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环麻漾古迹遗存及保护断想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支持,我的动力!

北麻漾,简称麻漾,是吴江历史较为久远的湖荡,也是吴江的母亲湖之一。据《江苏省吴江县地名录》载:“此湖呈叉字形,面积10.30平方公里。”《(乾隆)震泽县志》中也多次提到了莺湖八景之一的“麻漾渔歌”,此胜景在《(光绪)平望续志》中亦有引述《(乾隆)震泽县志》的记载。


清乾隆《震泽县志》关于“麻漾渔歌”及物产介绍(作者提供)


如今环麻漾周边依旧有许多古迹资源,只是知者不多。笔者曾三度走访麻漾地区,对麻漾地区现存的人文景观进行了梳理,认为麻漾地区极具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开发的潜力。



麻漾东岸的文化遗存

麻漾的东岸是盛泽镇西塔港和南塘村,这两个村落中尚存完整的古河道,亦有广济桥、普济桥、遯肥桥等古桥。其中广济桥和普济桥皆为梁式桥,有部分石材为武康石。


麻漾东岸(作者提供)


关于南塘村的广济桥,在《坛丘镇志》(第十五卷第五节)记载:广济桥俗称亭子桥,位于南塘村,南北走向,跨南塘港,梁式3孔。桥长18.1米,宽1.46米,中孔跨度4.65米,高2.8米。初建无考,明正德三年(1508)里人钱鼎(南塘港人)重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再次重建。清宣统三年(1911)又重建。”近广济桥的河道上尚有老宅遗存,河道已经整治,古村风貌初现。

广济桥

 普济桥

     (作者提供) 

 遯肥桥

普济桥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点,所在的河道依旧水流不断,村野景致盎然。

在西塔港的东面的大城圩上还有目莲桥的桥亭遗存——大有亭。关于目莲桥和大有亭,在《坛丘镇志》(第十五卷第五节)也有很明确的记载:“清同治十一年(1872)2月,桥全坍塌,程家瑞(南塘港人)发起集资重建,翌年8月竣工。多余钱在桥西建大有亭,塔港建牌楼。“大有亭”,凉亭两侧石柱刻有“行程远大姑停足,世路崎岖且息肩”等对联。民国14年(1925)再次重建。桥梁单孔,东西走向。两桥台各开一方泄水孔。”经过笔者现场勘查,发现大有亭实有三对楹联,另两对是:“植杖而耘,炎日当空堪小憩;荷锄以待,寸阴宜惜莫长谈”,“夏遮烈日冬遮雪,远便行人近便农”。大有亭是吴江现存较为稀缺的古亭资源,应予以重视和保护。顺便说一句,其他吴江古亭的保护也是个亟需研讨的课题。

大有亭(作者提供)




麻漾北岸的文化遗存

麻漾北岸的文化遗存以平望镇秋泽村的古迹为代表。笔者也查阅了清乾隆《南麻徐氏世谱》(秋泽支),序文中讲述了徐氏先人衣冠南渡到明代科第的情况,可看出秋泽的文盛:“秋泽西汇自宋时太宰司寇两公从高宗南渡,家于会稽,人才蔚起,代不乏人,再传为君璋公,徙居吴江历四传中,而景元公之孙字仲易公者,当明洪武朝以人才荐授工部,由吴江迁于梅塘之南开基。港自以后科第蝉联簪缨不绝阅,五传而有思泉公、味泉公始分东西两支。”徐应勤于宋绍定年间(1228-1232)中武进土,其子徐仁荣曾授翰林院编修。徐氏的另外两支中徐真、徐琛、徐章祖三人皆出仕,此外,还有徐衍、徐玉等。秋泽西边梅塘的徐元灏为清康熙年间(1662-1722)进士。


《南麻徐氏世谱》序言关于秋泽支的介绍(作者提供)


秋泽村有古桥宝龙桥,已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点。该桥原来所在的村落叫麻漾村,曾一度改名红星大队。2001年,麻漾村和秋泽村合并,组成了现在的秋泽村。“麻漾村”的名字消失。建议宝龙桥周边也应在未来麻漾统一文化规划的前景下,逐步恢复昔日古村的胜景,并尝试探讨纳入整体的麻漾文化旅游规划中。



麻漾西岸的文化遗存

麻漾西岸的文化遗存以震泽镇永乐村的永乐寺观音殿及古银杏树为代表。这处文化遗存是非常稀缺的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永乐寺观音殿。清乾隆《震泽县志》卷九记载:“永乐禅寺,在十一都双杨村,周九亩。宋淳祐七年,里人周乐刚舍地,僧实(《姑苏志》作无)济建。内戚谢节使埴为请于朝,赐名崇福永乐”。该寺曾于明宣德七年(1432)重建,清顺治十五年(1658)、康熙四十八年(1709)修。


永乐寺观音殿


永乐寺的古银杏树与四都崇吴寺一样,传说系百花公主所植。由于永乐村三组已经完成拆迁,永乐寺保护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在有识之士的呼吁下,观音殿得以保护修复,古树重新焕发新姿。但为了加强保护,希望申报文保单位,留住麻漾的历史文化记忆。



麻漾南岸的文化遗存

麻漾南岸的文化遗产以盛泽镇龙泉嘴老街和古桥群为代表。

龙泉嘴也是南麻钮氏的发祥地。在《吴兴钮氏宗谱》中便有记载:“月涧公自吴兴华林赘平江路吴江州北麻漾南索字围龙泉址后西浜内。”钮月涧是湖州华林名贤钮梅山的儿子,入赘龙泉址(即今龙泉嘴)西浜的黄硕声贡士家。因此月涧公也是钮氏的“麻源始祖”。元代,钮麟曾任翰林院编修,清代文学家钮琇曾任河南项城等县知县,有功绩,卒于任上,其所著文言短篇传奇志怪小说集《觚賸》 被《四库全书总目》称为“幽艳凄动,有唐人小说之遗”。 龙泉嘴老街目前保存了一段完整的旧店铺,街头有一座古桥名唤双龙桥。在不远处的白士浜上有一座石拱桥流芳桥。今年,龙泉嘴入选第六批江苏省传统村落。


龙泉嘴老街


在龙泉嘴古村落的西面,有一个沈家村,村上有沈求我故居和安民桥。该村已建成极具乡村特色的村庄。沈求我先生(1917—2001)是沈家村人,日本神户高等预备学校的高材生,曾任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第九届民革中央名誉副主席、第六、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沈求我及故居


在龙泉嘴往南的区域内,有许多古桥的散落,如青龙桥、永记桥、永民桥、福寿桥、万善桥、众安桥、禾家桥、万和桥、郎家桥等,这些桥均已修复,目前尚未有很好的文化资源的规划。其中万善桥、永民桥有宋构遗存,非常珍贵。

万善桥

          永民桥

作者提供)

众安桥



麻漾文化遗存的保护设想

麻漾地区有独天得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可以以麻漾为中心积极利用丰富的湖荡资源,做足做美“麻漾渔歌”的“湖水”文章,并通过融入健康绿道、生态湿地、美丽乡村(比如沈家村、南塘村)和红色资源(沈家村)等已经打造的优质文化资源,环麻漾地区可在水源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构建自然保护区,在永旺岛生态园度假村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推进湿地文化、湿地经济并通过红色教育、生态教育,建设湖荡风情的小镇,并结合文旅产业,通过主题乡村酒店、培育麻漾特色水产等方式,来打造麻漾的文化产业。麻漾的湖面也可以开放水上旅游的路线,并进一步丰富乡村建设的民俗内涵,旧时南麻地区有“春台戏”“青苗会”和“花圣堂庙会”等传统庙会,更有“荡湖船”的习俗,可以将其运用到麻漾的水上旅游中去。此外,建议也应注重充分利用环麻漾老桥文化资源,通过合理规划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来提升麻漾整体文化历史内涵。


END

 责 编:沈   瑶

◆ 美 编:王丽媛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作者及网络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盛泽湖泊----北麻漾
盛泽600年古村有望5年内“重生”
涨姿势啦!这些直塘老地名阿晓得呀?
化州美丽乡村莞塘村,该村至今有500多年历史!
【历史】由濑溪古桥说文化遗存
中国上古简史(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