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猜谜遍申城——老上海猜谜轶事琐谈

      上海的猜灯谜活动由来已久。据明代都穆所撰写的嘉定方志《练川图记 · 风俗》记载:

上元,采柏叶结棚门外,放灯甚盛。有楮、绢、琉璃、麦秆、竹丝诸品,皆绘人物故事及花果禽鱼之状。又有楮剪人物,以火运之者,曰“走马灯”。藏谜而商之者,曰“弹壁灯”。

      都穆(1458—1525),字元敬,明代弘治进士,金石学家、藏书家,乃海上名士陆深的岳丈。由此可见,至少在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4),猜射灯谜已经成为上海地区元宵灯节期间,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了。似乎当时仍是沿袭着宋时留下的习俗,在灯节的花灯上粘着谜条,供人猜射。也许是为了让观灯的游人的活动空间更大些,这才想出了将灯贴在壁上再粘谜条的“壁灯”来。于是产生了“弹壁灯”的名目。我想,“弹”,在此应作为动词,是“射”的同义语,也就是猜射灯谜的意思。因为灯谜比较难猜,因此博得了“文虎”或“灯虎”的雅称。

《图画日报》中的《打灯谜》图

      到了清代,猜灯谜更是成了各种节日里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为了助兴,出谜的人常在谜灯之下放置各种“彩头”(即奖品),大多为笔、墨、纸、砚、巾扇、香袋、果品、茶食等物,如果猜中则可当场检取。这些情况,在上海图书馆藏的康熙刻本《嘉定县续志》里记载得明明白白。有关清中叶沪渎猜谜的盛况,我们可从前辈谜家叶友琴的《沪城射虎记》一文中,领略一二:

自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十三年(1874)间,上海泉漳会馆火神庙,时有灯谜,每岁一二次。邑庙(即老城隍庙)'一轮月’笺扇店,每年元宵,亦挂谜征射。光绪纪元,沪城豫园之'玉泉轩’中,灯谜最盛,可称谜坛谜社。……嗣后在光绪中叶,时有悬谜。邑庙每逢元宵及城隍夫人诞辰,即三月廿八日,悬谜征射。平时花朝月夕,或有一二次悬谜。城内外他处亦有悬谜,如在陈公祠、豫园、玉泉轩茶馆、老文元笔店、东乔家浜郁宅、佛阁酒酿摊、曹家湾等处。……又,每逢七月半,在四明公所悬谜。

      彼时举行猜谜活动的时间,已不限于在元宵佳节了,延伸至“城隍夫人诞辰”(农历三月廿八日)、“百花生日”(农历二月十二日)和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的“花朝月夕”和“中元节”(农历七月半),地点更是遍及沪城街巷市肆了。更有甚者,当时有许多爱谜的人士,推波助澜,踵事增华,纷纷自备奖品在各处设谜,供市民取乐。叶氏文中还列举了他们的名字,如“顾霖周昆仲之在得月楼项飞云笺扇店等处,徐岫云之在徐园、点春堂等处,徐君贯云昆仲之在布业公所……王君引才、王君焕功、杨君聘渔之在西乔家浜,倪载君之之在三马路某笺扇店,王君小竹之在侯家浜寓中,林步青之在斜桥西园”等地悬谜征射,彼时海上的谜事活动真称得上猗欤盛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名园徐园的第二代主人徐贯云(仁杰)、徐凌云(文杰)昆仲,他们都是雅好灯谜的书画家,每逢春秋佳日,常在叉袋角康脑脱路(今康定路)5号徐园新址举行射谜之戏,以娱宾客。清末出版的《图画日报》第四十八号上的《上海之建筑 · 徐园》,还特地刊出了徐园猜谜的新闻图画。上海《文虎》半月刊上,叶友琴尚有一篇《徐园射虎记》,就详细地记录了他当年躬逢盛会的情景。

萍社社员作品集

      叶友琴还在文中列举了许多他射中的谜条,幸亏此文让我们得以一睹海上谜坛前贤们佳构的风采。例如:“再醮”,卷帘格,打《诗经》一句,谜底为“室人入又”(注:按格法,逆读作“又入人室”,作“又嫁入人家”解);又如:“平原君选上客十九人”,打成语一句,谜底为“一毛不拔”(注:别解为“就一个毛遂不选拔”,事见《史记 · 平原君虞卿列传》);再如有一条底藏谜格的集锦式灯谜,谜面别致,以书启形式:“受业赓环致书教习,星期之夜髡语(即隐语,灯谜)候光”,打昆曲剧目十,谜底为“《胖姑》《寄信》《送女》《学堂》《请师》《相约》《七夕》《观灯》《虎寨》《脱靴》”。这条谜的谜面的意思是:一个叫“赓环”(别解为“杨玉环第二”;环肥,故扣“胖姑”)的学生,送信请老师在牛郎织女星期盼相会的夜晚来猜灯虎。谜底应读作“胖姑寄信/送女学堂/请师/相约七夕观灯虎”扣合谜面。其中的“脱靴”,别解为格名,按此格法,须将谜底末一字“寨”脱去。据称,这谜被《海上繁华梦》的作者孙玉声猜破。

      由于历史的局限,当时灯谜的内容多为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西厢曲文,间或杂有古人名、书名、物名、字谜以及新名词等。清季上海环球社编辑出版的《图画日报》第一百八十七号的《上海新年之现象 · 打灯谜》里,有四首竹枝词,较为具体地对“弹壁灯”涉及的内容作了叙述:

春灯谜语耐人猜,斗角钩心细射来。

却笑糊涂门外汉,瞎猜绝不怕坍台。

广陵十八格新奇,妙手成来格格宜。

谜面果能多贴切,定知谜底不能移。

新名词谜最鲜新,科学方言难煞人。

枉却身旁多夹带,翻来检去没来因。

古文不熟五经荒,若系唐诗更尽忘。

还是四书容易想,一猜一着喜洋洋。

      据笔者所知,创刊于晚清的《申报》上也载有不少扣合贴切、谜味浓郁的作品。例如“囊中不费一文钱,赏尽清风与明月”,打唐代诗人别称一,谜底为“白乐天”(注:别解为“不花钱白赏天上景色”);“道德经”,打三国人名一,谜底为“李典”(注:李耳撰的经典);“拖油瓶”,打中药一,谜底为“附子”(注:别解为“附来前夫之子”);“游人缓步下山来”,打战国人名一,谜底为“高渐离”;“雁过无人汉影斜”,打字一,谜底为“瘫”(注:“雁”中少去“人”后,再将“汉”字斜插其间);“蟹眼初生”,打聊目(即《聊斋志异》篇目)一,谜底为《头滚》(注:古人称煎茶时,初沸时的水泡叫“蟹眼”;“头滚”别解为“起先滚起”);“吊桥”,打《三字经》一句,谜底为“头悬梁”(注:梁,作桥梁解)等。这些都浑成自然,饶有风趣,堪称“海派灯谜”的前驱之作。

本文选自上海通志馆、上海滩杂志编辑部主编:“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上海滩》丛书”《海派之源:江南文化在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9年)

编制:乔志远

审校:戴静怡

签发:吴一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灯谜解析
灯谜的概念
《红楼复梦》中的无底谜
中华灯谜网
鉴赏|话说“独字干支谜”
【初学专题】2023-06-2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