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哲学家告诉你,人要如何面向死亡?

以下内容选自《哲学100问 · 第二季》第79期

海德格尔:畏与死亡

(哲学界最美声音书杰)

本期免费试听

海德格尔:畏与死亡 来自听哲学 14:21

《哲学100问·第二季》

79  海德格尔:畏与死亡

本期知识卡片



1、本期解决:畏与死亡。


2、此在“沉沦”,但此在本真的“存在”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是被遮蔽起来。如何去蔽实现这一回升?——“畏”


3、畏:

(1)“畏”是对人的感受性的一种描述,是一种情绪的体现,是人先天地固有的。

(2)“畏”是一种心底产生的害怕的感觉,但又跟“怕”不同。“怕”是有对象的,你总是害怕着什么;但“畏”是你不知道怕什么,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畏惧之感,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无形的东西在威胁着你,让你感到一种不安和恐慌。


(3)“畏”是沉沦的根源所在。


4、“畏”又把此在逼回到本真的自己。

(1)当“畏”袭来,你陷入到了一片虚无状态里,此时你被迫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处境,一个未知的世界正向你敞开,无论你想不想,无论愿不愿意,无论你有没有勇气,你被逼到了这个境域里,你必须要独自面对独自前行。于是乎,你开始面对本真的自己,你不再将自己看成是一个和其他存在物一样的存在者,而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可以“自我筹划,自我决断”,可以独自“面向未来”的在者。


(2)不在家的状态:“畏”之感,让你从“沉沦”中醒来,让你有了“离家出走”的果敢,没有了家庭的温暖和庇护,你处在一种“不在家”的状态里,正是这种“无家可归”逼迫着你去面对完全陌生的充满新鲜和刺激的环境,你真正被逼回到了自己的“本真状态”里。于是你开始审视当下的生活,从而做出改变。


(3)人,只有经历过这“畏”的时刻,只有经历过“虚无”的瞬间,才会对当下的生活有所领悟,本真的生存才有可能。


5、死亡哲学:人必有一死。所以“死亡”是任何人都逃避不了的一个终极结果,“死亡”这个残酷的事实总是在向你隐隐招手。此在之所畏,其实就是对死亡的畏惧。


6、死亡:

(1)常人的死亡观。

(2)海德格尔的死亡观。


海德格尔:死亡是此在的终结,是此在最本己的、无所关联的而又不可逾越、不确定的可能性。


“死亡”是一种可能性,是尚未到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到来,但总是会到来的可能性。因为,“死亡”本身就是此在在世的一部分,只不过是最后一个环节。


(3)人要怎样面对死亡,怎样领会死亡呢?领会了死亡对“生存”本身有什么意义。海德格尔提出:“先行到死中去”、“向死而在”。


7、向死而在:

面对着只属于自己尚未到来的死亡时刻,人要时刻警醒。人要先去尝试领会“死亡”,把自身投入到“死”的境界里,去体会那个“不确定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人就会对“生存”有了的全新的体验,就要去好好领会该如何生存,人就逐渐从沉沦状态中醒来,要好好筹划自身,以一个更好的姿态面向未来。


对“死亡”的领会,将人从非本真状态逼回到了本真状态里。在面向死亡的这条道路上,人是孤独的,因为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死,你只能自己独自面对自己的死亡,没有退路。当你领会到这一点时,你顿时就振作起来了。


8、前期思路的小结。


9、《存在与时间》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这条路海德格尔并没有走完。在1930年后,他的哲学思想发生了转向。


10、下期预告:海德格尔思想发生了什么转向?如何转向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
哲·文 │张汝伦: 自我的困境和时间释义学(下)
海德格尔死亡哲学:“先行到死亡当中去”
向死而在——海德格尔的死亡哲学
无聊是对人的一种呼唤: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无聊”与存在真相
《海德格尔入门》:因为我们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