入藥用.
其紋如魚子相似謂之粟紋.每粟紋中有眼.謂之粟眼.此謂之山犀.
器物要滋潤.粟紋綻花兒好.其色黑如漆.黄如栗.上下相透.雲頭雨脚分明者為佳.有通天花紋犀.備百物之形者最貴.
有重透者【黒中有黄花.黄中有黒花】.有正透者【黑中黄花】.古云通犀.此二等亦貴.
有倒透者【黄花有黑】此等次之.
有花如椒豆斑者色深又次之.
有黑犀無花純黒者.但可車象棋等物.不甚直錢.
凡犀帶多有角地上貼好犀作面.夾成一片者.可驗底面花兒.大小逺近.更於側向尋合縫處.可見眞偽.
又有原透花兒不齊整.用藥染成黑者.則無雲頭雨脚.黄黑連處純黑而不明.但有粟紋不圎者.必是原透花兒不居中.用湯煮軟攅打端正者.不是生犀.冝一一驗之.
凡器皿須要雕琢工夫及様範好.冝頻頻看之.不可見日.恐燥不潤故也.
毛犀
其色與花斑皆類山犀.而無粟紋.其紋理似竹.故謂之氂犀.此非犀也不為竒.
骨篤犀
出西蕃.其色如淡碧玉.稍有黄.其紋理似角.扣之聲清如玉.摩刮齅之有香.燒之不臭.能消瘇毒及能辨毒藥.又謂之碧犀.此等最貴.

圖檔摘自網路
曹昭說的'骨篤犀'直到2007年才在馬來西亞以感應式攝影機拍到其身影.從而證實'骨篤犀'說的是蘇門答臘犀牛的某個亞種的前角.
(註三)'粟紋綻花兒好'的犀角.顯然跟'其紋如魚子相似謂之粟紋.每粟紋中有眼.謂之粟眼'的犀角是不一樣的.
'粟紋綻花兒好'一語雖然需要點想像力去理解.但至少它說明了曹昭確實曾比較出與具一般'魚子形''粟紋''粟眼'特徵不同的犀牛角.所以才會說'粟紋綻花兒好'.而非只人云亦云地說魚子形.粟眼
(註四)劉恂.曹昭文中都提到非洲犀角.
前者'花多是撒豆斑,色深者...'.說的是白犀的額角.
'斑散而淺...'.說的是白犀的鼻角'.'額上有心'.說的是犀角的內腔.
後者說的則是黑犀的額角'無花純黒者'.
(註五)從曹昭文中可知至遲在明洪武年間.胯帶以非洲犀角作底.亞洲'好犀作面.夾成一片者'.
'用藥染成黑者.則無雲頭雨脚'......非洲犀充亞洲犀.犀角染色.作偽的情形實是氾濫已極了.
(註六)曹昭文後說到的'毛犀角'和'骨篤犀角'.其描述的特徵現在看來.應該是蘇門犀三個亞種中的兩種前角.
後來的本草綱目將'骨篤犀'列為西蕃的某種大蛇角.誤會更是大了.
蘇門犀的鼻角竹絲紋細膩.膠性明顯大於其他犀角.有股近似沈香生木的濃香味.所以古時也稱香犀角.
香犀角名稱的由來也許跟犀牛啃食沈香木有關.
古時亞洲三種犀牛的棲息地曾遍及印度.南中國及整個中南半島....牠們足跡所到之處都產沈香.犀牛啃食白木香樹的枝葉.摩蹭樹幹.沈香樹結油腺自我保護.犀牛再循香啃食.補充礦物質及微量元素.沈香再生再長.如此生生不息...形成一種獨特的依循關係.如今犀牛絕種了.沉香也跟著絕產了.

赤柬時期留下來的香犀角-蘇門犀鼻角.

圖檔摘自網路

圖檔摘自網路
蘇州博物館館藏蘇門答臘犀牛前角原角犀角杯
這支角的香氣濃郁遠勝其他犀角.其角外觀上都分布有黃.棕.青三色.但仍可明顯區分出不同的三個亞種:東蘇門答臘犀牛.北蘇門答臘犀牛.南蘇門答臘犀牛.
外皮黃色多于青棕色一種.
棕色多于黃青色一種.
青色多于棕黃色一種.
此角橫斷面的花色呈黃黑(深青色)相間.古時攏統稱之為'斑花'.
據我的觀察.雌雄花色很容易區別:
橫斷面外圍是或深或淺的黃色.其間散布著深青色斑點.明顯黃多於青的是雌犀角.角整體上也顯得較細小.
外圍深青.花色明顯深青斑點多於黃色的是雄犀角.角也較粗長.
蘇門犀的鼻角形狀窘束瘦長.長度通常在35-45cm之間.這支角會散發出濃重的沉香木香味.
這支角最顯著特徵是竹絲紋理細膩.膠性特別大...所以牠的外觀明顯有別於其他三支亞洲犀角.這點也讓牠成為歷來最受誤解的亞洲犀牛角.
由上引劉恂.曹昭二文可知李時珍所謂的'正透'.'倒透'.'重透'的犀角花色辨識法.乃古人觀察亞洲犀角.非洲犀角截斷面花紋而結論出來的判斷法.經唐劉恂.歷宋.元.至明曹昭.到李時珍才集大成....
黑中有黃花者為'正透'
黃中有黑花者為'倒透'
花中復有花者為'重透'
用現代的強光燈照射.古人說的'黑'其實是深青色.'透'是指微透光.微透明.
深青色是近乎樹葉濃汁的顏色.這點肯定跟犀牛的棲息地和飲食習慣有關.
而所謂的'黃花'.實際上是金光燦爛的黃色.至於南朝名醫陶弘景則觀察到:'通天犀角.上有一白縷直上至端.......'.
白.黃.金黃的差異.跟拋光程度跟光線強弱有關.還有就是.經蒸煮的犀角通花處也會失去金黃色.而呈淡黃白色.
陶弘景這裡說的白應該是或挫或磨呈現的顏色.這是用藥者觀察到的.
黃則是經過拋光後.以自然光觀察到的顏色.醫者不會把準備藥用的犀角拿去打磨拋光.所以這可能是從工匠加工好的器皿上觀察到的.
另一個可能.就是古時的犀角買賣.在唐代.乃至明代曹昭.李時珍之時.就已普遍遷就'醫者唯用角尖'的傳統習慣.而必須上下鋸斷.上段角尖賣給醫者或大戶人家入藥用.含地崗的下段則賣給權貴.豪右雕刻成器皿.
斷面先行拋光.是為了分辨花色論價.也為了區別亞洲犀.非洲犀用以取信於人.

古人云:黑(深青色)中有黃花者為'正透'
也有以'雲頭雨腳'來形容.意思是烏雲當中有雨絲往下散落....'雨腳分明'的最好.
這都說的是印度犀角.
我的觀察'正透'分兩種:
黑(深青色)中有黃花.而黃花只中央一縷者.為印度犀雌犀角.
黑(深青色)中有黃花.而黃花繽紛呈雨腳分明者.為印度犀雄犀角.
有大陸專家將古人所說的'雲頭雨腳'.理解成整株印度犀角的外觀.
烏犀(印度犀)之角大體呈圓錐形,自底部向上漸細,稍彎曲,上部烏黑色,下部色漸淺,稱'雲頭雨腳'
參考就好.
印度犀古稱兕犀.沙犀.烏犀....牠的角由波斯商人經絲路販運到中國的歷史至少從商代便開始了.商代時叫駭雞犀.
除了雲頭雨腳.印度犀角有一個前人發現的重要特徵:烏(青)中有小點呈鐵紅色.不反光.不規則地散落在竹絲紋理間.一般稱之為黑芝麻點.
我發現另有種不透光.但會反光的黑色素形成的小黑點.也是不規則地散落在竹絲紋理間.
小黑點跟小紅點是或雄或雌的基因特徵?還是分屬不同的亞種?或是特殊飲食習慣?尚待進一步探討.

說到特殊飲食習慣.印度犀角在磨粉時還有個重要特徵:磨口聞起來有股奇怪的焦香味.
入口倒沒有.還是亞犀都有的清香味.
直到前幾天動物頻道播出:犀牛之歌-印度犀.看到其中一幕畫面.我才恍然大悟.
旱季的燎原天火....犀牛媽媽帶著犀牛寶寶趕到火場....
小時候的書上都說:犀牛是草原上的救火員.
原來不是?!
犀牛是迫不及待地等著吃燒焦的草木根莖及灰燼.補充礦物質!
這部片子也讓我清楚看見印度犀鼻樑位置有條凹溝.咀嚼食物時才會出現.
順這條溝上去就是印度犀角所謂'天溝'的位置.這印證了'犀角是犀牛頭皮的衍生物'這個結論.
不過年輕犀牛看不到天溝.估計是印度犀老年時才會出現.

'黃中有黑花者為倒透'
外圍是透明度很高.膠性很大的橘紅色.裡面是微透光的深青色.角心有黃色通花一束的.古稱'倒透'.
'黃'是指南洋兩種犀牛才有的角上橘紅色斑塊.及明顯有別於其他犀角的'膠性'.這是特殊的DNA標誌或者地域標誌.
本來我以為爪哇犀跟印度犀同屬不同種.'正透'是印度犀雌犀角.所以'倒透'應指爪哇犀角.
但據說爪哇犀母犀牛無角.於是.'倒透'只能是蘇門答臘犀母犀牛的後角了.
(註)
最近動物頻道播出'神祕的越南犀牛'.其內容看來越南犀牛是爪哇犀牛的一個亞種.也是獨角犀.體型比爪哇犀再小一點.角長一般只15公分左右.雌犀目前沒發現有角(只鼻頭微微隆起).
動物學家估計越南境內目前只存活四隻.從僅有的幾張圖片看.市面上俗稱'磨菇頭'的犀角就是越南犀牛角.
據越南原始森林邊的村落中老人回憶.越戰期間美軍把獵殺犀牛及野生動物當娛樂消遣......
十年越戰期間越南人死數百萬.原始雨林減少七成.野生動物幾乎滅絕殆盡.犀牛尚有四隻存世實是不幸中的萬幸.

花中復有花者為'重透'
外圍有橘紅色斑塊形成的膠性.其間的黑仍是深青色.當中的金黃色通花如'雲頭雨腳'不規則散佈的謂之'重透'
筆者推敲.爪哇雄犀角以及蘇門答臘犀雄犀角古時被並稱為'重透'.
可能是牠們的棲地.習性都相同.以致長出的犀角花色也相同.
但從整體外觀上大致尚可分辨.爪哇雄犀角較粗短.蘇門犀雄犀後角則較修長.

'重透'
'重透'的外圈表皮上也分佈著橘紅色斑塊.
這樣的犀角在唐代時身價最高.'若通白黑分明,花點差奇,則價計巨萬,乃希世之寶也' 唐 劉恂

蘇門答臘犀牛之鼻角古謂之'斑犀'
黃多於深青色是母蘇門犀前角
深青色多於黃且集中在外圍的是雄蘇門犀前角

蘇門犀的雄犀鼻角
犀角外表近地崗處分佈著橘紅色斑塊.
具備這樣特殊DNA標誌的犀角計有:倒透.重透.斑花

圖檔摘自網路
被打磨成大陸理解的'雲頭雨腳'的怪怪犀牛角
'雲頭雨腳'古人說的亞洲犀角的內在美.現在被網路謠言曲解成亞洲犀角外皮特徵.
導致現在非洲犀角都被打磨成這副德性(上下兩圖).

圖檔摘自網路
怪怪犀牛角-上端打磨.天溝假造
轉載樂華雅集的部落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谈犀牛角》
精美绝伦的犀牛角雕刻
重点保护对象——犀牛角
手艺(雕刻)
令人称绝:明清精美角雕艺术
现在只能欣赏的艺术《犀角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