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优婆塞戒经19篇.施舍

            第十九篇  

 

一、施舍的果报

善生言:世尊,菩萨已修六波罗蜜,能为众生作些什么事?
  善男子。这样的菩萨,能救拔沉没苦海中的众生。
  善男子。若有人吝啬财产、佛法、食物。要知道,这人在无量世中得愚痴、贫穷果报。所以,菩萨修行布施波罗蜜时,要自利、利他。善男子,若人乐施,对一切怨仇都想象成好友。不自在处,都得自在。信施舍因果,信持戒因果,这人能成就施舍果报。


  善男子,有人说言:‘施舍是意念(意念中在施舍)。为什么呢?因为意念是施舍的根源’。

这个说法不对。为什么呢?施舍是五阴(身受想行识都在施舍)。为什么呢?因为身行、言语、意念都要施舍。布施若是为了自利、他利,或自己和他人都得着利益,就是五阴都在施舍。

 

真实的施舍,能够庄严菩提道,使人远离烦恼,财富丰饶,这名为施舍正果;寿命、健康、安乐、辩才,这名为施舍余果。施舍的果报有三种:

1.     因为施舍给田胜,获得殊胜果报;

2. 因为施舍的财物殊胜,获得殊胜果报;

3. 因为施主殊胜,获得殊胜果报。

 

1-1. 从须陀洹果位,到更高级别的菩萨,乃至成佛,这些就是胜田。施舍给胜田,便得着殊胜果报;

2-1. 若施舍的物品,具足好形象、香、味、触,就名为财物殊胜。施舍这般物品,便得着殊胜果报。

3-1. 若有施主,信心淳厚,施舍戒律。让人听闻佛法,得着智慧,便得着殊胜果报。

 

 

二、智慧人的施舍

 

善男子,智慧人的施舍有五种:一,至心施;二,亲自伸手施舍;三,对佛法(因果)怀着信心的施舍;四,到了时节,主动施舍;五,对方如法地求物,自己如法地施舍。


  善男子,至心施舍的,得什么类的果报?若有人至心施舍,这人则多得丰饶财宝、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珊瑚、象、马、牛、羊、田宅、奴婢,家中眷属人丁兴盛。至心施舍的,就得这类的果报。
  

亲自伸手施舍的,得什么类的果报?亲自伸手施舍的,所得果报,和上面记载的一样。得到这些果报后,能为己用。自己亲手施舍的,就得这样果报。

 

对佛法怀着信心的施舍,得什么类的果报?怀着信心施舍的,所得果报,和上面记载的一样。常被父母、兄弟、亲戚、一切众生爱念。怀着信心施舍的,增加这类果报。


  到了时节,主动施舍的,得什么类的果报?到了时节,主动施舍的,所得果报,和上面记载的一样。所须物品,随时获得。到了时节,主动施舍的,就兼得这般果报。


  如法施舍财物,得什么类的果报?如法施舍财物的,所得果报,和上面记载的一样。(果报)财物得着后,王、贼、水、火都不能侵害。

 

施舍好东西,缘于此,这人的长相非常好看;

若施舍(好)香,缘于此,这人声名远播;

若施舍(好)口味食物,缘于此,人众喜爱见他、听他声音。人众看见他、听他声音后,内心更加喜欢。

若施舍触感好的东西,缘于此,这人得着触感好的东西。被人接受施舍后,施舍人获得长寿、健康、安乐、辩才。

 

 

三、施舍给佛塔、佛像

善男子,有人说言:施舍给佛塔、佛像,不能获得长寿、健康、安宁、辩才,因为没有接受施舍的对象。这个说法不对。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施主,怀有信心。施主怀着信心,进行布施,所以应得这五种果报。善男子,如同比丘修习慈心,这个慈心(施舍),并没有真实接受的对象,却也获得无量果报。施舍给佛塔、佛像等,也应得这五种果报。善男子,如人种谷子,终不长出蔬菜。施舍给佛塔、佛像,也是这样。因为施舍给福田,所以得种种果。所以我说:由施舍田(对象),得果报;由施舍物品,得果报;由施主(信心),得果报。

 

 

四、多种施舍
  善男子,施舍有二种:一,施舍佛法;二,施舍财物。施舍佛法,得财物、佛法二种果报;施舍财物,只得着财物果报。菩萨因为二件事,修行这二种施舍:一,令众生远离苦恼(财物帮扶);二,众生心得调伏(佛法)。

 

善男子,又有三种施舍:一,施舍佛法;二,施舍无畏(教人不害怕);三,施舍财物。

1. 施舍佛法者,教他人受戒、出家修道,表白行受戒仪:为了破坏邪见,说正法;能分别说什么是真实的、什么不是真实的,宣说四种颠倒妄想,及告诫不要放逸自己,这就是施舍佛法。
  2.若有众生害怕王者、狮虎狼、水火、盗贼。菩萨见后,能救济他,就是无畏施。

3. 不吝啬自己财宝,无论好丑、或多少,牛羊、象马、房舍、卧具、树林、泉井、奴婢仆使、水牛、驼、驴、车乘、瓶、瓮、釜、镬、绳床、坐具、铜铁瓦器、衣服、璎珞、灯明、香花、扇、盖、帽、履、几、杖、绳、索、犁、耨、斧、凿、草、木、水、石,等等物。根据有求者的希望,随须施舍,这就是施舍财物。若盖了僧坊或其它房屋,想上述这般施舍给出家人,唯独除了象、马。

 

 

五、施舍的注意点
  善男子,有四件事,会拖累施舍:一,贪心吝啬;二,不修持施舍;三,轻视小物件的施舍;四,求世果报。这四件事,会损坏二种修行:一,修无我;二修无常。


  善男子,想要施舍,当破除五件事:一,生气;二,吝啬;三,嫉妒;四,爱惜自己身体性命;五,不信因缘。破除这五件事,常乐于施舍。

 

乐于施舍的人,获得五件事:一,终不远离一切圣人;二,一切众生乐见乐闻;三,入大众时,不紧张害怕;四,得好名声;五,庄严菩提。

 

 

六、菩萨如何施舍
  善男子,菩萨之人,名一切施。为什么名一切施呢?

善男子,大菩萨如法求物,用来布施,这就是一切施;

恒久以清净心,进行施舍,这就是一切施;

即使自己财物不多,也能进行施舍,这就是一切施;

自己喜爱的物品,能破除吝啬,施舍给人,这就是一切施;

施舍不求回报,这就是一切施;

施舍时,不看对方是(三宝)田,或不是(三宝)田,这就是一切施;

无论关系好不好,都同等施舍,这就是一切施;

 

菩萨施舍财物,有二种:一,众生;二,非众生。

施舍给这二种对象,甚至是自己身体,都不吝啬,这就是一切施;

菩萨布施,出于怜悯心,这就是一切施;

准备施舍时、正在施舍时、施舍后,都不后悔,这就是一切施。


  或有时也以不净物施舍,目的也是为了让前面施舍的人高兴。

无论对方是自由的,还是不自由的,酒、毒、刀、杖、枷、锁等物,终不施舍。

不把不干净的食物、药品,施舍给病人。

不把抢来的物品,进行施舍。甚至哪怕只是一钱,也不能施舍。

菩萨虽然随心自在,施舍时,终不骂打佣人,令其嗔恨、苦恼。

如法地施舍财物,不求现世、后世果报。

施舍后,常观自己的烦恼和罪过。深观涅槃微妙的功德,除了菩提果外,什么也不求。

施舍给贫穷人时,起悲悯心;

施舍给(三宝)福田时,心生欢喜、敬畏;

施舍给亲友时,心不随便(不再清净、或不再悲悯等)。

若见乞讨者,能知道对方需要什么,根据直觉给与施舍,不要去问对方(需要什么)。为什么呢?不要等着别人来求施舍,这样得无量果。

 

 

七、施主的品级
  善男子,施主有三等,所谓的下品、中品、上品。

不信因果,吝啬心重,恐怕自己财产会用完。看见前来有求于自己的,就不高兴。这就是下品。

虽相信因果,但是对财产也吝啬,恐怕会用完。看见前来有求于自己的,也愿意施舍,这就是中品。

深信因果,对于财物,不吝啬。看待一切财物,都是无常的(流转的)。看见前来有求于自己的,自己有就喜悦给予,如果自己没有反而烦恼,甚至愿意把身体去换物品来施舍,这就是上品。
  

还有种下品。看见前来有求于自己的,转脸不看,甚至恶骂侮辱对方;

还有种中品。虽然也施舍,但是态度轻贱、不尊敬对方;

还有种上品。别人还没有来求自己,就施舍给别人了,而且是怀着尊敬给予的。


  还有种下品。为了现世的回报,所以施舍;

还有种中品。为了后世的回报,所以施舍;

还有种上品。因为心生怜悯,所以施舍。


  还有种下品。为了报恩,所以施舍;

还有种中品。为了种福报,所以施舍;

还有种上品。为了佛法,所以施舍。


  还有种下品。为了克服恐惧环境(比如被恶狗追赶等等),所以施舍;

还有种中品。别人在等待(自己施舍),所以施舍(出于不好意思);

还有种上品。不管对方和自己关系好不好,都施舍。


  还有种下品。自己明明有钱,说没有;

还有种中品。自己明明钱多,却说少;

还有种上品。别人索取的少,自己给予的多。


  施主没有钱的,又有三种状态。

最下品者,见人前来有求自己,恶心嗔责;

中品之人,见人前来有求自己,直接说没有;

上品之人,见人前来有求自己,为自己没有而叹息,并为此心生愁恼。
  

还有种下品。常为贤圣人呵责;

还有种中品。常为贤圣人怜悯;

还有种上品。贤圣人看见自己,心生欢喜。
  

 

八、菩萨施舍的心态

善男子,智慧人施舍,是为了自己和他人都得利益。知道财物,是无常的,是为了众生的。因为心生欢喜,心生怜悯,破坏吝啬,不求后世果报,为了庄严菩提道,所以菩萨施舍一切后,心不后悔,也不担心钱财会不会用尽。

 

他不轻视财物,也不轻视自己。施舍时,不看时节,也不观有求者是谁。心中常挂念乞者,如同饥饿人想着食物。他亲近善友,接受别人咨询,开示正教。见前来有求者,心生欢喜,如同自己家里着火,把财物从家里拿出来。

 

他欢喜赞叹,总说自己的财过多了。施舍后心生欢喜,就好像把自己东西寄存给良善的人。又对有求者说:'你真是我行功德的因,我今日能够远离贪心吝啬,都是缘于你来乞讨的因缘。所以,当下就有求者心生亲近喜悦。施舍后,又教导来求者,如法地守护自己,勤修供养佛、法、僧三宝。

 

菩萨这般乐于施舍后,就能远离一切放逸。即使把自己的身体施舍给有求者,终不生于一念恶心。所以更加增长了慈、悲、喜、舍。他不轻视被施舍者,自己也不自高。他庆幸自己有财,能够如求者的心愿。他增长佛法信心,不怀疑因果。


  善男子,若能观钱财,是无常的。把一切众生,想象成同一个孩子,这人就能施舍给有求者。善男子,这人不被吝啬纠结,如须弥山,风不能吹动。这样的人,能成为众生的皈依处。这人能具备檀波罗蜜(布施)。

 

 

九、施舍的功效
  善男子,智慧人因为四件事,乐于施舍恩惠:一,因为施舍,能破除烦恼;二,因为施舍,可以让自己发种种愿(比如帮助更多的人等等;,三,因为施舍,可以获得安乐;四,因为施舍,可以使自己财报丰饶。


  善男子,没有贪心,就能称之为施舍。什么是没有贪心?施舍是业力,(给)财物是动作;业力和动作结合,就是施舍,名为无贪。因为布施能破除烦恼,能破除吝啬、嗔恨、愚痴。

施舍会产生何缘,能发种种愿呢?因为施舍后,会发种种善恶等愿。因为善恶的心愿,得着善恶的果。为什么呢?都缘于自己的誓愿。

施舍会产生何缘,可以得安乐呢?因为施舍,所以能享受人天快乐,乃至无上安乐。

施舍会产生何缘,可以使自己财宝丰饶呢?因为施舍,所以求什么财物,都随心所愿。

 


  善男子,若人乐于施舍,这人就能破除五种弊恶:一,邪见;二,无信;三,放逸;四,悭吝;五,嗔痴。远离这些恶后,心生欢喜;因为欢喜,甚至能获得真正解脱。这人现世就能得四种果报:一,一切众生乐见,甚至是自己的怨家;二,善名流布四方;三,进入大众时,不紧张害怕;四,一切善人,都喜爱和他交往。

 

善男子,施舍后心不后悔。

这人若因为世间烦恼,堕落在地狱。虽然在恶处,也不饥不渴。因为施舍的因缘,远离二种苦:一,铁丸苦;二,铁浆苦。

若投生成畜生,需要什么,也容易得到,不会匮乏。

若投生成饿鬼,也不会饥渴,常常饱足。

若投生人身,长寿、健康、安乐、辩才;乃至于对佛法的信心、持戒、施舍、多闻佛法、智慧,都胜过一切常人。

这人虽然处在恶世,也不被恶事(烦扰);如果环境中,出现恶法,也终不会跟随着接受;他在令人恐怖处,不感到害怕。

若享受天人身,能获得十种殊胜的状态。

 

 

十,智慧人对待施舍

善男子,智慧人因为二件事,能行施舍:一,调伏自己的心;二,破除怨恨心。如来缘于此,名为无上尊。善男子,智慧人施舍后,不会想着被施舍者要喜爱、记着自己的好。他不求什么名,也不会感到害怕。他不会想着,善人来和自己亲近,也不求望人天果报。

 

他观二事:一,不坚守财产的,才容易坚守财产;二,终不随顺(大众),而心生吝啬。为什么呢?因为哪天自己离开世界了,财物不会随着自己一起去,所以应当亲手施舍给人。我今日不应因为施舍,钱财变少了而烦恼,而应当随着施舍行为,生欢喜心。


善男子。施主应当先试验下自己的心。先施舍外物(必须品之外),心已经调伏后,然后在施舍内物(日常必须品)。因为这二种施,获得种状态:一,永离一切看似存在的相;二,得正解脱。


  善男子。就好像人远行,身上背负着重担,非常疲劳。如果能施舍出去,反而快乐。施舍的人,遇见有求自己的人,施舍财物后,心生喜乐,也是同样的道理。


  善男子,智慧人常这般思惟:难道我还想把这些物品,跟着我带到后世中去吗?还不如先把它们施舍了。又当深观贫穷之苦,豪贵快乐(因缘)。所以系心,常乐于施舍。

 

善男子。若人有钱,遇见有求自己的,说没有或者缺乏的,当知这个人来世会贫穷、薄德。这样的人,就称之为放逸。

 

 

十一,贫穷人怎么施舍呢

善男子。那么没钱的人,是否可以说自己没钱呢?这个说法不对。为什么呢?一切人,都拥有(大自然的)水草。就算是国王,未必就能施舍。就算自己贫穷,未必就不能施舍。为什么呢?就算是贫穷人,饮食中也会留下残余。比如吃饭后洗器皿,这些洗碗水,也可以施舍给乞讨者,这也是福德。把一点点麦子施舍给蚂蚁,也是无量福德果报。天下没有穷到极点的人,谁没有一点点的麦子呢?哪个人一日只吃三捧麦子,就会死呢?所以一切人,都应该吃一半,还有一半施舍给乞讨者。


  善男子。有贫穷到极点的人吗?哪个人穷到赤身露体,没衣服穿呢?如果有衣服穿,难道不能撕下一条,施舍给人包扎伤口吗?难道没有一点点的钱财,施舍给人蜡烛吗?


  善男子。天下人,哪个人穷到连身体也没有呢?那么,如果有身体的话,看见他人在作福,就可以前往去帮助,欢喜不厌,这也是施主,也得福德。他或获得他人福德的几分,或和他人获得福德一样,或胜过他人的福德。缘于此,我(前世)被波斯匿王吃的时候,也咒愿,国王和贫穷人所得福德等无差别(两者都有施舍的方法)。


  善男子。如同有人买香,涂抹香、散香、烧香。又有人接触到这些香味,无论购买者、量者(量香长短者),都一样闻到了香味,没有差异。而这些香,也不会因为气味被人闻了,就失去毫厘。修持施舍福德,也是这样。无论多少、粗细,若是怀着随喜心,前去帮助。哪怕只是远远地见闻有人在施舍,心生欢喜。因为都是怀着一样的心念,所以得着的果报也一样,没有差别。


  善男子。如果自己没有财物,遇见他人施舍,心中又不欢喜,不相信施舍的因果,怀疑三宝福田,这就是贫穷。如果自己财宝多,生活的很自在。遇到良福田,对佛法难以生起因果信心,不能去施舍,这也是贫穷。所以智慧人应该根据能力多少,给予施舍。除了施舍,没人能得人天快乐,乃至无上安乐。所以,我在佛经中说:智慧人应这样观想,哪怕自己只剩一捧食物,吃了就能生存下去,施舍给人,自己就饿死。哪怕是这样,也应该施舍,何况自己还有很多?

 

   十二,智者观察施舍的前因后果

  善男子。智者应当这样观想,钱财是无常的。因为是无常的,所以在无量世中,失去、损坏、消耗减少,并没有得着利益;钱财虽然是无常的,如果能施舍出去的话,却能带来无量利益,那么为何吝啬不施舍呢?

 

智慧人又这样观想。若有人持戒、多闻佛法。缘于此,乃至获得阿罗汉果位;但是,虽然得着这果位,却不能阻断自己遭受饥渴等苦。若阿罗汉难以得着房屋、衣服、饮食、卧具、病药,都是缘于先世没有施舍(或者施舍的少)。破戒人,若是乐于施舍,这人虽然堕落在饿鬼道、畜生道,也常得饱足,没有缺乏。


  善男子,除了施舍,不能得二种果:一,自在;二,解脱。如果持戒人虽然得以生天,因为(前世)不修施舍,所以不能获得好食物、微妙的璎珞。若人想要得到世间快乐,乃至无上安乐,应当乐于施舍。

 

智慧人当观生死无边,享受快乐也是这样。所以,应当通过施舍,断除生死轮回,不在其中求享受快乐。

 

又要这样观想。就算有人很富有,天下都是他的。在其中享受无量快乐,但还是会感到不知足。所以,我应为无上安乐,去修行施舍,并不为了人天果报。为什么呢?因为(人天果报)无常,是有边际的。

 

(下文偏逻辑思维,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优婆塞戒经卷第四
施主诚心诚意有愿拜佛去,菩萨大慈大悲无拒烧香来。
《太上感应篇》136:施与后悔
改善财运的诀窍
普通人是女施主,好看的叫女菩萨
这个方法,可助你快速积累财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