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比较
孔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比较  

    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最为著名的教育家;而陶行知则是中国近现 杰出的教育家之一 ,要对中国古今教育思想有所了解,认识孔子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看来是颇基本的。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是中国教育史上最为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有极重要的影响,被世人尊称为万世师表,亦是中国古代开创私人讲学的教育家之一,其所建立的儒家学说自汉以后亦成为中国历代教育和文化的核心内容,要学习和了解中国教育的历史,就不能不对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所了解。

    陶行知(1891-1946)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教育家之一,是五四运动以后具有影响力的人民教育家,他既批判中国传统的旧教育,亦反对洋化教育.他所建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不单体现了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色,亦大大推动了近现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影响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主流思想。故此,要对中国古今教育思想有所了解,学习和认识孔子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看来是最起码的。此文尝试在描述两者生平的基础上,以比较的方法去分析两者在教育主张,教学看法和教学哲学等三方面的异同,对这两位中国古今教育家的思想有较概括的了解。

    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於春秋末期.孔子小时生活於当时文化中心的鲁国,有"周礼尽在鲁"的说法,这使孔子从小就受到西周传统文化的薰陶,崇拜和响往西周教育与文化,他虽自小便立志当官,好学不倦;可惜仕途不大顺利,约於三十岁时,他看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故冲破学在官府的桎梏,投身兴办私学,实行"有教无类"。孔子亦曾率领弟子到过周,齐两国,一面了解民生和政治;一边以随问随答方式讲学,指出"学而优则仕",并提倡"仁"和"礼"作为做人和从政的道德标准,五十一岁的孔子回鲁国作地方官,至五十六岁升为代理宰相,政绩裴然;但亦因此被迫下台。於是他又专注教学授徒,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漂泊了十三年,及至六十八岁才返回鲁国,自此以后便专心从事教育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的工作.后世所流传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差不多都是经孔子搜集加工才得以保存。此外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弟子三千多人。当中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者有七十二人,而《论语》一书则是其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资料。

    陶行知,原名文浚,后改知行,行知.他小时受惠於教会学校,至1914年毕业於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他初入伊利诺大学攻读市政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为杜威的中国学生之一,1917年回国应聘於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议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并於 1926 年起草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提出了"教育必须下乡,知识必须交给农民".他身体力行,一年后创办了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实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主张.1932年又於上海创办了上海工学团,以"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的宗旨来办教育,除了鼓吹学科学外,亦创立了小先生制和"即知即传"的教育方法.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於1939年在重庆,为难童创建育才学校以补偿普及教育中的遗憾,提出培养学生做"人中人"不做"人上人";并提倡解放儿童的创作力.1946年,他又建立重庆社会大学,提出新大学之道:"在明大德,在亲民,在止於人民之幸福."从他一生推动教育普及的实践中,可见陶行知先生确实是中国现代史中最著名的人民教育家。

    教育主张的比较:

    孔子和陶行知对教育有不少的主张,为了便於比较和分析,此文用教育哲学的角度将他们两人的教育主张;归纳於教育的定义,目的,内容和社会功能四个方面。

从表一中发现孔子和陶行知都视教育为治理社会国家的一个重要手段,孔子提出庶富教治国三步骤,指出不教而杀谓之虐,肯定了教育对管治人民和国家的重要性;而陶行知则明确教育是为改造社会而设,他认为教育人,能达至天下为公的社会.但在教育的目的方面,两者都有不同的侧重.孔子所提倡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一套士人教育观,带领了不少后世儒家学者以做官为个人学习目的;反之,陶行知因有受西方平等文化的薰陶,加上面对日益衰落的中国社会,深感教育的目的是要让所有受教育者能自主和明理,做自己和国家的主人。

    孔子和陶行知教育主张的比较

    教育的定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论语说文)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1939,见《文集》,页694)

    教育的目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学也,禄在其中矣(论语灵公)

    我们要教人,不但要教人知其然,而且要教人知其所以然(1936,见《佚文》,页99)

    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1945,见《文选》,页306)

    教育的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主张习六艺六经

    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1935,见《文集》)

    主张教育要学习科学,创造和民主教育的社会功能

    "不教而杀谓之虐"(论语尧国)

    提出"庶","富","教"治国三步骤(论语子路篇)

    教育为改造社会而设,为教育社会人才而设(1918,见《佚文》,)

    教育为公,以达到天下为公(1945,见《文选》,页306)

    教育内容方面,孔子因自小受周礼的薰陶,深感先贤古人的言行是榜样,故主张以西周的六艺六经为教育内容;而陶行知却是一名积极反对传统八股的教育行动家,其所提倡活用书,让学习者学习科学,创造和民主等都具备了创新的意义.最后,在教育定义方面,陶行知将杜威主张的教育即生活,改变为生活即教育;指出生活决定了教育的环境,实际的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而教育的意义亦在於改善生活,其教育的定义与生活紧密联系;然而孔子的教育定义则只围绕著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指出教育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并能使学习者得到增值的效果.当中一个强调教育与环境的关系,而另一个视教育为一独立完整的过程.总言之,孔子和陶行知两人的教育主张皆重视教育的功能和其目的性,然而在教育的定义和内容上,却有所不同的侧重。

    教看法的异同

    在教学方面,孔子和陶行知都各有一套看法,当中孔子对教学的看法,为二千年来中国教师对教学的取向提供一个基础。

    孔子在教与学的主张至今仍为教育工作者所乐道;他所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不耻下问和学思合一等教与学的方法和态度,皆适用於现今的教学环境,这充分体现出孔子一生在教学实践的经验和心得,是历久常新的。而陶行知在教学方面的看法却只侧重与做的结合;他主张教学做合一,指出如何做,则如何教,亦如何学.并提出以即知即传的方法来推广教育;他亦不屑伪知识,故倡导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至於孔子和陶行知对教师的取态,则有相近亦有相违之处,孔子倡导教师身教的重要,指出其身不正其令不行;并提出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而陶行知虽然要求教师要做改造社会的灵魂和教学生去学;但他却突显出师生的平等,提出师生要共教,共学,共做和共生活。此外,有关学生学习的作用和成果方面,孔子和陶行知亦有根本性的分歧。首先,孔子视人有高低之分,他期望学习者能透过教育获得士人的道,德,仁,艺等特质;并提出教育对过高和过低的人来说是无效的。但在陶行知的心目中,所有人皆可受教,无分彼此,而每个人教育的成果是要人皆有民主和自治的能力,这与现代社会的基本需要是一致的。最后,有关学校的看法,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认为生活的环境亦是学与教的场所;这论点对当时中国教育的不普及和教育资源不足,是有积极的意义的。而孔子在春秋时代亦看到西周的秩序荡而无存,官员已不能把持教育,加上各地诸侯管治的需要,私学便随之而起,事实上,孔子亦是推动中国古代私学发展的重要人物。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孔子和陶行知在教育的看法,基本上是异多於同,要分析个中的原因,看来要从更高的层次比较孔子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认识
此心光明,亦复何求!——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至圣孔子]
教育家箴言(一)
教师节特辑 | 圣贤师道,古来有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