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怀念那草编日用品

“吴江通”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同行前列。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日用品多是塑料制品。在塑料尚未出现时,日常生活用品大都是竹木、草类制作的,而最常见的当属草类编织的。用现代人的说法那是多么的绿色环保呀!

稻草堆

稻草铺床

米窠

草编用的草主要为柴草、蒿草、灯草、席草和蒲草等。柴草又分稻柴和麦柴两种,而用得最多的则是稻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我们睡的床铺上填的是稻柴,倒也松软暖和,稻草睡结实了,再揉一下,又松软如前;囤米的米窠、米窠盖、甏头盖都是稻柴扎成的。我曾跟着父亲在客堂用一个铁制的囤嘴,一步步一股股地学扎,一个大米窠要扎上十多天呢。人们常穿的蒲鞋,叫么叫蒲鞋,其实也是用稻柴做的。我上初中时到镇上读书,无钱买套鞋,下雨天就是穿了水草蒲鞋到学校的。那时的农民做了蒲鞋不但自己穿,还上镇进城卖呢!因此至今农村里仍流传着“拾蒲鞋配对”“蒲鞋出苏苏(俗语,苏苏即胡须),一场呒结果(意思为鞋子坏了,不能再穿了)”等俗语。还有那用于小孩的睏窠、立窠、脚炉窠等都用稻柴扎成。

搓绳

绳甏

司空见惯的草绳,扎扎缚缚,到处用得着,是农民自备的家有货。稍大的人都会搓绳,特别是到年初一的那天,家家户户都要搓草绳,因绳与顺谐音,以讨一个口彩,巴望新的一年里,一切顺顺当当。平时,他们把搓好的草绳绕成黄酒甏似的绳甏存放,用时从甏心中拉出绳头来,让其形状不变,也方便了使用。路边因种植瓜果蔬菜扎的篱笆,掼稻掼麦时防止溅开来用的车荐,也都是用稻柴做成的。牛打水的车盘四周铺的牛路也是用稻柴打成的。总之,那时农村里,用得最多的草是稻柴。

麦秆编制的草帽

席草编制的凉席

蒲草编制的蒲包

当然也用麦柴、蒲草、席草、灯草之类的。如我们头上戴的凉帽,有的用麦柴、有的用席草编结的;睡的凉席是席草织的,浒关席是极为有名气的;雨天穿的蓑衣早先是用灯草的草皮编的,后来灯草少了也有用稻柴编的;尤其是用蒲草做的蒲包。父老乡亲们到浙江把蒲草割来,摊开晒干加以储存,到空闲时间,在蒲石上槌软,编织成不同规格的蒲包,如用于浸稻种的稻种包、装茭白用的大堂包、装盐糖的海堂包等,这一度曾是家乡的一项传统副业。

有一段时期,还兴起过打柴包的热潮。柴包当然是用稻柴制作的。其工具是一个“开”字形的架子,配上扣和梭。以草绳为经,以一根根用竹梭添送的柴草为纬,一人掌扣,一人持梭,你拍我送,两人默契配合,不一会儿,一张如席子样的柴包片就织成了,把其一折为二,两边缝合,一只柴包就好了。柴包作为抗洪救灾的主要物资一时倒也十分畅销。

家乡父老为何如此钟情于草制品,究其原因,一是取材方便。家乡地处苏州东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湿泽之地,沟渠荡滩就生长了各类草本植物,尤其是农业以种植三麦、水稻为主,兼种席草、茭白之类。三麦、水稻的秸秆就是麦柴、稻柴了。每当三麦、水稻上场,田头地角都是一个个柴垛,随手可得。而且,那些草制品使用过后即便破了、坏了还能重复利用,或可沤成肥料垩田,或拆碎后当柴火。有的甚至还派上别的用处。蒲鞋穿破了,可闷饭镬、粥镬,既省柴,又能让饭、粥更香;还可与土瓦结合,丢进河浜中,寒冬时节把其拉上来,说不定桂鱼把它错当安乐窝给你一个惊喜呢!

可随着社会的发展,草制日用品已被塑料制品所替代,特别是农村拆迁,农田征用开发后,蒲草、蒿草、灯草、席草、柴草等也难觅踪迹,也很少有人再去做草编了。


END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席草
菖蒲志稿
独处一盆菖蒲,享受一种雅致
人养蒲,蒲养人
美好的生活,有时就是一束蒲草。
蒲装点的居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