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古道今 | 杨绛的纯真年代:在振华和东吴求知若渴的学习生涯(二)

yáng jiàng

前言

苏州之于杨绛先生的意义,除了在庙堂巷与家人相伴的美好时光外,第二个重要意义是她在苏州度过了人生中求知若渴的年岁。

第一章

杨绛的父亲1923年带领全家从上海搬离,定居苏州后,正在上海启明读书的杨绛姊妹也转学到了苏州。

当年暑假,父亲杨荫杭就提前请杨家的“大教育家”,即杨绛的三姑母杨荫榆为杨绛和三姐在苏州选学校。三姑母是有名的教育家,中国历史上首位国立大学女校长,姑母起初选中的是她自己的母校——苏州景海女校,一所不错的基都教会学校,还带两个侄女报了名。

▲振华女中校门,为中西合璧建筑,硬山屋面,哺鸡脊,青砖墙面,罗马柱,弧形拱门,整座大门造型颇为简洁,现无存

可是几天后,三姑母被振华女校校长王季玉先生请到学校去演讲,她深深地为振华的育人氛围而打动,随即又改变主意,说振华比景海更好。于是杨绛和三姐便插班考入了振华女校。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王谢长达女士(1848-1934)与友人陈星昭、蒋振懦等人捐募千余元,怀着一腔报国、强国的情怀,于1906年创办女学,定校名为振华女校,旨在振兴中华。振华女校是中国最早的女校之一。王谢长达女士曾说,女孩子接受教育,中国才有望振兴。

▲王颂蔚(左)和王谢长达(右)

女校创办伊始,就得到了堪称现代教育奠基人的章炳麟(章太炎)先生、蔡元培先生的大力支持,二位先生还亲任校董。此外,社会贤达、各界名流李根源、叶楚伧、竺可桢等也出任校董,过问校政。

此后几十年,振华作为一家本地人士创办的私立学校,因其进步的教学思想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声名远扬,培育了不少英才,如高能物理学家何泽慧、女科学家王明贞、妇产科医学专家王淑贞、作家杨绛、著名记者彭子冈、社会学家费孝通……

▲位于十中西花园北部的季康亭

上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曾赞誉“振华女中是数一数二的学校,是振兴女子教育最早的先锋。”这所规模不大、成绩斐然、影响深远的女校成就了教育史上的传奇。

第二章

杨绛入振华时的校长便是王季玉先生,即王谢长达女士的三女儿。季玉先生早年留学美国,获得生物学硕士学位,1917年回国,因母亲年岁已高,决定承其母志,把振华女校继续办下去。

▲全心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王季玉女士

当时的振华校舍,在苏州十全街,是第一任校长王谢长达女士的王家老宅,还加盖一片简陋的建筑。加盖的工程质量不高,上课时屋顶还会掉下灰来。

杨绛初入振华,见校舍破烂不堪,根本没法和启明比,想起高大又气派的启明,她喟叹说:“由上海启明转学入振华,就好比由北京师大附小转入了大王庙!”

▲杨绛先生书写的“实事求是”,坐落在现在十中的校园里,落款是“杨绛敬録”

杨绛儿时,小学是在北京国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小读的,后来父亲杨荫杭遭遇官场风波,无奈返回无锡,还生病了。母亲唐须嫈又要照顾丈夫,又要料理家务,没有太多时间管孩子们,只好把她们都送到了距离家近的大王庙小学,该小学极其简陋,唯一的老师不止学问差,还打骂学生,杨绛仿佛从“天堂”掉进了“地狱”。

因为初来乍到的不适应,杨绛有过短暂的苦恼,但她在后来的学习和生活实践里,渐渐发现和体会到了振华的种种优点和长处。这所女校虽条件简陋,但教育理念极其先进。王季玉先生除了主持校务,还给学生上课。她办学有方,想方设法延聘名师来校任教、讲学,教科书采用的也是外国中学教科书的最新版本。

▲王季玉校长雕像

振华的学风朴素务实,提倡劳动,讲究自我治理,比如让学生扫地、擦桌子等,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学校建有自治会,杨绛还担任过自治会的会计,高中部长,英文会长,演讲会长等。她在各方面都学到了本领,不止独立生活的能力得到强化,还锻炼了人际交往、组织活动的能力。

在振华,同学间很亲熟,师生间也很亲近。平时,校长老师与学生们相处时间很多,共同进餐,平等交流,气氛很轻松。王校长很喜欢聪明有灵性的杨绛,常常和她同桌吃饭,每次从家里带来菜肴,自己取一勺,分给周围老师同学各一勺,其余全留给杨绛吃。

▲1928年,杨绛在苏州振华女校毕业前的照片。从左至右依次为:钱逸珍、杨季康、李淑娟、沈淑、蒋宪璇。

虽然初来乍到,杨绛依然孩子气,调皮,时常玩些幼稚可笑的把戏。比如她课上贪玩,老师也看出来了,教高中《说文解字》和《诗经》的孙伯南先生常宽容地说:“嗳个(苏州话,这个)小妹妹又在白相(玩儿)哉!”

不过后来逐渐长大,她便不再贪玩,开始痴迷读书了。生病不去上课时,她在寝室偷读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同学知友蒋恩钿向她推荐《寄小读者》和苏曼苏等人的作品,她也全读了,假期更是耽于读中文书,还和父亲交流心得。

▲1927年5月出版的《苏州振华女学校刊》上发表的杨绛写的诗歌《斋居书怀》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读书上的功夫,已让杨绛在文学上初显才情。1927年《振华女学校刊》第一期就发表了杨绛的两首五古诗,《斋居书怀》中“世人皆为利,扰扰如逐鹿。安得傲此游,翛然自脱俗”洋溢着她淡泊的心志,《悯农诗》里“今年复明年,嗷嗷皆哀鸿。世事舟移壑,天道太不公”透露出她悲悯的情怀。

杨绛在振华女校读完了初中和高中,用五年时间修完了本来6年的中学课程,1928年6月她从振华女校提前毕业。杨绛心心念念进清华大学的外国语文学系,但那年刚收女生的清华却没到南方招生,她因此与清华失之交臂。

▲1926年, 振华女中考上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学生和校长王季玉合影

不过她很快得到命运的垂青,同时收到了两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分别是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东吴大学。她最终选择了东吴大学,从此在象牙塔里开启全新的生命建构。

第三章

杨绛初进东吴时,还比较害羞,梳了个娃娃头,不料却被称作“洋囡囡”(也因为她姓杨),以此闻名全校。“最是看君倚淑姊,鬓丝初乱颊初红”就是有人给她做的旧体诗。

东吴是一所教会学校,除了注重知识灌输之外,课外活动繁多,还比较重视体育锻炼。一向文静的杨绛积极参加校内各种活动,演讲会、文学社、校球队都有她的身影。1929年《东吴年刊》中有一张“东吴大学女子篮球队”的合影,前排第一人便是她,照片中的她,正值青春,朝气蓬勃。

▲1928年杨绛考入东吴大学,图为“东吴大学女子篮球队”的合影,杨绛为前排左一

在东吴,杨绛收获纯粹的友谊,她们长久地保持联系,成为一辈子的朋友,比如好友周芬,朱书清等。纯真年代里,她们一起在校园里漫步,一起参加演出,谈论各种新思想……

杨绛记性强,悟性也好,是班上的“笔杆子”,中英文俱佳,学业成绩一等。三年级时,王季玉校长还竭力为她争取了一份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名额。但当时的杨绛不忍增添父母的负担,主动放弃了这个宝贵的机会。

▲1930年《东吴年刊》登杨绛先生的文章

杨绛在东吴读的是政治,实则一心想攻读文学。1931年冬,大学四年级时,学期将终,学生罢考,学校因闹学潮停课。眼见开学遥遥无期,为了顺利完成学业,杨绛毅然北上京华,和朋友一起考取了燕京大学,就在准备入学时,她临时决定去心心念念的清华借读,终于圆了清华梦。

第 四章

求学生涯对一个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影响深远且恒久。苏州在杨绛记忆中,也因此有着不可磨灭的美丽印记。

从12岁初入振华,到21岁东吴大学毕业,苏州读书求学的十年光阴里,杨绛从少年走向青年,这是她人生最重要的一段里程。在这期间,杨绛完成了思想的渐趋独立,重塑了人生观,培养了读书观。

我想这也是走过岁月山河的杨绛,对母校,对苏州一直都念念不忘的原因之一吧。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拟稿:原创作者投稿

审核: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绛的苏州记忆
钱钟书离世后,昔日情敌费孝通常登门探望,杨绛:你不要知难而上
被鲁迅痛骂的杨荫榆,死前被两位日本人带走,木匠目睹被杀过程
杨绛先生今晨去世 | 曾在苏州度过求知若渴的少年时光
钱钟书去世后,暗恋杨绛的费孝通前来探望,杨绛:别再知难而上了
纪念杨绛先生诞辰:一方水土一方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