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不是“工程师”而是“导师”

教师不是“工程师”而是“导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出自于苏联教育家加里宁之口,是工业化生产模式在教育领域的产物。教育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工程,可以事先自上而下地建立规划蓝图,进行计划、操作和规范。学校成为了规模化的“工厂”,教师成为了生产人才的工程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强调,教师的本质是工程师,是像生产产品一样大批量地设计雕刻某种特定灵魂产品的工程师。学校像工厂那样大规模、高效率、标准化地“生产”具有某种思想品质的人才。从本质上讲,将教师比喻为“工程师”,反映的是一种工业模式。工程师比喻体现的是一种机械主义的哲学观,即教师是工程师,学生是工程师按照学科知识固定、统一设计的产品。学校成为了生产统一产品的工厂,而学生的学习就成为了一种机械定型的过程。综上所述,工程师比喻体现了一种“教育即是复制”的大教育观。

教师的工程师比喻从内涵本质和现实需求维度都不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不符合教育促进人发展的本质。那么,工程师比喻被解构之后,在批判和惶恐中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又何去何从?这时,“导师”一词迎面而来,迎合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导师,本质上来讲是“师”,凸显的是“导”。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以及我国大众对教育的需求,作为教育主体的中小学生不再满足于规模化的教育方式,而是渴望主体化、个性化的教学,渴望教师个性化的指引和启发。总而言之,教育的大趋势呼唤着教师成为重在引导、开导受教育者的导师。导师比喻反映的则是一种提倡教育要尊重人的自然规律,尊重生命主体性和节律的本真状态——农业模式。导师体现的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人本主义的哲学观。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导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引导出来的具有灵性的主体人和社会人。学校成为了一个充满智者的乐园,一个绽放美丽生命的花园。学生的学习就成为了一种师生互动的引导活动,一种尊重学生的多元智能并围绕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生成课程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导师”比喻体现了一种“教育即是生长”的大教育观。总之,教育是活生生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与引导,学生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交往中会生成新型的人格,而不是没有生命的、事先被规定好规格的产品。学生是具有灵性的人,其灵魂所需要的不是被“塑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

教育改革要得以深入推行,新理念要得以付诸实践,首要任务就是要重建整个社会的教育观,而其教师观是教育观念更新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不是工程师,而是导师,在大众思想观念中一破一立则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也是推行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突破口。(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实践的观念、层次与教师的类型
化学新课程的科学素养观及培养策略
“师退生进”:卓越课堂的进退之道
教育教学新理念
教育的本质——中国人的教育观·上
【必读】直击最心底的教育理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