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内人望”的袁绍,最终败给了“性格缺陷”

作为董卓乱国之后、三国鼎立之前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袁绍从与董卓分庭抗礼到大招义兵讨董,他的影响力、号召力一直是上升的,堪称“海内人望”;直到讨董同盟军破裂,才慢慢走向下坡路,最终,在官渡一败涂地,呕血而亡。对此,他的兴衰轨迹,可以用“讨董兴,失士败”来概括,但之所以会“失士”,说白了,还是性格缺陷。

袁绍初为虎贲中郎将,后为中军校尉,与曹操共为西园八校尉,虽然不算显赫,但也是保卫皇帝的近臣。从讨虏校尉盖勋曾找他商量过“清君侧”的行动,以及找大将军何进的一个亲信(张津)劝进杀掉所有宦官的情节,可见袁绍并非一个暗弱之辈,尤其在宦官首领蹇硕被杀后,还能看到宦官势力依然强大还需要进行扫除上,就能发现此人并非少谋。可惜,何进没有听从他吸取窦武欲杀宦官反被宦官所杀的教训,因为妹妹何太后之故,结果重蹈了窦武的覆辙。

在何进因为何太后(因其母舞阳君与弟何苗受宦官之贿,为宦官说情)的原因犹豫不定时,袁绍、陈琳和曹操都曾向何进进献计策。袁绍劝何进尽招四方豪杰,来胁迫太后;陈琳则认为此举是“掩目盗雀”,不会成功,只能添乱;而曹操则指出,杀宦官,“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结果,何进偏偏听了袁绍的话,不仅自己被杀,而且招致董卓进京,乱了天下。从这件事上看,袁绍并非无智,但不及陈琳和曹操有洞见。后来何进虽有机会尽诛宦官,可是心慈手软,没能下得了手,最后还是被宦官张让骗进长乐宫给杀掉了。

至于其后与董卓分庭相抗,实际上只是血气之勇,在反董为他赢得了声望、有了知名度后,各路诸侯便拉他做了反董的盟主。本来,如果袁绍借助“名门”声望,从此立威,并非没有廓清宇内的可能,但只因个性中藏着一个“怕”字畏惧董军强大,没有一个敢先进攻的,结果日日置酒高会,摊子也就慢慢散了。

同盟虽散,袁绍还是陆续兼并了一些地方扩充实力,这期间,他用了韩馥手下三个谋士,其一沮授,其次审配,田丰,还收留了一些诸如许攸、逢纪、荀谌,这些人虽谋略不同,但各有毛病,沮授有洞见,却不恭敬;田丰正直但不阿谀,许攸多智但很贪财,如果各用其长,倒也不错,可惜,袁绍自己不成熟,总是盯着这些人的短而看不到他们的长,结果,把这些优秀人才熬成了一锅大杂烩。

不会用人也倒罢了,他还看不清真正的对手是谁,打公孙瓒,连年累月,结果元气大伤。搞不清对手倒也罢了,他还和自己人搞不好团结,经常对袁术用武,以至于程昱说他,“有并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济也。”

正是性格中的缺陷,许多明眼人都不看好他。孔融说他是“冢中枯骨。”郭嘉则总结他“性迟而多疑。”不过,最中肯的历史评价还要算司马光,他认为袁绍为人宽雅,有局度,喜怒不形于色,但喜欢突出自己,强调个人的本事,“短于从善”,所以就败了。

作者 潘识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乱世之黑,治世之白:揭秘一代枭雄曹操的黑白人生(图)
求《三国演义》1至90回的分回概括,每回概括100字左右~用100字左右概括每一回的内容,
无谋何进、董卓进京、玉玺遗失--读《资治通鉴》笔记之六十三
漫话奸雄曹操从热血青年到权倾朝野
读《三国》,品曹操---周卓然
曾仕强点评三国之道(2)内乱招外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