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校发展需要“顶层设计”

四川省教育学会研究员    纪大海

【编者按】目前县局正在开展校训、校徽、校歌征集评选活动,旨在使学校深入挖掘学校思想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引领,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并逐步内化成彰显学校风格的校风、教风、学风,从而提升学校的文化凝聚力,提高学校办学品位。开展校训、校徽、校歌征集活动在学校整体管理工作中有何作用?作为体现学校核心理念的校训该怎样提炼?都有哪些途径和方式,要注意什么?四川省教育学会研究员纪大海的文章《学校发展需要“核心设计”》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希望各位校长认真学习借鉴、学以致用。

笔者曾就学校教育理念和学校发展规划专题对四川省20所省定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和知名小学进行调研。从中发现了一些引人思量的现象。比如,学校理念表述繁杂,诸如“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校训”、“学校精神”、“发展目标”、“校风”、“学风”等,不一而足,表述文字最长的有500余字,少则也有一二百字。可当问及学校教育核心理念或教育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时,20位校长有18位回答“不知道”;当问及“办学思想”与“教育理念”是何关系时,9位校长中有8位不能回答。调查还发现,学校多年来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几乎与学校教育理念毫不相干,甚至相违背,学校整体发展明显缺乏“主心骨”。之所以产生如此现象,个中原因复杂,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缺乏科学、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学校发展需要倚重“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最初为引进的工程学概念,含义为:从最高端向最低端、从一般到特殊展开系统推进的设计方法。顶层设计方法实质上是将系统理念贯穿于该系统内的各子系统之中,每个子系统同样需要经过提炼的理念并向下一级系统延伸,直到阐明系统的基本要素为止。“顶层设计”特征有四:一是顶层决定性。“顶层设计”的核心在顶层,高端决定低端,顶层决定底层。核心理念与顶层目标是“顶层设计”之魂。二是整体关联性。“顶层设计”十分看重大系统与子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所形成的关联、匹配与有机衔接。三是表述简明性。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在表述上要简洁明了,切忌含混晦涩。四是体用一体性。核心理念与路径、方法相一致.顶层目标与子系统功能相一致,设计愿望与实际可行性相一致。上述四个特征同时也是“顶层设计”的四项原则。即顶层优先原则、系统建构原则、精炼简明原则和切实可行原则。

观照上述。我们将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解读如下:

一、学校发展何以需要“顶层设计”?

学校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和弊端是:

发展认识混乱,缺乏核心理念。调研中发现,几乎每所学校都有各种表述繁杂的理念性内容,有相互重叠的.有相互背离的,有互不相干的,然而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却不得而知。这种理念性混杂显然与学校缺乏核心理念意识相关。

目标繁多,终极目标不明晰。学校各部门都有相应的目标,诸如德育目标、后勤管理目标、特色教育目标、班级目标、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等,这些目标要么相互抵触或互不相干,要么不断变换和更改,然而学校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什么却是人人都不知,个个都不晓。这显然与学校缺乏顶层目标意识相关。

学校发展缺乏系统整合。学校内各部门或多或少存在各自为政现象,无法形成合力;学校发展理念与实际运作完全游离,理念和目标成为虚假摆设:有学校虽然能将发展理念与实践相统一,但却不能一以贯之,要么中途夭折,要么只及一点不及其余;学校虽然有理念、有行动计划却无相应的学校制度设计和文化设计;“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不匹配.物质文化不能彰显非物质文化,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怪现象:学校理念性表述往往置于学校最醒目处,金光灿灿,十分抢眼,而学校所作所为却与之毫不沾边,甚至完全相反。这既是学校虚假文化的反映,也是学校发展缺乏系统整合和推进的典型表现。

学校发展设计缺乏参与主体的广泛认同。学校发展理念、思路、计划和措施一般不是在征得广大师生员工认同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是由学校几个领导研究形成的。没有群众的知晓和认同,再好的发展理念和计划也很难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甚至会遭到巨大阻力和抗拒。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和参与需要纳入学校发展的系统设计。

理念表述繁杂而生涩。有的学校的理念表述过于冗长,往往让人不得要领;有的学校的理念表述追求文字游戏,以文害义,不能体现学校发展真谛;有的学校的理念表述显得深奥、晦涩甚至古怪,让多数人需借助字典才能理解。这与“顶层设计”的精炼简明原则相悖。

二、学校核心理念提炼。

学校“顶层设计”的关键在于核心理念的提炼。学校核心理念不宜多头表述。可将“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训”等归并合一为核心理念,核心理念即校训,核心理念即教育思想。美国哈佛大学校训就一个词:Truth(真理),它既是校训又是核心理念、教育思想。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共8字,它既是校训,又是核心理念和学校精神旗帜。倘若坚持分开表述,那也必须保持这些表述与核心理念的内在统一。

核心理念提炼应当遵循这样的基本原则:一是简明原则,文字精炼明了,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切忌冗长杂糅、深奥难懂。二是普适原则,即理念既适合国家教育方针。又普遍适合于学校的各个方面,并能在学校实践中完全对象化。三是蕴藉原则,即内涵丰富,蕴意深刻,从中可分解出众多内容。四是兼容原则,即理念既可兼容优秀传统又可彰显时代精神,既可表现民族特质又可接纳世界文明。

学校核心理念如果被实践证明是好的,就需要保持和传承;如果被实践证明需要改进的,则对其调整和完善;如果从未建立过或从未明确过。学校就应集中智慧和精力,花大力气构建。学校核心理念构建路径如次:

问题构建。这是针对学校严重存在的全局性、长远性问题而构建的学校发展核心理念。国家根据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非科学发展情势,提出了国家发展的核心理念:科学发展观。这便是典型例证。各个学校面对的突出问题不尽相同,因而根据问题构建的核心理念也就千差万别。比如有的学校根据整体、主体和个体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三体”教育思想;有的学校根据枯燥沉闷教学和学生苦学厌学现实,提出了“情境教育”、“情知教育”思想,等等。依据问题建构的关键在于:抓准有典型意义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建立核心理念。

经验构建。即根据学校在某方面或某几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学校核心理念。当然,成功经验需要甄别和评估,诸如“抓高考就必须抓出血来”这样血淋淋的“成功经验”不足取、不可用。经验构建关键在于:要将成功经验之魂提取出来,提升上来,并加以全方位运用。

理想构建。根据校长和教师心目中期望和追求的教育理想,建立起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是Mind and Hand(动脑又动手)。就是一种对师生发展的理想追求。重庆谢家湾小学的“六年影响一生”亦如此。理想构建一般具有原创性和持久性,其关键在于:确认的核心理念既能体现先进教育理想,又能通过奋斗实现,玄虚的、不可实现的教育理想不能成为学校核心理念。

借鉴构建。从引进的理论、模式、方法和表述中借鉴有价值的因素。结合学校实际,形成核心理念。比如,不少中小学校就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形成各具特色的新的教育理念。借鉴构建的关键在于:选准借鉴的东西.并结合实际予以消化,进而创生自己的理念。

传承构建。从学校历史文化传承中发掘和发现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口号、事例、方法等。从中凝练出学校核心理念。上海交大的“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以及台湾花莲四维学校的“孝亲感恩”等就属此种构建,其关键在于:抓住学校文化积淀中的“亮点”,保留形式,改造内容,形成有传统品位又有现代意蕴的新理念。

特色构建。根据学校本身具有的特色,或是学校所处之地的社区特色,从中提炼出学校核心理念。四川青城山下一学校在构建学校核心理念时,充分考虑到青城山道教文化、自然生态文化,并融入学校的教育理想,在专家帮助下,形成了“教道自然,学道求真”的核心理念,产生较大影响。特色构建关键在于:特色确认,从特色中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内核。

权威构建。根据国家领导人、学界大师、历史名人和名著以及国家相关的权威表述,从中提取出适于教育的内容作为学校核心理念。比如,有的学校借用《论语》、《学记》等经典的名句作为学校教育思想:有的学校根据中央的和谐社会理论形成的“和谐教育”思想,等等。权威构建的关键在于:引用权威表述需要化解用于教育,并作必要的教育解读,不宜生搬硬套。

学校在构建核心理念过程中还应注意:一是理念表述应有新意,不要平淡无味。笔者曾对32所中小学校的校训作过调查,超过70%的学校校训都有“团结”、“勤奋”、“守纪”之类的表述,走到每一所学校看到的校训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缺乏个性和特色。相近的内容,完全可以用相异的文字表述。语言表述有新意会让人铭记不忘。二是核心理念需要反复论证,不应是校长一人或几人“拍脑袋”的产物。核心理念构建需要专家指导和论证,需要广大师生员工反复讨论,甚至可以在社区中广泛征求意见。这样的核心理念才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据调查,学校重大教育思想大都是由学校几个领导成员研究后形成的。更有甚者是校长一人一时心血来潮提出的,这是许多学校核心理念或校训“短命”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核心理念应制度化,而不能成为学校变幻不定的“游戏”。有学校5年之内变换了3位校长,学校墙上的教育理念也就变换了3次,教育理念变成了儿戏。个中原因复杂。校长可能把新理念的提出当成自己的“政绩”,也可能是为显示自已水平,再则是学校教育理念本身不科学,甚至有问题.还可能是上级主管领导的意见和要求。变换不定的学校教育理念必然会使学校长期缺失学校文化之魂。

三、学校发展主体架构设计。

学校“顶层设计”在确立了核心理念后,就应确立学校发展的顶层目标即最高目标。顶层目标必须与核心理念相一致,体现核心理念的基本意蕴和价值取向,不可游离更不可背离。顶层目标与核心理念可以是同一表述,也可以分别表述;当分别表述时,顶层目标必须是核心理念合逻辑的分解和延伸。学校发展的顶层目标要求做到:精炼简明、通俗易懂、指向明晰,切忌文字冗长、内容杂糅、目标含混。学校顶层目标最好与“学校办学目标”、“校风、学风、教风”及“师生发展目标”等归并合一。北京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理念,既是核心理念也是顶层目标,表述简明单一、目标清晰。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教育思想是倡导三种精神,即“在野精神、进取精神、庶民精神”,追求的目标是“学问独立,学术自由,造就模范国民”,思想与目标内在统一,表述直白通达,不枝不蔓。顶层目标还需要科学定位,错误的顶层目标定位必然导致“顶层设计”的系统错误和本质错误。比如,有人将“升学率每年以20%的增幅递增”作为学校发展的最高目标,这显然是大谬之论。

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决定并演绎出“顶层设计”的二级系统。二级系统包括两个基本构架,即学校组织系统和学校非组织系统。组织系统包括学校管理、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后勤服务和外联工作等。非组织系统包括制度设计和文化设计。学校组织系统应根据顶层理念和目标分别形成适应各自职能的理念和目标,如教学工作理念和目标、德育工作理念和目标,等等。二级系统理念和目标不仅要与顶层规约相一致,而且要结合各自的职能将顶层理念和目标进一步细化,形成可操作的计划、措施、步骤和方法,借此构建学校的部门特色,如学科特色、德育特色等。学校非组织系统应根据顶层规约,形成系统的制度设计和文化设计。学校应对现有的运行机制、激励制度、管理方式、人事制度、培训制度、选拔任用制度、保障制度等方面展开呼应顶层要求的重新设计和调整。制度建设既要体现学校顶层要求,又要关照组织系统各部门发展需要:既要促成“顶层设计”整体制度化,又要充分表达制度建设中的人文关怀;既要有“硬杠子”规范.又要有特情处理的灵活。制度建设的关键在于:根据学校顶层规约,形成有效调节学校主体积极性和目标达成动力的激励制度。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对师生员工的价值共识、人际关系、家校关系、校风、学风、教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诸如特色、强项、模式)等方面展开系统设计、强化和推展。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师生员工形成价值共识,即对学校核心理念及相应教育价值观的认同,并能自觉付诸实践。学校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需要匹配和相互映衬。校标式建筑、教育性建筑、外观性雕塑图案等应与学校核心理念和特色的意蕴相适应。成都草堂小学致力建设校园杜诗文化,设计了诗文走廊、杜诗壁碑、诗文书法室等,让人强烈感受到外观与内涵的高度融合。此外,学校应特别重视师生员工的行为方式,因为这是影响学校“口碑效应”的重要因素。“口碑效应”是学校非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

学校“顶层设计”的三级系统即“施工系统”。其主体包括学校师生员工、家长、社区成员、指导专家、参与学校、支持单位等,“施工系统”主力是直接参与者,教师为重。“施工者”应分别根据二级系统的部门理念和目标,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细案,并付诸实践。比如,教师制订“达成目标的工作流程”,学生制订“学期发展计划”、“周学习安排”等。“施工”设计力求“严密、精细、可行、有效”,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怠慢。“施工”贵在行动而非理论纠缠,否则直接破坏二级系统的目标达成,影响顶层目标的实现。“施工”过程需要得到制度力量和文化力量的强有力支持与保障,不能单打独斗。各项制度规定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得到落实,各种文化措施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得以发挥和实现。“施工”细案需要论证,也需要通过实践反馈,给予修正完善。

学校整体发展设计或规划的实践性问题表现在:只确立顶层理念和目标,缺乏子系统拓展。即便有也只是针对升学率而非围绕顶层展开:仅有一、二级系统的设计,缺乏“施工”系统设计。结果是理念、目标、计划等全部不能落实。形成口号与实践的巨大落差。因此,学校“顶层设计”尤其要重视具体操作层面的设计与实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校办学理念初论
灵魂铸就卓越发展,学校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沈曙虹 | 我不认同的办学理念表述(2)
沈曙虹:办学理念不是“单数”而是“复数”,很多学校都在误用
什么是办学理念?什么是校训?办学理念与校训是一种什么关系?
文化自我诊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