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突尼斯——绽放在沙漠里的玫瑰

突尼斯民歌

来自行摄无疆

08:45


从迦太基古城遗迹的沧桑到古罗马斗兽场昔日的辉煌;

从湛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到撒哈拉沙漠的残阳如血;

从柏柏尔人的神秘的穴居生活到蓝色小镇的悠闲与惬意;

从古老的伊斯兰教圣城到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

……

一切关于那个国度的记忆,都会让你终生难忘!



    春夏之交的季节,我有幸来到了这个有着“地中海十字路口”美誉的国度。它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它融合了迦太基、古罗马、阿拉伯、奥斯曼等多个文明的文化精髓。整整八天的观光旅行从北到南;从风光旖旎的海滨城市到浩瀚无垠的撒哈拉沙漠;从古风遗韵的老城风情又到典雅别致海岛风光。时值今日,那令人心醉神迷的绝色美景还不时的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透过一张张充满着异域风情照片,再一次去触摸那梦中的《天方夜谭》。



突尼斯城—海上的一朵睡莲

    有人这样形容突尼斯市,说它是一朵美丽的白色睡莲,传说希腊神尤利西斯带着船员在地中海上漂泊,当行驶到突尼斯湾看到这朵莲花时,船上所有的人都为其特殊的美丽而震惊,于是就决定在此扎根繁衍,也就有了突尼斯。


    我们所搭乘卡塔尔航空公司的航班飞抵突尼斯的时候,正值上午时分。透过飞机的眩窗,蓝色的地中海、绿色的城市、星星点点的白色屋顶的清真寺映现在你的眼帘,显得异常美丽。清晨,一场突如其来的细雨把整个城市冲洗的一尘不染,掩映在棕榈树和橄榄树绿荫中城市也在阳光的沐浴下增添了几分妩媚。我贪婪的呼吸着无比清新并夹杂着地中海味道的空气,此时的心情无比的畅快,旅途的劳顿也荡然全无了。

    提起突尼斯城,人们马上会情不自禁地联想起北非的历史。公元前,这里是迦太基古国所建的城市,突尼斯这个名称就是由迦太基女神“坦尼斯”而得来的。在突尼斯城的周围,现仍保存着腓尼基人、古罗马人所留下的大量古迹。


  突尼斯城(Tunis)是突尼斯共和国的首都,位于地中海南岸的突尼斯湾,属地中海型气候。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它是一座阿拉伯古老的建筑艺术与现代化的建筑风格相互映衬,又交相融合的城市。城市一边是现代化的新城,另一边是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旧城。新城与旧城之间隔着一座城门。

    

     老城麦地那(MEDINA)是伊斯兰传统城市建筑的象征,麦地那在阿拉伯语中是“城市”的意思。也有城中之城的含义。保留了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北非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传统布局和建筑风格。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里主要是由商业、手工业、民用住宅三部分组成的具有民族传统色彩的古色古香的城区。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最高的房屋也只有两层。大多为拱形顶盖。街道狭窄弯曲,有的地方仅能一个人通过。整个老城区几乎就是一个大市场。这里一个小巷接一个小巷,店铺一个紧挨一个,往往一个小巷就是一个行业市场,铜器、金银首饰、香料、地毯、皮革及各种工艺品,应有尽有,样样俱全。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穿行其间,人如潮涌,热闹非凡。店家听说我们是中国人,竟会用生硬的汉语说你好!这一切,再加上四处手工作坊的锵锵声、小贩的叫卖声,整个老城区散发着浓烈的阿拉伯风土气息。


  新城紧邻老城,这里有欧洲风格的高大建筑,宽阔的街道绿树成荫。街道两旁的餐厅、宾馆、超市、影院、酒吧和咖啡馆鳞次栉比。市中心最繁华热闹的布尔吉巴大街被誉为突尼斯的“香榭丽舍大道”,道路中间是人行道,两旁是机动车道,人行道上绿树浓荫,书亭、花摊点缀其间。大街东头的共和国广场,五彩缤纷的鲜花簇拥着一座钟表雕塑,据说这里以前是布尔吉巴总统的铜像;而西头是突尼斯人颇为引以自豪的独立广场,广场的中央矗立着突尼斯古代著名历史学家伊本.卡尔敦的铜像。

  迦太基(CARTHAGE)古城遗址在突尼斯众多古迹中最为著名。在腓尼基语中迦太基为“新城”的意思。它位于突尼斯市城北17公里处,濒临地中海,由腓尼基人在公元前816年兴建,占地面积300多公顷,由宫殿、神庙、住宅、公共浴室、剧场、竞技场等构成。它是当时强盛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的首都,也是当时北非、地中海地区政治、经济、商业和农业中心。公元前264年起,罗马人与迦太基人发生了三次激烈的布匿战争,至公元前146年,以迦太基人战败而告终。首都迦太基被罗马人占领,罗马军队纵火焚烧全城,现在人们看到的迦太基遗迹,是罗马人在其占领时期重建的。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正值傍晚时分,落日的余辉把周围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黄色,给人一种怀旧的感觉。望着那被海风吹蚀的残垣断壁和孤独残存的石柱,不免让人感慨万分,并沉思于昔日的辉煌与悲壮!

  巴尔多(Bardo)国家博物馆坐落在突尼斯城西北郊的巴尔多广场上,始建于1882年,其建筑原为贝伊王宫的组成部分。巴尔多博物馆是马格里布地区最大的博物馆,在非洲仅次于开罗博物馆。馆内展品分为五个历史时期陈列:史前时期;腓尼基和迦太基时期;罗马时期;基督教时期(包括汪达尔人、拜占庭人统治时期);阿拉伯伊斯兰时期和古希腊艺术品部分。 馆内珍藏的镶嵌画量居世界首位,镶嵌画是用各色的小石、陶片、珐琅和有色玻璃的小块拼嵌成的图画。内容反映人们的田园生活、自然风光、狩猎、捕鱼、航海、体育竞技、戏剧歌舞、祭祀、神话和宗教故事等。其中一块题为《海神的胜利》,面积达137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镶嵌画。也让我们这些见多了古老艺术的东方人感叹,这里的人们在用着同样的双手创造着另一种伟大和传奇。

  有梦想和创造力阿拉伯人就是这样把欧洲的艺术、阿拉伯的传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缤纷、鲜艳、多情,是突尼斯城的真实写照!




西迪·布·赛义德——蓝色的诗意时光、蓝色的海洋之心



    如果在这个世界上可以任意穿梭时空,选择一个美丽的地点对你爱的人说“永远”,那么就到蓝色小镇来吧,它的美可以把任何枯燥的语言融化成为一首最动听的歌曲,去浇灌一棵即便已经在逐渐枯萎的爱情树。


    西迪·布·赛义德(Sidi Bou Said)小镇是突尼斯市著名旅游景点,位于突尼斯市北部18公里处,小镇坐落在地中海岸边风光秀丽的山包上。小镇以白、蓝两色为代表色,故又被冠以“蓝色小镇”的美名。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久负盛名的小镇上,走下旅行车,一幅景自天成的风景画闯入你的眼中,同时一种被震撼的感觉油然而生。从山脚到山顶白色的房屋依山而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蓝色是除了白色以外的一种最神奇的颜色,蓝色的窗、蓝色的门、蓝色的屋檐、蓝色的椅子、蓝色的廊柱……窗子上装有铁栏杆,款式多样,美观大方。门上的黑色鉚钉组成各种美丽图案加之鲜花的点缀,与蔚蓝色的地中海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沿小镇的石板路而上,路两旁是售卖各种旅游纪念品的商店、旅馆、银行、露天酒吧和阿拉伯风味餐厅等等,店家也会用各种生硬却又不失热情的语言,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问候,招揽生意。镇上每家都有一个小小的庭院,庭院内绿草如茵、花团锦簇,五颜六色的花朵争妍斗艳。人工和自然之美,又构成了这个小镇独特的的庭院艺术。据说15世纪时,生活在西班牙的穆斯林为了躲避宗教迫害而从伊比利半岛渡过地中海迁徙来到此地的,因此小镇的建筑也有着浓郁的安达鲁西亚风格的印记。非常有趣的是,每家门上一般都有三个门环,据说各有各的用途。左边那个是男主人专用的,当他拍那个门环时,女主人就会来开门。右边那是供客人用的,听到这个门环声时,男主人会出外开门,女人却要回避。而装在稍低处的门环是个子不高的小孩专用的。不知今天的当地人是否还遵守昔日的陈规戒律。

    山顶上的西迪·沙巴纳(CafeSidi Chabaane)咖啡馆,对于游客而言,也许是蓝色小镇最有韵味的地方了。咖啡馆不大,凭海而建,狭长一条。用砖土砌成的长条椅子上铺着草席,坐在这里,我们每人喝上一杯当地人喜欢的薄荷茶,漂在茶水中的几粒松籽,更让这茶水增添了几分独特的味道。品茶的同时还可以享用地道的阿拉伯水烟。伴着地中海的美景,悠然、惬意的很。

    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求婚者的天堂,因为在这里说声“I LOVE YOU”会使你和你的情人牢记一生。




凯鲁万——阿拉伯帝国遗韵犹在



    凯鲁万是一座宗教历史名城,它同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共同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四大圣地。同时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充满神奇的梦幻之城。


    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击溃拜占庭军队,征服此地之后,于公元670年建立凯鲁万城,成为阿拉伯人征服北非的基地。9世纪时,阿古拉布王朝以此地为首都,在此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凯鲁万一直是北非的政治、文化中心。

    

    中午时分,我们的旅行车抵达了凯鲁万,同突尼斯城明显不同的是,当地的蒙面女人很多,可见此地宗教色彩的浓厚。我们首先来到位于城东北处的奥克巴清真寺,远远望去,奥克巴清真寺如城堡般坚实,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雄伟壮观。它是北非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而且是与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的清真寺齐名的世界四大清真寺之一,清真寺高耸的尖塔,它已成为凯鲁万的特殊标志。阿拉伯人征服此地之后,于671年开始历时5年建成清真寺。并以阿拉伯远征军统帅奥克巴·本·纳菲的名字命名该清真寺。

    奥克巴清真寺长150米,宽80米,建筑风格独特,设计布局精妙。环绕大院四周的连拱柱廊、排排石柱和巍峨的尖塔,营造出庄严、肃穆、圣洁的氛围。置身其中,倍感造化之神秘,它也是阿拉伯建筑、文化、艺术的经典代表作。

    我们又来到凯鲁万古城,古城门上高高的悬挂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门前的一尊老炮似乎代表着昔日的威严。走进古城便见古街老巷弯弯曲曲,纵横交错,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如果你细心,甚至会发现一些产自国内的商品也摆上了此处的柜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身穿民族服装的当地人交织在一起,加之耳边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好一派醉人的阿拉伯市场风情!




托泽尔、杜兹——撒哈拉的故事


    在驶往托泽尔的路上,我想到一个人—三毛。很多关于撒哈拉的想象,都源于她的文字,当然也包括她的荷西,那个留着骆腮胡子的男人。他们都已经不在了,而撒哈拉还在。


    很早我们就从加夫萨出发前往沙漠城市托泽尔,随着车速加快,绿色的田野逐渐被低矮的灌木丛和仙人掌等植物取代,每隔一段还可以见到成片的椰枣林。不时也可以看到越野车队和摩托车队在公路上疾驰而过。托泽尔和杜兹是撒哈拉沙漠边缘的两片绿洲,近百万棵高大的椰枣树是它们绿色的屏障。杜兹是突尼斯南部最靠撒哈拉沙漠的绿洲,有“沙漠之门”的美称。每年12月份的沙漠节也在那里召开。

    托泽尔是个小巧的旅游城市,满大街都是外国游客。和突尼斯其他小城一样,这个城市也显得古朴、素雅。午餐后我们换乘越野车前往的泰迈格萨大峡谷和沙漠绿洲舍比凯。此时已经能感觉到了沙漠的炎热了,司机也缠上了桔黄色的阿拉伯头巾。我们的越野车疾驰在沙漠公路上,路况非常好,公路两旁是金黄色的世界,偶儿会见到几只在沙漠中觅食的野骆驼和我们擦肩而过。泰迈格萨大峡谷很壮观,来这里游览的游客很多,路上不时可以见到成群成群的越野吉普车。此地的路很陡,路况变化也大,好在司机轻车熟路、有惊无险,只是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我有些心跳加速。穿行在峡谷间,一种豪情油然而生,同时也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功。被称为沙漠绿洲的舍比凯位于靠近阿尔及利亚的边境附近,沿山路行走可见高大的椰树和小溪的涓涓清流。难以想象,这竟然是沙漠中的景象。


    傍晚时分,我们又驱车前往内夫塔,那里则完全是沙漠景象了。进撒哈拉的人们多选择在傍晚,因为那时气温相对要低一些,当然也是欣赏沙漠落日的大好时机。

    当沙丘开始出现在眼前,我的心也开始狂跳不止,那是梦了多少次想了多少次的撒哈拉的沙丘啊!越野车也改成了四轮驱动,开始在沙漠里行进了,一个又一个的沙丘被甩在了后面,也掀起了长长的沙尘。当到达一个山丘顶端时,所有的车辆都嘎然止住。往窗外张望,大家都惊叫了起来。眼前是一个几乎垂直的沙坡,而车子的前轮已经开始下滑。我们坐在车上,紧紧地抓着拉手,在一片惊叫和欢呼声中,越野车疯狂冲下山丘,稳稳地停在了下面。而后,又是一个山丘,又是一个冲刺。当刺激带来的兴奋取代害怕时,笑容和兴奋洋溢在大家的脸上。

    我们又在这里骑上骆驼向沙漠深处走去,这里的骆驼都是单峰骆驼。骑这种骆驼,只能坐在驼峰后面、臀部稍前一点的地方,双手紧抓住驼鞍。此时已是夕阳西下,阵阵的驼铃伴着落日的余辉也伴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回响在撒哈拉沙漠的的天地间。坐在软软的沙丘上,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金黄,一轮夕阳缓缓落下,望着那满天的晚霞,如血的残阳,我的眼神有些迷离。撒哈拉的落日是如此之壮丽、是如此之美,竟也美的如此般的凄绝、艳绝!


    在我心里,撒哈拉,也是温柔如梦的!






马特马塔——有一片柏柏尔人的地下村庄


    在突尼斯南部的马特马塔山区,是柏柏尔人的聚居地,生活在这里的柏柏尔人至今仍然居住在穴居式的住宅中,形成了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站在地面上放眼望去,只能看见一个坑连着一个坑,根本看不见房屋。聪明的柏柏尔人居住这种房子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他们之所以选择这种居住方式主要是与当地的气候有关,这个地区因受撒哈拉沙漠的影响,终年干旱酷热。使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柏柏尔人的地下村庄则环境安静,空气清新。住在里面凉爽舒服,一年四季都不受气候的影响。



    古代的柏柏尔人为了生存,他们依丘陵地势先向下挖一个大坑,大坑直径约10米,深6-7米。然后再在坑底沿坑壁挖一个个类似窑洞的洞穴,坑底中央便成了一个露天大院。典型的洞穴式建筑分为两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功能。下面一层是卧室、作坊、厨房、储藏间。上层是用来存放粮食的仓库,必须攀着绳索才能进去。在“大院”的斜面侧有一横洞与外面相通,形成了门。由于这里的沙漠性气候,终年难得下雨,因此也不必担心房屋会被雨水冲垮。


    地下村庄的地面四周是大片的棕榈树,环境幽美。这种奇特的建筑和生活方式也吸引可不少的国外游客,有的居所被改成供游客住宿的小旅馆,住在里边别有洞天,游客可以体会到接近原始与野趣的生活,倒是大受欢迎。在我们午餐的酒店周围还聚集了一些来自欧洲国家的游客,他们成群结队的开着房车来到这里,干脆在此地建起了临时营地。惬意的坐在折叠椅子上一边品着香浓的咖啡,一边欣赏此地独特的景观。




杰尔巴岛—洗尽铅华的古老城邦、与天堂接壤的地方


    我们到达乔夫渡口的时候,已经排起了长长的车队,都是等待搭乘渡轮上岛的车辆。其中很多都是来自欧洲国家的游客,渡轮大概每半小时一班。次序井然的登上渡轮之后,很快我们就踏上被称为“天堂岛”的杰尔巴岛。


    在《荷马史诗》中这样记录着:“经过9天的乘风航行,第10天我们来到了“吃莲花国”,岛上长满了鲜花。我们抛锚靠岸,我让我的水手们上岸打探消息。上岸不久,水手们就见到了岛上的居民,他们拿出莲花让水手们品尝,然而每一个吃完莲花的人立刻失去了理智和思想,忘记了他的家,忘记了他的一切,惟一想做的就是留在岛上,再也不想离开……”这是尤利西斯和他水手们的故事,莲花国也就是杰尔巴岛。


    有着莲花般美丽的杰尔巴岛位于地中海加贝斯湾东南部,面积约500多平方公里,人口1.2万。岛的最大宽度和长度均为28公里,环岛沙滩有128公里。岛上民风淳朴、环境幽雅、风光旖旎。到处是橄榄树、棕榈树,有着“花园岛”“天堂岛”的美誉。因为岛上日照时间长(一年340天),气温高于突尼斯其它地区,海水温度28度,所以这里是度假的天堂。当地政府大力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在岛东海岸的旅游区里,宾馆鳞次栉比,豪华现代的旅游设施一应俱全,还有该岛独有的民风、民俗,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纷沓而至。

    我们所入住的酒店是海边一幢回字型的二层小楼,酒店中间的空地上花团锦簇,白色的墙体上爬满了爬山虎并盛开着粉红色的花朵,黑色的木制门窗衬托出几分古朴和清幽,整个建筑小巧别致、清雅大方。拉开窗帘,碧波万顷的地中海就映现在你的眼前。

    清晨,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慢慢地挂在棕榈树的树梢。海滩上的游人也逐渐多了起来,或在海水中嬉戏;或躺在柔软的沙滩上享受阳光的温暖;或牵着恋人的手慢步在沙滩上;或在太阳伞下的躺椅上捧上本回味无穷、余香满口的小说尽享悠闲之情。海滩上的各种娱乐项目丰富多彩:骑马、骑骆驼、快艇、水上摩托车、冲浪板、拖拽伞、帆板等各种海上运动吸引着不同爱好的游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细细的沙滩、淡蓝色的海水、点点的船帆加上成片的棕榈树,宛如一幅梦中的风景画,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杰尔巴岛还以出产陶器而闻名,我们来到路边的一处陶器小作坊,院子里的房顶上、院墙上、地面上、甚至树叉上都摆满了大大小小、样式各异的陶制品,俨然是一个陶器陈列馆。同时也流露出独具匠心的艺术气息。院子里饲养的一头小骆驼可爱至极,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与之嬉戏。成片的陶罐在蓝天下也略显出几分独特的韵味,很多游客也都在此按动快门,留下珍贵的瞬间。在不远处的一家陶器店里,还现场表演陶器的制做过程,一切都是最原始的,泥胚放在木盘上,脚要不停地转动底下带动木盘的轴,手在转动中把泥胚塑成形态各异的器皿,然后上色、烘干、烧制。此地出产的陶器以线条粗旷,图案古朴,色彩鲜艳为特点。


    岛上还生活着犹太人,据说公元前6世纪,犹太人的祖先为逃避巴比伦国王布甲尼撒的恐怖而迁于此地,也就在那时建起了格雷巴犹太教堂(Ghriba Synagogue)。现在的格雷巴教堂已经成为杰尔巴岛上的著名景点。 

教堂是一片白色的建筑,看上去很普通。经过安全检查,我们走进了教堂,里面的装饰以蓝色为主,蓝色的墙砖、蓝色的玻璃花窗。一排排的座椅,座椅上铺有草席,光线有些昏暗,整个教堂显得空荡荡的。靠窗的椅子上,一名年老的犹太教徒在孜孜不倦地读着希伯莱文的经书,一切都那么安静。据说,岛上最后一个犹太人离开的时候,他会锁上教堂的大门,把钥匙抛向天国。


 

    又一次乘上了渡轮,遥望渐逝渐远的杰尔巴岛,迎着海风,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莲花的阵阵清香……




埃尔·杰姆斗兽场——古罗马遗落的色彩

  经历过复杂的历史,如今在突尼斯的土地上,还依然四处散漫着各种文明的痕迹、各个时期的统治烙印。被法国作家福楼拜称之为“罗马帝国在非洲存在的标志和象征”的便是埃尔·杰姆斗兽场。多少个世纪以来,埃尔·杰姆斗兽场以其雄伟壮丽、气势恢弘、布局科学、构造完美和谐,征服了所有的到访者,无不为其建筑、雕刻、镶嵌艺术之高超、精美,而赞叹不已!


    埃尔·杰姆斗兽场位于突尼斯东部苏塞市和斯法克斯市之间的杰姆村,建于公元230年至238年,它是世界三大斗兽场之一(另两座位于意大利的罗马和卡波内)。在一个绵绵的细雨的午后,我们走近了它,当它出现在眼前的时候,一种似乎是古罗马帝国所赋予的震撼感冲击着我的视觉,同时也被如此宏伟壮观的建筑所折服。

    这座椭圆形的斗兽场长148米,宽122米,全部是采用1米长、70厘米宽、50厘米高的大石块建造的。斗兽场共有三层拱廊,每一层有60个拱孔,总高36米。拱廊层层相连,穿行其间,仿佛穿行在当年的城堡殿廊,那些古罗马时期的石柱雕刻依然鲜活,蜡烛台依然存在,依稀,是千年前的灯火,依稀,是千年的喝彩之声。四周看台非常宽阔,下有18圈坐台,上有4层包厢,可容观众3.5万人。位于中间的斗兽场地也呈椭圆型,长65米,宽39米,周围是3米高的石墙,与观众席隔开。在场地东侧地下建有两排洞屋,两排洞屋分别有洞口通至场地,那是关押角斗士和野兽的地方。难以想象当年那石块是从何而来,在没有现代施工机械的条件下,是如何将石块一点点地搭建起来,建成令如今的我们都为之惊叹的浩大工程。难怪法国作家莫泊桑用“美妙绝伦”来赞美它。

    坐在看台的石阶上,望着这古老的斗兽场,在我脑海中浮现起电影《角斗士》的某些场景,思想的羽翼将我带回到遥远的过去。眼前的斗兽场上仿佛又出现了人与人厮杀、人与兽搏斗,鲜血淋漓、血如泉涌的惨烈景象,似乎听到角斗士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和看台上丧失人性的喝彩声。千年光阴已去,昔日人声鼎沸的斗兽场而今空旷如野,那孤零零的石块似乎也在沉思默想:想那雷霆万钧般的过去,想那角斗士凄惨的人生,想那记忆中多少次如血的残阳……


    突尼斯,一块在地中海和沙漠的夹缝里生长的绿洲,一座连接非洲与欧洲文明的桥梁。在历史的积淀和时间的冲刷下,愈显示出盎然的生机。游走在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七处遗址之上,突尼斯的伟大和神奇令人惊叹!


微信号码:1496736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突尼斯篇
突尼斯|一半是沙漠的热情,一半是蓝白小镇的梦幻
最新免签!去这一个国家,希腊土耳其意大利都不用去了
突尼斯,地中海与撒哈拉牵手的国度
突尼斯:地中海的明珠&欧洲的后花园
突尼斯 • 北非的珍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