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弘扬黄河精神

2011年省部级国考(QZZN最细致的总结)

时间: 2011-10-28 22:13

以前在申论板块发过,整理的不是特别好,现在重新修改一下发到蒙版,希望家乡的少年们一起努力!!
真题附件有传,是pdf的,word版的没找到,这个附件里是还有什么樊政的答案解析,没细看,刚找到的
因为我是在word上整理的,在QZZN上编辑成和word一样的格式比较费劲,将近一万字,基本都是手打的,觉得好就顶一下吧,欢迎拍砖!!
一、
1.“给定资料4”定道:“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请结合对这句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10分)

自认为这道题不仅要回答“三善”是什么,还要回答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单一的解释“三善”并不会得高分。
我的答案:
黄河的“三善”是指黄河善于淤积河沙,善于决口决堤,善于迁徙改道。这是由于黄河流域含沙量大的先天原因引起的,是黄河自身规律之所在,否则也不会有孕育中华儿女的华北大平原。
我们今后治黄,要严格遵循黄河的自身规律,从黄河的自身规律出发,科学治黄,让古老的黄河重焕青春,更好的服务中华儿女。
个人总结:
虽然即解释了“三善”是什么,又解释了黄河自身的规律所在,自认为对题干理解的还能凑合,但是解释的不清楚,最后废话较多,而且只写了140字,没有充分利用200字以内这个条件,对今后治黄的目标和方向没有阐释清楚。谈对策的时候因该从大局入手,笼统概括,毕竟200字的题想说明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后联系因该增强自己综合概括的能力。
华图官网答案:
“善淤、善决、善徙”即黄河经常性的淤积河沙,经常性的发生决口甚至河流改道,这是黄河自身千百年来所遵循的客观规律。
黄河的规律一方面发育了华北平原,构成了中国人生存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黄河也对群众构成威胁;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指示体现了对黄河规律的认识,最新的实践就是“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办好黄河水利造福人民。
华图培训班答案:
黄河自身规律主要是“善淤”,即黄河由于地质地貌等原因携带泥沙多,在中下游容易淤积堵塞喝道;“善决”指黄河容易决堤;“善徙”指黄河容易改道;千百年来经常如此。对于人类来说,黄河易淤易决易徙的特征既可以造福人类,但也可能对人类生产生活形成威胁。必须从遵循黄河自身规律出发,充分利用其特性,因地制宜。
华图答案总结:
不明白一个培训机构为什么会出两份基本答案(目前知道的是两种不一样的答案),先说官网上的答案。答案简洁明了,即解释清楚了“三善”是什么,又客观的分析了黄河自身规律以及黄河自身规律对人类造成的好的以及坏的影响,而且阐述了今后治理黄河的方向,答案短小精干,直击目标,自认为是所有答案中最好的。再说我参加华图培训机构时给的答案,“三善”解释的很详细,自身规律也阐述的很完整,但是对今后治黄的目标和方向没有阐释,比起官网上的答案有所不及。
中公的答案:
黄河自身规律主要体现在“三善”上。
(1)善淤指黄河易淤积。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之一,黄河携带的泥沙大量淤积河道,使黄河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
(2)善决指黄河易决口。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黄河公决口1590次,可谓三年两决口。
(3)善徙指黄河易改道。两千五百四十年间,黄河共改道26次,可谓百年一改道,由此冲刷出了华北平原,也导致黄河居民“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中公答案总结:
对“三善”解释的很清楚,但是么有说对黄河规律的认识,pass掉!也不知道是我对提干理解错误还是中公老师水准不行。
光华的答案:
“善淤、善决、善徙”是说黄河容易泥沙淤积、决堤泛滥、改变喝道,这是黄河流域自然风貌造成的,是黄河几千年来呈现的自然规律。
要客观看待这一规律,认识到如果对黄河治理一味修筑堤坝堵截,只会使河床不断淤高,不但增加治理的成本,还会造成更大的隐患。要善淤利用黄河泥沙多、容易泛滥的规律,在治理过程中不盲目堵塞河水,而是善用疏浚的方式,将大水和泥沙分流,以保证治理的切实有效。
光华答案总结:
“三善”解释的不错,但是认识不到位。记得培训时老师说过一句话,概括问题不应出现具体的事宜,因为字数有限,不知道有没有道理。光华的答案明显就有这类问题,太细化,阐述的不够具体,过于单一。
金路答案:和中公的一样,不过多说了,不知道谁抄谁的。
2.“给定材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10分)
我的答案:
一、 政治原因:皇室支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修建渠道及大堤。
二、 地理原因:所选位置河身较短,地势较低,行河路线优。
三、 自然原因: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少,而且这一时期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有湖泊洼地。
四、 人文原因: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导致黄河当时输沙量减少。
个人总结:
自认为逻辑把握的不错,条例清晰,关键点基本说明,但有的关键词语没把握住,如“牧进农退”。
华图官网答案:
(1)政府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治理黄河;
(2)王景治理黄河的措施得当;兴修黄河大堤和汴渠,选择河身较短、地势较低的较优行河路线,建设和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
(3)这一时期自然环境发生变化,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较少,下游分支较多,两侧又有较多的湖泊洼地,使黄河下游水患减少;
(4)社会人文环境发生变化,这一时期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使黄河输沙量减少。
华图培训班答案:
王景遵循黄河特性综合治理黄河,使黄河安澜800年,具体包括:第一,政府重视,投资巨大;第二,行河路线较优,使用的黄河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第三,疏浚汴渠,与江淮水道连为一体;第四,修建了黄河大堤;第五,开凿水门,使洪水灌入周边湖泊洼地;第六,黄河上游人口减少,中游牧进农退,植被得到一定恢复;第七,中游地区大暴雨较少,水患威胁小。
华图答案总结:
官网上的答案和培训班给的答案又不一样,培训班的答案比较细致,要点概括的全,比官网上的强,总体说要点基本都概括全了。
中公的答案:
(1)投入大,王景率几十万兵士民工,历时一年,用费亿钱。
  (2)路线优,王景所选的东汉故道河深较短、地势较低。
  (3)措施有效,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
  (4)河患较少。此期间大暴雨较少,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多湖泊洼地。
  (5)输沙量减少,因为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恢复。
中公答案总结:
条理清晰,要点全,便于阅卷老师观看。
光华的答案:
王景治河成效显著原因有:主观上,善于因地制宜,利用东汉故道合身较短、地势较低的便利引导河水;疏浚汴渠,使黄河和江淮水道连为一体,分水分沙;修建自荣阳至千程的黄河大堤,大力防洪;每十里在河道开辟一个出口,使黄河水灌到周边湖泊和洼地,疏解压力。客观上,王景治河后的几百年间,黄河上游人口减少,中游牧进农退,植被得到一定恢复,河流泥沙减少;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较少,降低了水患压力。
光华答案总结:
比较有逻辑,从主观和客观入手,但是概括的比较罗素,在一个自然段说明问题,显得有些臃肿,不便于阅卷老师找采分点。
金路答案:和中公的一样,不过多说了,不知道谁抄谁的。
二、“给定材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20分)

我的答案:
密西西比河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质污染、河沙淤积、湿地减少。美国政府修建了大量工程,但工程完成量不高;重视商业,忽略了对环境的破坏,没有全面规划,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依然存在。
亚马逊河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支流干涸,水质污染。巴西政府制定相关法律,但经常受到漠视,效果不明显。
尼罗河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质恶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埃(和谐)及政府全面统筹,高度重视,建立人工湿地,水质大幅度提高,效果明显。
我国治理黄河应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全面统筹规划,遵循黄河自身规律,保证每个项目按期完成。同时制定晚上相应法律法规,加大执法惩治力度,用法律的强制手段约束破坏黄河神态环境的行为。
个人总结:
将各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和各国政府的治理措施概括的比较准确,但是比较啰嗦,用的字数太多,导致在写我国治理黄河的启示的时候字数太少,概括的适应一定要短小精干!
华图官网答案:
密西西比河因过度开发,导致水质污染、湿地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虽然美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治理,但执行不力,治理工程建设滞后,同时缺乏考虑整体规划。亚马逊河流域由于森林砍伐、农药化肥污染等原因,生态系统受到威胁。对此,巴西政府制定了专项法规,但宣传不到位。尼罗河流域曾经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埃(和谐)及政府科学规划,建设人工湿地工程,有效治理水质污染,逐步恢复尼罗河生机。
以上案倒启示我们治理黄河,要坚持统筹规划,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好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具体说来,就是要:第一建设人工湿地工程,保护森林、草原等植被,有效治理农药等造成的水质污染。第二,制定专项法律,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第三,加强宣传,营造全民关注环保的良好氛围。
华图培训班答案:
因过度开发,密西西比河等流域产生了水质污染等生态危机。各国政府积极行动:美国十分重视,单缺乏全面规划;巴西指定法律保护森林,但执法不力;埃(和谐)及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综合治理,初见成效。
这启示我们,治理黄河要统筹规划,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第一,总体规划,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第二,依法治黄,完善法律,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第三,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评估体系,在对生态环境现状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建设人工湿地工程,保护植被,进行综合治理。
华图答案总结:
先说官网上的答案,最严重的错误,字数超了!一个著名的培训机构居然能范这种问题,难以理解。其次,和我的答案一样,生态危机和治理措施概括的太啰嗦。启示因为超了字数,写的还能凑合,我感觉再让我多写50个字,我的答案也很完美。再说培训班的答案,概括的太笼统,感觉阅卷老师会找不到采分点。启示写的不错。
中公的答案:
我国可以从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遇到的危机和治理措施中得到如下启示:
(1)密西西比河:要及时完成计划工程;考虑大坝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考虑航运与其他活动的相容性;必须解决泥沙淤积问题,并减少渠化、船阀、大坝等设施对泥沙冲击的拦截,关注湿地减少的问题;全面规划,整体考虑航运和环境的关系,从根本上综合治理。
(2)亚马逊河:合理开发森林,拒绝过度砍伐;减少肥料和农药对河流的影响;保证相关法律的严格执行。
(3)尼罗河:预先估计人口增长对河流可能造成的影响;减少工业、农业、生活废水的排放;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治理;对河流、湖泊的治理不仅有利于周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对整个国家也有示范作用。
中公答案总结:
一个字,乱!启示不像启示,概括不像概括。这样的答案怎么能成为一个著名培训机构的标准答案。
光华的答案:
密西西比河开发以防洪和扩大航运为主,未能将开发与流域生态保护统筹规划,导致水质污染、防洪效果不佳、航运相容性较差、泥沙淤积严重、湿地减少等问题。亚马逊河流域,周边居民为农业生产砍伐森林,且使用大量肥料和农药,造成水质恶化,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但没有切实执行。尼罗河流域的曼扎拉湖由于排污缺乏治理严重污染,后通过建设人工湿地等措施恢复了环境质量。
上述事例对治理黄河的启示如下:一是在治理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开发与环境的关系,防止环境破坏。二是完善法律并加大执行力度,保护两岸生态环境。三是对重点水域进行综合整治,通过人工湿地等方式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光华答案总结:
感觉还不错,概括启示都比较全面。
金路答案:和中公的一样,不过多说了,不知道谁抄谁的。
三、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材料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请参考“给定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要求:(1)切合主题;(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3)不超过400字。(20分)
我的答案:
古老的母亲河,孕育着世代中华儿女;滚滚东逝的黄河水,见证者伟大祖国的兴衰;金灿灿的黄河沙,培育了我们的粮食和庄家。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反”。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从青藏高原横穿8省流入渤海,时而平静,时而汹涌,犹如一条巨龙盘旋于中华民族的版图之上。
黄河文明,中华文明的伊始;黄河流域,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从古老的石器时代,到当今的小康社会;从久远的夏王朝宫殿群,到故宫颐和园;从中华民族被侵略的辛酸,到当今社会的蓬勃发展,黄河,无时无刻不在鼓舞着中华儿女前几的步伐,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发展。
然而今天,伟大的黄河母亲病倒了。河流断流,污染严重,水质超标。作为一个中华儿女,于心何忍。我们应当从自我做起,自觉保护黄河健康,积极同污染母亲河的行为作斗争,不仅要让母亲河重焕青春,还要让母亲河更好的造福她的子女。
黄河精神,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一中奋发图强的精神。黄河流域,一个个鲜明的历史故事引出的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至今还留在我们心间,他们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黄河母亲的骄傲,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在黄河精神的引领下,中华民族必将繁荣富强!
画图官网答案:
《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内容要点:
1、介绍黄河的源头及其流经地
2、以壶口瀑布为例,介绍黄河的自然景观
《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内容要点
1、古代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印记如宫殿、青铜器、甲骨文等
2、介绍黄河流域出现的历史伟人
3、介绍黄河流域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如:秦腔、豫剧等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的内容要点
1、介绍历史和当代黄河的治理情况
2、介绍历史和当代黄河的开发情况
3、介绍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总书记、总书记关于黄河治理和开发的思想和做法
《黄河精神万古传》的内容要点
1、指出黄河精神的内容——在治理和开发的过程中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号召人们维护和发扬黄河精神
华图培训班答案:
关于黄河宣传手册的内容要点
黄河之水天上来:一,黄河源流。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源头和流经地。二,黄河景观。以户口瀑布等为例。
黄河与中华文明:一,中华文明的印记。如宫殿、青铜器、甲骨文、秦腔、豫剧等。二,地杰人灵。介绍黄河流域出现的历史伟人,如荀况、卫青、吉鸿昌等。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一,黄河脾气。介绍黄河的“善淤”、“善决”、“善徙”特性。如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等。二,古人治理黄河。如大禹治水、王景治黄等。三,今人治理黄河。介绍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对于黄河智力开发的关怀和重视,以及建造的工程,如修水库等。
黄河精神万古传:一,弘扬黄河精神。即适应自然又征服自然,在治理和开发过程中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强不息等。二,传承黄河文化。如发展文宣、旅游等。号召广大青少年作为黄河子女,要进一步弘扬黄河精神,让黄河更好地为中华民族造福。
中公的答案:
黄河,从青海发源,向东途径四川、甘肃等8省注入渤海,有着源头海拔高,流经面积广,所经地势变化大,水流落差大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自然景观。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我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和最初的王权--夏王朝在这里出现,秦腔、豫剧等戏剧艺术形式在这里成形和发扬,一大批历史人物、文化巨匠在这里生生不息,这些都奠定了华夏文明的根基。
  在黄河文化演进发展的过程中,对其治理与开发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当代黄河防洪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了黄河的水流资源,灌溉面积增加;人工改道,使黄河三角洲成为鱼米之乡,但是当下污染严重和含沙量高已成为黄河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给其下游地区带来灭顶之灾。
  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承载着博大、包容、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绵延不绝,流传至今,作为黄河儿女,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黄河精神发扬光大。
光华的答案:
和华图的答案差不多,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只给出了作答要求,就不打了。
金路答案:和中公的一样,不过多说了,不知道谁抄谁的。
统一分析:
这道题我个人感觉培训机构给出的答案都一般,题干中明确说明,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便于青少年阅读和理解的,便于宣传的,而参考答案只是一味的强调要点,忽略了是宣传材料这一要点,感觉不像是宣传手册,而是将乱七八糟的东西罗列出来,更像是一篇说明文,不知道我的理解有没有道理。这道题我自己答出来很不满意,感觉总是答不在点子上。
四、“请参考给定材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我的答案:
让黄河精神洒遍祖国大地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条见证堂堂中华五千年文明兴衰的历史长河,一条鼓舞中华儿女奋发图强的精神长河。黄河精神,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在中华民族受侵略是,在中华儿女有困难时,古老的黄河,犹如启明星一般,指引着人们的方向,照亮人们的前程。
弘扬黄河精神,首先应当以保护好黄河为前提。曾经健康的孕育着中华儿女的母亲河,现在已是遍体鳞伤。河流断流,水质超标,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繁。相信大家对98年的特大洪水还记忆犹新,如果黄河是一条灾河、难河,黄河精神怎么能够得到弘扬。保护黄河,公民应从自我做起,用舆论监督哪些破坏黄河健康的行为;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做到排污不超标;政府引导全局统筹规划,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治力度。保护治理黄河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靠长效的机制来实现。同时开展各项恢复黄河水文状况的项目工程,并保证按期完成。只有让黄河不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才有了弘扬黄河精神的前提。
弘扬黄河精神,其次应当以使黄河更好的服务于民为基础。遥远的古代,黄河用她金灿灿的黄河水以及沉甸甸的黄河沙孕育了古老的中华儿女,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化。那是的人们都对黄河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黄河给了他们生存的条件。要想更好的弘扬黄河精神,必须让黄河更好地服务于民,让广大人民群众记住黄河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这样弘扬黄河精神必定事半功倍。政府应从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修建大量利民,如水力发电及旅游景观,只有让黄河造福于民,才有。弘扬黄河精神的基础。
弘扬黄河精神,最后应该着重从祖国下一代教育。祖国的下一代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发展发展的保障,祖国的未来必须靠他们来书写新的篇章。政府应修建与黄河精神有关的历史场馆,为弘扬黄河精神提供物质帮助;教育部门应把与弘扬黄河精神有关的文章写入教材,为弘扬黄河精神提供文化帮助;学校应带领学生参观与黄河精神有关的博物馆以及组织与弘扬黄河精神相关的活动,为弘扬黄河精神提供净胜帮助。只有着重从祖国下一代入手,才有了弘扬黄河精神的保障。
千里黄河,波涛汹涌,带着中华儿女坚定不移的奋斗步伐奔逝东海;中华儿女,带着满腔热情辛勤耕作在黄河流经的土地上;黄河精神,无时无刻不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奋斗。“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要加大对黄河精神的宣传力度,坚持可持续发展,让黄河精神指引我们的发展方向,让黄河精神见证我们的发展成果,让黄河精神洒遍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华图官网答案:
弘扬黄河精神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源自念青唐古拉山的黄河,从远古以来孕育了中原文明,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摇篮,一代天骄毛泽东终其一生对黄河怀有敬畏,他曾说:“藐视什么也不能藐视黄河——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哪!”千百年来代代先辈在治理黄河洪灾与泥沙的奋斗中,层层累积形成了黄河精神,这是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世世代代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历史长程中,必将不断放射出耀眼的光辉。
黄河曾经以她丰饶的乳汁哺育了华夏文明,给两岸以灌溉,也给诗人以灵感,唐诗汉赋、歌曲绘画,无数动人的辞章都与黄河有关,黄河的平均水量为580亿立方米,占中国总水量的2%,是长江的十七分之一,却养育了全国12%的人口,灌溉15%的耕地,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不可磨灭,但由于黄河两岸生态变化和经济建设的影响等因素,黄河污染日益严重,黄河活力日益枯竭。近一年来,黄河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忧患之河。
为全面治理黄河,使母亲河再现生机与活力,2004年1月12日,黄河水利委员会李国英主任提出了以“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终极目标的“1493”治黄理论框架体系,即:一个终极目标、四个主要标志、杂条治理途径、“三条黄河”建设,在推进“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黄河治理新工程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弘扬黄河精神,确保黄河治理工程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黄河精神永远都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仅丝毫未磨损它的深刻内涵和神奇魅力,而且愈加凸显它鲜明的时代价值。在建设“三条黄河”,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治河目标的今天,要践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就要大力发扬“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不断开创各项治黄工作新局面。
新中国治黄60年的辉煌业绩证明:伟大的理想信念必须产生强大的动力,坚定的信念必然激发不懈的追求和坚强的毅力,确立了治黄新理念就有了坚定的奋斗目标,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治水新思路,实现以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作支柱。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要把强大的精神动力同先进的理念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与新世纪黄河实际的治黄道路。按照“1493”治黄体系,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终极目标;“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四个主要标志;减少入黄泥沙的措施建设,流域及相关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有效管理,增加黄河水资源量的外流域调水方案研究,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制定黄河下游河道科学合理的治理方略,使下游河道主槽不萎缩的水量及其过程塑造,满足降低污径比使污染不超标的水量补充要求,治理黄河河口以尽量减少其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是九条治理途径;原型黄河、模型黄河、数字黄河“三条黄河”治河体系是三个有效手段。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任重而道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弘扬黄河精神,不断开拓创新,探索治黄新路,积极建立有利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体制机制,持之以恒、不懈奋斗,一定能够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为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永续发展筑就最牢固的根基!
个人总结:
个别培训机构的大题答案我就不往出打了,如果有文字的我就复制上去,一个字一个字打太累了,如果童鞋们想看的话自己当对应网站的官网上看。
题干中明确指出,是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所以文章一定要围绕弘扬黄河精神来写,华图官网的答案,又是一个基础的严重的问题,字数超了!挥挥洒洒写了1400字,这让我情何以堪,超出300字,号称全国公考第一大培训机构的华图,接二连三范这种错误,还舔着脸说标准答案,你这不是坑爹么,你这部是坑广大读者么。看了那么多字的答案,我都不想自习看,粗略看了一些,感觉太散,没条理,主题不明确。再说光华的答案,哥们,跑题了!通篇写如何治理黄河,只字不提弘扬黄河精神,光华给出的答案用一个数字表示——2!照样是坑爹的答案。所以广大坛友不要认为辅导书上的参考答案就是标准答案,参考答案照样坑爹!
整理完了,各大培训机构的答案参差不齐,有的好有的坏,所以不要相信所谓的标准答案、参考答案,那些只能做参考。更不要迷恋所谓的模拟题,模拟题是培训机构处的,答案也是培训机构给的,所有答案都一样,没有参考价值,临近考试的时候可以拿来练练手,平常就不要钻研了,多研究研究真题,比较实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部级申论参考答案
探寻黄河文化地标
黄河“变形记”:流经济南166年终成“幸福河”
黄河!今天您给您的孩子普及黄河的知识了吗?
黄河,我亲爱的母亲河/ 文:张婉茹(第1304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5.《黄河颂》导学案和同步练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