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2016]147号,提出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创新建设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探索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之路。
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通知等来指导自己省(市)特色小镇的创建。
1
北京市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本市将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功能性特色小城镇,提高小城镇承载力,更好地对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起到“桥头堡”作用。
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进程中,郊区将迎来历史性重大发展机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需要在更广阔的空间配置资源。郊区,特别是平原地区,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其中,小城镇更是城乡体系中的重要节点。
“十三五”期间,作为重点小城镇的升级版,北京市将充分利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大机遇,调整重点镇规划布局,明确各类小城镇的功能定位。如平原地区的乡镇,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部核心功能区”,将积极承接中心城和新城疏解的生产性服务业、医疗、教育等产业项目,打造一批大学镇、总部镇、高端产业镇;西北部山区乡镇,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涵养区”,将重点发挥生态保障、水源涵养、旅游休闲、绿色产品供给等功能,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健康养老镇、休闲度假镇;围绕重大项目建设、重点资源利用,还将统筹规划建设雪上运动小镇、世园小镇、环球影城小镇、新机场服务小镇、科技信息小镇等一批功能性特色小城镇,带动农民实现就地城镇化和增收致富。
2
河北省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培育建设100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
1.特色小镇既不是行政区划的“镇”,也不是“区”
1、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景区的“区”,一般布局在城镇周边、景区周边、高铁站周边及交通轴沿线,适宜集聚产业和人口的地域。特色小镇规划要突出特色打造,彰显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生态特色,形成“一镇一风格”;
2、建设用地面积1平方公里左右,聚集人口1万至3万人
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可适当放宽),建设用地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聚集人口1万至3万人;
3、按照3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
突出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护重要历史遗存和民俗文化,挖掘文化底蕴,开发旅游资源,所有特色小镇要按3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4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并推行“景区 小镇”管理体制。
4、要有明确产业定位。
特色小镇要聚焦特色产业集群和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兼顾皮衣皮具、红木家具、石雕、剪纸、乐器等历史经典产业。
5.每个小镇投资20亿元以上。
突出有效投资。坚持高强度投入和高效益产出,每个小镇要谋划一批建设项目,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以上,其中特色产业投资占比不低于70%,第一年投资不低于总投资的20%,金融、科技创新、旅游、文化创意、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投资额可适当放宽,对完不成考核目标任务的予以退出。
6.引进人才,创新特色产业。
集聚高端要素。根据产业定位量身定制政策,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吸引企业高管、科技创业者、留学归国人员等创新人才,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建设特色小镇公共服务APP,提供创业服务、商务商贸、文化展示等综合功能。
3
四川省
近3年来,四川大力实施 “百镇建设行动”,每年遴选100个小城镇重点培育。目前,推出的300个试点示范特色小镇竞相发展,形成了“百镇示范带动、千镇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乡土四川正加速向城镇四川迈进。
四川鲜明提出,要统筹城市和小城镇规划布局,突出小城镇文化底蕴、民族风情、自然风光和产业特色,为小城镇建设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坚持“一镇一规”。四川众多小城镇分布于平原、河谷、丘陵、山地,发展条件参差不齐。按照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宜商则商,宜居则居的原则,精准规划,使每个镇都有鲜明特色和发展方向。
坚持“绿色优先”。四川小城镇山、水、林生态优势突出,坚持以原有城镇自然风貌为基础,划定小城镇规划红线,创建山水相依、绿色低碳、自然和谐的宜居小城镇。
四川在小城镇建设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不搞“大包大揽”,不搞财政资金集成的“盆景”,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培育提升小城镇的自我发展能力。
向改革问“钱从哪里来”。省财政3年安排专项资金15亿元,整合专项资金近5亿元,通过“以奖代补”竞争机制对小城镇基础设施资金配套。运用PPP、财政贴息、直接补助、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多种方式,激励社会资本投入小城镇建设。
4
山东省
2012年,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实施“百镇建设示范行动”。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百镇建设示范行动”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在实施扩权强镇、保障发展用地、适度扩大财权、加强资金扶持、优化机构设置等七个方面制定了创新性的优惠政策。
委托给示范镇的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一律进入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
“十二五”期间省里每年为100个示范镇安排不少于5000亩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直接单列下达。
省里每年安排10亿元的示范镇建设专项资金。
5
陕西省
2016年,陕西省发出《进一步推进全省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的通知》,提出通过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持续加大扶持力度、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切实落实扩权强镇、加强技术支持和专家指导、严格目标责任考核等8项措施,进一步推动全省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即“两镇”建设,带动全省特色小城镇发展。
青木川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配备规划管理专职人员。两镇的主要负责人可由县级领导兼任。
从2016年到2020年,省财政给予每个省级重点示范镇每年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每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每年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同时,省上还将分批次给予每个省级重点示范镇1000亩、文化旅游名镇200亩城乡建设增减挂钩用地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成效显著地市级重点镇奖励600万元和600亩用地指标。
山南基金小镇要打造中国的“格林尼治小镇”
根据《指导意见》,特色小镇产业定位着力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我省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指导意见》明确了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原则上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所有特色小镇都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由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保障。
特色小镇将采用“宽进严定”的创建方式,通过“自愿申报、分批审核、年度考核、验收命名”四个程序完成“特色小镇”创建。
天津佛罗伦萨小镇
一是重运营、轻开发。
以往的示范镇建设需要对原有镇区进行大拆大建,多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特色小镇的建设不再以简单的大规模开发为主,更多引入城市运营的理念,把文化功能作为“内核”,充分挖掘、展示地域优秀传统文化,更强调对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形成凝聚特色小镇的新的文化氛围。
二是重市场、轻行政。
特色小镇具有紧凑而明确的空间范围(3平方公里左右),更强调“转型”和“创新”的含金量,它集聚的是整个产业链中一部分高端的核心环节,以及与主导产业相互关联、共存、促进的各种创新功能、服务功能、社区功能、文化功能等。
三是重颜值、低成本。
特色小镇在满足小镇居民产业、居住、游憩等功能基础上,更强调精细、美观而具有地域辨识性,更加强调小镇绿化景观等的塑造,实现城乡空间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
四是重制度、轻蓝图。
要“一镇一策”,“一类一策”,摒弃“先拿牌子、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的传统做法,同时对特色小镇的企业全面实现电子化审批。
目前,天津各区相继启动编制特色小镇规划。武清区将打造电商小镇、台商小镇、工业创新小镇、创客小镇、欧式风情小镇、运河创意休闲小镇等“市级特色小镇”,以及自行车小镇、绢花小镇、泉州水城、津门首驿、东方马都等“区级特色小镇”。西青区中北镇打造产城融合特色小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东丽区华明高新区建设制造业特色小镇,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基地,同时发展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材料、工业科技打印等。
南京市将通过要素聚合、资源整合、产城融合,把特色小镇打造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创业创新的新平台、产业发展的新高地、文化传承的新载体、美丽南京的新名片。到2020年,全市将力争建成30个左右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的市级特色小镇,并鼓励建设一批区级特色小镇。
江苏省旅游局正式启动全省特色旅游小镇申报工作。建设目标是到“十三五”末,全省培育50个特色旅游小镇。
目前除了南京已率先进行试点建设,扬州、泰州、宿迁等市也在积极探索中。
财政部日前下发通知表示,2017年将在河北,山西等全国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简单来说就是补钱、补地、补机制、补固定资产,这些都是当前农业发展,乡村建设的瓶颈所在,壹方城于9月23-25日在杭州举办第13届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模式创新与项目实操高端总裁峰会,欢迎各位企业家莅临:
【会议时间】:2017年9月23日-25日(3天2夜)
【会议地点】:中国-杭州
【参会对象】:特色小镇及相关产业链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高管参加(400人)
【关注单位】:地方政府、开发商、规划机构、运营商、投资公司
【主办单位】:清大文产(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文化产业园区联盟、北京壹方城智汇科技有限公司
【报名咨询】:15811429013
峰会主题板块:
第一板块:田园综合体与特色小镇产业政策、产业趋势、申报审批及规划解读
乔润令:国家发改委小城镇问题研究专家
李 季: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陈安华:中国特色小镇建设与规划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
第二板块:田园综合体与特色小镇运营模式创新及实践
张国祯:台一生态休闲农业董事长
傅林江:蓝城集团执行总裁
庄锦华:台湾百亿桐华祭项目操盘手
望 桥:袁家村实践专家
第三版块:欢迎晚宴 文旅,特色小镇创新IP资源链接会
(圆桌对话、项目路演、自由交流、洽谈合作)
第四版块:田园综合体与特色小镇项目IP打造、核心价值提炼及运营创新
温铁军:著名”三农'问题专家
郑美淑:卓也小屋休闲度假园负责人
许晓军:启迪控股副总裁
王龙江:名宿产业发展公司CEO)
第五板块:田园综合体与特色小镇项目投融资创新模式解读及实践
袁英华:国开行信贷局原局长- 探讨特色小镇如何获得开发性金融支持;
周宁东:中国政企合作投资PPP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部总经理
李真圣:光大资本投资有限公司 执行总裁
第六板块:田园综合体与特色小镇创新IP路演及创新运营体系案例解读
(巩 雪:铁汉生态旅游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
贵宾席及会员企业专享:
A板块:特色小镇文创工作坊—如何找到特色小镇魂?
庄锦华:台湾百亿桐花祭操盘手、汗马研习社创新导师 首席文创顾问、台湾前行政院客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B板块:特色小镇文创工作坊—特色小镇申报审批辅导?
陈安华:中国特色小镇建设与规划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
特色板块:文旅\特色小镇项目问诊及需求对接
李季:中国文化产业园区联盟主席、清华大学文创中心主任、清大文产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第四板块:田园综合体与特色小镇标杆项目考察
1、乌镇雅园;2、田园东方;3、灵山拈花湾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