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凯诗词欣赏

马凯诗词欣赏

                  (2009. 11. 18)

   过来,欣赏和研究诗词特别是旧体诗词多以唐宋古人为例。当然,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无论在思想性、艺术性还是在文化韵味上都是精湛不朽的,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上许多才情卓越的诗人,以神奇的想象、巧妙的构思、优美的意境和精灵的语言,创作了无数的优秀作品,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塑造了世代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和文化性格,进而成为一种需求。

  近年来出现一种鲜明的文化现象,即各级领导干部的诗作频繁见诸报刊,特别是高层领导,由于知识结构的更新与改善,表现出开阔而丰富的精神视野、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熟练的语言技巧。去年,我先在某刊物后在网上看到马凯诗词选登,慢慢沿着情韵优美的曲径,走进他的诗的天地,感受了他的诗人禀赋和艺术境界。尤其注意到,马凯写古典诗词不违背传统格律,又不被陈规旧套所束缚,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很好结合起来,感到清新可读。

  在诗词格律及章法上,他主张“求正容变”,所谓‘求正’,就是要尽可能严格地按照包括平仄、对仗等格律规则创作诗词。他强调“因为这些是前人经过千锤百炼,充分发挥了汉字的特有功能而提炼出的,是一个‘黄金’格律,不能把美好的东西丢掉。但也应‘容变’,即在基本守律的前提下允许有‘变格’。”在诗词音韵上要“知古倡今”,认为只有这样与时俱进,中华诗词才能够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反映当代人的情感和生活。

  对马凯的诗词,不敢说评。我觉得评诗很难。因为诗中蕴含的个人化的思想和情感的分量太多太重。同时,诗歌又是一种非常奇妙的艺术载体,可以出神入化,妙笔生花,意象纷繁。有时自以为领会了诗人的用意,却不知此时作者的用意又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弄不好就成了误读。所以,只能说学习、研究、欣赏了。这里更愿向各位行家讨教,与广大诗朋好友探讨交流。 

 

马凯简介

  马凯,上海市人,1946年生。经济学硕士。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共中央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还兼国家行政学院院长,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集经济学家、诗人与领导干部于一身。著有《行中吟》、《马凯诗词存稿》。

 

诗词欣赏

              瘦西湖游

        瘦西湖畔泛舟游,借取春风信手留。
        一杆撑开双岸绿,几弦唤出百花稠。
        烟花雾柳朦胧画,曲水回廊错落楼。
        难怪骚人多聚此,诗中美景竞相收。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律诗。诗人荡着游船,闲情逸趣,自由自在地游湖赏景。撑着小船伴着音乐,遂将两岸碧绿、百花争艳、烟花雾柳和曲水回廊尽收眼帘。水上岸边错落别致的楼阁加之柳暗花明如同一幅幅精美画卷,勾画出瘦西湖景色特点,可谓绘声绘色,美不胜收,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烟花雾柳朦胧画,曲水回廊错落楼”两句诗中,无一动词,纯用意象写景。“烟花”为扬州所特有,值此读者很容易想到李白名句“故人……烟花三月下扬州”。烟、柳、水、廊、楼阁,朦胧氤氲错落有致,既切实景,又富诗情,诱人魂魄。   

  为更好抒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他联想并运用人文精神,在第七句一转“难怪骚人多聚此”,连同古人的诗所有描绘的景观都在这里再现了。这些在诗人眼里,“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在风格上,有出古入新,继承传统,嫁接新感,就是新时代的生机、朝气、锐气、正气。如白居易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名句,马凯在一首《劲草》写道:“雪压根不死,春到绿乾坤。” 这是对中华民族生命精神生动的现代阐释。

                        钱塘观潮

                遥看天边一线来,涛声渐奏万骑雷。
              拔江立水排空过,试问谁能掣浪回。

            赏析:这是一首写钱塘江观潮的七言绝句,押的“十灰”(旧)韵。钱塘潮汹涌巨大,可称世界第一潮。  这因为:钱塘江河口外宽内狭,形似喇叭。在杭州湾湾口处宽达100公里,而靠上的江面只有三几公里,当外海大量潮水涌进河道时,湾内水面就会迅速地壅高,钱塘江流水受到阻挡,反过来又促进水位增高。  再是潮水进入钱塘江时,江口有一道淤积成的沙坎,使潮水突然减速,后浪推前浪,潮头愈来愈高。另外,浙江沿海夏秋之间常刮东南风,风向助推潮水,更长其势。

    诗人写潮由远渐进,首句远看天边一线,“来”字虽俗,用此却生动、形象,使读者会立刻精神一振,动势感强。接着第二句写声音,如骑阵雄师,万马奔腾,势如雷鸣。第三句,仍承前写潮的近势,拨开江水排空而过,排山倒海之壮观,到达顶峰。第四句转合在一起,“试问谁能掣(che)浪回”集中抒发诗人的思考与感慨。观潮过程中诗人能灵巧地捕捉到这一瞬间,表达了自然规律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犹如历史大潮不可逆转!这里表现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慨的心情,或一种顺应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的人生理念。

    联系时代背景,我想此诗还寓示另一层意思,诗人触景生情,坚信正在推行的改革岂不像钱塘大潮,洪流滚滚,势不可挡吗!

 

                        瑞 

 玉落千峰素,花飞万里澄。 
 无痕融水去,尽在蕴春生。

            赏析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雪花装扮出的琼玉山河之妖娆美景,后两句以无痕化水,尽育生机来表现其潜行造化的无量功德。这正是政治家的博大胸怀与沉潜气质的深刻体现。

    此诗状物寓意,属于一时触景生情,寓言志于抒情中。小诗言大志,应该说较难,又能言情者,也难。于两难间轻松写来,就更难。瑞雪缤纷,为明年大地预兆丰年,而自身顷刻消失。所以世间之情,唯雪最无私,也唯雪最无忌。四句小诗,语重心长,却又跟雪一样不留任何痕迹。

    全诗二十字,不见一个“雪”字,却句句涉及到雪,字字皆有雪。       

 

                       夜尽日圆

          万象苍穹总有缘,千般岁月本无边。

          绳长难系阳西落,夜尽正催日东圆。

            赏析:这首诗该是绝句(尾句有拗未救)。可谓写太阳昼夜变化的感悟诗,感大景物,悟大道理。论大最是宇宙,论长最是时间,浩然无边无始。但诗人十分轻巧地将其捉来放在这28个字中,表达了天地之间、宇宙时空里一种最正确道理。在深邃的哲理意蕴中,融解了时间与空间、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崭时与永恒的辩证关系,从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位置和心理平衡的支点,自安、自足、自信、安详而快乐地生活。

    诗中尤其第三句“绳长难系阳西落”真叫人为之一叹。岁月悠悠,了无尽期,系不住西落的太阳,但是黑夜又会催生出新一轮红日。日月的周而复始,生命的生生不息,人间的万千气象,而诗意的葱绿与宝贵就在其中了。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诗人通过诗词探寻宇宙自然的“道”和社会的“道”,从而完美自己,完美社会,这便是一种“理趣”,而不仅仅作为个人陶冶性情的玩物或消遣。因为那样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岂不太轻了。

 

                       山坡羊·明月

    星空银厦, 粼波倒塔, 小桥倩影谁描画?

皓无瑕, 素无华,悄悄来去静无价。只把清

辉留天下。来,无牵挂;去,无牵挂。

          赏析:山坡羊是曲牌名。由星空粼波想象到银厦倒塔,形象而传神地描写了明月,以及月下小桥倩影美好如画的人间生活。望明月,洁白无瑕,纯淡高雅,守素无华,而且尊时守矩静静来静静去,周而往复,昼夜更替,累月成年,还有比她更宝贵的吗!她的可贵在于普照天下甘愿把清辉普洒人间。更值得赞美的是从不讲条件,不计时间,来去无牵挂无缺憾……以明月喻人生的潇洒、磊落和无私,立意很是新颖。

    这首曲, 语言通俗易懂。文字美,意境也美,把明月描绘得美轮美奂,用韵也自然和谐,读后给人以深远的愉悦遐想;不仅突出地描摩了明月的外貌,还写出了明月的精神。特别是结尾三句 “……只把青辉留天下,来,无牵挂;去,无牵挂。” 可同明代于谦《石灰吟》名句“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相互媲美,但《明月》诗句境界更为阔大,精神益发高尚:不为一已留清名,要给天下送清辉。这叫来去无牵挂,生死有追求!作者在这里把情景人格化了,非常耐人寻味。词中表达的“天人合一”的哲理和“淡泊名利”的心境,令人回味无穷。

    第六句(悄悄)往后数句,将明月拟人化,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寓意在于做人,以明月来表现人格精神和高尚情操,可以说是为做人树立的良好楷模。

 

                       异国中秋夜

   又是中秋枉月明,他乡孑影对孤灯。
   飘然思絮蟾宫送,借问嫦娥可寄情。

          赏析:这首七绝写出异国他乡中秋节的思念家国之情,第一句中秋月明确枉然。第二句用 “孑影”和“孤灯”抒感,使人更觉孤单、凄冷。接着, “飘然思绪蟾宫送,借问嫦娥可寄情”,情意缠绵地表达了游子对祖国家乡的无限怀恋之情,不露痕迹地把神话和现实融为一体。

    作者率团出国访问,不能与家人中秋团聚,其思乡忧国情结感人肺腑。至此,读者也会真正感悟到古人“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的大义衷肠和人间亲情。

 

    小女恬睡

  夜深竹有声,风过水无痕。
  踮脚拂蚊去,恐惊睡梦人。

          赏析:这首小诗(五绝)描绘的是父亲为熟睡的小女儿赶蚊子的情景。夜深人静,就连竹子生长的声音都听得见,感觉不出一点点风,水平如镜,纹丝不动。翘着脚为女儿逮蚊子,动作写的栩栩如生,可见父爱真情。

    小小情节,廖廖几句,却是妙笔升华,把个父亲写到画魂画骨的极致。这不仅需要很深的文化意韵,而且又彰显出可贵的人性魅力。

 

      北京申奥成功

  北京胜出日,华夏梦圆时。 
  槌落人掀浪,花飞泪伴旗。 
  放喉歌盛世,纵酒舞雄狮。  
  百感心潮涌,五环最俏枝

           赏析:这是写申奥成功瞬间的一首五律(尾句拗),实际含表了全国上下为申奥的尽心尽力。点题之句“百感心潮涌”引出末句“五环最俏枝”,意在后面如何用实际行动为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以此来激励人民在世界强手如林中发挥敢拼敢胜的精神,“俏枝”之说应在体育的界外。

    诗中遣句用词并无豪语,却体现出作者的壮志。尤其诗中的“槌落人掀浪,花飞泪伴旗”。不但字精句稳,而且能摹景如在眼前。

 

                    先父去世二十年祭

                风瑟瑟,云茫茫,未进灵堂步踉跄。

                     一见遗像心欲碎,再看人已泪千行。

                     膝下儿女尚稚齿,风华先父却早殇。

                     仁者为何遭此命,天理何在问上苍。

                     苍天寂寂默不语,只有泣声添凄凉。

   人虽已去足留迹,半百一生也非常。

   十三学徒知寒苦,二十投笔向朝阳。

   宝塔山巅大旗耸,黄河水畔小米香。

   利枪檄文扫倭寇,铿词锵曲试锋芒。

   蒙冤含屈终不悔,百炼千锤始成钢。

   甘为绿叶平生事,默添砖瓦不张扬。

   忠厚为人宽待友,清白做事好正梁。

   把笔可以书宏论,拈针也能补蔽裳。

   方教志远莫庸碌,又诲才实忌轻狂。

   苦心示儿勤劳作,着意传女俭梳妆。

 

   正待好年才华展,岂料腥风人难防。

   脚稳有根骨且硬,身正不阿头更昂。

   诀别一幕恸天地,万岁三呼震四方。

   吟罢心潮仍难平,听后苍天可断肠?

   悲歌难唤亲人返,惟将寸草报爹娘。

   亲人难返音容在,一代家风继世长。

           赏析:这是一首古风。长歌当哭,读后让人痛断肝肠,而父亲的忠厚善良和清白刚正,又令人肃然起敬。甜美的亲情恋情可以超越时间的幔帐,依稀仍在魂牵梦萦。以平常晚辈对先人的缅怀,不仅是人伦秩序,悼亡追思,而且能超脱亲情,突破家事,达到忧国愤世和感时抒怀的境地。尤其有些看似述事状物的,却在旁敲侧击中针砭社会和义愤不平。

    读马凯诗词感觉厚实厚重,因为他在记录个人身世感悟的同时,总是融进了时代的沧桑和家国的疼痛。

 

                           
                头虽落枕且翻身,总有竹声绕在心。
                但助难题得破解,何妨晓镜又添银。

           赏析:一首七绝是写面对某项工作或一件复杂的事情辗转思索的情形。显然,为消除人民痛苦而失眠,为破解群众难题费尽心血而白头。

    读此诗,里面有理趣又有情趣,而情贯其中。

 

                           淡泊人生

                   显贵浮云去, 虚名逐浪沉。

                   淡泊心守静, 抱璞我归真。

           赏析:庄子说过一句话:“无为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诗人看重的恐怕正是朴素的人生。朴素之美是大美之道,一个人有了朴素之美再去追求伟大的事业,那就真的可以做到无畏亦无惧。这里,平实豁达,充满智慧,富于爱心的内心世界在诗词中表露无遗。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就应该两袖清风,有骨气,有志向。

    “淡泊心守静”,淡泊:即不羡慕荣利,生活俭朴。守静:安静沉着。用诸葛亮的话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抱璞我归真”,璞:是指尚未雕琢的玉,比喻人的天真自然状。真:就是本真,其意是守着自然,归于本真。有句成语“返璞归真”,就是这番意思。“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源于《战国策·齐策四》)

    诗的最高境界是近于哲学的。淡泊、宁静、通达、自然,既是作者的价值取向,也是人生一种审美情趣,入于诗中便会放出更多理趣,还有道心的光彩。这是诗人做人、行事的心声与道学。而这,也是我们所有正直的众生做人、行事的准则。

 

写作手法及艺术特点

    (一)寓情于景 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要找出写景的词句,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读马凯诗词,无论律诗还是绝句,可贵之处皆在情景交融中言志抒怀,没有华丽的词藻包装,常于恬淡中警句迭见。诗词中感情丰富,有对宇宙自然之情,有对国家人民之情,有对亲人朋友之情,可谓字字肺腑,句句深情。

    他的绝句中多为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虽然构思的范围不大,但是剖视出作者胸怀之大,即在小诗中做大文章。总是以小见大、咫尺天涯,哪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也能成为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性格写照。例如:《瘦西湖》、《瑞雪》、《钱塘观潮》等都是借景言志、抒情,在人文景观中融入人文精神,把精妙的感悟、丰富的想象、飘逸的神魂,描绘得惟妙惟肖而又酣畅淋漓!小中见大可谓马凯诗词特点之一。

    (二)托物言志 即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从而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其主要手法是拟人。例如:《明月》在诗人笔下,开辟出肃静无华、恬淡安祥的特别境界来,宛如美女出浴,纯洁清爽,读之韵味绵绵。所以说,写物拟人则是马凯诗词特点之二。

    诗人靠五彩缤纷的意象来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思、人生见解、价值取向以及审美理想。例如“甘为绿叶平生事,默添砖瓦不张扬。忠厚为人宽待友,清白做事好正梁。” “诀别一幕恸天地,万岁三呼震四方。吟罢心潮仍难平,听后苍天可断肠?”(《古风·先父去世二十年祭》)在《淡泊人生》、《难眠》、《北京申奥成功》诗篇中,将人生哲理融入所见自然景物的意象中,“以我观物”,贴切写物又深情领悟,情景交融,抒发淡名利,轻富贵,守清廉,抒豪情,扬正气。

    (三)警策升华 我们写诗,都想写出惊人的“片言”或语句,以便成为全篇的“警策”,即通常说的警句。一首诗作,有无警句,艺术效果大不相同。一般读者都有这种体验:读过的诗篇早已遗忘,却牢牢记住了其中的警句。马凯或诗或词就善用这样的警策之语,令人过目难忘。他的诗(或词)立论点题,看似起点不高,却含意颇深,豪语不多,而豪情澎湃。诗中的醒世、劝人和警时的效果非同一般。绘画讲究“点睛”,写诗讲究“诗眼”。诗中有眼,则全篇灵动,通体皆活。有人认为,诗眼或指一字,或指一词,或指一句,或指一联。我认为,一字、一词可称句中之眼;而一联当是篇中之眼。炼字、炼词可得奇句;而炼句、炼联能得好诗。这里,警句提神又是马凯诗词特点之三。

    我们研究马凯诗词中警句的应用,大体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于体物入微,描摩细致例如“烟花雾柳朦胧画,曲水回廊错落楼”(《瘦西湖游》)。称得上“双岸绿”“百花稠”的妙联佳对。再如,“遥看天边一线来”“试问谁能掣浪回”(《钱塘观潮》)一派奇观,如在眼前蕴于诗中,如此达到形神皆备,如临其境。二是在于感悟深刻,表达精到马凯诗句之所以警策动人,不仅因为再现的客观世界虚实相生、形神兼备,而且因为表现的主观世界深情志笃、思大理真。 “富贵浮云去,虚名逐浪沉。”(《淡泊人生》)只有将富贵等浮云、视名利如粪土者,方能保持自由之身,真正成为自在之人。名利不过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贪得无厌、相争不倦? “只把清辉留天下,来,无牵挂;去,无牵挂。” (《山坡羊·明月》)可见精神境界之高之阔,不为一已留清名,要给天下送清辉。这叫来去无牵挂,生死有追求!在感悟中体现人格精神和高尚情操,启发读者思索。三是在于洞悉世故,尽吐真情马凯同志既是诗人,又是公仆。作为公仆,他身居政府要位,肩负国家重任;作为诗人,他理政之情、治国之思必然倾注笔端。他坚持“真情流笔下,大气溢胸中”(《学诗》),便能坦然揭示国运民生,从中也体现出一心报效国家的高洁志向。“百感心潮涌,五环最俏枝.”《北京申奥成功》 “无痕融水去,尽在蕴春生。”《瑞雪》这类警语,也许理过其情,诗味稍淡,但其情真意挚,苦口婆心,劝勉有加,足以作为所有公仆的行动“箴(zhen)言”。四是在于言表亲情友情爱情其情之真,有根有源;其情之大,无际无边。从《马凯诗词存稿》里,我们首先感受到诗人顾念父母妻儿的切切亲情。“一见遗像心欲碎,再看人已泪千行。”这是诗人为父亲去世20周年所写祭诗中的诗句。诗人的父亲早年参加革命,“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短短14个字,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生养自己的父亲有着何等浓烈的亲情。诗的结尾又借《游子吟》中的意境,喊出了“悲歌难唤故人返,惟将寸草报爹娘。”报孝感恩的赤子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任何诗作,都是积字成句,积句成联,积联成篇,字、句、联、篇一气浑成。炼字、炼句与炼意、炼篇密不可分。许多诗的警句,不仅可以独立存在、单独引用,而且能够加进新的内容,予以再度创造、灵活运用。这是因为优秀之作、警策之语,往往形象大于思想,意蕴富于哲理,为人们的重新创造和运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坚实基础。

    最后想说,像马凯这样一位从政多年的经济学家、领导干部,吟诗填词并非他的本职,都是他忙里偷闲的业余爱好。因为爱之弥深,操之愈切,竟然在韶光流逝的缝隙中写出这许多新诗佳句,进而日积月累,集诗成卷,鱼和熊掌兼获。其兴可嘉,其情可感,其志可敬,其成也可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马凯诗词存稿》—丁国成
北岛《回答》赏析
诗词古韵扬州梦
江苏哪个城市的古诗最多?网友们给出了这个答案
有一种诗词,不叹愁绪,只言秋好
历代题画诗赏析·轻鸥飞鹭漫沉浮,未晚停桡红蓼洲·明·张凤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