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念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之道(人性的规律)模型

作者:金字塔与飞轮

这是飞轮在头条发布的的第9篇原创图文

在上一篇图文中,我们解释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之道的飞轮模型

《道德经》中除了讨论宇宙的规律以外,还讨论了人性的规律,社会的规律和商业的规律。老子把这些规律,都称之为“道”。所有的道都符合道生一,道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逻辑,所以,人之道就是人性的规律。

无论是天之道(自然的规律),人之道(人性的规律),还是商之道(商业的规律),其运行的模式都是类似的,不同点在于其引力核心的构成。只要了解了引力核心,那么再看那些东西会被核心所吸引,从而生二,生三,就明了了。

念生一,心中的念想即人之道的核心

我们习惯用'心想事成'四个字来表达自己对亲朋好友的祝愿。但其实,“心想事成”这四个字,本质上并不是一句祝福的话,而是一个很强大的方法论,即“心学”。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其实都是由于心中产生了念想,才去做的,而只有做了,才有机会成。如果心中没有念想,我们连做什么都不会知道。所以,心想事成的正确解读应该是,心想才能事成。

心中的念想,也可以解读为欲望,亦可以解读为需求,它是人类所有行为的出发点。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围绕着心中的念想来施行的,所以,心中的念想,即为人之道的核心。但是,心中的念想,千变万化,那一个是最强大的呢?我认为,求存的念想,是所有念想中最强大的,也是所有生命的本质目的。

一. 求存-所有生命的本质需求

求存,是自然界赋予生命的权力,而所有的生命形态,都以活下去作为最基本的需求。

地球上物种的演化,经历了原核生命体到真核生命体两个过程。原核生命体的行为更像没有生命的石头和沙子。只能依附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才能存在。比如,病毒,噬菌体,蓝藻等。它们大部分都处于随波逐流的状态。

而真核生命体不同,真核生命体中有一个神奇的“电池”,线粒体。由于有线粒体的能量供给,与原核生命体相比,真核生命体可以不用继续随波逐流,并且有着更强的行动力去求存。植物和动物的各种求存行为,都是靠线粒体的力量,向日葵会将花盘转向向阳面,动物可以进食,等等。。。

时至今日,几乎所有的植物和动物体内的真核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求存的意识,暗藏在所有生命的体内,人类也不例外,只不过,人类因为拥有复杂的思想,所以,人类的求存逻辑,更为的复杂。

二. 道中虚,需求产生的心理压力

在《道德经》中,老子对于需求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第十一章》

车轮上的30根辐条集中到一个车毂中,正是因为它有了中间空虚的地方,才有了车的用处。揉合泥土制作陶器,正是因为陶土的中空,才有了器皿的用处。开凿门窗制作房屋,正是因为门窗的空隙,才有了房屋的用处。因此,“有”带来便利,“无”带来用处。

无,指的其实就是抽象的需求need,有,指的就是实际的需求demand,心中的需求虚幻,是无;从无中产生不同的实际的需求demand,为有。肚子饿了,想吃披萨,但除了披萨,还有川菜和日料。而不同菜系的刺激又能够影响虚幻的需求,从而让人们在饥饿的时候想到各种不同的菜肴。这就是need和demand的虚实转换。

需求的虚实转换

抽象的需求need可以在内心创造空洞,产生心理的落差来形成心理压力从而推动行为。所以,人之道的引力模型更类似天之道(自然法则)的台风模型,中间是虚的,来的快,去的也快。需求被满足了,那么动力也就消失了。

人心中的念想形成的引力系统类似于台风

在需求被满足的过程当中,人们的观念与决策行为,也会产生分化,这就是一生二。

一生二:观念的形成,决策的双生态

一. 大脑,自然而然的逻辑系统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

《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人都知道美的时候,丑的观念就形成了。知道善是什么,那么不善的观念也就形成了。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老子的这段话,意味着人们能够自然而然形成的观念的反面。

之所以会认识到一个观念的反面,其原因就在于,人类的大脑,是一个天然的逻辑运算单元。神经元细胞的结构与电脑CPU中的逻辑与非门是类似的。通过电信号的刺激,神经元细胞可以形成脉冲电流从而刺激逻辑回路产生不同的讯息。

神经元细胞,生物电信号从左边传导到右边,形成逻辑信号

所以,人类天生就拥有着逻辑思考能力,“与,或,非”,逻辑学中三大基本运算符,天生就存在我们的大脑中,这也是大自然赠与的礼物。只不过,很多人没有刻意训练过而已。但是,人类的大脑中,存在的不光是理性思维,感性思维也同样存在,因此,人们的决策是通过感性和理性共同驱使的结果。

二. 前景理论-感性的决策模型

下面的这根曲线,被称为前景理论曲线,它的提出者丹尼尔·卡内曼教授在2002年被授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丹尼尔·卡内曼是一名心理学家并从来没读过经济学),为什么称为前景理论呢?是因为,它研究的是人们预期与实际的差异。

前景理论曲线

在这个曲线中,把预期的目标值作为原点,曲线的x轴,代表获得与损失,y轴代表着心态的变化,正向是积极,反向是消极的。从图像上可以看到:在面对同样幅度的获得与损失的时候,人的心态变化并不是线性的。前景理论有着三个重要结论:

1. 损失厌恶

对于一个有50%概率获得100元,同时也有50%损失100元的公平游戏。由于损失100元带来的负面情绪比获得100元带来的正面情绪要大。因此,这样一个公平的游戏,一般人都不会参与。

2. 赌徒心态

对于一个概率很小,但是回报很大的游戏,由于人们对于小概率的偏见,导致心态的增幅很快,因此会高估回报的可能性,从而参与这个游戏,这就是人们为什么会买彩票的原因。

3. 降低敏感度

如果回报持续增加,人们心理上的情绪波动会逐渐得到缓解。第二次,第三次在地上拣到100元的愉悦感会小于第一次捡到100元的愉悦感。并且,如果一直不断的拣到钱,到最终,会感觉不到更多的快乐。反之,如果一直不断的损失,那么后面的损失所产生的负面情绪也会逐渐减轻,股票市场中很多人不愿意割肉离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如果再加上赌徒心态,在下跌的过程中盲目抄底,那么还会因此萌生更大的损失。

前景理论能够很好的解释人们在投资股票行为中的错误行为,同时也给保险行业带来了一些可观的回报。比如,当一个可能性高达95%的赔付发生时,业务员可以利用5%的风险规避情绪来与被保险人进行谈判,用一个确定的低额赔付来替换有细微风险的高额赔付。这个心理学的结论完美的解释了行为经济学中的现象,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三. 通过前景理论修正的决策模型

利用前景理论的结论,我们可以刻意修正我们的决策模型

1. 勇于尝试新的东西,试三次。

但凡是还有点可能性的事情,(概率大于30)其实都值得去尝试,混沌的概率36.78%告诉我们,万事皆有可能,所以,为什么不小范围去尝试并验证呢?通过尝试,掌握规则,提高成事的概率,从而拥有确定性。36.78%大约是三成多,尝试三次,如果依然找不到规律那就放弃。

2. 避免赌徒心态

对于那些小概率达成并回报很高的项目,敬而远之。因为它们更可能是陷阱,而不是机会。同理,对于逆向飞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也要保持警惕,不能因为很小就不去关注。

3. 对于持续性的获利和损失要保持敏感度

对于老客户,要保持新鲜感,不能因为能从他们身上获得稳定的收入而降低了自己的服务意识。当已经掉入亏损的窟窿中,同时又面临着更大风险的时候,一定要敢于割肉,千万不能安慰自己说“既然都这样了,随它去吧”。更不要产生“博一下”的想法,这些都是大脑感性决策的偏见。

二生三,三生万物:吸引力法则,马斯洛需求层次与无为与致良知

一. 吸引力法则

需求的力量,非常玄妙。人心中的需求Need创建的出的引力核心,虽然虚幻,但是也能“生万物”。当人们在心中放入一个需求的念想,这个念想就会在人们的周围形成吸引力,人们就会开始关注与这个需求相关的东西。试图了解,学习,使用它们。在冠状病毒疫情不断扩散的这段时间里,我相信很多人都成了病毒和传染病的专家,不是么?心中的念想,就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利用一个需求,形成一个飞轮并在心中转起来,就能获得目的与专注力,从一个自己熟悉的一个领域开始,找出那些适合自己的知识,并将它纳入飞轮系统之中,通过不断的迭代,可以让飞轮不断增长,最终,会被自己的潜力给吓一跳。

二.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称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它将人类的需求,划分成了五个不同的等级。

马斯洛需求层次金字塔,从下往上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

马斯洛认为,人类具有一些先天需求,人的需求越是低级,那么需求就越基本,越与动物相似;越是高级的需求就越为人类所特有。需求的产生,符合三生万物的原理,即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人们会去想更高级的需求(但并不是一定都是按照这个顺序出现)。

当人们衣食无忧之后,就会更加关注艺术,娱乐,旅游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如果能做到旅行自由,餐馆自由,那么就会开始追求社会地位,名声,社会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都是人们心中的念想。所以,飞轮模型的核心可以是一个念想,或者一个用于满足念想的目的。借此来产生心中的吸引力,从而进一步产生行为的动力。

三. 无为与致良知

老子看到了人民心中的需求可能会不断演化从而带来风暴,所以给统治者们出了个主意,无为而治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为无为,则无不治矣。-《道德经·第三章》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可以平复老百姓争名的心态;不把东西视为珍宝,老百姓就不会产生偷窃的欲望;不显摆,低调,让百姓不产生欲望,就能使民心不被迷乱。

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满足百姓的内心诉求,填饱百姓的肚腹,削弱老百姓的意志,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使百姓没有智巧,没有需求。那么有聪明才智的人也就不敢妄为造事。圣人只需要无为(按照自然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没什么不能被治理的了。

老子的无为,其本意是希望世人都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生活。只要人群中不产生需求的风暴,那么,统治者的地位自然就会稳固。但是,人心中的欲望真的可以被消除么?

人性与自然法则中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自然法则是无法控制的创造与毁灭,但是人性的本质需求是求存。当求存与创造在一起的时候,顺应规律的无为之治是可行的。当那么求存和毁灭在一起的时候,如何无为呢?

所以无为的真正含义是无所不为,什么都得会,既要能够顺应自然规则,也需要能阻碍自然规则。因此,无为管理对统治者的要求相当的高。《道德经》最终没有成为治国之策,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为了更加契合人性的规律,儒家的仁,义,礼,智,孝,信。相对于道德经来说,就更容易被践行,因此,道德经的思想,其实是通过儒家学说而进一步得到了解释和发扬。读懂了道德经,再去读四书,必定会得到更多的感悟。

而王明阳老先生则在这个基础上更近了一步,将仁,义,礼,智,孝,信进一步归纳为致良知,将善作为了人类行为的更高准则,使之更加靠近道的核心,从而更具有普适性。

无善无恶心之体,(道生一,感受到心中的念想)

有善有恶意之动;(一生二,明白观念的正反两面)

知善知恶是良知, (进一步了解正反两面的规则,即双向飞轮)

为善去恶是格物。(满足人们求存的需求从而三生万物)

这就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逻辑,知善而行善,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小结:

人之道(人性的规律)的引力核心,是由于念想在心中所形成的落差,即抽象的需求Need。生物的本质需求是求存,但是人类的需求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人之道(人性的规律)的引力模型更像台风,一旦需求被满足了,它就消失了,利用飞轮模型来激活需求的引力,来产生自身需求的风暴作为动力,如果能控制住需求所产生的欲望的引力,就能够控制住行为。

获得诺贝尔奖的前景理论中有三个对于人类感性决策的重要结论,利用这三个结论来改造自己的思维系统,可以显得更加理性。

  1. 损失厌恶
  2. 赌徒心态
  3. 持续获利和损失中的敏感度降低

人之道(人性的规律)的三生万物,西方的吸引力法则正好撞上了道德经,这并不是一种巧合,而是殊途同归。马斯洛经过长期的研究所得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也很好的解释了心中念想的各种变化。老子看到了需求和本质,从而提出了无为的思想。但是其无为的结论,难以施行,孔子和王明阳借鉴了老子的思想,提出了更加人性化的儒家与心学。

金字塔与飞轮模型:

人们的思维网络形态类似金字塔,加上富含哲理的飞轮模型,可以形成一个拥有哲科思维的思考模式。利用这个思考模式,可以更好的学以致用,提升职场能力。关注本头条号,带你做一个走心的职场人。

欢迎收藏和转发,谢谢品鉴,你们都是最棒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天道?(有必要知道)
《道德经》中的“道”到底是什么?运用哲科思维来讲解“道”
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自然界运转的规则及其感悟
掌握下属需求,把握人性规律
老子的教育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