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学习中的心态问题

前面几篇文章,讲过了'取相'与'取向',目的是让朋友们明白古代名帖是有生命、有个性的。名家的个性风格表现再方方面面 ,最明显的无疑是章法、结构、笔法,这三个方面问题以后我们会仔细探分析讲解

现在我要讲的是开始学习时的心理准备,也可以说是临帖时的正确的心态和思维,主要针对准备开始学习,和已经开始学习,甚至学习了很长时间,但效果不明显,遇到前进瓶颈的朋友们。我分三个方面来讲。

第一 放弃自我

你没看错,我是说放弃'自我'。

说起练习书法的目标,很多朋友都会想到,学习书法要写出自己的字体,就是创造出一个'某某体'。可以,这确实是一个目标,不过,必须知道,这是最高目标!初学者距离这个目标很遥远。不要在最初阶段试图保持自我,自己的书写习惯和创造出书法史上的'某某体'几乎没有必然联系。每一个人写字都有自己的笔体,笔迹鉴定家就是根据这个来判断某字是不是某人写的。如果这种属于自己的独特笔体算数,所有人都是艺术家了。

初学阶段需要的是技巧,所有留在书法史上的,写出自己字体的大家,都是有极高的书写技巧支撑的。天才如书圣王羲之,也是先学书于卫夫人,后来转益多家,至晚年才有大成。米芾何等自负,《海岳论书》把颜真卿、柳公权一通批,但是,他自己也说学书的经历是'集古字'而成家。王羲之几千年才出一个,米芾至少也是几百年才出一个,这样的天才尚且要学古人,磨练技艺今天的人们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动不动就自己创造了什么新字体,很多江湖书法就是这么来的。

江湖书法

没有技巧的自我风格在书法艺术上毫无意义!再说一遍,毫无意义!

放下毫无意义的'自我',把自己的一些错误书写习惯改进,提高书写技巧,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真正理解书法艺术的精要,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原来的一些习惯是错误的,自己原来抱有的一些想法会全面改变,

佛家说三种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

我们都会被各种繁杂的东西蒙住眼睛,蒙蔽心性。

追求艺术,刻苦修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找自我,发现自我的过程。当你的技艺如火纯青,一个真正的自己可能也就出现了。

第二,开阔胸襟

我们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会听到很多所谓道听途说的规矩、原则。但是这些又都对我们产生了各种影响。比如很多人会告诉你,写字要'笔笔中锋',非中锋就是错的。

中锋是一种常见的笔法,但显然不是绝对的、必须的。魏晋以来,几乎所有大家都是中侧并用的。只不过是中锋和侧锋运用的比例不同。

王羲之的书法侧锋应用较多。而颜真卿的书法中锋应用较多。

侧锋取妍,中锋苍劲,各有功用,各有千秋。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如果我们认真的读一读书法史,你会发现中锋的概念和对中锋行笔的提倡都是唐朝以后才有的。而唐以前,中国书法辉煌的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们追求天真烂漫,所谓'纯任天机'。没有谁提倡甚至死守一种笔锋。

还有,你可能听说过,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所谓学书先学楷书,而且这个楷书实际上就是指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的楷书,这个说法主要起源于宋,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是绝对的,以此入门,有利有弊。唐代楷书技法相对较多,追求结构平正,对于初学者有很多益处。

但是颜柳的书法强调两端,中间动作简单,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明清帖学的弊端,即所谓'中怯',

米芾就对颜柳的楷书很不赞同,斥责说:为丑怪恶扎之祖,自柳出,世始有俗书。

姜夔、包世臣、康有为等都对唐楷练习利弊进行了分析与反思。

从另一个方面讲,历史上两汉的隶书、魏晋的行书、草书都是书法史上的高峰,而那时候楷书还没有发展完善。书法家们没有楷书基础,一样创作出惊世杰作,一样立足于书法史的巅峰。

所以,种种传言,真是信不得。书法艺术是一座极为丰富的宝藏,想要学好,就要积累足够的资本。在初始阶段,吸收营养唯恐不够,怎能自入藩篱,自捆手脚。

要多听多看。不要急于形成判断。

当然,对于自学者,面对浩如烟海的书法遗存,面对今天书坛鱼龙混杂的局面,确实真假、优劣难辨。

给大家提供一个相对靠谱的路线,如果能找到中书协或者专业院校毕业这两个体系的朋友,多请教。

是不是说这两个体系之外就没有写得好的?不是,有,但太少,相反,这两个体系之外,大量的江湖书家聚集,野狐禅的东西遍地,让您误入歧途的几率比较大。中书协或者专业院校也不能说都好,但靠谱的几率确实非常高,起步阶段基本上不会把您带偏。

第三、寻找差距,解决问题

有的人临帖时间一长,就变成了完成任务。启功在书法教学中批评过这种情况。最后手写的熟了,可是有质量的技巧,没学到!

临帖不是为了完成多少遍,临帖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发现新东西,不断思考,不断改造自己的过程。如果自己没有改变,没有思考,那么临帖就成了机械化的抄书,效率极低。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很多时候会越临越找不到方向。而且,还有更严重的后果。人的肌肉是有记忆的,所以运动员要千百遍重复技术的动作,就是为形成肌肉记忆,最后行成习惯动作,能够随时自然地使出来。

不认真的临帖,不能发现真正的重点,而长期机械练习,形成错误的习惯,这就是所谓的'习气',一旦习气养成,将是非常不好改变的,因为肌肉的反应习惯已经形成,要改过来花费的精力很大。

所以书法老师都知道,教一个形成习气的练习者,还不如教初学者,一张白纸,反而好教。

怎么去发现新东西?孙过庭的书谱里有一句话:察之贵精,拟之贵似。一定要精细的去观察,精细的观察是临帖能临象的基础。

没有精察,不可能拟似。这个精细观察的过程,在书法中叫做'读帖',用阅读的方式去观察字帖的技巧、风格、气息等。有时候读比写重要,动脑比动手重要。

如果你曾经仔细读帖(注意必须是书法史上的名家法帖),你会发现,帖上的字有很多和你的习惯不一样的地方,如果你仔细品味一下,思考一下,你会发现古代名家高手的作品有很多出乎我们预料的地方。

如果你能找到很多这样的地方,那么恭喜你,临帖的第一步你是成功的。如果你找不到,那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你是个大天才,天生的大书法家,你的初始感觉和古代名家一致,那别人学三个月,你只需要学三天。(我见过今天书坛的大部分名家,教过从小学到老年人的所有年龄层,这样的人目前没见到。)这个概率说实话,很小很小。

另一种,就是你的观察能力,艺术感受能力都需要提高,出乎预料的东西不是没有,而是你没有发现的眼睛,没有敏感的艺术感知力。不过,不用烦恼,大部分人都如此,需要启发、点醒甚至棒喝。

比如我们看米芾的字,你有没有注意到,米芾的撇是从竖的右侧开始的?

米芾书法选字

孙过庭《书谱》的草书不是你想象的一笔完成,很多部位是断笔重新开始的,仔细看!

《书谱》选字

你也许会说,这样的地方太小了,太细节。有必要都重视到那么高的程度吗?我告诉你,真的有!孙过庭还说过一句话,叫做'纤维向背,毫发死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细节决定成败,一根头发那么细的差别决定了你的书法是高明还是平庸,是正确还是错误。

今天我们重点讲了临帖需要调整的心态和方向,临帖,如果你今天临帖,发现了一处自己和古帖不一样的地方,那你就及格了,如果你还能通过临习让自己有改变,那就是满分。

就是找到出乎与你的意料的东西。你平时所忽视的东西,而'大家名家却一直在展示,这个东西 就是你所缺的东西,学了这个,你就会弥补短板,增长功力。

关于临帖的心态问题,就讲到这里。三个重点:1、放下自我的偏执。2、眼界开阔,不要被传言拘束。3、临帖是个发现不同,发现问题的过程。发现了才能改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根权品评书谱第80讲 《授书论》尤宜慎诸
唐代书法盛况到底有多繁荣?用数据说话,给你一个更直观的盛唐
米芾失传的书法神作惊艳再现,改写书法史!
书协主席批判田英章书法误人子弟,毫无章法和笔法,没有创新性
《书谱》品评100讲(1)孙过庭:书法史上难得而少有的书法大家
“二王”书法的最佳传人,被誉为“唐代第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